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B、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C、“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D、“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选一选。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②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③(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
3、 选择词语填空,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盏灯
②一潭水
③一座山
父爱____,高大威严;父爱是____,含蓄深沉;父爱是____,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
4、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压抑 恋恋不舍 诗画意镜 B、阴暗 各式各样 手脚并用 C、机械 居安思威 满怀信心 D、抽像 千变万化 推门而入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挣钱(zhèng) 衣兜(dōu) 恍惚(huǎng) 缴费(jiāo) B、偏僻(pì) 颓废(tuí) 谨慎(jīn) 誊写(téng) C、褐色(hè) 兼职(jiān) 竟然(jìng) 冤枉(wàng) D、耽误(dān) 数落(shù) 客栈(zhàn) 歧视(qǐ)
-
6、看拼音,写字词。(1)、爷爷是个有魄力的人,他一生致力于降低zào shēng污染工作。有时候看到他弯曲的 jī bèi , 看到他皲裂的手指,我就rěn不住流下眼泪来。(2)、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不论严寒还是kù shǔ , 终年máng lù。她péi伴孩子们学习、kǎo级,送走了一届届bì yè生。过度操劳使她腰suān背téng , 但她不cí劳苦,从无怨言。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了孩子们生活的qǐ dí和生命的教育。
-
7、从小到大,给予我们无私关爱或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你都用心体会并表示感谢了吗?今天,请你给一个你最感激的人写一封信,把你想对他(她)说的话写下来。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时注意书信的格式和写信的口吻。
-
8、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读短文,完成练习。
志 向
李大钊(zhāo)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增加 增长)。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快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 需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自己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在当时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 , 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只希望将来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死后,一不要棺(ɡuān)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 “萌发”一般指 , 在文中指。
② “一尘不染”一般指 , 在文中指。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李大钊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三件事?填一填。①很小的时候,李大钊。
②读小学时,李大钊。
③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李大钊。
(5)、说一说: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
9、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微信公众号信息
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夏令时08:00-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分路南和路北两个部分。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路北是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地。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节选自周静华的《红色之根》,有删改)
(1)、状状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状状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②状状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③状状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④看“杨家岭革命旧址导览图”,毛主席种过的菜地在他旧居的院子里。
(2)、读材料二的第①、②段,第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第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面。(3)、材料二的第④段中“丰硕的果实”有两层含义,不仅指 , 还指。 -
10、活动结束后,成成心潮澎湃,他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姐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姐姐:
你好!参加了“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有很多感想,迫不急待地想对你说。我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对国家的深情与奉献。在已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
学业顺利!
12月28日
成成
(1)、信中有三处格式错误,一是;二是;三是。(2)、信中还有一个病句和两个错别字,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3)、请你将画横线的部分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
11、请你根据提示,把下面本单元内容补充完整。(1)、欢欢要随父母搬到另一座城市了,她因要与好朋友分别而伤心。路路用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 , ”来劝慰她。(2)、《凉州词》一诗描写了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的气概。(3)、《夏日绝句》一诗运用的手法,既歌颂了宁死不屈的气节,又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怀。(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从小立志要“”的故事,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启发我们思考的意义。(5)、《梅兰芳蓄须》讲述了闻名世界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时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而蓄须明志的故事,表现了梅兰芳强烈的和崇高的。(6)、《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诗以“”为线索,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需要继承和发扬。(7)、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就是王昌龄“ , ”的满腔豪情;爱国就是王翰“ , ”的英勇豪迈;爱国就是李清照在《夏日绝句 》中明确提出“ , ”的傲人风骨;爱国就是(谁)在少年时代立下“”的远大志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12、本次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期间,乐乐全程都是一副“这些事离我们很远,对我们没有意义”的样子。这时,我提醒他:“”(用反问的语气提醒)
-
13、下列与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无关的一项是( )。A、唱红色歌曲,赞祖国 B、讲革命故事,缅先烈 C、赛毛笔书法,竞技艺 D、游烈士陵园,扬精神
-
14、元元要讲梅兰芳的故事,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
①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②为了宣传梅兰芳,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③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④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戏院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⑤从此,梅兰芳先生一唱走红,知名度也提高了。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之后 -
15、一位享誉中外的华侨回到家乡探亲,并捐资修建了一所学校。临别时他恋恋不舍,你会选择哪两句诗宽慰他?( )A、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16、欢迎退役军人的手抄报上不适合出现的名句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17、乐乐手持标语牌和国旗合影,下面不适合作为标语的一项是( )。A、中国梦,我的梦。 B、童心筑梦红领巾,强国有我向未来。 C、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D、购物全方位,生活零距离。
-
18、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022年1月,百年一遇的汤加火山大喷发,____
A、怎能不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巨大的力量呢? B、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巨大的力量。 C、让我们无不感叹于大自然巨大的力量。 D、难道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巨大的力量吗? -
19、从“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追寻的是( )的延安精神。A、实事求是 B、廉洁奉公 C、不怕牺牲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20、下列文章的标题,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观潮》 B、《梅兰芳蓄须》 C、《精卫填海》 D、《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