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语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语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
2、班级开展《经典常谈》专项阅读活动,请你根据下面三位同学的阅读需求,向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阅读篇目。
《经典常谈》篇目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雯雯想了解太极八卦的常识。
①
南南在学习《〈庄子〉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相关思想。
②
小华对古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很感兴趣,想知道他们从小都学什么,是否也有教科书。
③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山
明前茶
①55岁那年,老印染工徐师傅退休了,回到他离京杭运河很近的老家。回家第二天起,邀请他重操旧业做印染行当的人,就没断过。但邻居总听见老徐扯着大嗓门说:“快把你的礼物拎走,开这么多小印染厂做甚?平白无故搞出那么多污染。我老了,现在只愿每天能在河里钓鱼,钓上来的鱼自己敢吃。”
②老伴劝他对客人和气些,他眼睛瞪得滴溜儿圆 , 跟长坂坡上的张翼德一样,道:“脾气不刚,怎么轰得走这些死乞白赖的家伙?你不晓得,我以前见过那许多小印染厂排出来的水,红的绿的蓝的,上面浮着一层油膜。别说鱼了,水鸟不小心沾上那油膜,几天就死了。不处理就排放,政府不让,没良心的就半夜偷着排。这将来得花多大的力气来治理?如今我老了,至少可以不去造孽。”
③隔了些时日,老徐却出山了,去帮萍水相逢的邀约者王老板搞蓝印花布作坊。老伴笑话他:“讲话不算数,这会儿又肯染布了?”老徐急了:“你自己到作坊里来看,咱用的啥颜料,有白花的地方盖的是黄豆粉和石灰调成的浆,染缸里的染料是蓼蓝,原本就是野生的中草药。不相信?你换上胶靴,随我来看。”
④老伴真随他去了运河边的作坊。那是一个简陋的院落,宽绰的厂房中依次排列着十口巨大的染缸,除第一口缸盛着清水外,其余九口,盛着一模一样的蓼蓝染液。
⑤徒弟们依照老徐的指导,将镂空花版铺在湿润的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黄豆粉和石灰调成的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这工序,与当年的雕版印刷,原理几乎是一样的。防染白浆刷好后,缓慢晾干,让白浆长到布的肌理中,然后就到了老徐大显身手的时刻。
⑥他动手将布一层层围绕到绷架上,每层布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缠绕好的布,像一个八角形的巨型灯笼,徒弟们用滑轮,慢悠悠地把“灯笼”浸入池水中。第一次是清水润布,从第二个蓝池子里出来,“灯笼”就变成淡淡的绿色,几分钟后,蓼蓝颜料氧化,布就变成浅蓝色;透风半小时,让颜料在布的经纬间“长牢”了,将“灯笼”上下颠倒,入下一个池子。老徐解释说:“天然植物染料,容易沉淀;绷架上下颠倒,是布帛染色均匀的关键。”九遍染色之后,布被摊放晾晒,氧化还在继续。
⑦空气中弥散着蓼蓝的药香,布的蓝色逐渐变得老成。这种老成之色,难以形容,它是沧桑的,又不失纯真烂漫;它是厚实沉静的,却又不失野性活泼之味。
⑧布晒得透透的,再一左一右拉扯布面,防染浆面就这样扯松了。把它们轻轻刮掉,入水清洗,就只见蝴蝶飞舞、飞鸟衔枝、云朵变幻、花果绽放,自然的生气,就从高高悬挂在竹竿上的晾布上飘下来,随风鼓荡。半天下来,老徐和徒弟们的手和脸都变成蓝色的了,衣服也是蓝的,眼睫毛上染着黄豆的粉灰,却是白的。老伴与他端着大海碗,坐在工坊门口吃饭,初冬的太阳暖融融照着,晒到骨头缝里像泡温水一样舒服。老伴瞄了一眼老徐的碗:“饭量比儿子还大,你这算返老还童了?”
