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 [凝视友情]
【材料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二又,二人也。善兄弟回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 ——《说文解字注》
【材料二】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 , 与汝南张助为友。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后二年当还,过拜尊亲,见孺子②秀。”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③以白母,请设④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邪?”对回:“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⑤”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是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太学:位于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孩子。③具:详细,④馔(zhuàn);酒食。⑤乖违:违反。
【材料三】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请借助以下表格,解释加点字。示例
释词过程
方法提炼
迁移运用
文义:文理(《咏雪》)
用双音节词“义理”替换单音节词“义”,语义连贯,
组词法
巨卿果至:
俄而雪骤:急。(《咏雪》)
联系下文谢道韫和谢朗对雪的描绘,可推测“俄而雪”的“骤”解释为“急”,
联系语境
联系下文“是日,巨卿果至”可推测,“方至”的“方”解释为:
不舍昼夜:舍弃,放弃。(《论语》)
“太丘舍去”的“舍”是舍弃的意思,将其迁移到本句,语意通顺,故解释为“舍弃”。
课内迁移
乃共期日:
下车引之:拉,牵拉。(《陈太丘与友期行》)
成语“引而不发”中“引”的意思是“拉”,由此推测本句中“引”有“牵拉”的意思。
成语推测
联系成语“天若有情”,可以推测“若然”中“若”的意思是:
(2)、请联系上下文,揣摩范式说下面句子时的语气,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后二年当还,过拜尊亲,见孩子焉。
(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邪
(4)、“君”字在古代是尊称,表示敬意。下列都属于敬辞的选项是( )A、家慈、麾下、高朋 B、令尊、令郎、足下 C、舍弟、高见、大驾 D、老朽、敝人、卑职(5)、材料三中,面对别,下游说“但去复间”,此时,他的表情是怎样的?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王维心情的表情,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 -
2、[凝视亲情](15分)
父亲的背影
李娟
①在江边的小路上遇见一位老人,穿灰色的上衣,黑裤子,脚上穿灰色的运动鞋,微微驼着的背,步履缓慢地走着。满头花白的头发,他走路的背影,多像我的父亲。我加快了步伐,不一会儿就超越了他,我回头去细细打量他,不,他不是我的父亲,他怎么会是父亲?
②此生,我再也见不到父亲的背影。
③那一晚,梦见了父亲,他穿着一件白村衣,骑着一辆自行车,车上带着我和妹妹,驰骋在宽的路上,【甲】路旁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在风里“哗啦啦”地唱着歌。春天的风吹过故乡的原野,麦苗青青,桃花遍野……·
④梦醒时,月明人静,秋虫低吟,想着梦里他高大的背影,戴着一副黑色眼镜温和的笑容,想着我隔着碧海云天的父亲,永远不再回来的父亲,忍不住泪水潸然。
⑤暮年的父亲在患病之后,走路越发慢了,平衡能力很差,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医生要求他多练习走路。我时常陪他在江畔的小路上散步。有时着他的手,他的手宽大温暖,手背上有了几预老年斑。我们在水边散步,说话,父亲那时常常微笑着,没有病中的愁容。记起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去商店,给我买美味的糖果,带去影院看电影。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父亲带我去公园玩耍,而是他一次次带我去西安碑林欣赏书法,我们徜徉在古树参天的千年庭院里,行走在一块块虎踞龙蟠石碑之间,我从父亲的诉说里,知道一位位书法的名学:柳公权、主数之,怀来、于右任……因为,我从六岁开始在父流的陪伴下开始习字,潜意识里,他要将我培养成一个秀外慧中的淑女。
⑥忧然记得,父亲第一次教我习字,是在故乡小院里, 【乙】合欢树花满枝極,仿佛落满了天上的云霞。树下,一张小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六岁的我,正襟危坐,一只小手慎重地握着毛笔,临柳公权《玄秘塔碑》。【A】他温暖有力的大手扭着我的小平,一笔一划,一一,我神屏,一丝不苟,仿佛在书自己一生的命运。
⑦他说:习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习字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静气,写字不得潦草,不能慌张,更不能肆意涂抹,提笔时气息不能断,要一气呵成,落笔无悔。
⑧如今回想父亲的话,仿佛不是在解读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⑨小时候练习书法的经历,在我成年之后渐渐显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了我日后的写作。记得我刚写作不久,每每在报刊发表了作,父亲是低着花白的头,耐心细致地阅读。【B】他常常微笑:“你这样好好写,慢慢写,你的文字纯净、温暖,以后能选入学生书籍。”如今。父亲说的话都应脸了,我的散文几十次入选中学生辅导书籍,多次入选中学生高考和中考语文试卷。买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父亲安排好的。我用父亲握着的那只手写作,给各大报刊写稿,不知不觉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懵懂天真的童年到人生的中年。
⑩我新渐明白,习字如练功,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有静气,安于寂寞的人,文字里才有了沉稳大气,端正开阔,洁净坚韧,有了格局和气象。
⑪在浮躁的尘世间,任何一种安静从容的书写,都是生命的修行吧,
⑫三个月之后,父亲走了。
⑬读作家龙应台的《日送》:我们只是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彩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小路旁的夹行桃花满枝極,红烁的花朵掩映在碧绿的叶子下,水气泱泱。
