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sì shì)                  片(zhōu chóu)   摔(dǎo dào)
    (huāng huǎng)    淹(méi mò)        飞走兽(qín qíng)
  • 2、下列关于字词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垦”“言”这几个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 B、多音字“重”在“举足轻重”和“重归于好”中的读音相同。 C、“延”在“延年益寿”中的意思是暂缓、推迟。 D、“牺牲”最早的含义是祭祀用品,现在多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 3、看拼音写词语。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要牢记师长zhēn  xī时光的dīng zhū , 努力学习,立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光发热的shì yán
    (2)、老龙王为了chóu xiè海力布,把宝石送给了他。一天,海力布通过宝石知道了大山将要kuǎ tā的消息,非常jiāo jí
  • 4、冰心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你也有这种体会吧!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简单谈谈你在阅读中收获的快乐。
  • 5、课内阅读

    ①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②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 志》要强多了。

    ③《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以上内容介绍了冰心读书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2)、由第②段可知:作者认为要比《荡寇志》好看,因为其中的人物描写得更加
  • 6、根据课文《忆读书》的内容梳理信息,补全思维导图。(填序号)

    ①1980 年后                   ②中年以后                ③十二三岁

    ④读《红楼梦》              ⑤读《三国演义》

  • 7、选择恰当的喻体填空。

    药       阶梯       面包

    (1)、鲁迅说:“书籍是营养的。”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3)、刘向说:“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8、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补充成语

     有味         一知       栩栩         

    索然        而呻           必合

               

    (2)、从以上词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它们是:
    (3)、看了人物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的《荡寇志》;看了那些满带着、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看不进去那些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的文字。(选词填空)
  • 9、读典典的日记,完成练习。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jiù fù对我说,书籍是②zhì pǔ真诚的朋友。读“三国”江山③wú xiàn,看历史长(juǎn juàn)逐渐展开;读《水浒(chuán zhuàn)》 , 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勇(zǎn zhǎn)(kòu guàn);品“红楼”,看满纸④huāng táng言语⑤shù shuō家国⑥xīng shuāi……沉浸在书籍的海洋,⑦fán suǒ的生活也会变得饶有趣味。

    (2)、根据语境和拼音,依次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

             ②         ③

             ⑤         ⑥

    (3)、“卷”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在“卷起”中“卷”的读音是
  • 10、关于叶圣陶的档案卡,请补充完整。
    叶圣陶
    原名: , 字秉臣。  籍贯:江苏苏州。
    代表作品:中国第一部童话故事集(篇名),长篇小说(篇名),白话小说《春宴琐谭》等。
    人物身份:、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二)。 

    苏东坡还债

    佚 名

    ①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①,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②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③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被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②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③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④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

    ⑤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⑥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⑦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⑧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⑨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ǎi)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⑩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 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⑪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 ____。”

    ⑫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⑬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磕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⑭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 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⑮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州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注释】①坐堂:旧时指官吏在公堂上审理案件。②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③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1)、请把文中诗句补充完整。 
    (2)、文中围绕“苏东坡还债”写了哪些事情?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吴小一状告张二→→扇子售卖一空,张二还清欠款→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轼为何会提笔作画帮助被状告的张二。
    (4)、文中的加点字“纷纷”有何义?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

    (5)、阅读文章,选出下面对苏轼描述准确的选项,并说明理由。

        A.怜悯之心   B.关心民情    C.洁身自好   D.勤劳肯干  E.断案公平

    选择:   理由:                                                                                                                                  

  • 12、读一读民间故事选段,完成练习。

    故事一: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寡妇。她有一个好看的女儿……

    金乌鸦看到这个让它吃了米的小女孩来了,就说:“噢,你来了,请上来吧。可是,我得先给你放下扶梯。你要金梯子、银梯子,还是铜梯子呢?”

