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感情,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

    ②在我国,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扫天下”而不屑“扫一屋”。

    ③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

    ④因此,我们每个有爱国之志者,都应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

    ⑤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

    ⑥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

    A、②①③⑥⑤④ B、①③②⑤⑥④ C、①④③②⑤⑥ D、②⑤①③⑥④
  • 2、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午(shǎng)    古(gèn)    问(jí)    锋芒毕(lòu) B、恨(zēng)    头(pèi)    红(yīn)    然勒功(yān) C、(tiē)    堂(nòng)    咀(jué)    气冲牛(dòu) D、(yè)    杀(mǒ)    育(bǔ)    兀兀穷年(wù)
  • 3、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⑴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待恰当的时机;我们常想打个电话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以后机会多得是。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遗忘了。从现在开始,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别犹豫,别徘徊……

    请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强调“现在”的重要性,明确“我”要做什么。②写清楚“现在”和“过去”自己发生哪些变化。③请勿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确。⑤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与家人共享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美景融合的惬意、与书籍为伴的充实……

    请以“美好,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 4、名著阅读;请你回顾本学期阅读的名著,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有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许多摘录和批注,你认为他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已不拉车,身上的衣裳比以前更薄更破,扛着根柳木棍子,前头挂着个大瓦壶,后面悬着个破元宝筐子,筐子里有些烧饼油鬼和一大块砖头,他还认识祥子。”——一个“还”颇有意味,既指二人很久没见,又指尽管祥子模样大变,但老人也能认出。 
    B、“老人还是那么和气可爱,可是腰弯了许多,眼睛迎风流泪,老红着眼皮像刚哭完似的。”——这里着力写老人的外貌和神态,让老人与以前形成比较,表现老人被苦难的生活压迫不堪。 
    C、“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老人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发出对善良、公平、正义的质疑,语气坚定而无奈,控诉这个社会善恶颠倒的罪恶现实。 
    D、“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祥子将自己的命运比作用线拴上的蚂蚱,表现祥子的自甘堕落。 
    (2)、小说《骆驼祥子》除了把祥子写活了,还描写了他周围的人物,如善良可悲、最后上吊自杀的;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的;自暴自弃、嗜酒如命、打死妻子的二强子。
    (3)、请你阅读下面从《骆驼祥子》中摘录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妇女们赶着打扮;老人们早早的就出去,唯恐腿脚慢,落在后边;连上学的小孩们也想逃半天学,去见识见识。到八点半钟,街上已满了人,兴奋,希冀,拥挤,喧嚣,等着看这活的新闻。车夫们忘了张罗买卖,铺子里乱了规矩,小贩们懒得吆喝,都期待着囚车与阮明。

    ①阮明和主人公祥子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简单概括。

    ②阮明为什么会成为囚徒? 

  • 5、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③寻南奔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划线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下列哪一项描述符合甲、乙两段文字中的人物特点(    )
    A、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傅永都是因为受到上级的命令而开始读书学习的。 B、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傅永都是自幼就酷爱读书,因此才华横溢。 C、甲文中的吕蒙因为孙权的劝告而开始学习,乙文中的傅永因为不能回信而发愤读书。 D、甲文中的吕蒙和乙文中的傅永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吕蒙和傅永两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分别是什么。
  • 6、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赏析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②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③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④翠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⑤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我们有时会一直坐到十点多钟。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⑨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⑩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⑪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

    ⑫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摘编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是一个引子,引出下文对翠湖的人和事的叙述。 B、作者笔下的翠湖之妙,妙在给昆明人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 C、我在翠湖的生活之味,主要表现在自己能够在翠湖“穷遛”。 D、作者因翠湖正在搞大规模“建设”且翠湖又有水了而高兴。
    (2)、结合语境,任选一句按要求赏析。

    ①“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从修辞的角度)

    ②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从用词的角度)

    (3)、文章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和“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4)、本文与《昆明的雨》都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情感,但用来承载情感的载体却很小,有人认为这两者(情感、载体)不匹配。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5)、作者以“翠湖心影”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8、现代文阅读Ⅰ;为了更好地认识偶像,小义准备借助“预学笔记”来学习本文,请你完成小题。

    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

    ①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A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②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拓宽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③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④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⑤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高原上,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⑥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公里、东西3公里,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⑦基于21CMA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⑧另外,武向平又担任“中国天眼”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今年4月,“中国天眼”将向世界开放。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和SK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⑨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⑩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⑪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⑫“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⑬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向着星辰87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选自《科技日报》2021.3.29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董瑞丰)

    【预学笔记】

    ⊙理清思路

    ⊙批注整理

    ●赏析型批注:

