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一】

    【材料二】

    孝心无价 (节选)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1)、请你给材料一的漫画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漫画的含义。

    (2)、阅读材料二,作者呼吁要赶快为父母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句回答)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无视家庭困境、一心追求高学历的“苦孩子”和不顾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的态度是不喜欢,对赤诚忠厚、打算功成名就后再从容尽孝的孩子的态度是支持。 B、毕淑敏认为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不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不太可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C、材料中的画线句“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的意思是孝心无价。
  • 2、本单元学习了一些关于父爱和母爱的文章,梦梦将它们整理成了一个阅读卡片。
    (1)、下面是梦梦学习本单元后制作的阅读卡片,请你帮她一起完成,了解父爱和母爱的不同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 文

    描写的场景或细节

    表达的感情

    《父爱之舟》

    运用场景描写:逛庙会时,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自己却不吃

    《慈母情深》

    运用描写:“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运用描写:“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表现了妈妈对“我”的赞扬和鼓励

    (2)、为了感恩父母无私的爱,请你补充下面的这段感恩语。

    妈妈/爸爸,记得您 , 记得您 , 记得您 , 感谢您的养育之恩。(用具体的事例表达)

  • 3、梦梦以前经常剩菜剩饭,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妈妈经常提醒她、教导她。下面不适合用来作为提醒语的是(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4、梦梦还摘抄了课文中关于与父亲相处的语段。

    读下面的语段,想象画面,体会这个场景描写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A、描写了庙会上的热闹场景,反衬了父亲和“我”的窘迫。 B、庙会很热闹,吃的东西很多,但“我们”只想看看而已。 C、“我”很心疼父亲,而且非常理解父亲的无奈。 D、平时父亲一直都是省吃俭用的,“我”不忍心父亲再为自己破费。
  • 5、梦梦写了一段序言。请你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沉默寡言的爸爸,jìng rán____在结束了厂里的机____维修工作后不顾疲____,chū xí ____了我们班的座谈会。他的发言时时qǐ dí____着我,激____着我……啊,爸爸,您是一位慈____的导师!

    无论是kù shǔ____,还是寒冬,妈妈总是不知疲倦地máng lù____着。妈妈除了要yǎng cán____,还要照顾我们,给我们zhǔ fàn____,这使得妈妈的身躯更shòu ruò____了,她的jǐ bèi____也更弯曲了。为了陪我参加重要的kǎoshì____,她即便是腰____背痛,也默默地 rěn shòu____着,坚持陪在我身边,支持、鼓励我。啊,妈妈,您是多么téng ài____我呀!

    (1)、为了正确地读出序言,请给加点字注音。
    (2)、请在横线上写出序言中用拼音标注的词语。
    (3)、梦梦想要在序言的下面贴上感恩卡片,需要精挑细选一些好词好句,让卡片更加完美。读下面她写在卡片中的句子,其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把孝顺父母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 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B、爸爸默默地陪着站在看台上失魂落魄、久久不肯离去的我,宽慰我要向前看。 C、尽管我比赛失利了,没有达到预想的成绩,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一如既往 D、是妈妈提醒我在困难面前要引入歧途,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
  • 6、梦梦收集了一些关于父爱和母爱的名言,帮助她选一句工整地抄写在摘抄本的封面上。

    父爱如山,给予我们依靠;母爱如水,滋养我们的生命。

    父爱像山峰,母爱像河流,共同铸就我们生命的港湾。

  • 7、明明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放松时,他拿了一本漫画看了起来。

    明明发现漫画里的人物特点突出,漫画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所以他很喜欢读。请你帮他选择一位人物,用文字给所选人物“画”一幅“漫画”。要求用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把事例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请另附作文纸)

  • 8、紫禁城琉璃瓦的智慧

    周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紫禁城,有着无数吸引公众向往的魅力,而其中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琉璃瓦顶。

    琉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古人也叫它“五色石”。我国古人早在西周时期就具有琉璃制作技术,而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烧造建筑琉璃的制品,并逐渐应用到了皇家宫殿和庙宇建筑中。在明清时更是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应用。紫禁城屋顶上的琉璃瓦的使用,有着多方面的科学性。

