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追求,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爱……”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原著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朱德(《红星照耀中国》)

    ②简•爱(《简•爱》)

    ③沈琼枝(《儒林外史》)

  • 2、悦悦运用“主题式比较阅读”的方法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请你补充对应内容。

    书名

    作者

    人生追求

    ①《

    儒勒•凡尔纳

    尼摩船长追求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

    《骆驼祥子》

    老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追求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 3、按要求作文。

    请以《不变的_____(追求、目光、友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食茶

    陈崇正

    ①23岁那年,我离开潮州外出谋生。其后10多年时间里,我的家人也陆续离开潮州,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住上几天。归家却似度假,拉杆箱进家门,拉杆箱又出家门,便是匆匆一年。

    ②我们明白迁徙的代价,很多东西就如同断线的风筝再也回不来了。直到某个早晨,我在广州的高楼上醒来,窗外暖阳初升,我坐在沙发上开始烧水泡茶,一个人慢悠悠喝了起来。三杯过后,精神大好。放下茶杯的刹那,我心中大惊,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晨起早餐之前,喝一杯工夫茶,这个习惯理当是白毛公的,何时悄然转移到我身上来的?

    ③白毛公是我外公。满头白发是他的独特标识,于是被我们喊作白毛公。12岁之前,我跟着这个古板的老人生活,他给我取名,对我严格管教。他写字板板正正,衣柜里有同样板板正正的衣服。衣柜旁边是他最喜爱的手杖,手杖把手上刻有一只猫头鹰。他喜欢一手摸着猫头鹰,一手给他的四盆玫瑰花浇水。不过浇花之前,他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摆弄工夫茶具,慢悠悠冲茶。茶盘很小,茶杯也不大,每杯一口刚刚好。他端起茶杯,放在鼻子下面,停住闻一闻香气,然后才开始喝茶。

    ④人到中年,属于我的潮汕基因才重新觉醒,我开始在清晨冲茶。在潮汕方言里,喝茶要说食茶,茶叶被称作茶米。在这里,茶不是饮料,而是一种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就连建房装修之类乱糟糟的工地,只要是潮汕的工人,他们必定会在忙里偷闲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摸出一套工夫茶具,三五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冲茶。

    ⑤在我的记忆中,就连乞丐也有工夫茶具。小时候官塘镇最大的集市叫后亭,就在小镇地势最高的地方。每次跟着白毛公去买菜,要穿过七弯八拐的小巷子,经过一段比较平缓的台阶。在台阶拐角处,有一个乞丐不分寒暑窝在那里。白毛公路过时,有时会给他一点零钱,有时会给一点食物。于是乞丐远远见到白毛公,便热情打招呼。乞丐有一套工夫茶具,我见过,缺角破损也就罢了,关键是也不干净,全是茶垢。他还有一只炭炉,水烧开以后溅落在炉子上,嗞嗞作响。乞丐用他被寒风冻裂的手开始泡茶,招呼白毛公喝茶。我拽了几次白毛公的手,暗示他别喝。但白毛公还是伸手去端起茶杯,喝完再小心放回去。乞丐十分感激,弯腰还礼。回家的路上我抱怨白毛公不注意卫生,喝了那杯茶会拉肚子。白毛公却笑着说:“人家相敬,拉肚子也得喝,不过确实无茶味。”第二天他给乞丐带去了半包茶米。乞丐见到茶叶如获至宝,却没有弯腰行礼。多年之后,我回忆这个情景,才懂得白毛公去喝那杯茶,是比送一包茶叶更大的尊重。

    ⑥这些年,很多人通过视频里的英歌舞和营老爷知道潮汕,然后来到潮州古城旅游。逢年过节,潮州古城人山人海。游客吃着潮州的特色美食:鼠曲粿、红桃粿、官塘牛肉火锅、粿条卷、蚝仔烙、腐乳饼……许多人对潮州的印象是热热闹闹、活力无限。但其实,潮文化有动的一面,更有静的一面。我倒是觉得,热闹是潮州的表象,真正的潮州其实非常安静。这里的时间千百年凝固不动,就如茶炉水沸,看起来烟雾缭绕,待到茶在杯中,一切又澄澈如镜。