⑭黄昏时候,暮色四合,草木散发着淡然的气息,虫鸣如流水,江风清凉,夏日的暑气渐渐散去。湛蓝的夜空升起一新月,江心里也泊一弯新月。暮色苍茫时分,我看见父亲缓缓走在江边的小路上,浅灰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他慢慢走着。
⑮我看着他,看着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水模糊了双眼。
(1)、【梳理往事】这篇散文回忆了父亲与“我”相处的点滴,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与父亲相处的往事。(2)、【人物影像】请从上文画横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从重音、语气两个角度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3)、【景物依依】文中多处写到环境,请结合知识卡片,从【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知识卡片◆
①环境描写,为文章提供特定的环境,在散文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②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围绕氛围、人物、情感、主题等角度思考。
(4)、【情韵悠悠】情意泪泪如流水,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蕴含多种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两位作者情感的异同。①我看着他,看着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水模糊了双眼。——李娟《父亲的背影》
②地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
3、[凝视诗情]
同学们以“ 的目光”为主题搜集整理了古诗文名句,请你阅读思维导图,将空白内容填写完整。
-
4、色彩是沉默鲜活的语言,每一种色彩都是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凝视色彩,探索它的力量和意义。请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搭配与组合构成了独属于大自然的色彩美学。色彩美学属于美学范畴,主要研究不同色彩之间的和谐、平衡与美感的产生。
大自然中的色彩美学主要通过颜色的分布和变化,打造出不同的画面和景色。例如,春天,草木开始抽芽生长,绿色逐渐成为春季景色中主要的色调之一。热而,这种绿色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色彩和色度。淡绿色代表新生的植物,浓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的生长,暗绿色代表葱郁的林荫和成熟的果实。这些“不同的绿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界中的绿色画面。这一画面出现在人们的视觉中会产生宁静、平和与舒适的感觉,进而产生美感。此外,在大自然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不同的景色更加丰富生动。例如,夏季的晴天,透明的天空以及清澈的湖水是蓝色的,阳光和沙滩是黄色的,蓝色和黄色的对比能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夏季的美好和丰富多彩。总之,大自然中色彩美学及美感的形成主要基于色彩的分布与组合,而这些分布与组合也正是大自然的可爱之处。
【材料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善干运用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明活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的对比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刷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好社会的建签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为了使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柔、墨绿等色的梁杜,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夏天里常给人带来一种清凉感,令人不易烦躁。
【材料三】
于漪先生在《往事依依》中如此回忆,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其实中国传统色彩从自然万物和天地四时中应运而生,经过文化征途的书写,洒着中华风雅和中国意境。让我们一同去体味诗词里的色彩:“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桃红色,又称“桃夭”,出自《诗经》中的“桃之夭天”,指桃花盛开时的粉红色,古人常用“人面桃花”形容美人的面庞。到了宋代,又有“桃红又是一年春”的说法,桃红色也是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代表了新生与希望。“蜘叶隐未实,累累楚江”,是古代浅黄色的代称,蜘叶是桑叶初生的颜色,有时也用来指代荷叶的黄绿色。由于古人习惯用淡黄色的丝帛做书衣,所以细也是读书人指代书卷的专用词。“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扶龙万玉来”。群青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色彩之一,也是古画中常用的矿物色,呈深蓝色,色感庄严、尊贵。在中国文化长河里,青花瓷、印花刺绣上都能找到群青的身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中色彩美学及美感的形成,主要基于色彩的分布与组合, B、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 C、南北建筑的色彩都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且与自然环境相调和。 D、因为古人习惯用淡黄色的丝帛做书衣,所以绷成为了读书人指代书卷的专用词。(2)、阅读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北万和南万建筑色彩存在的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3)、于漪先生回忆中说,诗句中丰富的色彩常常让她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请从下列诗句库中任选一句,结合色彩,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美的画面,并分析其中的意趣。◆诗句库◆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②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
