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练笔。

    讲述你的心爱之物。你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写一写。

    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时,小狗沙沙(表示出它的兴奋)。它十分贪吃,(细节描写,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 2、同学们搜集了古诗文来展示古人对鸟的关爱,下列不符合主题的是(    )。
    A、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B、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 3、现代文阅读理解。

    可爱的小鸟

    ①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②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随浪漂流,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③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扑棱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 还是发现了“新大陆”? 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们结成了朋友。

    ④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水手们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们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qiān)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⑤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 喂肉,不吃! 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⑥善良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水手们和小鸟是怎样逐渐成为好朋友的? 请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小鸟:来到船上——将回故乡

    水手们:结成朋友—— —爱不释手、恋恋不舍

    (2)、阅读第④自然段,说说从哪两个方面体现了“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们结成了朋友”。
    (3)、这篇文章除了写小鸟的美丽可爱,还(    )。
    A、借小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故乡的眷恋之情 B、借小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4)、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珍珠鸟(节选)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居然”的意思正确的是(    )。
    A、表示和自己想的一样 B、表示出乎意料
    (2)、“小家伙”这个词语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体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    )。
    A、喜爱之情 B、呵护之情 C、喜爱和呵护之情
    (3)、文中“美好的境界”指。珍珠鸟逐步信赖“我”是因为
    (4)、选文描写的内容犹如一幅画,你会用哪个词语来给这幅“画”命名呢?请阐述你的理由。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珍珠鸟》是一篇 , 文章按顺序,作者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细心照料、呵护下由的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 , 表达了:“”的感受。
    (2)、文中的“美好境界”是指的境界。珍珠鸟逐步依赖“我”是因为“我”
  • 6、按要求完成练习。
    (1)、雏儿好肥。(改为比喻句)
    (2)、根据意思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①(形容气候)

    ②(形容感受)

    (3)、仿写句子。

    信赖,是一首诗,一首温情的诗。

    信赖,

    (4)、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 , 一会儿。(补充为排比句)
  • 7、对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恰当的一项是(    )。

    这样,珍珠鸟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

    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珍珠鸟用小红嘴啄“我”。 B、珍珠鸟与“我”亲近、逗趣。 C、珍珠鸟美丽,活泼。 D、珍珠鸟不怕“我”的抚摸。
  • 8、下列语境中,“神气十足”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冷雨中,每一朵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B、那个年轻的警察冲上前去,撂倒了刚刚还神气十足的小偷。 C、一直考第二名的小然这次终于考了第一,走起路来都变得昂首挺胸、神气十足 D、班级卫生被评为优秀,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神气十足地参加升旗仪式。
  •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填序号)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3)、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 10、下列句子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⑴从中       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⑵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       出来。
    ⑶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       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⑷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       那些绿叶钻进去。
    A、飘来     伸     并且     掀开 B、传出     探     反而     挤开 C、飞出     钻     而且     分开
  •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熟:A.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B.程度深;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1)、小珍珠鸟在我肩上睡得好啊!
    (2)、秋天,果实成了。 
    (3)、米饭蒸了,香喷喷的。
  • 12、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神气    蹦    不动    美中

    看到小偷在偷东西,老王地记录下了小偷的信息,悄悄地报了警。

  • 13、你根据字典释义和语境填一填。

    待:dài ①等,等候;②对待,招待; ③将, 要。dāi 停留,逗留,迟延。

    大家好,我是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2017年,我来到大英博物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家乡的朋友,他们在这里已经【读 , 意思是】了好久好久。我们经常在夜深人静时互相诉说思乡之情,我们相信【读 , 意思是】到时机成熟,流落在外的文物终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回家。

  • 14、选出每组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
    A、延(màn) B、(mù) C、鸟(chú) D、伴(péi)
    (2)、
    A、受(xiǎng) B、(liǎn) C、嘴(zā) D、着(pā)
  • 15、小练笔。

    如果下面这些人一起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①提着行李的李奶奶,背着箩筐的王伯伯。

    ②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 16、先浏览题目,再快速默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完成练习。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闪过,桶儿、筲(shāo)儿发出的吱扭吱扭、叮叮当当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春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的相依为命的夫妻。男的是名老党员,抗战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乡亲们知道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是满缸的水。老两口多次表示,要给帮着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那口井为人们付出了多少? 可它从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故乡的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阅读这篇短文,我用了大约分钟。
    (2)、为了快速读完这篇短文,我用到的阅读方法有(    )。(多选)
    A、阅读的时候不分心,集中注意力。 B、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回读。 C、读到“络绎不绝”这个词时,我查词典明白意思后继续往下读。
    (3)、作者把古井比作 , “醇美的乳汁”指 , 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品质。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巴掌大”写出了 , 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井
  • 17、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的原因,从而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2)、借助关键词句梳理选段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3)、下面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排排搭石,是故乡的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之间的联结纽带。 B、这句话借物喻人,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淳朴民风的向往。 C、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 D、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 18、按课文内容填空。
    (1)、《搭石》描写了作者家乡的人们的情景,体现出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了乡亲们的精神和的美德。
    (2)、家乡有一句“搭石过桥”的俗语。这句话告诉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速度要 , 在通过桥的时候速度要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2)、照例子,写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①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 , 也带去了

    ②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 , 也联结着

    (3)、经过老人的调整,使河中的搭石变得十分平稳。(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20、“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 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