    首先,琉璃瓦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防水性是琉璃瓦的重要特性,也是琉璃瓦取代普通陶瓦的主要原因。《记砚·铜雀台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琉璃瓦的描述:“相州魏武帝故都,所见铜雀台。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之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干耳。”这说明当时对琉璃瓦的使用,正是利用其不渗水、雨后干燥快、不会增加瓦顶重量等优点。琉璃瓦表面施釉,不会吸水,因而不会增加屋顶的重量,从而保护了建筑的安全。

    其次,琉璃瓦有利于保持建筑恒温。紫禁城的建筑冬暖夏凉,有着多种措施,而琉璃瓦的使用,则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琉璃瓦属于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其除了具有较好的强度外,还具有热阻大、导热系数小的特性。琉璃瓦的上述特性有利于反射夏天的太阳光,亦有利于阻隔冬天的寒气渗入,因而有利于保持建筑内部的恒温。

    再次,琉璃瓦有利于防止瓦件风化。与普通陶瓦不同,琉璃瓦不存在风化的问题,能够长久保持完好。其主要原因在于瓦的胎体表面有釉面层。由于釉面层本身光滑且不吸水,当雨水落到釉面瓦上时,一方面,釉面层的封闭性使得空气中的水分无法渗入胎体;另一方面,琉璃瓦表面光滑,且在屋顶上有着明显的排水坡度,因而水流能够顺着瓦面迅速排向地面。基于以上两种因素,瓦件很快保持了干燥,因而不会渗水,避免了风化的产生。

    最后,琉璃瓦有利于屋面保持洁净。紫禁城的琉璃瓦顶通常是明亮而又洁净的。在紫禁城的屋顶上,很少看见鸟粪,其主要原因在于琉璃瓦本身的光滑、明亮及鲜艳的色彩。紫禁城的琉璃瓦有着明亮的光泽,并且多为鲜艳的黄色,而大面积的鲜艳色彩对鸟类而言会产生较强的刺激效果,使得鸟儿避而远之。

    紫禁城屋顶采用琉璃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能丰富建筑立面效果,突出建筑的功能。我国古建筑专家林徽因女士认为,“本来轮廓已极优美的(古建筑)屋宇,再加以琉璃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miǎn)便几无瑕疵可指”,可充分说明琉璃瓦的装饰功能。从功能上讲,紫禁城里的琉璃瓦多用黄色,而在古代,黄色正是皇权的体现。可以说,琉璃瓦也反映了我国古建筑丰富的艺术和文化。

    (有删改)

    (1)、要素借助关键词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 , 通过关键句可以猜到这一自然段要讲的内容是
    (2)、文章主要介绍了紫禁城琉璃瓦的哪些智慧?请你概括后填写思维导图。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建筑琉璃的制品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在明清时期已经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应用。 B、琉璃瓦隔热性能好,除了具有较好的强度外,还具有热阻小、导热系数大的特性。 C、紫禁城的建筑为了保持冬暖夏凉,有着多种措施,而其中的一种便是使用琉璃瓦。 D、琉璃瓦本身的光滑、明亮以及鲜艳的色彩,是紫禁城的屋顶上很少看见鸟粪的主要原因。
    (4)、说说文章第7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的作用。
  • 9、【材料一】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春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到了清代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材料三】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其中,贴春联是过春节的习俗之一。春联又叫“春贴”“门对”,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上联末尾的字应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末尾的字应是“一声”或“二声”,贴春联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

    (1)、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指的是从这段时间。
    (2)、“有目的地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通过重点阅读材料 , 我知道了“新正”是我国时期春节的别称。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春节在两汉时期可以叫作正旦。

    ②春节是我国第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③春节期间举行的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饮雄黄酒为主要内容。

  • 10、珍惜时间,快乐阅读。请根据本单元的积累,完成以下练习。

    时间是宝贵的,它无声地流逝着。不少名人都发出过对时间的感慨:岳飞写过“莫等闲,”;陶渊明写过“ , 一日难再晨。”;毛泽东写出了名句“ , 只争朝夕”。这些都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 11、阅读时合理展开想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请结合下面的说明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同心协力

    图片说明: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队徐诗晓、孙梦雅摘得女子双人划艇500米项目金牌。

    全力以赴

    图片说明:

