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也,人报者滋甚 , 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节选自王昶《诫子书》) 

    注:①妄:荒谬,荒诞。②忿:愤怒,怨恨。③滋甚:更加厉害。 

    (1)、下列对“斯戒至矣”中的“至”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到达 B、极、最 C、周到 D、至于
    (2)、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则彼言当矣”中的“当”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壮 B、务之急 C、举措失 D、有难同
    (3)、小文同学想从《〈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中选一个积极昂扬的句子,写成书法作品挂在书房激励自己。以下最有可能被选用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救 寒 莫 如 重 裘 止 谤 莫 如 自 修 斯 言 信 矣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6)、【甲】【乙】两文都是父辈对子(侄)的教诲。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王昶则告诉子侄,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议论、指责甚至诽谤时,最重要的是要
    (7)、两则《诫子书》都洋溢着“父欲令子善”的真情,如何用恰当的朗读来传达情感呢?请参照【甲】句示例。从重音和停连的角度对【乙】句进行朗读设计。

    【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朗读设计】“淡泊”和“宁静”应读重音,之后都要有适当的停连 ;“明志”和“致远”也应该读得重一些。这样能令人感觉到唯有淡泊宁静,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显得语重情深,意蕴深长。

    【乙】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

    【朗读设计】

  • 2、翻开语文课本,就开始了奇妙的时空旅行。
    (1)、王湾勾勒的“潮平两岸阔,”的壮美开阔(《次北固山下》);李白描绘的“峨眉山月半轮秋,”的皎洁清丽(《峨眉山月歌》),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
    (2)、范仲淹“ , 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思乡难归(《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豪情壮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的“ , 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果断决绝(《满江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亦忧亦喜(《浣溪沙》),让我们品味人间百味。
    (3)、与孔子对话,“”(《论语》),告诉我们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领悟人生智慧。听“至圣”所言“ ”(《论语》)才知道兴趣是最好老师。
    (4)、鲁迅的百草园里,写“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 3、 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 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狼》选自明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字。
  • 4、下列选项对各句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些人为了工作或学习,废寝忘食,简直就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

    ②天上的银盘,散发温柔清冷的光辉。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A、明喻  拟人  拟人 反问 B、暗喻   借喻   拟人   反问 C、暗喻  借喻  对偶  反问 D、明喻   借喻   对偶   设问
  • 5、关于谦辞和敬辞的使用,下列交际用语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家家风淳朴,令尊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B、张教授,您好!鄙人才疏学浅,奉上拙作一篇,敬请指正。 C、今天我们一行人莅临敝校百年校庆,所见场面甚是热闹喜庆。 D、你们的商店真是物美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还来惠顾。
  • 6、看读书摘录,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摘录卡

    ◆作品名:《纪念白求恩》 作者:毛泽东

    语句摘录: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qiān( )的人,对于一班鄙(A.báo B.bó  C.bò)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的教训。

    ◆作品名 :《猫》作者:郑振铎

    语句摘录: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很小的铜铃,用红(A.líng B.léng)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yù( )闷地躺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见异思qiān     yù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báo  B.bó  C.bò)           绫(A.líng  B.léng)
    (3)、语段中划线词语与“高明”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 语段中划线词语与“高明”感情色彩相反的一项是
    A.纪念 
    B.好 
    C.小 
    D.懒惰
  • 7、大作文

    ①我们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还有舒适的被窝、玩伴的邀约……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放纵、暴躁……因为成功只属于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常常被人当作夸赞的话,表面上是赞扬“一鸣”的惊人,实质上却是在阐释沉默的“不鸣”所蕴涵的深厚,所谓“每鸣必有所指”的意思。这与“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及“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道理相同,表面上感人的成就固然可喜,隐在其后的沉默之努力更是可贵。

    ——林清玄《灵性深处开莲花》

    读完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认真书写。

  • 8、亲爱的同学,在学习完小说单元后,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书写主题词:请将这次活动的主题词“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 ,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