    A.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B.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

    ●质疑型批注:

    在叙事中,作者多处引用武向平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联想型批注:

    在武向平身上,我看到了在课文中认识的某些人物的“影子”,____。

    ⊙关键语句摘录

    关键句: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关键词:光

    (1)、完成思维导图。

     

     

     

    (2)、完成赏析型批注(A、B两句中选择一句)。
    (3)、结合具体语句完成质疑型批注。
    (4)、小义在预学笔记中摘录了关键语句,请你和他一起联系文本阐述对“光”的理解。
    (5)、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与文本的具体内容完成联想型批注。

    《邓稼先》——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闻一多

    《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 9、整理诗文,按要求补充相关的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徜徉在植物园中,享受“独坐幽篁里,①”(王维《竹里馆》)一般的美好意趣时;当你和小伙伴畅游公园,感受“草树知春不久归,②”(韩愈《晚春》)的春天美景时,你是否想到虽然时代更迭,但是守卫祖国的战士所处的环境依然如《木兰诗》所描绘的“③ , ④”那般艰苦呢?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⑤ , ⑥”所描述的那般浓厚,也如同岑参在《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所描述的那样深沉,但他们依旧勇往直前。

  • 10、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巧拼对联。

    (1)、下面是南宋诗人陆游为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请你结合【供选文字】,将整副对联完整写在横线上。

    上联:万卷古今消_____

    下联:送流年_____

    【供选文字】昏晓 永日 韶光 一窗

    【注释】①古今:暗指书中内容之广博。②永日:时日、时光。③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④韶光:时光。

    上联:    下联: 

    (2)、下面是小丽整理的几副对联。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它们都颇具趣味。请根据提示,完成任务。(提示:A处必填,B、C两处任选一处填写)

    【对联一】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瓜□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这是一副拆字联,上下联各有三个分句,上联将“冻”拆为“东二点”,将“洒”拆为“西三点”。请参照以上拆字方式,将下联第一个分句完整写下来:A  。

    【对联二】 无山得似巫山耸   何叶能如荷叶圆

    【分析】这是一副音韵联,“无”“巫”同音,“何”“荷”同音,该对联意思是:没有一座山比得上巫山高;B  。

    【对联三】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表达了C  的意思。

    品读广告词。

  • 11、同学小语获得了“阅读之星”,以下是他的读书感言,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阅读经典,犹如走进美丽花园,让我采撷到最美的生活之花;犹如  , 。

  •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这是我们深爱的土地,这育了中华民族的土地。无数先烈为了这片热土,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这里有家喻户晓的无产阶级革命元勋,妇孺皆知的毛泽东□周恩来……他们有力挽狂lán的气魄□这里也有无数鲜为人知的革命战士,比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他们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文坛巨匠,弃医从文的鲁迅,目不窥园的闻一多……他们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慷慨。正是他们,组成了中华民族最坚实的屏障。

    ②正是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才打败了帝国主义,才让某些人的独裁(cái)统治分崩离析。新中国正向世界展示一个截然不同的面貌。但是,还是有极少数人,对此选择视而不见,刻意抹黑。是数典忘祖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还是早已里通外国做了汉奸?这样的人,人民是会唾弃的!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育   狂lán

    (2)、文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B、家喻户晓 C、鲜为人知 D、截然不同
    (3)、文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        , C、,        。        ……        ? D、;        ,        ?
  • 13、作文。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也是一种美好的心态。对一朵花微笑,是诗意的人生态度;对挫折微笑,是坚韧的意志品质;对他人微笑,传达了善意和温暖;对自己微笑,更是可贵的自我接纳和欣赏……

    你在“对微笑”的经历中,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和感悟呢?请以《对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4、阅读《骆驼祥子》三个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片段二】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片段三】

    祥子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

    (1)、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作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片段一】写祥子被大兵抢完车后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极端愤怒与痛苦的心情。 B、【片段二】叙写了祥子被孙侦探敲诈钱财的事件,体现出祥子个人性格的软弱性。这也是导致他一直受苦的根本原因。 C、【片段三】是祥子在虎妞死后回忆过往人生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在经历了人生“三起三落”的重重打击之后,发现自己的努力无用,濒临崩溃的边缘。 D、以上片段都是祥子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体现了他一步步堕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过程。
    (2)、请从以上片段中任选一位人物,依据链接材料,结合相关情节探究这个人物是如何推动祥子走向悲惨结局的。

    【链接材料】

    这样一想,我所听来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大……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据,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 15、请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想写便随意摊开、潇洒挥墨、瞬间而成一幅“大作”写完相视一笑。乐此不疲。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几年后回老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原文有删改)