  • 12、捕捉句子的主要信息,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请阅读下面的语句,写出其表达的主要信息。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竟选十二生肖。可是那天一早,小老鼠就悄悄地起来,也没去叫猫,自个儿偷偷跳上老牛的背。勤劳的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天亮了,守卫刚打开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的背上一跃而下,第一个跑进了天宫大殿。于是玉帝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

  • 1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带着问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不管是否影响理解课文,都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B、我们阅读时,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C、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D、我们要不断地练习,多读书,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 14、边读边记录,有利于掌握阅读内容。下面是宁宁读书笔记的一个片段,请认真阅读,完成练习。

    一篇篇文章将我们与大千世界相lián jié____。《搭石》中人影绰(chuò zhuò)、xié tiáo yǒuxù____的优美画面,令人难忘;《将相和》里蔺相如在国家有难时积极出谋划策,不畏强权,保护和氏(bì pì);《什么比lièbào____的速度更快》用多种方法展示了不同事物的运动速度,令人 nán yǐzhì xìn____;《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了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fěn suì____了 qīn luè____者 bú jì qí shù____的“大扫荡”,挽回了人民群众的损失,令人赞叹……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词。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与“出谋划策”“强权”中的“划”“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船     B、     C、划水    倔 D、归    
    (4)、结合下面“挽”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下列加点的“挽”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挽:①拉;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③追悼死者;④卷。

        

        

    (5)、读过宁宁的学习收获,同学们纷纷交流看法。读句子,找出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一排排搭石就是宝,守护着家乡人们的深厚情谊。 B、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宁愿与秦王同归于尽 C、冀中地道战将老百姓保护得完好无缺 D、他勤奋读书,理所当然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 15、习作。

    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才是“美”?一颗美好的心灵,一份美好的情感,一段美好的故事,一处美丽的风景……这一切,就在我们的身边。校园公众号将开设系列专栏,推介我们身边的美,请大家选择其中一个栏目参与投稿,字数在350字左右,题目自拟。

    【栏目一】身边“美”的人。可以是身边的老师、同学、家人等,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运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现他/她的“美”。注意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栏目二】身边“美”的景或物。可以用多种描写方法,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展现其动静之美;也可以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它的美介绍清楚。

  •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选自《诗书继世察古知今|黄澄量与“五桂楼”》(有删改)

    经典藏书楼建筑——“浙东第二藏书楼”

    名称:五桂楼 修建时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主人:黄澄量

    位置:余姚市梁弄镇的学堂弄里

    藏书量:藏有6万余卷

    结构与功能:五桂楼是个坚不可摧的保险箱。楼上的斜坡阁楼形成两个假屋顶,中间内置暗阁,使屋顶成“众”字形,既防漏、防潮、防盗又隔热,为书籍打造了舒适小窝。东西两侧的围墙,给藏书阁披上了防火铠甲。楼内窗户结构讲究,一扇窗就有木隔窗、板窗、玻璃窗三道防线,起到防风、防潮、防晒的作用。

    材料二: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删改)

    叶圣陶谈读经典

    一些古典书籍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阅读古文实则有大用,它可以让我们胸襟扩大,眼光深远。

    书该怎么读呢?我认为可参考“三步读书法”(如图所示)。当然,阅读时要抱着批判的态度,不能“照单全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性地吸收。

    材料三:选自《余姚市深入开展“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活动》(有删改)

    “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网友留言板

    荷香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经典作品能帮助孩子理解家乡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常青树

    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继续读经典作品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向阳而生

    经典乃文化瑰宝,却因时代有暇,读之需明辨,汲取恰当养分,摒弃无用内容,方为正途。

    (1)、【任务一】阅读材料,梳理信息

    材料一从屋顶的“众”字形结构、三方面介绍了五桂楼的书籍得以保存的秘诀,让我们体会到建筑的巧思美。

    (2)、【任务二】选择材料,弘扬经典

    姚姚将担任讲解员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五桂楼作为经典藏书楼的特点,你认为她可以怎么引用材料介绍呢?先选择,再说明理由。

    【图书馆资料】五桂楼为三间二层的五马影木结构楼房,坐南朝北,藏书6万多卷。楼房通面阁10.3米,深10.38米,高9.96米。勾连搭式屋顶,呈众字形且有暗阁,加之3层窗户和四周3米多高的围墙,有防风、防潮等作用。