    ⑦懂得工夫茶,才懂得潮州人的灵魂。我父亲是个农民,不识字,他的农民朋友也会到家里来。两个人静静在沙发上对坐,抽烟喝茶,半晌才喊了二声:食。弟弟总结过,他们整个下午唯一有效的信息交流是豆角一斤比昨天涨了两毛钱。更神奇的是,这样的情景在几天后还会重新出现,区别仅是窗外的四时变化,是蛙声一片,还是雨打芭蕉。“有闲来食茶”在这里不是一句套话,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我和弟弟会将父亲喝茶的情景当作笑话。弟弟说在深圳时间是按15分钟为单位划分板块的,时间就是金钱。而今弟弟已过而立之年,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其实老爸这样喝茶也挺好的。”我明白他的意思。当在办公室的格子间忙起来常常忘记喝水时,一个人总会怀疑幸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⑧有一次老家的朋友送我一只雅致的盖碗,我用不顺手,总觉得还是手拉壶更适合我。直到她看见我笨拙的冲茶技术以后,才对我说:“盖碗没问题,是你这个假潮州人心太急了,开水不该冲满,只倒八分,出水要慢,控制速度,不然必定烫到手。”我闻言恍然大悟,果真如此。世界教会我做事,但老家潮州一直在教会我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7日,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食茶”为线索,串联起作者对潮州工夫茶文化的记忆与感悟。 B、本文描写不同人喝茶的场景,说明食茶已成为潮汕人重要的生活方式。 C、本文写乞丐“没有弯腰行礼”,可见他对白毛公的赠送已经习以为常。 D、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质朴自然,融入方言与诗情,富有趣味。
    (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这里的时间千百年凝固不动,就如茶炉水沸,看起来烟雾缭绕,待到茶在杯中,一切又澄澈如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两个人静静在沙发上对坐,抽烟喝茶,半晌才喊了一声:“食。”(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文中白毛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结尾写到“世界教会我做事,但老家潮州一直在教会我生活”。请结合全文谈谈潮州教会了“我”该怎样生活。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班级开展“中国神话”专题探究活动,悦悦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①中国神话体系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和丰富的叙事资源,《西游记》《山海经》等神话传说一直是影视改编的重要素材。近年来,中国电影对神话母题进行了改编,创作出一批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屈精神的作品。

    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超150.19亿元,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哪吒2》创造多项纪录。日前,“魔童”哪吒正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国电影风采和中华文化魅力。

    ③业内人士表示,该影片不仅是国产电影IP锐意创新、特效技术进步的缩影,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哪吒2》的扬帆出海,为中国电影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

    材料二:

    ①哪吒闹海的故事主要来自《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哪吒从“闹海”到“出海”,离不开中国故事的创新呈现。正如导演饺子所言:“传统文化要长出年轻血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电影焕发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蓬勃生命力。

    ②动画电影《哪吒》系列中的“吒儿”,与人们印象中的哪吒三太子有些不太一样。在“魔童”的全新背景设定下,表面吊儿郎当实则勇敢坚毅,强烈反差引发情感共鸣。“大欺小,癞疙宝”“你打我撒”……太乙真人的搞笑形象融入四川元素和成都生活的影子,也成为该系列作品的一大亮点。

    ③哪吒出海的成功,还在于中国故事在不同文明背景中引发的共情。“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既是陈塘关少年的觉醒宣言,也是全球化时代个体对抗命运的共同叙事。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师徒情,打通了电影和观众的情感连接,让共鸣和感动跨越代际和国界。影片以“魔童”哪吒对自我身份探索为主线,传递爱、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既契合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也能引发全球观众对身份、命运等议题的深入思考。

    材料三: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近10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国产动画电影不断突破的重要表现。

           

