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下面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字阅读是对传统纸质阅读的丰富和拓展,具有方便快捷,内容多元,个性推送等优点。②从阅读时间看,数字阅读方便快捷,契合了现代社会特点。③从阅读方式看,能充分发挥智能助手在个性化推送阅读书目、智能化记录阅读过程等方面的作用。④从阅读内容看,以资讯、热点、社会评论等文字或图片为主,有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边界,拓展学生的认知壁垒。⑤将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阅读世界,让阅读真正随时随地发生。

    A、第①句中“具有方便快捷,内容多元,个性推送等优点”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B、第④句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第⑤句的语病是缺少主语,可以把“将”字删去。 D、划线处被打乱的三个句子,正确语序应当是②—④—③。
  • 2、以下是小雅对“为何要阅读经典好书”的回答,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经典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花园。在这里,浮华艳丽的东西将黯然失色 , 而人性之光会熠熠生辉。深度阅读,是精神的孤独之旅。它需要摒除浮躁,鞠躬尽瘁;它需要锲而不舍 , 拒绝半途而废。阅读经典,不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而是为了开阔视野,提升格局,走向精神的丰饶和宁静。

    A、黯然失色 B、鞠躬尽瘁 C、锲而不舍 D、大庭广众
  • 3、以下是小雅对阅读的看法,下列加点字词的字音字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与人类历史上高贵的灵魂对话。锋芒必露的奥本海默与淳朴谦逊的邓稼先,都令人尊敬:深宵灯火校补古籍的闻一多和在朝鲜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同样赤诚爱国;不爱高官厚禄更爱女郎红装的木兰和礼节烦琐但善良的长妈妈,都昭示着女性之美;而山路上酣然入梦的红军战士和陈尧咨射箭时“睨之”的卖油翁,都显示着生命状态的斑澜多姿。

    A、“锋芒必露”的“必”字,应写为“毕”;“深宵灯火”的“宵”应写为“霄”。 B、“红装”的“装”字应写为“妆”;“斑澜”的“澜”字应写为“斓”。 C、“校补”的“校”读“jiào”;“烦琐”的“琐”的读“suǒ”。 D、“酣然入梦”的“酣”读“hān”;“睨之”的“睨”读“nì”。
  • 4、进入初中,你与同学从初识的陌生到成为好朋友的相知,与老师从初识的“畏惧”到熟识后的“敬爱”……可能经历了一些曲折,就在某一个细节处,你对他(她)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请以《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不少于500字;②注意抓住重要的细节或场面,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注意详略得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灵活运用抒情方式。③不得抄袭、套作。

  • 5、整本书阅读;阅读《骆驼祥子》,班级开展“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辩论。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或自己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小明:我认为时代和社会是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

    小华:我觉得祥子自身的问题才是主要原因,他自身的性格弱点和认知局限是主要原因。如固执、保守、短视、心理脆弱,不愿与同行互动等,他应该为自己负责。

    小红: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祥子生命中遇到的那些重要人物,比如虎妞、小福子等,他们才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我的观点:

  • 6、文学作品阅读,完成小题。

    行军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中寻找战机,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④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前进着,卢守坤有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很少打泡,走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

    ⑤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糊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乎乎的泥巴地一粘,鞋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⑥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

    ⑦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

    ⑧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

    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清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

    ⑩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的功夫,那轮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

    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

    (节选自2021年1月5日《解放军报》,有改动。作者:程多宝)

    (1)、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长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 B、第①段写卢守坤所在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体现了我解放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使命感,也体现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战斗的艰苦。 C、卢守坤的鞋子不合脚是因为村民做鞋没有统一尺码,自己只捡到一双又小又瘦的鞋子,行军太快磨坏了鞋子,行军中鞋子又被泥巴粘掉。 D、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 说明卢守坤很幸运,班长真能干,一子就帮他找到了鞋子。
    (2)、按要求赏析句子表达的效果。

    ①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从抒情方式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一个批注)

    ②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表达的效果)

    (3)、结合文本,分析班长王克勤的形象特点。(要求:从语言、动作、细节中提取依据,分点作答)
    (4)、小说标题是《行军》,主要内容却是写“鞋”,请根据提示完成主体部分的的思维图,然后说说作者为什么用“行军”为题目? 