    (3)、【任务三】各抒己见,畅谈想法

    你认为当下我们该如何阅读经典?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下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分点阐述理由,至少阐述两点。

    我赞成材料三中网友的观点。

    理由:①;②

  • 17、阅读《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完成任务。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句1】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外公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弯着腰、低着头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牙牙学语的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搞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只是无声地笑着怜爱地望着我 , 任由我随意发挥。

    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 , 从来不胡乱抛掷。

    从外公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长大后,每次求学去外地,外公都坚持要送我到车站。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那么迟缓 ,那么沉重……

    【句2】窗外,枝头繁茂雪白的梨花映着淡淡的光辉,在微风中簌簌飘落,如天地间的碎雪和冰泪。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梨花似雪……

    (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与外公有关的三个场景,梳理内容,完成场景拍摄表。

    场景一:

    在田间和外公一起插秧,外公任由“我”随意发挥。

    场景二:

    场景三:

    (2)、阅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完成拍摄任务。

    ①大家对拍摄提出了建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拍摄句1的画面可以先拍摄梨花在风中簌簌飘落的动态画面,渲染悲伤的氛围。

    B.“白了地面,白了人间”可以用梨花遍地的画面展现出纯洁宁静之美。

    C.句2动静结合,梨花如碎雪和冰泪,传递出“我”心中的悲伤。

    D.“映着淡淡的光辉”是动态的画面,体现出梨花的光泽和生命力。

    ②结合对选文的理解,为句2配上“我”的内心独白,并选择最佳配乐。

    在“我”心中“梨花”象征着 , 每每看到梨花,“我”就想起了

    此处的最佳配乐是。(填序号)

    A.《晚风》风格:舒缓柔美

    B.《嘎达梅林》风格:明亮悲壮

    (3)、品味细节,感受外公的形象。
    (4)、完成拍摄后,需要将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上传要求:本次视频征集分为“社会纪实”“人生百态”“真情触动”“四时美景”四大主题,请根据拍摄的视频内容,选择相应的类别上传。

    宣传语要求:①紧扣主题,中心明确;

    ②简洁凝练,吸引观众。

    样例:盈盈桂花情,共赴一场相思之旅。——《桂花雨》宣传语

    ①根据“上传要求”,可以将本视频投放到“”这一主题,理由:

    ②根据“宣传语要求”和“样例”,为本视频拟一条宣传语:

  • 18、结合本学期的阅读积累,交流课文中的美,补充下面的内容。
    (1)、景物之美处处可见。郭沫若巧妙化用宋玉的赋作,用“”表达对白鹭身段适宜的赞美;张继用“ , 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动衬静描绘静谧的月夜;而王维用“”一静一动展现宁静又富有生机的山间秋夜。
    (2)、德行之美时时可感。李明轻视同学,不愿虚心向他人请教,我们可以用“”劝诫他;“ , 犹恐失之”可以提醒那些的同学。
    (3)、本学期,同学们开展了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活动,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记录。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将以下空缺的信息补全在横线上。


  • 19、阅读语段,了解先贤王阳明,根据要求完成内容。

    明朝中期面临内忧外患 , 王阳明直言不讳地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改革见解,虽透阻碍却毫不退缩。他在军事上也足智多谋 , 能以奇谋妙计平定宁王之乱。为建立心中理想的社会秩序,他处心积虑地创立心学,四处讲学,使“知行合一”学说最终家喻户晓。此外他践行“____”的理念,教导弟子时刻保持警惕,不贪图安逸,还应清静自守,拒绝物欲诱惑。

    (1)、语段中的“直言不讳”如果用俗语来表达,下面最符合的一项是(    )。
    A、前怕狼后怕虎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快刀斩乱麻 D、打开天窗说亮话
    (2)、联系上下文,材料中的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内忧外患 B、足智多谋 C、处心积虑 D、家喻户晓
    (3)、根据语境,最适合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是(    )。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C、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20、探寻汉字根源,体会匠心之美。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汉字。
    (2)、根据理解将上述对应的字填入下面“匠心之美”资料卡的横线上(填序号)。

    【匠心之美】文学创作之路,常是枯无味的漫长修行。莫言却不骄不 , 于字里行间精雕细琢,终凭《蛙》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名声大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