    (以上三则材料整理自《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

    材料四:

    ①神话,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人们从经验世界到理念世界的孜孜追求,体现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改造自身,从而丰富神话形象、积淀民族精神、再现人文情怀的有益探索。作为新世纪文化产业的符号,一方面神话重述的文化观念体现了对文学传统的恪守,另一方面神话观念的巨大变革也打破了传统文学式神话研究范式和历史式神话研究方式,开辟了神话研究的新纪元。

    ②格萨尔王、孟姜女、后羿、嫦娥、白蛇作为神话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形象,在典型环境中被寄予了浓厚的民族情结,他们身上展现了强烈的个体精神与崇高的民族美德。白蛇对人间的善与大爱,后羿射日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嫦娥奔月成仙,格萨尔王为民族荣誉出征,孟姜女控诉封建暴虐统治哭倒长城,这些充满真、善、美的故事催人泪下。就传承经典、重拾传统而言,与其说这些神话是在记载历史,不如说它们是在刻画人生,这些重述的神话告诫人们,不要丧失对民族传统的坚守,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都可以通过拯救建立一片精神绿洲。

    ③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与交锋比较频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切实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是当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与紧迫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公信力和创造力是新时代深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略。积极开展异域文明之间的对话,努力营造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互鉴的新气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独特贡献,也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节选自马汉广、肖成笑《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有删改)

    (1)、以下是悦悦整理材料时的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体系有丰富的叙事资源和深厚的哲学根基,《哪吒2》是创编最成功的案例。 B、作为影视代表作品,《哪吒2》体现了国产电影IP锐意创新、特效技术进步的一面。 C、白蛇对人间的善与大爱,格萨尔王控诉封建暴虐的统治,这些真善美的故事催人泪下。 D、只要不丧失对民族传统的坚守,任何民族的神话都可以通过拯救建立一片精神绿洲。
    (2)、悦悦分析了《哪吒2》成功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闹海的故事,主要来自《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在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哪吒形象在“魔童”全新背景设定下,吊儿郎当和勇敢坚毅的强烈反差引发情感共鸣。 C、影片中太乙真人的设定融入四川元素和成都生活的影子,也为该作品增添了幽默亮点。 D、真挚情感打通电影和观众的情感连接,让共鸣和感动跨越代际国界,消除了矛盾对抗。
    (3)、悦悦根据材料进行了总结和推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既是哪吒的觉醒宣言,也是全球化时代个体对抗命运的共同叙事。 B、如图一所示,从备案动画电影总数和主角为神话人物电影数量看,后者连续七年呈现上涨趋势。 C、如图二所示,神话人物在备案动画电影中有一定出现频次,说明传统神话题材有较大开发潜力。 D、近10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表明了与传统文化结合是国产电影突破的可行路径。
    (4)、请结合材料,阐述“传统文化要长出年轻血肉”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找出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
    (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7、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于是入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战国策》)

    【丙】

    景公好弋 , 使烛邹主鸟而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主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忠之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一战/皆美于徐公 C、于是入见威王/而往,暮而归 D、使烛邹主鸟而之/河曲智叟以应
    (2)、请用“/”给【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使 诸 侯 闻 之 以 吾 君 重 鸟 而 轻 士 是 罪 三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4)、三个文段均围绕“劝谏”展开,其劝谏方法有何不同?对你有何启示?
  • 8、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君子好逑。(《诗经》)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古诗中有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句子,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视死如归,忠诚报国。

    文天祥《过零丁洋》

    无私奉献,矢志报国。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孤苦年迈,仍思报国。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9、班级开展“走近舟船”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悦悦准备制作“广东舟船”宣传展板,请帮她拟写栏目名称和宣传标语。

    “广东舟船”宣传展板设计方案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自先秦百越先民开始造舟,至唐宋商船通联四海,再到清朝粤舶扬帆十三行,广东舟船从未在历史的长河中搁浅。

