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作为学习委员的你,想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向老师提建议后,老师让你在下周一班会课上将想法告诉同学们,以取得同学们的支持。你准备怎样表达你的想法呢?请分点表述理由。
同学们,我提议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二是;三是。
-
2、读语段,完成练习。
嵩山位于郑州市登封市,主要山脉是太室山和少室山,共72峰。其中,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海拔约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海拔1512米。嵩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接,周围的景色目不暇接,不少游人看得入了迷 , 纷纷____:“远赴人间山之宴,一观嵩山惊世颜。”
(1)、请在语段中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不用“说”来表达。(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处修改。(3)、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游人看得入了迷”的情景。(至少用上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可以阅读《竹节人》中有关制作方法的内容 B、《宇宙生命之谜》一文表明地球之外的太空中,还有生命存在,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一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能。如果需要直观地了解故宫的布局,可以阅读材料四 D、《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很强
-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A.浏览 B.寻找中心句 C.提取关键信息 D.查找资料(1)、莉莉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了疑惑,她适合用的方法解决问题。(2)、明明想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适合用的方法阅读。(3)、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适合用的方法。(4)、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适合用的方法。 -
5、对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作比较) C、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列数字) D、与其他建筑相比,御花园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作比较)
-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锯毛笔杆时,能否让其不崩裂,是制作好竹节人的关键。 B、我国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左右。 C、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小全和小北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了冠军。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他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忘乎所以 , 到处张扬,一点儿也不谦虚。 B、我已经用尽全力,可是对方技高一筹 , 我只能甘拜下风。 C、抱着心爱的玩具,弟弟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D、这次辩论比赛,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别出心裁 , 拿下了冠军。
-
8、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豁开 狙丧 俨然(yǎn) 叉腿(chǎ) B、跺脚 抽屉 分析(xī) 鏖战(ào) C、谜语 轮廓 矗立(chù) 土壤(rǎng) D、班点 肃穆 陨石(yǔn) 迥然(jiǒng)
-
9、新课标整合题读语段,完成练习。
河中闪烁的灯光 , diāo kè____着花纹的画舫 , shàng wèi____停泊的小船,夹杂着那吱吱的胡琴声,让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河在我们面前bào lùwú yí____。周围少了些树木的遮挡,我们猜想这里的夜色会来得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我们一天的pí juàn____顿消,导游念念有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横线上写出词语。(2)、和“念念有词”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侃侃而谈 B、自言自语 C、滔滔不绝 D、口若悬河(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对偶 D、拟人 -
10、非连续性文本
颐和园十七孔桥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孔,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呈纺锤形,十分美丽。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北京石狮子较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趣味。
【材料二】
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余晖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十七孔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设计者的神来之笔。摄影爱好者携“长枪短炮”,不惧严寒,早早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把十七孔桥周边围得水泄不通。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颐和园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00-19: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大门:6:30-18:00
30元/张(旺季)
20元/张(淡季)
(1)、选择题,填序号。①如果去颐和园观赏“金光穿洞”的奇景,( )入园比较合适。
A.6月22日18点
B.12月22日18点C.12月22日16点
D.12月22日7点②去观赏“金光穿洞”奇景,颐和园当时的门票价格是每张( )。
A.20元
B.30元
C.50元(2)、通过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下面图( )是十七孔桥。A、
B、
C、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北京石狮子较多的卢沟桥 , 还多上59只。
(4)、展开想象,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是一种怎样的壮丽景观?写一写。 -
11、主题阅读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株泡桐开花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穿起的铃铛。白色中还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泡桐花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
批注:____
②【甲】漫步唐诗、宋词文苑,有吟咏牡丹、樱花的,有礼赞菊花、海棠的,有赋诗蜡梅、君子兰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而泡桐花几乎无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质,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格,也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浮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也不摇曳多姿,她如池塘边的一块普通石头,丝毫不惹人注意。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④【乙】一场春雨过后,对面花园的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逐级而下,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中的泡桐树前,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在金钟般的花骨朵儿上,紫色就更加分明了,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儿。我排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根羽毛撩拔心扉,内心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⑤【丙】花园里的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欣赏,她一直都在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就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
⑥【丁】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线,壮时任人栽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比如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疾病的侵袭时,他们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本文作者杨剑龙,选入时有改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迫不及待:
无人问津:
(2)、阅读第①②自然段可知,泡桐花具有和的特点。(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为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作批注。(4)、下面这句话出自原文,你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阐述你的理由。在百花丛中,泡桐的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我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填序号),理由是。
(5)、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想到了什么人?请举一例,仿照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写一写。(7)、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一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感到寂寞 B、文章第②自然段列举了许多花草,目的是突出它们的美,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C、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 D、文章结尾由对泡桐花的赞美,引出对社会中无私奉献者的歌颂,升华了主题 -
1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1)、片段与《花之歌》都选自《泪与笑·组歌》,由此我推测选文的题目是《》。(2)、找出“我”的各种形象,感受作者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再由此想开去,“我”还能是什么?仿照选文写一写。(3)、选文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文运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B、选文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式,语言富有节奏感,很有特色 C、选文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矛盾的想法 D、选文运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从雨的视角进行描绘,想象奇特(4)、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由“我”联想到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启示我们:。 -
13、仿照例句,以“花”为写作对象,补全句子。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大自然的宠儿:雨为我 , , , 。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北京大观园的荷花从不顾影自怜 , 总是开得肆意而灿烂。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C、洛阳的牡丹国色天香,实乃花中一绝,令我心驰神往。 D、磨山梅园的梅花开得硕大无朋 , 吸引了众多游客。
-
15、读小轩写的对花的理解,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花在原野上摇曳(zhuài yè) , 孕(yòng yùn)育,在风中婆娑(shā suō)起舞,聆听小鸟的鸣啭(zhuǎn zhuàn) , 花也向往苍穹(qóng qióng) , 希望用馥(fú fù)郁的香气熏陶天地。
-
16、读下面故事中感人的情节,完成练习。
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1)、片段选自《号魂》。结合片段,我知道“魂”在这里指。(2)、画线语句从(点 面)的角度描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场景。词语“猛扑”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扑向敌人时的和对敌人的。从“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中我感受到战士们的精神。(3)、片段描写冲锋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7、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场景描写补充完整。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
18、读句子,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微弱的油灯下,指导员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收到的电报。 B、听到前沿阵地上传来的消息,营长和指导员高兴地鼓起掌来,那掌声震天动地。 C、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营长冲到机枪边上,拿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战士们得到了撤退的时机。 D、战斗结束了,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写战后总结呢?怎么写呢?”
-
19、小全在练习讲故事时遇到了一些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豫皖苏(wǎn) 围歼(qiān) B、郝副营长(hǎo) 璀璨(càn) C、黑魆魆(yuè) 电钮(niǔ) D、千钧一发(jūn) 憧憬(cōng)
-
20、从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中任选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春意盎然的校园
人物:“小霸王”小柔
“受气包”小强
人称“魔王”的胡老师环境:拥挤的公交车站
人物:“低头族”陈笠
热心机灵的孙禾协
要求:确定主要人物,合理想象故事情节,注意从多角度描写人物(如语言、心理、动作等),主题积极向上,450字左右。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