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读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其中的快乐,完成练习。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 ,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阅读选文,完成表格。竹节人玩法
提取选文信息
拓展想象填空
玩法一
玩法二
我的玩法
起名号
名号:齐天小圣
联想自名著《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
名号:金钩大王
联想自京剧《盗御马》中的窦尔敦
名号:
联想自
添兵器
冰棍棒——金箍棒
废弃钩针——虎头双钩
创绝招
绝招1:黑虎掏心
绝招2:泰山压顶 绝招3:双龙抢珠加音效
咚锵咚饼咚咚锵!咚咚锵!
(2)、联系选文内容,理解加点词“弄巧成拙”的意思,“弄巧”在文中指;“成拙”在文中指。(3)、选文第3、4自然段结尾处都有“神气”一词,这是反复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竹节人竹节人是作者难忘的童年玩具,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下面是同学们看“斗竹节人入迷”的情景。读一读,完成练习。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课文中“我们”玩竹节人的状态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
②你曾见过同学们怎样入迷的情景?仿照这段话写一写。
(2)、同学们带着阅读任务阅读课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为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②要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应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
③要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要重点阅读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等内容。
-
3、阅读小全参观泥人精品展后写下的感想,完成练习。
国庆佳节,我在市博物馆参观了“泥塑百态·匠心传承”泥人精品展。泥塑作品人物姿态不一,神情各异:有的手持bīng gùn____,有的拍手duò jiǎo____;有的神采飞扬,有的tuí rán____、jǔ sàng____。不管是____的打虎英雄武松、身披盔(kuī huī)甲的张飞、叉(chǎ chà)腿张胳膊的杂技高手、觥chóu____交错的饮者,还是咋(zhā zhà)咋呼呼的可爱孩童,无不diāo kè____精细,栩栩如生,引得大家攒着观赏。创作者在秉承初心的同时,还____,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拼音写字词,将语段补充完整。(3)、根据“攒”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下图),可知语段中“攒”字读 , 意思是。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威风 呆头脑 大步星 别出心
有词 暴露无 忘所以 弄巧成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 -
4、听完节目,小全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深切情感,回家后,他和妈妈进行了讨论。
小全:妈妈,农民伯伯常说“五谷丰登”,“五谷”是指“、、黍、菽、稷”。
妈妈:是的,古代关于“五”的东西有很多,还有“五音”“五彩”和“五行”。
小全:我知道!古人把“宫、、、微、羽”称为“五音”,把“黄、青、、白、黑”称为“五彩”,用“五行”即“、木、水、火、土”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
-
5、小艺被植树老人的故事深深感动,周末,她在茱萸湾公园感受绿意。
(1)、32路的起始站是 , 终点站是 , 共有个站点。(2)、茱萸湾公园的关门时间是18:30,当公园的工作人员陈伟下班离开时,他能不能乘坐32路公交车回到在天顺花园的家?为什么?(3)、小艺在公园碰到了同学小敏,小敏说她家在陈庄,明天早上6:50左右她要到解放桥附近的少年宫上舞蹈课。小艺告诉她应该在站乘坐32路公交车,应备元。 -
6、东东在节目里听到了下面的新闻,他知道新闻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坚持以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来带动野生动植物资源普遍保护,迁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重点组织开展了中华穿山甲、华南虎、鳄蜥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建立了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东基地、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等9处迁地保护中心。
A、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成效显著 B、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点物种保护工程 C、建立了一系列重点物种保护中心 D、建立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 -
7、收听完第一期节目,同学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
小艺:大美中国藏在诗句里。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来体会。如,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林林:我发现多了解一些 , 对我们学习古诗词也很有帮助。如,读到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 , ”这两句诗时,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之水奔涌咆哮而来的景象,体会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
8、让我们从下面的片段中,感受老人守护山林的执着。