    (2)、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3)、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4)、“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闰土、于勒、杜小康”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5)、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9、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武松看那店里时,也有五七个当撑的酒保。武松却敲着桌子叫道:“卖酒的主人家在那里?”一个当头的酒保过来,看着武松道:“客人要打多少酒?”武松道:“打两角酒。先把些来尝看。”那酒保去柜。上叫那妇人舀两角酒下来,倾放桶里,烫一碗过来道:“客人尝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

    酒保见他醉了,将来柜上道:“娘子,胡乱换些与他。”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酒保将去,又烫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拿了酒去柜边道:“娘子,胡乱再换些好的与他,休和他一般见识。这客人醉了,只要寻闹相似,便换些上好的与他罢。”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的好酒来与酒保,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烫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娃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节选自《水浒传》)

    (1)、请结合原著内容,仿照示例补全与选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陷牢营,施恩出手护周全→明缘由,武松决意惩恶霸→→出恶气,施恩重夺快活林

    (2)、如果“取经团队”遇上“梁山好汉”,你认为唐僧师徒中谁最可能“上梁山”?谁最不可能“上梁山”?请结合作品简述你的理由。
  • 10、在学习《艾青诗选》之后,同学们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内容和特点。请你根据你的学习填空。

    艾青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的意象是“大堰河”,在诗中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的深深的①之情,这一时期他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代表诗作《我爱这土地》,主要意象是“土地”,大多抒发的是对土地的忧伤和热爱之情。这一时期他被称为②“”的歌手;艾青诗作的另一个高峰是1978年,代表作是③ , 主要意象是“光”,表达了对光的赞美和歌颂。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叫卖:一座城市的温情微吟

    谢伟

    ①在许多大城市已经不大听得到小贩的叫卖声了,但成都的街巷里却还热闹,尤其玉林这一片,从早到晚都像在进行着一种叫作“叫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盐水煮花生——,五香豆腐干儿——

    菊花——金银花——胖大海哎——哟——

    磨刀——磨菜刀剪刀——

    ②声音由远及近,反复着,然后依依渐次远去。那尾音还游丝一般地轻舞着,另一个悠远的声音又叠加上去,首尾相接,不绝如缕。

    ③小贩叫卖的声音在古书中被形容为“吟叫百端”。一个“吟”字画出了声音的起伏线谱,轻重长短、虚实收纵,是带着旋律的声音艺术。短短几个字,不但要韵味悠长,让人觉得舒服,还得要勾起人们的消费欲望,那自是一套了得的本事。

    ④各地的方言让小贩一吆喝,就有了鲜明的地域风韵。在江南,软糯的吴音可以吟出宋词的清韵:“水红菱嘞——水红菱要吗?”

    ⑤住在江南的日子里,清早,总会飘来一个女子柔软清灵的叫卖声,那细细柔柔的声音像是雨后擦地而过的微风,湿漉漉地在小巷回旋,然后飘挂在翘角的屋檐上,久久荡着。

    ⑥而老北京的叫卖更具艺术感。这活儿大多是老爷们儿干的,宏声大嗓,却悠然作韵,京腔里透着惯常的自信:“吃来呗,沙瓤的,闹块咧!”卖西瓜的一嗓子出去,声调婉转,平仄起伏,有京韵大鼓的韵调。年少时,我在皇城根儿下住过,那时的北京城,红墙蓝天,鸽群飞掠,哨音长长,绿杨深处胡同里飘出一两声悠远模糊的叫卖,那味儿是让人忆起来也会销魂儿的。只是,如今京城的叫卖渐渐由一种生活形态转变成了招揽游客的文艺演出。

    ⑦我们玉林这一片的叫卖则还是原生态的、活着的、川味儿的声音艺术。玉林接纳了操着川内各地方言的小贩,他们在这里聚集,叫出不同的音韵风味来。川东、川北的,语调舒缓,尾音带着弯儿:“醪糟儿——,粉——子醪糟儿——”,音调富于变化,旋律感极强。川南的则直接、短促:“豆花儿□胆水豆花儿□”字字铿锵,颗粒饱满,不加修饰,朴拙自然。而成都本地的,自是柔婉亲切,如丝般顺滑:“凉糕——凉粉儿——凉皮——”。在玉林的叫卖,不管哪种风韵,不管何种力度,基本都是独词独句,将货品名字直端端道来,率性、爽直,这是川人的性格。

