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语文课本就是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lǜ tǎn似的草原,有陡峭的xuán yá , 有神秘的shā mò;也会有wēi fēng lǐn lǐn的将军,品质gāo shàng的老党员,对生活毫无bào yuàn的穷人。从课文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xǐ yuè和悲伤……
-
2、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小朋友, 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描绘一下二十年后我们的校园会发生哪些变化?可 以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
3、课外阅读。
灯花姑娘
①中秋节的晚上,一个叫都林的年轻人在灯光下编竹箩筐。突然,灯花闪耀,灯芯开出一朵大红花,里面走出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笑眯眯地站在都林身边。
②从此以后,白天,他俩上山种田;晚上,一个编箩筐,一个绣花。两年以后,都林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大屋,仓里粮食满当当,栏里牛羊一大群。
③慢慢地,都林懒惰起来。姑娘要和他去山上翻地,他推说脚痛。姑娘要和他在灯下做工,他推说眼疼。姑娘劝说:“我们的生活不够好呀!我们还要加劲干啊!”都林翻着一双白眼,“哼”了一声,拿着鸟笼到别的寨子玩去。
④一天晚上,姑娘一个人在灯下绣花。忽然,灯芯又开出一朵大大的红花,里面飞出一只五彩孔雀,驮着姑娘飞走了。
⑤没有姑娘劝导,都林更加懒惰了,最后他把粮食卖光了,牛羊卖光了,衣服卖光了,又准备把床上仅有的一张席子卖了。他揭开席子,看见下面铺着两条绣花手帕。一条上面绣着稻谷满山满岭,像黄金一样发出闪闪的光,都林和姑娘在梯田里笑眯眯地收获稻谷。另一条上面绣着都林和姑娘在灯下笑眯眯地做工,一个编竹箩筐,一个绣花,仓里堆满了粮食,栏里关满了牛羊。
⑥都林眼里看着,心里想着,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落在绣花手帕上。他后悔极了。
(1)、文中加点词“懒惰”的反义词是。(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现都林和灯花姑娘生活幸福美满的句子。(4)、灯花姑娘为什么要坐着五彩孔雀飞走而不继续留下来呢?(5)、都林看到两条绣花手帕后痛哭的原因是( )A、灯花姑娘不知到哪里去了。 B、他没有东西吃了。 C、他想起和灯花姑娘在一起劳动的日子,很后悔没听她的劝告。(6)、都林有哪些缺点?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告他呢? -
4、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 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 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 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2)、联系上下文,我能从第②自然段的加点词语中体会到。(3)、“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个句子中,作者为什么用“闯进”而不 用“进入”?(4)、假如此时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
5、班级要举行“民间故事会”,小华准备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时,遇到了困难。 于是他向小玲求助……请你结合下面的情境,把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
6、回顾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乞巧》中“家家乞巧望秋月,”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美好向往。(2)、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 , 家祭无忘告乃翁”,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爱国是对 当时统治者“ ,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3)、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珍惜时间,要牢记陶渊明的劝诫:“ 勉励,岁月不待人。”(4)、少年强则国强,正如梁启超所言:“故今日之责任, , 。”
-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改为转述句)(2)、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改为反问句)(3)、大海有小岛。(扩写句子)(4)、将“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翻译成现代汉语。
-
8、“吃什么?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的意思是( )A、“我”和战士们吃的一样 B、我想吃的都被战士们吃了 C、“我”不知道吃什么 D、战士们不知道吃什么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临安邸》中的“暖风”指夏天的热气,正是这股热气吹得人乏累,像喝 醉了一样。 B、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公共园林。 C、《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写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 D、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有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
-
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猎物 珍宝 振天动地 B、嫂子剩饭 成家立业 C、毁灭 像征 风景名胜 D、慌话 结婚 难以置信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B、海力布把听来的消息都千真万确照实说了。 C、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 , 要是牛能说话,那该多好呢。 D、天上虽然富丽堂皇 , 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
12、 选一选。下列句子中的俗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事肯定与你有关。 B、我盼星星盼月亮,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与我有关。 C、老师打开天窗说亮话,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 D、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那么你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
-
13、 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只填序号)(1)、
① 不可估
② 为命
③天南
④诗情意
(2)、通常用于赞美那些能够引发人们美好联想和深刻感受的艺术作品、自然 景观或生活场景的词语是。(3)、这个年轻人从小就离开了他的父母,现在他和爷爷。 -
14、在括号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任务 (rèn rén)
牺牲 (xǐ qī)
恳求 (gěn kěn)
衰落 (shuǎi āi)
抖擞 (shū sǒu)
舀水 (yǎo chú)
-
15、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在那金碧【huī huáng】的大殿之中,皇帝神情凝重,他紧紧握住即将启程 的将军的手,语重心长地【dīng zhǔ】道:“爱卿,此番出征,务必将那些胆敢 侵犯我国边【jlǎng】的敌人,一一歼灭,守护百姓安宁。”将军领命后拜别家人, 他将生病的【qī】子【tuō】付给爹娘照顾,随后,跨上战马,如离弦之箭般疾驰 向前线 , 心中立下【shì】言:定要让那些入侵者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1)、根据拼音写字词。huī huáng
dīng zhǔ
jiāng
qī
tuō
shì
(2)、下列加点字与语段中“凝重”的“重”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重复 B、重视 C、重来 D、重新(3)、下列加点字与语段中“领命”的“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领带 B、领头 C、领土 D、领受(4)、下列与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是面对困难不退缩。 B、山,静默而庄严;水,潺潺而温柔;云,悠然而自在。 C、雨点儿在我的肩头跳跃着:滴答、滴答…… D、她的笑,如春日暖阳一般温暖人心。 -
16、题目:记一次▲
要求:①题目可填写“参观、劳动、中队活动、演讲活动”等;②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全过程;③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
17、课外阅读。
____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平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充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逮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强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宠,亲朋好友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乐坛当时轻浮的作风。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富裕——
漂亮——
增长——
幸福——
(2)、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3)、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你的理由。(4)、给本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8、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荡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和的场景。(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4)、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
19、课文回顾。(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春天,看到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的“ , 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听到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 , ”;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苏轼《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 , ”。(3)、“捐躯赴国难,”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4)、《七律·长征》中“ , ”。统领全诗。
-
20、按要求写句子。(1)、妻子桑娜对渔夫说:“我可替你担心呢。”(改为转述句)(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改为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