⑨老徐以筷子指天,爽朗地笑道:“你瞧不见这活计的分量?”是的,这由半空中悬挂下来、瀑布一般的蓝印花布,都是老徐用竹竿一挂又一挂地挑上去的,那几十斤重的湿布,可都是体力活。老徐刚退休回乡时那两个松塌塌的腮帮子,如今都长出鼓鼓的肌肉来了呢。
⑩老徐说:“要谢谢那些肯用蓝印花布的人,那些开茶楼民宿、书坊面馆的人,那些拿蓝印花布做布包帽子的人,是他们让我这一胳膊的力气,又派上了用场。”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围绕“出山”,老徐面对不同的邀约者展现出了不同的行为态度。请将下表补充完整。邀约者
小印染厂
王老板
老徐的行为态度
断然拒绝
②
缘由
①。
蓝印花布作坊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和传统工艺来染布。
(2)、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老伴劝他对客人和气些,他眼睛瞪得滴溜儿圆 , 跟长坂坡上的张翼德一样……
(3)、作者为什么在第⑦、⑧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染好的布?请简要分析。(4)、文章结尾,老徐说“要谢谢那些肯用蓝印花布的人”,这里的“谢谢”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徐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①。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②。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③。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顷之,北风自湖口吹上,寒生粟④起,急返旧路,至绿水潭。
(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有删改)
【注】①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②毓(yù)黛:指潭中的积水呈青黑色。③逼侧:狭窄。④粟(sù):这里指皮肤上因寒冷而起的小疙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回也不改其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但闻轰雷倒峡之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不得见/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涧 旁 路 亦 穷 从 涧 中 乱 石 行 圆 者 滑 足 尖 者 刺 履
(4)、若古人也有朋友圈,他们会发些什么内容呢?请仿照下面《桃花源记》中渔人的朋友圈文案,结合【乙】文内容,为徐霞客也编辑一条朋友圈,句式不限。(5)、【甲】文中,柳宗元写道“凄神寒骨”“乃记之而去”;【乙】文末,徐霞客也写道“寒生粟起,急返旧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说说两人感受到的“寒”有什么不同。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拟开展以“为奋进新征程凝聚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为主题的中国正能量系列宣讲,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点赞凡人微光】为下面一则微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标题:_________
残疾人王师傅25年用脚修表数万块的话题和相关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点赞。45岁的王师傅是河北张家口人,幼时因触电失去双臂,他没有自暴自弃,靠着灵巧的双脚和不服输的劲头,通过拜师学艺,学会用脚修表这门绝活,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任务二:播撒复兴梦想】根据下面画横线的文字,补全对联。从抗美援朝退伍老兵杨清源走上三尺讲台,“夕阳衔山”,用忠诚与奉献传承着红色基因;到“银发知播”群体借助网络播撒科学和人文的种子,“为霞满天”,汇聚着知识的力量;再到《明日歌》以青春之姿献礼共青团百年芳华,将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中国正能量宣讲活动有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奋斗誓言,更有“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
上联:为霞满天,银发知播汇聚知识力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是一种随季节灵活择居的候鸟。岁月的______________带来时节的更替,每逢 cǎo zhǎng yīng fēi的春天,大地回暖,草木______________,燕子们就从遥远的南方,跨越山川gōu hè,开始大规模地qiān xǐ。燕子之所以能顺利回到北方家园筑巢衔泥,是因为它们具有卓越的导航能力的缘故。但是,如今一些人为了牟利,屡屡破坏燕子们的栖息地,对此,我们不应______________。保护燕子的生存环境,让这些可爱的精灵能继续自由穿梭在广阔天地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cǎo zhǎng yīng fēi (2)gōu hè (3)qiān xǐ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逝 焕发 目空一切 B、流逝 萌发 视而不见 C、流离 焕发 视而不见 D、流离 萌发 目空一切(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燕子能顺利回到北方家园筑巢衔泥,是因为它们具有卓越的导航能力的原因。 B、燕子之所以能顺利回到北方家园衔泥筑巢,是因为它们具有卓越的导航能力的原因。 C、之所以燕子能顺利回到北方家园筑巢衔泥,是因为它们具有卓越的导航能力。 D、燕子之所以能顺利回到北方家园衔泥筑巢,是因为它们具有卓越的导航能力。 -
7、默写古诗文。
(1)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衿》)
(2)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关雎》)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水的不同形态在古代诗歌中别有一番意蕴。当水凝结为霜或露时,有情人会流连在“ , 。”(《诗经·蒹葭》)这秋意浓重的河边芦苇丛中,而劳作者却发出了“ , ?”(《诗经·式微》)这不满统治者压迫的质问之语;当水转化为气体时,孟浩然则看到了“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磅礴壮阔的湖上之景。
-
8、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在活动中,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请你根据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了解一点
几乎不了解
人数
20
30
50
100
百分比
10%
15%
25%
50%
(3)、在“传统文化展示”环节,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传统节日习俗。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简要介绍其习俗,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消逝的风景
①那座古老的石桥,横卧在潺潺的溪流之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桥身由大块的青石砌成,石缝间长满了翠绿的青苔,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桥的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地守护着这座桥。小时候,我常常在桥上玩耍,听着桥下流水的潺潺声,感受着微风的轻抚,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②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那座古老的石桥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周围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马路取代了狭窄的石板路。石桥的一侧,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车辆在桥上川流不息,发出刺耳的噪音。石桥变得孤独而落寞,仿佛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老人。
③有一天,我再次来到那座石桥前,心中充满了感慨。桥面上的石板已经有些松动,石狮子的身上也布满了灰尘和划痕。桥下的溪流不再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一些垃圾和杂物。我静静地站在桥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
④除了那座石桥,还有那片曾经的田野,也渐渐消逝了。小时候,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着五彩斑斓的蝴蝶,采摘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