    (5)、本学期第三单元语文学习要求“熟读精思”。“熟读精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出自《朱子家训》“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请回忆下列文章的学习过程、阅读环节,完成下表。

    文体

    课题

    方法步骤

    写人叙事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

    ①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②细读批注,

    (详略安排、表达方式的转换、叙述视角的切换),感知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小说

    《山地回忆》

    《台阶》

    《卖油翁》

    《行军》

    (文言小说,首先疏通文义。)

    , 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品析描写手法,⑤ ; 

    探究叙事策略(详略安排),把握小说主题。

  • 7、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纪昌善射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曰:“汝得之矣!”

    (选自《列子·汤问》;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1)、解释加点词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卖油翁担而立

    (2)、翻译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3)、【甲】文中卖油翁认为陈康肃“善射”的原因是“”;【乙】文中体现纪昌射技高超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两篇古文都通过“善射”故事揭示道理:【甲】文强调 , 【乙】文侧重。(各用四字短语填空)
    (4)、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甲】【乙】两文带给你的启示。(提示:可从学习态度、方法等角度思考)
  • 8、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释】:①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1)、回忆学习过的《木兰诗》,借助注释,读懂《题木兰庙》。诗中“弯弓征战”与“梦里画眉”形成鲜明对比,分析这两组意象分别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形象特点? 
    (2)、“几度思归还把酒”一句中,诗人通过“把酒”的动作传递了木兰哪些复杂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9、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该成语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其原句是:
    (2)、广阔的自然总能带给诗人无尽的情思和启迪。韩愈《晚春》中“”二句,写出了草木有情,尽情绽放自己,不负美好春光。王维在《竹里馆》中以“深林人不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诗人岑参在远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写道:“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中“ , 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触动了诗人浓浓的羁旅情怀。
  • 10、下面是小文代表“寻找最美对联组”,展示的南宋诗人陆游为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小贴士及“供选文字”,将整副对联完整写在横线上。

    上联:万卷古今消_____

    下联:送流年 _____

    【供选文字】昏晓    永日    韶光    一窗

    【注释】①古今:暗指书中内容之广博。②永日:时日、时光。③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④韶光:时光。

    对联小贴士

    词性相同;结构相称;

    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上联: 

    下联:

  • 11、生活中,家人总会善意地提醒小语要多喝白开水,少喝碳酸饮料或含糖量高的饮品;生物课所学青少年时期水分占人体重量的70—75%。请你阅读材料,帮助小语完成任务。

    材料一: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白开水主要作用是给人体补充水,其次,还可补充少量的矿物质如钙、镁等。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与其他饮料相比,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健康生活,从一杯白开水开始。

    材料二: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奶茶的坏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糖分含量高,导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风险;糖分含量高,还会影响人的食欲,还可能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产生抑制作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糖分代谢成果糖,进而产生大量嘌呤底物,刺激尿酸分泌,增加肾脏负担,可能会导致肾结石;摄入过多的磷,而影响钙的吸收,引起缺钙,还会导致牙釉质丧失,使牙齿切面变得脆弱、变薄;大量的人工色素和香精,会对肝脏造成极大的负担……(材料源自网络)

    小语准备在“我的语文生活”班级汇报中,以“好好喝水”为话题设计一个短视频。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助他写解说词。(要求:有一句主题语,以“妈妈叮嘱……”切入,行文中至少又不限于运用对比手法,字数200字左右)

  • 12、在“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中,小语加入到“正眼看招牌”小组。他在网络平台上发现一家“爷爷不泡茶”的茶店,很好奇店名的来历。以下是小语在主播直播间的问话场景,请你调动体验感受,完成填空。

    小语想了解店名来历,在对话框里输入:“”(屏幕上弹出“为您推出爆满商品”图片链接)

    漂亮主播清脆的声音:宝宝们,赶快下单,马上拍,马上囤,放心囤,过期退,限时退……

    小语又在对话框追问一句:

    漂亮主播清脆的声音:炎炎夏日,享受清凉解暑降温……

    此时还是早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小语听到主播的广告词,心有失望写下一句:

  • 13、语文即生活,生活亦是语文。我们一起走进大语文学习,完成以下任务。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A)行走在文字的世界,犹如打开了世间最美的画卷【甲】徜徉于文学的殿堂,犹如品味着人生醇的酒酿。