(4)、杭州是水墨江南的典型代表,青瓦白墙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色彩的角度,向‘北方游客阐述“杭州游人如织,广受赞誉”的原因。 -
5、阅读
上图是“目”在甲骨文中的写法,由此图推知,“目”的本义是(a),意味着观察与认知的起点。如果手下有日则为“看”字,意为遮目远望;如果失去了“目”则为(b)字,意味着无法观察世界。生活中,有许多带“日”的成语,如赏心悦目、(c)等,提醒我们风景无限好,不要让我们的眼睛辜负了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静下心来凝视汉字时,我们常常为汉字里的风景而动情:“山”字,横平竖直,就像巍峨挺拔的山脉,伫立于浩 mi ǎo(①)的天地,尽显坚韧不拔的气魄;那“犷"(②)(A. kuàng B. guǎng)字,是那旷野里的兽,与狂风搏击,在苍穹下放歌,尽显勇者无畏:那qí③)字,仿佛行人在分叉的小径前,艰难地ju é (④)择,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审慎思考。凝视汉字,试着驰骋想象,学着深入思考,才能行致远。
(1)、请你根据提示,将空白内容填写完整。a.“目”的本义是
b.如果失去了“目”则为字
c.带有“目”的成语(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或为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miǎo
②粗(A. kuàng B. guǎng)
③qí
④jué择(3)、请仿照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书写汉字的意蕴。※备选汉字:巍、中、慎、驰
-
6、阅读下面材料,从两道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说:“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长久,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的确,责任与快乐常常是相伴相生的。
人,心中储存的快乐多了,就能拥有一个好心态。在与家人、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中,你心中储存了多少快乐?请以“藏在心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每个人都因所处立场和价值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着自己的认识。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
7、山海年级开展名著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请选择《水浒传》中正确的【人物与绰号的关系】选项( )
绰号特点
举例
体现外形
豹子头①____、青面兽杨志等
提示兵器
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等
暗示才能
鼓上蚤时迁、智多星②____等
包含性格
急先锋索超、及时雨③____等
隐藏经历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
A、①林冲②吴用③石秀 B、①林冲②吴用③宋江 C、①宋江②张清③林冲 D、①林冲②花荣③石秀(2)、阅读下面《艾青诗选》的片段,结合诗句,简要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仲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一九四○年春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①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我父亲的娘舅那边倒是人丁兴旺,却又人缘极差,乡誉极低,不仅不是可资利用的人际资源,反而要时时注意撇清干系,从而也无从依靠。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②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③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④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⑤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论语》《孟子》,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米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⑥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⑦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钿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⑧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⑨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⑨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⑩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链接】“天下国家”主张,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里,虽言“天下国家”,实是在揭示修身为本的人生问题,亦即家国情怀的修为自得。
(1)、选文围绕父亲的家国展开,请阅读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事件
父亲
家门艰难
探望病友
叹世态炎凉
背诵邵诗
有书香气质
临终告诫
表慈父之愿
(2)、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句,解释句中加点词含义。①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3)、文中两次引述父亲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网红审美”应少些迎合
龙其林