片段一:《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气概大约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片段二: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1)、“片段一”是未修改的原文。其中作者说见一位无名的老者比读《三国演义》还要激动。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原因:。(2)、“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个句子表面上写 , 同时也从深层次歌颂了。(3)、《青山不老》中的老人是山西神池县的高富,他植树七千余亩。当地政府为他树立了造林功臣碑。如果在高富老人的碑上写一段赞扬的文字,你会怎么写? -
9、在青山中,我们感受到绿色的魅力。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能用这样的手法写秋天来临时青山的样子:。
-
10、读缔造青山的老人的表现。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汉们风雨同舟 , 誓把荒山变青山 B、春天,老人三番五次地到集市上买树苗 C、老人向记者不紧不慢地说出了心里话 D、一个日月同辉的傍晚,老人慢慢迈进小院
-
11、读描写青山的句子,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劲(jìn jìng)挺的树木遍布山间,叶间闪着粼(lín lén)粼的波光,它们让肆虐(nüè nüé)的风暴不敢再盘踞(jū jù)此地。
-
12、文体阅读
低碳环保 情境题
学校“环保小使者”即将走进社区做宣传,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趋向高消耗、高排放,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应该积极践行。
穿衣方面的低碳行动。可将不需要的衣服送人,或通过旧物回收软件捐赠。适量购衣,尽量选择棉、麻等环保面料。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减少碳排放6.1千克。
饮食方面的低碳行动。减少选购过度包装食物,减少生活垃圾;日常践行光盘行动,不让食物剩在盘子里。每节约1千克粮食,可减少碳排放0.94千克。
居家方面的低碳行动。室内种植绿植,净化空气。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照明和供暖。采购节能家电,使用节能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塑料袋,改用菜篮子或环保布袋。每少用100个塑料袋,可减少碳排放0.01千克。
出行方面的低碳行动。短距离(10千米内)出行:采用骑行、步行、公共交通等方式,实现近零碳排放。中距离(10至50千米)出行:搭乘地铁、公交车或驾驶新能源汽车。长距离(50千米以上)出行:放弃自驾,乘坐城际列车、轻轨、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不断推进。今天你减碳了吗?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更美好,请从自己做起吧。
【材料二】

2020——2022年碳排放量及森林覆盖率统计表
年份
2020
2021
2022
碳排放量(单位:亿吨)
98.8
118.9
121
森林覆盖率(单位:%)
22.96
24.02
24.02
【材料三】
树木是城市景观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在改善和维护生态方面作用尤为巨大。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而榆树、银杏、刺槐等树种恰好能吸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此外,松树、樟树等树的叶子可分泌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植物的树干和枝叶还是天然的降音利器,声波由空气介质透射到树叶上,造成树叶的微颤,使声音减弱变小。同时,树木的枝叶表面有许多气孔和粗糙的绒毛,可以吸收大量的声波。有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林带能使噪声减弱30%。
(1)、环保小使者们通过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对低碳环保有了更多的了解。请和他们一起判断下面的信息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2020至2022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和森林覆盖率每年均有明显递增。
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长距离的低碳出行应驾驶新能源汽车。
③松树、樟树等树的叶子分泌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害虫及病原菌。
(2)、林林同学在阅读材料三时,发现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森森把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放在宣传手册内页上,需要结合统计图,用一段文字对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作用进行说明。你认为森森选择语段( )更合适。语段一: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之处是其利用电池进行驱动,为了防止在行驶中突然断电而造成事故,车上需要配套电力设备。
语段二:新能源汽车无尾气、噪声小,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有效保护环境,同时缓解了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截至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4)、宣传手册中需要一条宣传语。请结合材料一,将你设计的宣传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做到主题鲜明,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5)、本次环保宣传活动需要设计一个徽标。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照样子,把你的设计构想写下来。例:
“圆梦1+1”活动徽标
设计构想
徽标构成要素:
两人手挽手 一个心形 圆梦1+1
徽标设计意图:
两人手挽手组成一个心形,体现心手相连,关爱弱势群体,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使弱势群体圆梦。“圆梦1+1”用文字与数字组合,点明了爱心公益活动的主题。
设计构想
徽标构成要素(至少两个):
徽标设计意图(结合主题说明要素):
-
13、主题阅读
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秋天的长白山,被称为金色的殿堂。有人问当地一位老人:“今天的长白山和过去的长白山有什么区别吗?”老人反问道:“现在的秋天,在长白山还能看到野生动物吗?”