    (1)、请围绕“纸上留香”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情感

    多年前

     

    美好、憧憬

    初中时

    用带香气的信纸写信、收信

     

    高中时

    与同学用旧报纸练习书法

     

    几年后回老家

    怅然、怀念

    (2)、请赏析画横线的句子中“印”字的妙处。

    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在了我的心上。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想写便随意摊开,潇洒挥墨,瞬间而成一幅“大作”,写完相视一笑,乐此不疲。

    (4)、文章标题为《纸上留香》,文中处处“留香”。请依据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香”的丰富意蕴。

    【链接材料】

    气味在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既是来自人类最为直接的感官体验,又是一种当下的、刹那的经验,还是作者情感与生命的合一。

    ——作家武兆雨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 , 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 , 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金,不 , 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王士祯《池北偶记》,有删改)

    【注释】①詹懋举:人名;懋,音“mào”。②适:恰好,正巧。③矫首画指:抬起头指指点点。④一过:一遍。⑤贸:交易。⑥囊:用袋子装。⑦直:同“值”,酬劳。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然。’”一句中“然”与《卖油翁》中“康肃忿然曰”的“然”,意思不一样。 B、“贸薪入城”的“薪”,与成语“杯水车薪”的“薪”,意思一样。 C、“詹予以金”的“以”和《卖油翁》中“以我酌油知之”的“以”,意思一样。 D、“受”在古代有“承受”“接受”“遭受”“传授”等义项,“詹予以金,不受”中的“受”应为“接受”之意。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B、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C、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D、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呼问之曰:“颇善此乎?”

    (4)、凡人身上也闪耀着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木工的人物形象。
  •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横吹曲辞•出塞

    【唐】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 , 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注释】①唐朝边疆战事频繁,为维护边疆安全,常派军队驻守边关防御或进攻;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②分营长记火:每个军营都点着火把。③放马:放牧战马,暂时修整。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绘了边塞的雪景,为后文叙事抒情蓄势。 B、“长记火”和“不收旗”写出了军营的戒备森严,表现了边塞将士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热情。 C、“冷”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感受化为触觉感受,写出了军营生活的苦寒。 D、尾联以反问句点明主旨,将个体的苦难升华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2)、摄影协会准备以《横吹曲辞•出塞》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拍摄脚本。

    镜头

    镜头描述

    表达效果

    镜头一:月下军营

     风沙蔽空,天地昏暗,侦探兵迟迟未归。

    呈现戍卒的生活,表达诗人② 

     (情感)。

    镜头二:征人望乡

    军营士兵皆白发苍苍,翘首望乡,老泪纵横。

    营造凄苦的氛围,表达诗人 ③

     (情感)。

  • 18、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请你积极参与“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
    (1)、【活动一:正眼看招牌】长沙有很多特色书店,请为下列书店宣传语匹配招牌名。

    书店宣传语

    书店招牌名(填选项)

    选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应选择① 

    A.止间书店

    B.乐之书店

    C.目田书店

    D.拙鱼书房

    一撇一竖间便是自由。

    应选择②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老子》

    应选择③ 

    守心一处,止步此间。

    应选择④ 

    (2)、【活动二:寻找“最美对联”】小组成员在收集对联时,因粗心大意,导致对联中出现了几个模糊不清的字。请根据对联的特点,选出填入□里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

    下联

    门对千竿竹

    ①家藏万____

    ②两岸____

    一园春雨杏花红

    台榭漫芳塘,莲动柳摇,曲曲层层皆入画

    ③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____

    A、①卷书  ②纸鸢摇春风 ③是美 B、①斤纸  ②纸鸢摇春风  ③宜人 C、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是美 D、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宜人
    (3)、【活动三:调查研究】语文组对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兴趣对象/兴趣程度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观看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

    57%

    40%

    3%

    阅读经典书籍

    42%

    39%

    19%

    调查与记录生活街区的语文现象

    16%

    36%

    48%

    现象:

    建议:

  • 19、理解性默写。

    走进古诗的瑰丽世界,我们在《木兰诗》中见识了木兰行军时“① ,② ”的矫健之姿;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被李白“③ ,④ ”的思乡之情打动;还在《晚春》中领悟了韩愈借“⑤ ,⑥ ”表达的“普通人也须努力”的人生之思。

  • 20、读书,要知人论世。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清明节这一天,大家去祭祖、踏青、吃青团、插艾叶、登高,既缅怀先祖,又享受春天。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编者为北宋郭茂倩。 D、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韩愈、柳宗元、杜甫、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