    ②课内,我们字斟句酌,揣摩品味细节 , 在臧克家笔下,感受闻一多先生气冲牛、qiè____而不舍的伟大精神;我们品长句铺垫背景、详细叙述的朴实,悟短句增强情感的冲击力,在杨振宇的笔下,理解邓稼先至死不高贵品质;我们调动起体验与想象,在光未然的《黄河颂》里,感受黄河的英雄气pò____,领悟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反复阅读经典,用圈点、批注,记录阅读《骆驼祥子》时的悲情涌动……文字如心【乙】浅笔静开,相约于课堂,邂逅于语文,编织出生命最美的花环。

    (B)课外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影子街头巷尾的广告标语到网络上的流行语,从名胜古迹中的碑刻对联,到博物馆典藏,语文无处不在。语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敏锐地感知世界。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写拼音。

    气冲牛  至死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线句(A)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文中的“细节”“高贵”“从”“更加”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形容词、连词和介词。 C、在【甲】【乙】两处都是加入分号。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的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3)、大家认为B处划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 14、nbsp;.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见闻,传递你的温情。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 少于 600字。

  • 15、按要求完成小题。
    (1)、探究小说人物,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 发生改变。下列关于《骆驼祥子》中”情节突变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兵夺走了祥子的新车,祥子的努力化为泡影。 B、曹先生给祥子买了新车,祥子的生活出现转机。 C、虎妞难产而死,祥子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顿。 D、小福子在绝望中自杀,祥子的精神彻底崩溃。
    (2)、老舍写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三叠式”结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参考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骆驼祥子》中”三叠式”结构的作用。

    【知识卡片】“三叠式”结构是指文学作品中以“三”字为标志的情节安排方式。它通过描写人物、事件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造成情节的波澜,凸显人物性格的差异,揭示小说主题。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生之风卡毓方

    ①随着1952年燕大撤销,并入北大,燕南园57号换了新主——北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江隆基。哲学家冯友兰住在54号,占据两层小楼的一层。江隆基有一天前往拜访,他看到房间偏少而图书偏多,可谓汗牛充栋。如此拥挤不堪,冯先生怎能自如地做学问?江隆基当即提出,把自家的57号让给冯先生。

    ②“让给我,您住哪儿?

    ③“就住您这一层。”

    ④“不行,您家人口多,我这一层,住不下。”

    ⑤冯先生说的是实情,江书记家里有五个小孩,外带一位保姆。

    江隆基淡然一笑:我打延安过来,这一层比窑洞宽敞十倍。

    ⑦“君子不掠人之美啊。再说,我也待过西南联大,住过土坯房。”

    ⑧问题僵持不下。

    ⑨50号宅主、副教务长严仁赓站了出来:“我家人口少(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可以把我的住房和冯先生的对调。”江隆基前往50号察看,这是一处新建的平房,优点是独门独院,朴实而安静,缺点是没铺木地板,也没有暖气设备。他斟酌再三,决策“三角换房”:冯先生入住57号,严先生入住冯宅,自家入住50号。

    ⑩江书记高风亮节,严教务长切中肯綮 , 冯先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⑪陈阅增,也是我忘不了的名字。忘不了的事情很琐碎,也很见风骨。譬如,陈阅增身为校招生办成员。某年,他二儿子参加高考,第一志愿是北大生物学系,他便主动辞去了招生办的职务。录取结果,他二儿子成功考上北大,有位知情的老师前来报讯,老远就扯开嗓门高呼:“陈先生,令郎高中了!”结果,人家从正门进,他则从旁门出。他认为,金榜题名乃国之大事,应以录取通知为准,任何小道消息,都作不得数,而且违纪犯律。

    ⑫晚年,陈阅增领衔编写一本《普通生物学》,稿成,未及付梓 , 遽归道山。数年后,其他的编委补充修改,推出了第二版,书名赫然改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以个人命名的理科教材,在当年,除了《林巧稚妇科肿瘤学》,别无第二册。众位编委说:“陈先生一生隐名、埋名,这回,我们就是要还他一个光耀杏坛的大名。”

    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教授凤毛麟角,在这个屈指可数的小圈子里,有一位名气不小但著作并不等身甚至可说是寥寥无几的先生,他就是汪篯。我记住他,是因为他少年时代的一件逸事。

    ⑭1934年,汪篯报考清华大学,总分居全部考生的榜眼,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数学独得满分一百。那年数学试卷有一道题无解。怎么会无解?因为题目出错了。考生们将错就错,自然错得一塌糊涂。唯有汪篯看出了差错,也唯有汪篯动手修正,然后,按修正后的题目圆满解答。当然,其他题亦答得正确无误。汪篯的满分,也源于判卷老师的虚怀若谷,承认那道题命题失误,承认考生比自己高明。

    ⑮沈克琦,由物理系教授一路做到系主任,做到北大副校长。他还有一项兼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这是个接地气的职位,经常有学子慕名写信,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沈先生接信必复。一日,某封来信尚未答复,家人整理书案,当废纸扔进了纸篓,少顷,又倒进楼下的垃圾桶。沈先生察觉,飞速下楼,从垃圾桶里把它翻了出来。沈先生的飞身下楼,值得漫画家大画特画——贤哉沈先生!