①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具有极高人气和流量的“网红”频现。【A】网红审美现象借助媒介力量迅速占据大众日常生活空间:打扮时选择网红爆款,吃东西时选择网红美食,无聊时看磨皮滤镜网红影视剧。旅游时到“想你的风吹到了××”之类的标牌处打卡拍照……
②随着网红审美的流行,原本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不断缩小为对网红范本的模仿,社会审美标准逐渐变得整齐划一。审美标准的单一,一方面会扭曲大众审美,让一些人放弃对美的独立思考,导致审美肤浅化,比如一些并无多少审美价值的网红标牌不过是跟风模仿之作,一些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网红奶茶不过是商家精心营销的结果,但仅仅因为看到别人“喜欢”,一些年轻人就跟着追捧起来;另一方面,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产品生产,为了迎合所谓的大众审美,都会进一步强化作品和产品在审美上的“标准化”,久而久之,会落入模式化案白,丧失创新活力。
③审美是一个主观而多元化的概念,网红审美,最多只能算是审美的一种,可为何有那么多人追捧它?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B】古斯塔夫·勒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人们在面对景观、食物、服饰等诸多可选择的事物时,内心更在意外界如何评价、别人如何扶择,他们渴望通过复制群体的行为来体验大众的喜好、节奏,获得个体的存在感,同时也建立一种融入社会的心理安慰或幻想。
④在信息爆炸时代,要想在资讯空间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没有背后“推手”的助力是很难实现的。这个“推手”很多时候是资本。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制造网红人物和网红现象,利用自身力量使之在媒介社会进行辐射,人为营造民众对于网红审美的体验需要,“帮助”人们人为制造兴趣。因此,一些所谓的“网红”,不过是资本刻意包装以增加流量或销量的道具。人们如果缺乏独立审美意识,一味追逐所谓的网红审美,最后可能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⑤各种网红都是通过媒介尤其新媒介塑造出来的。新技术催生出新媒介,新媒介制造出新需求。在资本的操纵下,新媒介会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人们在网红审美的幻境中进入其设置的场景。一旦人们缺乏清醒认识,自然接受各种信息投喂,就可能将思考的权力让渡给对方,可能将个体理性交付给各类媒介及其背后的资本。因此,对网红审美保持警惕,也是对新媒介潜在裹挟力与诱导力的警惕。
⑥总之,网红审美现象的不断出现和传播,反映了一些商业机构大力制造关注焦点,努力从眼球经济中套现的动机。我们如果一味迎合网红审美,就会丢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网红审美现象,我们应多些警惕,少些迎合,在大众狂欢中冷眼观察,在人声鼎沸中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声喧哗、纷繁芜杂中发现真正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9日有删改)
凤凰中学的小凤给本文整理了一份自主学习单,准备和山海年级的同学们分享,请你一起来帮忙完成。
方法策略
任务探究
【思路清晰】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方法多样】议论性文章都会有论证.方法的大量运用。
从【A】【B】处选一处,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我选
【关联社会】阅读此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的能力。
最近,珠海三叠泉瀑布景点火出圈,百米高的网红瀑布下,挤满拍照打卡的“古风美女”和“侠客”“书生”,某网络平台的“旅拍套餐”因此销量过万。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思路清晰,用上能标识思路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同时”“所以”等;③120字左右。
(1)、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从【A】【B】处选一处,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3)、最近,珠海三叠泉瀑布景点火出圈,百米高的网红瀑布下,挤满拍照打卡的“古风美女”和“侠客”“书生”,某网络平台的“旅拍套餐”因此销量过万。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能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①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的,凄如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②困踬③ , 帘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逆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减)
【注释】①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②屯邅(zhān):处境艰难困苦。③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跌倒,受挫。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词汇
方法借鉴
为加点字释义
临溪而渔
查找字典法:
A. 从高处向下看。B.到;靠近。
C. 面对。D.接近,将近。
(填字母)
太守之乐其乐
课内迁移法:渔人甚异之。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参考成语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4)、乙文中有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结合文章说说理由。(5)、有人评价欧阳修的一生是“达者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结合甲、乙两篇古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为了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髓,山海(13)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诗歌创作组举办关于自强不息的诗歌分享会,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自强不息