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南坡和西坡遭遇15号台风的自然干扰,导致近一万公顷原始森林的活立木发生大面积倒伏,跨越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岳桦林三个森林垂直分布景观带。当时有一种观点,说是一百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在风倒区,要是不把它们捡出来,着火谁负责?自那以后,长白山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那片风倒木一根也不剩地被捡走了。
大山里的野生动物也有它们的生活习性,面对噪声污染,它们用无言和离去表达了抗议。在人们把风倒木捡出大山的几年中,拖拉机、推土机和几千个伐木工人全进去了。____、____及至____遭到破坏,那么一大片林子光秃秃的,再没有长出一棵树。
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马鹿还有五百多头。后来开发旅游,长白山被命名为“地下森林”,里面修了栈道,马鹿在林中的迁徙路线被阻隔,到2005年再进行统计时,长白山森林里马鹿的数量已不到五十头。
从2000年到2005年,6年的时间里,“打松子”成了长白山的经济增长点,一棵棵高大的红松被个人承包。森林里,不但有树,也有松鼠和其他很多动物。松子就是它们的食物。如果这些动物的粮食被我们人类吃了,野生动物靠什么生存?
松子也是松树的孩子,松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树种自身并不能落地生根,它们要靠动物吃掉自己的种子,然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种子才能破壳,才能生根成长。松鼠在森林里承担着为松树传播种子的重要角色。
可是当人们视松子为发财的来源时,拖拉机、推土机都进了林子。地上捡不够,树上打还不够,甚至连树枝一同砍了下来。以往每年9月马鹿生产的时候,森林里热闹极了。可当人、车在松子成熟的季节也进了林子之后,小马鹿的啼哭声就再也听不见了。
(本文作者汪永晨,选入时有删改)
(1)、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词语按顺序填到横线上,使文意表达得更准确、通顺的是( )。A、土壤结构 幼树幼苗 自然生态 B、幼树幼苗 土壤结构 自然生态 C、自然生态 幼树幼苗 土壤结构 D、幼树幼苗 自然生态 土壤结构(2)、对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借这句话,自然引出了下文 B、这句话里饱含着老人深深的痛惜之情 C、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老人生活阅历的丰富 D、这句话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3)、“打松子”这个经济增长点虽然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但它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请分条简要概括。(4)、短文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最少写出两种)?选择一处找出来并说明作用。(5)、短文主要讲述了哪三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状况?(6)、阅读本文,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些关键句来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
14、感悟人物情感诗人也会把自己的内心付诸笔端,写出自己的情感。按要求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浓浓乡愁的诗句是“”;诗人与儿童一问一答,借欢乐场面描写心中无奈和感慨的诗句是“ ,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诗人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思乡之情的诗:“ , 。”
-
15、品读句子,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试着仿写。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1)、句子细致地刻画出“我”看到大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内心痛苦的变化。请理一理“我”内心的变化过程,完成导图。
担心→不忍看→→(2)、回忆生活中让自己忐忑不安的经历,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 -
16、根据所学知识,把下面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小全:阅读小说,留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小轩:《桥》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表现了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雯雯:《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运用描写来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
17、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duō)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激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这段话主要通过描写,写出了鲁智深的特点。文段描写众泼皮言行的作用是。
-
18、收获三:积累经典古诗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这首诗中描写的天气是 , 地点是 , 诗人所做的事情是。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了的画面。
-
19、读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练习。
各地国家湿地公园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一是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二是自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发展中“留白”“增绿”;三是加强小微湿地保护修复,让人们在家门口享受生态福祉。
毒品危害
△对身体的毒性作用,长期吸毒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的症状。
△停用毒品,就会出现戒断反应,引起各种并发症。
△吸毒的人往往会出现精神障碍。
△吸毒还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1)、下列对左边资料的写法和表达特点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A、采用了总分结构 B、有序地列举相关措施,逐条说明 C、几个措施用分号隔开 D、表达有序,条理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2)、在“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我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仿照左侧资料有条理地表达): -
20、读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瑶瑶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嫩绿的草地,贪婪地汲取着书中的营养,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你叫她好几遍她都听不见。你瞧,她双手捧着书本,专注地读着每一行字,偶尔因故事情节的跌宕(dàng)起伏而发出几声长叹,偶尔皱着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呢?”过后她又如释重负般发出几声清脆的笑声。
(1)、仔细品读,语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瑶瑶读书入迷的状态的?( )(多选)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2)、我也能运用上面的写法描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