    舟船种类

    广式战船、红头商船、水上龙舟、阳江梭船、无人货轮……随着历史推进,舟船不断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需求。

    竹篷曲线、翘檐纹饰、龙头雕工,一舟一态,千帆千面,皆是岭南匠心的流动注脚。

    舟船民俗

    疍家人艇仔煮粥,以船迎亲,举行独特的水上婚礼,各地村民更是以“起龙”“采青”“赛龙”等仪式迎接端午。

    宣传标语:③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任务二:大家围绕舟船的作用与意义展开交流,请结合情境,完成对话。

    欢欢:“渔民们驾船出海,搏击风浪,谋求生计,舟船承载着他们闯海的勇气。”

    悦悦:“说的没错!我听说广东商帮当年扬帆远航,在浩瀚的南洋开拓商路,舟船承载着他们闯四方的胆识啊。”

    乐乐:“再看看如今,端午时节举行龙舟竞渡,① ,舟船承载着他们齐心协力闯出速度的追求。”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对。舟船或有不同,但共同彰显了②

  •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州市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旨在增加禽鸟种类、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 B、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参与“英雄花开英雄城”,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大家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 C、尽管人工智能只是一串代码,缺乏人类的情感体验,但它能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与用户对话。 D、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组委会是否能有效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遗工匠们凭借独特巧思,让妙手偶得的古老技艺在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中焕发璀璨光彩。 B、周末县城大型超市特价促销,家庭主妇们前赴后继地冲向生鲜区,瞬间把货架扫荡一空。 C、各界精英在科技创新峰会上高谈阔论 , 分享前沿成果,以科技力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D、在我区2025迎春花市上,人工智能与春节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巧妙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要诀       自出新裁       鲜妍       不屑置辨 B、恣睢       人声鼎沸       旁骛       言外之意 C、炼达       锋芒毕露       雾霉       耀舞扬威 D、安祥       千均之力       娴熟       自圆其说
  • 13、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傥/缎               咀/味同 B、/不               要/顿开茅 C、行/漩               蔼/颜悦色 D、染/嚣               锢/忍俊不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奇幻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15、三年来,我们阅读了许多名著,也收获颇多。现在请你从A、B两项中任选一个,结合所给出的关键词及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并写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A.保尔·柯察金(关键词:磨难)       B.《海底两万里》(关键词:幻想)

  • 16、七年级历史课上,老师讲到《科技、建筑与文学》时,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这一神话英雄。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泥径数曲,小溪不百步,石桥而亭至矣。亭凡三层,制盖朴甚……迤逦而东,有峰缥缈,深秀之气不可言传,(叟)则曰:“此独秀山也。王右军尝读书其地。”相与徘徊者久之。时,但闻水声淙淙,如戛玉,如理琴,杳不知其何来。凭栏俯视,则双溪汇流,带萦亭侧,波纹绉绮 , 荇藻拖蓝 , 因询曰:“此环水所由名乎?”叟曰:“然。望气家谓余乡宜于此地建亭以善其后。而余与乡人实此水之胜也。”

    (摘编自卢梁《少环水亭记》)

    【注释】①戛jiá:轻轻地敲打。②波纹绉绮:水波像有皱纹的丝织品一样。③拖蓝:漂浮着青色的叶子。④望气家:风水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中的“道”与“行道之人弗受”中的“道”意思相同,都表示“道路”的意思。 B、“缘小溪不百步”中的“缘”是“沿、顺着”的意思,与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意思相同。 C、“以其境过清”“过石桥而亭至矣”与《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中的“过”都有“太、过于”意思。 D、“嗜”有“喜欢、爱好,贪求,嗜好,嗜欲”等义项,“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都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①只,仅仅       ②凡,凡是       ③相当于“空”“徒”       ④出使同“惮”,害怕