亚伦
生活若苦
不必彷徨
也不必忧伤
____.
永不停歇
就能抵达梦想的天堂
人生若累
不必沮丧
____.
挺起坚的胸膛
心无旁鹜
方能奏响生命的华章
(1)、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迈开坚实的步伐更不必迷茫 B、走出坚定的脚步不要紧张 C、踏着愉快的步伐好好前进 D、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朝前进(2)、采访小组将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组织一次对我校“自强不息好少年”的采访报道活动,下面是该采访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将该框架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年组织聚焦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紧扣提高青少年国家意识的主题,精心设计了活动样式,深化了交流内容。 B、在2024年10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相关视频,展示了一段未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构想。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从不同的角度始终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D、被称作“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1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一面之词不足为据 ,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和客观的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B、双“十一”网购节马上就要到了,但她的工资已经荡然无存。 C、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既聪明能千,又勤奋踏实,二者相得益彰。
-
1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能遇到冬日看红装素裹的毛泽东,四月天 pīng tīng 起舞的林徽因,还有那中秋夜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2)、尽管他极力掩饰, 但是 yōu qī 还是从他的举止中透露出来,让他看起来更加疲惫和脆弱。(3)、他立足农田, zī zī bù juàn 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有更高的总产量。
-
15、请完成下列古诗文整理单。
“愁绪”类别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无所适从
,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去国怀乡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命运之悲
, 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英雄失路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历史沧桑
, 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相思无奈
,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人生况味
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忧乐之心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我辞别小学里的老朋友,迎来初中里的新的朋友……老朋友让我怀念,新朋友给我信心与力量。 请以“我的老朋友”或“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切感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500字。
-
17、阅读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1天内)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23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国家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309个
29278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1个/46万人
1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8.4册
59册
人均年阅读量
8.11本
50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 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 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2)、阅读材料三,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3)、试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
18、阅读
平静的叙述,感人的力量
——《湖畔那个瘦小的身影》研读札记
湖畔那个瘦小的身影 赵汀生
①秋风瑟瑟,已颇有些寒意,但湖畔晨练者依然不少。他们动作或刚或柔,脚步或疾或徐,都是一副用心且怡然的样子。远处一高一矮两个紧挨着的身影,在湖边缓缓挪动,在晨练的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我好奇地近前,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右小腿上缠着绷带,他右手撑着湖边齐腰高的栏杆,左臂由一个瘦小的老妇人搀扶着,一步一拐地向前,像是在进行康复训练。
【梳理“泪水”】文章叙述了两位母亲为孩子流泪的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
____
②“儿子,累了就歇会儿吧。”原来是一对母子。母亲从随身携带
的布包里取出一个伸缩凳,拉开放在地上,A.自己坐着试了试,感觉稳妥了,才 . 小心翼翼地扶儿子坐下。休息一会儿,训练继续。到了栏杆的尽头,母亲安置儿子坐好,自己则朝来的方向走去。到了栏杆的另一头,她将停在近旁的轮椅推过来,扶儿子坐上去,而后掉过头,推回到刚才放轮椅的地方。儿子下来,又撑着栏杆蹒跚前行。也不知他们每天早上要这样往返多少趟。
③B.之后好些日子,总能 . .见到这对母子。一次,母亲正推着轮椅,前轮突然陷入一个小坑,推不动了。儿子抓住旁边的栏杆挣扎着要起身,母亲却不让,她握住轮椅的把手使劲往下压,试图使前轮翘起,不成,又躬下身,双手抓住前轮用力往上抬,我赶紧过去搭了把手。她道过谢,推起轮椅继续前行。
④心想,这一带不允许进机动车,离住宅小区也不算近,她一个上了年纪的瘦小女人,每天早上都用轮椅推着儿子来到这里,其间,又要对他悉心照料,实属不易。也许这男子还有其他亲人,但为何陪伴他的只有母亲一人?