    ⑧我住进玉林是十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有个川北口音的男子每天清晨都会在楼下叫卖发糕。他的声音实在好听,感觉他只是轻轻一张嘴,声音就能“打远儿”。但从我的楼上看不到他经过的那条小巷,我便不曾见过他。我猜想,他该有四十多岁了,这些年风雨无阻地叫卖,断然不是为了炫耀他的“中国好声音”,而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多半会有两个孩子需要供养,有双亲需要赡养,为了他们,他一刻也不曾松懈。

    ⑨有段时间我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但他早晨一嗓子就会将我的梦境挑破。家人心疼我,就对着他一通斥责。我赶紧制止,说大家都是在讨生活,不容易的,都别相互为难了,我可以换个房间睡觉的。可自那以后,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吆喝了,这让我心里愧痛。我企望着没有耽误他的买卖,没有影响他供养孩子,赡养老人。

    ⑩玉林飘荡着叫卖声的世俗生活总是令我迷恋,它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味道,是“生物多样性”的样板。小贩的叫卖总是把真实的日子味儿送进户牖,提醒着我们人生之苦乐。这叫卖是嚷嚷市声中最动听的声响 , 是一座城市温情的微吟。

    ⑪“收——旧家——具——哟——,收——废报——纸——”

    ⑫在楼上埋头读书,忽地传来一声吆喝,我瞬间想起家里有一大堆不要的旧书刊可以换点小菜钱,就冲着楼下大喊一声:“喂——等到,卖废纸!”

    (选自《成都•锦城诗酒花》,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叫卖是嚷嚷市声中最动听的声响”?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2)、文中描写了江南、北京和成都三地的叫卖,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描摹叫卖声时,使用了破折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第七段画线句的两个方框内填入什么标点符号更为合适?请结合内容在相应方框内填出,并简述理由。

    “豆花儿□胆水豆花儿□”

    (4)、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到具体的叫卖声,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甲  咱们的大熊猫

    ①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有大熊猫的身影,成都大运会吉祥物又选择了它。大熊猫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让人如此青睐?

    ②熊猫憨态可掬的外在自不必多说:圆滚滚的身子,呆萌萌的样子,还有那看似笨拙实则灵活的上蹿下跳、左右腾挪……人们喜欢它还有更“深刻”的理由:它的黑白两色深深契合了中国文化中黑白相衬、阴阳相生之说;它喜食竹子,常于竹林之中饮食、休憩的特性,又与传统文人追求的隐逸思想相匹配,这让它赢得“竹林隐士”的美誉。

    ③诗文中的“隐士”,曲高和寡,难以亲近,熊猫“隐士”却与之不同。它见到陌生人时往往会“怕羞”,一旦熟悉起来,就会抱着你的双腿或者搂着你的脖子,撒娇不停,温柔万分。

    虽然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距今不到两百年 , 但在典籍中却不乏它的身影。据载,古时两军鏖战不休,只要有一方举起熊猫旗帜,双方就会鸣金收兵。原来,被称为“驺虞”的熊猫,食竹,不杀生,啃吃铁器,符合“化干戈为玉帛”的要义。藏身山野的“竹林隐士”于是又摇身变为终止战争的“和平大使”。

    (摘自《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有删改)

    乙  大熊猫,你爱它有多深

    ①从熊猫的先祖始熊猫到今天的大熊猫,已有约800万年的历史。不过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距今不到两百年 , 而在今天所有动物里,估计受喜爱指数最高的,非它莫属。

    ②人们是喜欢它的外在吗?假如你作出肯定回答,那请“扪心自问”:和大熊猫一样外形庞大且毛茸茸的动物何其多也,一身金毛的狮子、披着美丽斑纹的老虎,以及外形与之更为接近、动作同样呆萌的北极熊,为什么你不那么喜爱呢?说到底,以貌取“物”并不成立,人类喜欢的不过是它庞大身躯之下那份与人亲近的温顺罢了。从人类本性来说,凡是具有攻击性或威胁性的生物,从来就不会被划入喜爱之列。