    ⑯西山苍苍,未名泱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大贤大哲的言与行,必将与燕园同其苍翠,共其芬芳。

    (选自2024年3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切中肯綮(qìng):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②付梓:古时刻板印书以梓木为上等用料,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③遽(jù)归道山:遽,匆忙,急。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有删改)

    (1)、请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阅读卡。

    先生

    先生之行

    先生之风

    江隆基

    为让冯友兰自如地做学问而让出住所。

    高风亮节、谦让有度

    陈阅增

    ;领衔编写《普通生物学》。

    汪篯

    报考清华时自信修正数学错题并圆满解答,数学独得满分。

    沈克琦

    待人真诚、诲人不倦

    (2)、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先生们的形象,请结合下面的句子简要分析。

    ①江隆基淡然一笑:”我打延安过来,这一层比窑洞宽敞十倍。”

    ②沈先生察觉,飞速下楼,从垃圾桶里把它翻了出来。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4)、同学们读完文章后搜集了更多先生们的故事,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说下面这两则事例,哪一则更适 合被写入本文。

    A:陈阅增北大毕业,预定留校任助理,而他的一位同窗恰恰也渴求这个职位,他便急人所急,拱手相让;尔 后重回北大,公派赴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学成归来,评定职称,本可获得高等级的教授职称,但他觉得不可与 昔日师尊平起平坐,坚持接受低一等级的。

    B:沈克琦初二那年,学校举行猜谜游戏,所有其他的谜语都被人破解,仅剩下一条,谜面为“ good morni ng”,要求打一汉字,这彻底难倒众人,无人能猜出谜底。沈克琦不甘受挫,散学回家,仍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终    于,灵光一闪,脑洞大开——“ good morni ng”中文谓“ 早安”,对应汉字,不就是“ 谭 ”吗?你看,一个“ 谭 ” 字,横读是“ 言西早”,竖读是“ 西言早”,反读是“ 早西言”,都和“ good morni ng”吻合。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逐渐普及,方言日渐衰微。据此,晓雯围绕“了解方言价值,传承方言文化”的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我国方言种类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目前已有近一半的方言处于衰退状态,有20多种方言处于濒危状态,其中像满语这样的方言会说的已不足百人。

    材料二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方言?它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刘丹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注重保护各地濒危的语言。它有一个核心观点:每一种语言,包括每一种方言,都形成了观察这个世界的一套独特视角,当这种语言丢失,这种视角也就会没有。比如说在一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对当地植物、动物、生态、地貌、气候等都有独特的描写,每种语言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就像物种一样宝贵,这是语言和方言很重要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国家关于方言保护的政策是怎样的?

    刘丹青:十多年前开始,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就提出了语言资源的保护。这个概念很重要。过去,方言被很多人视为阻碍国家发展、阻碍普通话推广的因素;提出“语言资源”概念以后,就意味着所有的语言、方言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资源,是国家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材料三我们常称方言为“土话”,但也恰恰是这种泥土气,才让方言那么鲜活,那么亲切。方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纽带。我们听到乡音,听到那个属于家乡的腔调,我们的乡愁也就被唤起了。

    方言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与当地的地理、民俗等息息相关,许多地方的曲艺都以方言演唱,而方言的丰富多样,也为各地曲艺的韵味增色。同时,方言中的很多词汇,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影子,能让我们产生古今相通之感。例如,”喝粥“在潮汕方言中叫”食糜”,汉代《释名》中说:”糜,煮米使糜烂也。”方言词”食糜“实际就是古代语言的留存,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武汉、重庆一些街巷的方言墙,太原的方言博物馆……当地政府将方言保护与文旅相结合,以期让大家能看到方言、重视方言。而这些方言景观能屡屡吸引人们打下游览,则体现了方言本身的生命力。让本地人有认同感,让游客有新鲜感,并有效促进了文旅的发展,这便是方言的魅力所在。