    杳:①昏暗,幽深       ②极远,高远       ③消失,不见踪迹       ④隐约

    (3)、【甲】文第5段说与作者同行的有5个人,可是在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这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4)、【甲】【乙】都写到了水之美,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 1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 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释】①本诗写于作者进京应试,黄巢起义军攻破京城之时。②五陵:指代豪贵所居之处。③露桃:比喻艳若桃花的美女。④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⑤无忌:本为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此处指代曹丕。⑥莫愁:传说中善歌谣的少女名。

    韦诗的颈联与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香

    徐全庆

    ①寒风呼呼地吹着,有一种沁入骨髓的冷。好在下面一单快递是郝大爷的,我可以喝上一杯热乎的茶。

    ②想起三年前第一次给郝大爷送快递,我至今还有点不好意思。我打他电话,让他下楼取快递,他说:“我坐轮椅,不方便,你给我送上来吧。”

    ③我从送货地址上知道他住十六楼。我很讨厌这样的顾客,他们总是不肯下楼取快递,找各种借口让我送上门去,完全不在意会耽误我挣钱的时间。我回话说:“这幢楼上有好几份快递,你得等他们都拿完了,我才能给你送。”

    ④“我有的是时间。”他声音平静,但我总觉得那语气里有一股和我较劲的味道。我先去了旁边两幢楼送快递。我是故意的。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报复他的唯一方法。

    ⑤我敲开郝大爷的门时,他确实坐在轮椅上,但我看出他能走,那个轮椅只是他的代步工具而已,因而对他更加嫌恶。他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跑上来一趟。”他把愧疚毫不掩饰地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让我释然许多。

    ⑥我正准备离开,他把一杯茶递给我:“专门给你泡的。”那茶叶在杯中舒展着腰身,仿佛要翩翩起舞。我虽然并不懂茶,也觉得那是很好的茶叶。

    ⑦这下轮到我愧疚了。

    ⑧那天的茶真香,从内到外浸润了我,直到今天仿佛还没散去。

    ⑨那之后,我和郝大爷熟悉起来。他很规律地每周五买一样东西,我每周一给他送上楼。他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我每次放学回家,母亲就立刻把饭菜端上饭桌。

    ⑩我很快注意到,郝大爷每次买的都是一种几元钱的小挂件。这东西不是消耗品,他为什么会买那么多?为什么不干脆一次性买上很多?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他听,他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⑪郝大爷每周给自己买一个小挂件,只有春节例外。我曾经问过郝大爷为什么,郝大爷很认真地说:“过年了,你们都应该回家过年。”

    ⑫谁不想回家过年呢?但春节生意正好,我更想多挣一点钱。郝大爷听了我的想法,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爸妈应该更想你回家过年。”

    ⑬郝大爷的话我并没有听进去,但我喜欢给他送快递。不仅仅是因为能㢧到一杯热茶,更因为每次我们能像亲人一样聊上几句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上几句话。每天的顾客,绝大部分都视我为无物,取了快递就走。偶尔有两个与我说话的,也多是趾高气扬的样子,不是挑毛病,就是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

    ⑭我拨打郝大爷的手机,没人接。也许他恰好去卫生间或在忙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我期待的热茶怕是要泡汤了。

    ⑮我挂了电话,直接去了郝大爷的家。

    ⑯敲门,无人应。我再次拨打郝大爷的电话,隐隐听到屋内有手机铃声响起。我使劲拍门,还是没人应。

    ⑰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找到物业公司,物业说他们有郝大爷家的钥匙。一个保安随我到了郝大爷家。我第一次走进郝大爷的卧室,发现他死在了床上。卧室里摆满了他买的那些小挂件,全都没有拆封。

    ⑱床头柜上放着两封信,一封是给我的,另一封是给他儿子的。给我的信上,郝大爷说:“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每周买一次用不着的东西了吗?”