    ③这只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大熊猫受到喜爱不会那么感性。种类更多、分布更广的恐龙早已消失,它为何还可以存活至今?食肉类猛兽在“物竞天择”的法则面前节节败退,它为何可以转“荤”为“素”?繁殖能力如此低下的它,如何能够“香火不断”……这些,比起人们赋予它的隐含意义,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④人类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所“爱”,亘古不变,在大熊猫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摘自《成都日报》,有删改)

    (1)、甲文谈及的“大熊猫受人喜爱之处”,哪些不符合乙文的表述?请分点概括。
    (2)、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谈及“大熊猫科学意义上的发现时间短”这一事实,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
    (3)、两文都围绕“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展开,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与内容不够匹配,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裴侠,河东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 , 为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职之日,一无所。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 , 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节选自令狐德棻《周书》,有删改)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在今山西境内。②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③贞惠:此指廉洁。④牧守:州与郡的长官。⑤太祖:指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之父宇文泰。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ㅤㅤ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3)、太祖令裴侠“别立”,意在为百官树立为官楷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灌(     )                 ②缊袍衣 (    )

    (2)、结合全文,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作者最终能学业有成的两条理由。
    (3)、根据《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

    (取材于张潮《幽梦影》)

    材料二

    凡学文者,非为学文,但欲明此理也。此理既明,则文字又属敲门之砖,可以废而不用矣。天下技艺无穷,其源头止出一理。明理之人学技,与不明理之人学技,其难易判若天渊。然不读书不识字,何由明理?故学技必先学文。予尝谓土木匠工,但有能识字记账者,其所造之房屋器皿,定与拙匠不同,且有事半功倍之益。人初不信,后择数人验之,果如予言。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渴求从未间断过。宋濂和张潮都强调学习应①;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对比,突出了②对学有所成的重要作用;李渔则认为不能仅学习技艺,还要③

  • 15、名篇名句默写。

    辛弃疾用“了却君王天下事,①”的诗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分忧;范仲淹戍边思乡时仍希望建立功勋,生出了“② , ③”的秋思;苏轼被贬密州,用“④ , 西北望,射天狼”来表达想为国御敌的雄心;文天祥抗元兵败,身陷困境,抒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⑤”的豪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除此之外,请你再写一个表达“家国情怀”的上下句诗文:⑥ , ⑦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蜒流淌的江水似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yì 立               
    媚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B、孕育 C、燥热 D、目眩神迷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B、 C、 D、
    (4)、请从以下二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示例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示例: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化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备选诗句: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我选第 句:

  • 17、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这样的你让我佩服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齐白石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画得很快。其实,齐白石在任何时候作画、写字都是很认真很慎重的,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信手一挥过。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他一辈子只有两次十天没画画。第一次是他害了大病,躺在床上10天不能起来;第二次是他母亲去世,悲伤过度,10天没有动笔。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 18、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记者1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记者胡浩)

    (2)、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规定——不得使用手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寓意。

    (3)、中小学生该不该将手机带进校园?对此,网友们观点不一。有家长认为,如今的手机融合了各种娱乐休闲的功能,大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势必会影响学习。有家长认为,学生不带手机自己很没有安全感,特别是放学之后不能及时联系孩子确保他的安全。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着说一说。
  • 19、在“走进《朝花夕拾》”的活动中,我们尝试做以下方面的探究。

    人物形象

    人名

    性格

    主要事件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A____

    善良质朴、麻木愚昧、诚实勤劳

    过年,吃福橘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B____

    给我修改血管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C____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阴险势利

    让我吃冰,却不让自己孩子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懦弱、优柔寡断、不堪压力

    D____

    (1)、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完成上面表格划线部分内容的填写。
    (2)、结合表格的内容,我们探究鲁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更有效地叙事写人。

    你的发现:

  • 20、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 B、《朝花夕拾》中的人物长妈妈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在她的影响下,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D、《狗·猫·鼠》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了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