⑤我一直关注着这对母子。如今,儿子腿上已没有了绷带,抬脚时身体也平稳了些。那天,见他离开栏杆,脱开母亲的手,身子有点摇晃地站立了片刻,又挪了几步,突然趔趄一下,母亲眼疾手快地把他扶住。他靠在栏杆上,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母亲急忙拉开伸缩凳,扶他坐下,用纸巾帮他揩汗,也揩着自己脸上的泪水,喃喃道:“儿子啊,要是我这条腿能换给你该有多好……”
⑥我的脑海里倏地浮现出母亲为我流泪的情景。
⑦高中一毕业,我就成了生产队“抢收抢种”的劳动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带头出工出力。每天早上五点出工,晚上八点收工,劳动强度达到了我身体能承受的极限。没多久,我就病倒了,轻轻呼吸一下,胸部就刺痛难忍。当晚,母亲一次次地到我房间看我,几乎一夜未合眼。天刚蒙蒙亮,她就出门,去山上寻找当地人常服用的一种祛伤草药。午后,母亲才回来,她顾不上吃饭,立即将草药与两个鸡蛋一起熬煮,然后端到我床前:“快趁热喝下。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这么干活怎么受得了,要是年纪轻轻就伤了身体,一辈子怎么过啊!”她背过身去,一把抓起胸前的围裙,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⑧转眼到了冬季,生产队长安排我参加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去开山修筑一条机耕道。弟妹们听说我去修路可放炮炸山,都觉得
【赏析副词】
请从 A、B 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的副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____ ____
【设计朗读】
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对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____ ____
好玩。做晚饭时,母亲把我叫到厨房帮忙往灶中添柴。她边炒着菜边对我说:“专业队锻炼人,工分也高,能去当然好,但你一个瘦弱的读书人,怎么会抡八磅锤凿山放炮呢?”见我未吭声,盖上锅盖后,她怔怔地看着我,几次欲言又止。火舌窜出灶门,映红了母亲的面庞,我分明
看到她脸上有两行泪痕。
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给了你生命,且一辈子都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为你付出;当你最需要有人眷顾时,她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经历艰难困苦时,她会淌下担忧的泪水……这个人,就是母亲。
⑩太阳越升越高,将周边的云彩染得通红。湖岸上的花卉树木依然葱茏,在霞光的映照下仿佛镀上了薄薄的一层金。晨练的人渐渐少了,湖畔推着轮椅回家的那个瘦小的身影,也在东边渐渐远去,好像欲融入朝阳。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1日15版)
【体会情感】
结合本文内容和《秋天的怀念》,谈谈对第⑨段的理解。
____
____
(1)、 【梳理“泪水”】文章叙述了两位母亲为孩子流泪的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2)、【赏析副词】请从 A、B 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的副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设计朗读】 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对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4)、【体会情感】 结合本文内容和《秋天的怀念》,谈谈对第⑨ 段的理解。 -
19、阅读经典诗文名篇,感受古人交友品质。
【甲】徒步归行(节选)
杜甫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乙】孔子谈交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②。”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丙】割席③断交
管宁、华歆共④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⑥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盍:何不。②愿无伐善,无施劳: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伐,夸耀。施,表白。③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④共:一起。⑤乘轩服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⑥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1)、根据“安”字的字义演变,推测其字义。老者安之 安居乐业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书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观。(4)、请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完善表格中三位名人对交友的看法。篇 名
人物
对交友的看法
《徒步归行》
杜甫
《孔子谈交友》
孔子
《割席断交》
管宁
(5)、有同学发现《孔子谈交友》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关于“交友之道”的理解有互为印证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阐述。 -
20、阅读经典诗文名句,了解古人交朋思想。
请你根据提示,完善下面这张表格。
作者
题目
批 注
诗 文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
, 。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与故人重逢,无法兴奋,而是感慨国力衰微,怀念开元盛世,感伤自身身世飘零。
, 。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孔子
《论语》
曾子通过反省的方式,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忠诚正直、信守承诺、勤奋学习的人,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