    ⑲我当然明白。我按照郝大爷的要求,联系了他远在外地的儿子,并且帮忙张罗郝大爷的后事。

    ⑳一切都忙完了,郝大爷的儿子对我说:“你去我的公司工作吧,这也是我父亲的遗愿。”

    ㉑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激动。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我突然觉得送快递也很有意义。

    ㉒我依然送我的快递。每次到了郝大爷楼下,我依然会上到十六楼,敲响郝大爷的门。门内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透过厚厚的防盗门,弥漫在我周围,久远而不绝。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

    ㉓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敲门,门开了,一个陌生男人警惕地问:“你找谁?”我愣了一下,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

    (摘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环境描写渲染了寒冷氛围,为写“我”可以喝上热茶埋下伏笔。 B、郝大爷的每一杯茶,承载着对快递小哥的尊重与关怀,是两颗孤独心灵之间的桥梁。 C、“我”与郝大爷的交往后,“我”怕给大爷家里添麻烦,因而拒绝了大爷儿子的邀请。 D、选文以郝大爷的视角去展现人物的情感,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又极具感染力。
    (2)、联系上下文,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那茶叶在杯中舒展着腰身,仿佛要翩翩起舞。

    (3)、请简要分析第⑬段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选文以“茶香”为题的妙处。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艺术教育回归美育初心

    汪静一

    ①前段时间,一个6岁的女孩,在舞蹈课上练习下腰动作时受伤,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悲剧的背后是家长追求功利化艺术教育的焦虑。为了培养孩子的才艺,很多家长早早地把子女送进各种艺术培训班,并要求孩子学习艺术时以结果为导向——学琴得考级、画画要参赛、跳舞得拿奖,一旦没有结果,就觉得孩子白学了。

    ②因为追求功利化艺术教育而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弊端显而易见。根据舞蹈教育的规律,孩子七八岁时才适合练跪下腰,十岁左右才适合练站下腰,可现在走进各种舞蹈培训机构,随处可见三四岁就开始练习压腿、下腰的孩子。孩子那么小,骨骼、肌肉力量都未发育完整,超前做一些有难度的动作,很容易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让孩子们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

    ③功利化艺术教育还会扼杀孩子的艺术潜能,甚至让一些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如果抱着功利化目的开展艺术教育,必然要求孩子去比赛、考级、拿奖。比赛也好,考级也罢,总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符合标准者即为好,不符合标准者即为差。一旦被框进某种“标准”,孩子就会循规蹈矩,按照“标准”进行训练,其艺术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创造性也就很难发挥出来。

    ④随着艺术教育的日益普及,抱着功利化目的开展艺术教育越来越不可行,也越来越没必要。审美问题是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所以,艺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开展艺术教育应回归美育初心,即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⑤让艺术教育回归美育初心,便不能在艺术教育中仅仅传授艺术技能。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艺传授,而是一种柔性的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艺术情感的塑造,注重学生内在艺术素养的养成与丰富。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现代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这是因为艺术的生动表现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来支撑。

    ⑥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美育不仅是为了认识美、感受美,更是为了发现美、创造美。让艺术教育回归美育初心,就应围绕创造力这个核心,让孩子们通过艺术,学会创造的方法、感受创造的乐趣,进而经受创造的磨难、获得创造的幸福。这个创造不仅包括艺术上的创造,还包括科学上的创造。现实中,很多科学巨匠创造力的生成都得到了艺术的滋养。小提琴演奏技艺精湛的袁隆平曾说:“除了科研,最爱的是音乐。”艺术和科学总是这样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所以,艺术教育还应与科技教育交叉互动,那样才能培养出人文精神浓、科学素养深、创新意识强的时代新人。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0,有删减)

    (1)、下列对“功利化艺术教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利化艺术教育往往以艺术兴趣的培养、艺术情感的塑造为目标。 B、功利化艺术教育一些超前学习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C、功利化艺术教育按一定标准对孩子进行训练,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 D、功利化艺术教育重视过程,注重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2)、下列关于“艺术教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开展艺术教育应回归美育初心。 B、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可包括比赛、考级、拿奖等。 C、艺术教育除传授技艺外,应注重对学生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 D、艺术教育要围绕创造力这个核心,应与科技教育交叉互动。
    (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艺术回归美育初心”?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