    此前,网络平台上方言类喊麦歌曲的爆火,便根植于此:”唔该”“胶几人“等各种”方言梗“也常常登上互联网热搜。网友们正是从自己的家乡和方言出发,进行二次创作,进而自发学习并传播了方言。

    材料四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和热议。诸如《山海情》《紫花》《狗剩快跑》等颇具代表性又独有韵味的优秀方言影视作品,颇受观众青睐,引发新一轮“方言影视热”。

    方言贴近生活,它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所不能及的。在影片中,人物一开口,带有地域特色的市井气和烟火味就显现出来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也更加浓郁。方言影视作品的热播,也在不断展示方言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方言。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中,闽南语地区总占比最低,西南官话地区总占比最高。 B、过去方言被很多人视为阻碍普通话推广的因素。”语言资源”概念提出后方言逐渐被重视。 C、材料三中通过”喝粥”在潮汕方言中叫”食糜”的例子,说明在方言中有古代语言的留存。 D、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引发关注和热议,说明相比于普通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爱方言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尽力挽救方言。
    (3)、小语与小文围绕方言保护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助小文反驳小语的观点。

    小语:我认为方言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挽救。普通话的推广,导致认识方言、重视方言的

    人越来越少,使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成效非常有限。方言的消失是大势所趋,我们无计可施。小文:对于日渐衰微的方言我们是有办法挽救的。

    这些都是我们能为挽救方言所做的事情。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陆象山:即陆九渊。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里面有和《易经》相关的古代数学知识。此处陆象山将棋艺与数学知识进行了比较联系。④某:自我的谦称。我。⑤着(zhāo):

    下棋落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卖油翁担而立

    ②尔安敢吾射

    ③如是者

    ④象山笑而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

    (3)、请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4)、【甲】文中,面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的高超箭法,卖油翁回应以”无他,但手熟尔”。拥有”好箭法”真的只是因为”手熟”而已吗?请结合【乙】文陆象山学习下棋的过程谈谈你的观点。
    (5)、【甲】文结尾处“康肃笑而遣之”与【乙】文结尾处”象山笑而去”,二者的“笑”分别有什么含义?
  • 19、【好书推荐】学校编辑部在公众号 的”好书推荐”栏目发布了新一期的专题推送。阅读推文,完成小题。

    【编者按】世界读书日全称为“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为了扩大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自己心胸开阔、心境澄明。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 与好书相伴,在书中感悟成长。

    【好书推荐一 :杨绛《我们仨》】《我们仨》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佳作。qi ā n xù n和蔼的杨绛女士笔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琐事,却有着____ 的力量。博学睿智的钱锺书先生,才华横溢的杨绛女士,聪慧灵巧的女儿,一家三口皆是____之人,彼此互为 bǎ  ng yà ng,互相成就。这本书是 dā ng zhī    wú kuì  的经典,既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珍贵、家庭的温暖,又能让我们在____ 的社会中寻到一份宁静,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好书推荐二;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跨越千里为京城递送新鲜荔枝,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困难的任务,李善德   要如何完成呢?一个平时看起来笨拙、胆小的人,如何豁出性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这本书人物丰满、 高潮迭起,读者从中不仅能看到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能感受到事在人为的精神力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qi ān xùn

    ②bǎng yàng 

    ③dāng zhī  wú ku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动人心弦       优越    烦躁 B、动人心弦  卓越    浮躁 C、可歌可泣   卓越    烦躁 D、可歌可泣   优越   浮躁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当的一项是(      )
    A、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扩大更多的人去写作和阅读。 B、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是为了扩大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C、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写作和阅读。 D、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4)、小方同学读完《长安的荔枝》后,被书中人物精神深深感动。请根据”好书推荐二”语段,帮他选择两个 合适的短语补全这副对联,在公众号留言,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备选短语:惊破长安梦       凡人       勇担难使命       英雄       不惧赴征途       智者

    上联:千里送鲜荔,笨吏

    下联:一心护珍宝, 彰显大精神

    (5)、【读书活动】班级内也打算开展 “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方案。不 得与”文心”文学社及学校编辑部举办的活动重复)

    示例:”读书手抄报展览”,制作手抄报展示阅读点滴,图文并茂分享阅读感悟。

    活动设计一 :

    活动设计二:

  • 20、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请将王维《竹里馆》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抚剑且沉吟,英雄意气心中涌

    下联: , 雅士情怀指下传

    (6)、许多成语来源于古诗文,如 “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中的句子“ , 非复吴下阿蒙!
    (7)、“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