    “我不过是一个穷女孩子。”女孩儿回答说,“我只要铜梯子就行啦。”金乌鸦听完,竟然放下了金梯子,这使她很惊奇。小女孩儿就爬上梯子,走进那小金屋子里。

    “你一定得和我一块儿吃晚饭。”金乌鸦邀请她,接着又说,“可是,你是要用金碟子、银碟子,还是铜碟子来盛食物呢?”

    故事二:从前,有个小牧羊人……

    小牧羊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有一座桥,他远远地就看见桥上的一个核桃壳里坐着一个小女孩儿,她在微风里荡来荡去。小牧羊人连忙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小女孩:“你好啊,我现在正在寻找藏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小美女巴尔加利娜,你知道她在哪里吗?”

    小女孩觉得他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她就回答道:“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小美女在哪里,但是我这里有一块石头送给你,希望在你寻找她的路上可以帮到你。”小牧羊人虔诚地接过了石头,对小女孩说:“非常感谢你!”于是他继续踏上了寻找巴尔加利娜的路。

    不久以后,小牧羊人又来到了一座桥上,他看到有个小女孩儿正坐在鸡蛋壳里,于是他连忙走到小女孩面前,很有礼貌地问道:“我正在寻找藏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面的美丽的小女孩巴尔加利娜,请问你可以告诉我她在哪里吗?”

    (1)、读一读,感悟人物品质。

    故事一中的女孩是个 的人,故事二中的小牧羊人是个的人。

    (2)、议一议,发现故事特点。
    我发现两个故事中都有反复出现的情节,这是民间故事的典型特点,这样会
    故事一中的女孩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二中的小牧羊人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并娶了美女巴尔加利娜。我发现
    我发现故事中很多人没有名字,这让我感觉到
    故事中,“金乌鸦”“金屋子””“会唱歌的苹果里的小女孩”等事物让我觉得

    A.民间故事的主人公通常会有好的结局               

    B.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又充满幻想

    C.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  

    D.便于口耳相传,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争做民间故事传承人

  • 13、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牛郎织女(节选)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 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像“恋恋不舍”这种“AABC”式的词语还有:
    (2)、通过嫂子的言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人。
    (3)、用横线画出描写牛郎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其中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多选)

    A.不要再留恋了,哥嫂不喜欢我,那我就走吧。

    B.有老牛这个亲密的伙伴相伴就足够了。

    C.为了得到这头很惹人喜欢的牛,离开家也没什么。

    D.牛郎不喜欢这辆车。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勒勤(kěn kěng)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shi shāi)得一点儿土地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máng méng)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②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liě liè)开嘴,笑嘻嘻中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郎,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 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是 , 在文中的作用是:。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4)、用横线画出语段①的中心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个自然段的意思。

    (5)、用四字词语形容牛郎和老牛之间的关系:

    (6)、语段②的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老牛的 , 着重从“” “”“”等词看出来。
    (7)、“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这个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说得更具体: 。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介绍了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牛郎是个 的人,织女是个的人。
    (3)、将下面有关牛郎织女的诗词补充完整。

    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星。          ——杜牧《秋夕》

    ②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

    , 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句)
    (3)、海力布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改为第一人称直接引语)
  • 17、对下面这句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
    A、织女等于被关在监狱里 B、织女实在难受
    C、织女在机房里劳累难受,没有自由 D、织女失去自由
  • 18、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如以主人公的口吻来复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可以对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C、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果,再讲起因、经过。 D、创造性复述可以采用段意串联法,把各段的意思简单连在一起就是文章的内容复述。
  • 19、乔乔根据要求完成了句子练习,下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力布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缩句:海力布听见呼救声。) B、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改为比喻句: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犹如巨兽的怒吼,牛郎飞不过去了。) C、牛郎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正在说话。(修改病句:牛郎回头一看,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正在说话。) D、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句: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不必恋恋不舍。)
  • 20、下面诗句中,含有“牛郎织女”的典故的是(    )。
    A、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一页 413 414 415 416 4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