⑤可是,如今那片田野已经被一片工业园区所取代。高大的厂房矗立在田野上,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田野里的泥土被水泥和柏油覆盖,再也看不到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花朵了。每当我路过那片工业园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失落和惆怅。
⑥那些消逝的风景,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建筑和自然景观,更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它们的消逝,让我们失去了一份纯真和美好。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处风景,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让那些美好的风景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1)、文章围绕“消逝的风景”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那座古老的石桥,横卧在潺潺的溪流之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3)、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桥面上的石板已经有些松动,石狮子的身上也布满了灰尘和划痕”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说说“消逝的风景”对“我”有怎样的意义。 -
10、《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三起三落。请简要概括祥子的第二次起落,并分析其原因。
-
11、《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毛泽东的印象深刻。请结合书中内容,简要概括斯诺眼中毛泽东的形象特点。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祖逖北伐
①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③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蹴琨觉(踢) B、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 C、给千人廪(供给) D、使自召募(派)(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表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战争的惨烈。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易水”一词,暗示了将士们可能面临的悲壮结局。 D、全诗意境苍凉,格调低沉,充满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
14、请以“挑战与机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价值
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从医疗诊断到金融投资,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类价值的思考。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例如,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完成高精度的装配工作;在客服领域,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快速回答客户的问题。这使得很多人担心自己会失去工作,面临失业的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例如,人工智能的研发、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数据标注、算法优化等。
③除了就业方面的影响,人工智能还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分析大量的数据,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这使得一些人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依赖人工智能的建议,而忽视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然而,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是独特的,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具有情感、直觉和想象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④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当人工智能系统做出错误的决策时,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是开发者、使用者还是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又如,人工智能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⑤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人类的价值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教育,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教育,让人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依赖人工智能。其次,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让人类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
⑥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作用,维护人类的价值和尊严,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1)、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人类的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
1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请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B、薄暮冥冥(迫近) C、去国怀乡(国家) D、宠辱偕忘(一起)(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山间之朝暮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中,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情感变化。 B、第③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C、文章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既具有散文的流畅自然,又具有骈文的整齐华美。 D、作者范仲淹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名篇。(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不把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上而高兴或悲伤。 C、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是值得高兴或悲伤的。 D、不因为外界的事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悲伤。 -
1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删去“不”)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将“改进”改为“改善”) D、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将“完成了”和“一次又一次的”调换位置)
-
1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B、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他的作文写得很新颖,真是别具匠心。 D、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秘决 恪守 形消骨立 鸠占鹊巢 B、端详 摇曳 李代桃僵 走头无路 C、贸然 旁骛 自惭形秽 相得益彰 D、潮汛 脏物 郑重其事 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