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欣赏艺术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读拼音,写字词。
拨弄qín xián , 悠扬的声音传来,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zhóu壮美的jǐn xiù画卷,里面有wēi é的高山,有滔滔的大河。zhuàng zāi , 奇妙的艺术。
-
2、非连续性文本
漏
【材料一】时钟嘀嗒嘀嗒,没关紧的水龙头流出的水也滴答滴答,如果控制好水龙头,让它每秒钟正好滴落一滴水,我们就有了一个自制的水钟。
古代没有水龙头,装水的容器也会漏水。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制出了陶器来盛水,陶器用久了可能会破漏,水慢慢从容器里漏出去,过一会儿,容器里的水少了,再过一会儿,水又少了一些,于是就有人想到,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计量时间啊!要知道水到底漏掉了多少,就要在容器上刻上刻度,这种计时法叫漏刻计时法。后来的漏壶大多是铜制的,所以这套装置就叫作铜壶滴漏。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朝廷里就有了专门负责漏刻计时的官员,叫作挈(qiè)壶氏。壶是一个很少见的姓,据说,很多姓壶的人就是周代挈壶氏的后代呢!挈壶氏总共20人,分班日夜守着漏壶,往壶里加水,察看时间。到了冬天,还要用大鼎烧好热水,不时浇在壶上,防止壶里的水结冰。大军出征时,每到一处扎营,挈壶氏就马上去水井边把漏壶装满水,开始漏水计时。漏壶放在井边高处,军士们远远看到,就知道这里有水井。敲着梆子巡夜的士兵则根据漏壶指示的时间报时,定时轮班。
【材料二】最早的漏壶只用一只壶,壶底部开有小孔滴水,壶里竖放着一支刻有刻度的木杆。因为漏壶多用在军队中,最早用的是箭杆,看壶里的水退到了什么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这种方法叫作淹箭法。后来为了方便察看刻度,又有了沉箭法。在壶里的水面上放一个木块,把箭杆插在木块上,随着水面下降,箭杆也慢慢下降,看露出壶口的刻度就能知道时间。
但这两种计时方法都不够精确。壶里的水多时,压力大,水漏得快,到后来水越来越少,漏得也越来越慢。于是,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浮箭法。
浮箭法用两个水壶,泄水壶开有小孔,往受水壶里滴水,受水壶里的箭杆慢慢升起,刻度从壶口显露出来。但是,人工往泄水壶里加水总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刚加满水时水流得快些,然后又会渐渐变慢,导致计时还是不够准确。后来,人们想到在两只壶之间加一个壶,这个壶一边接受泄水壶流出来的水,一边往受水壶里加水,壶里的水面高度就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叫二级漏壶。到唐代时,已经制作出了四级漏壶,四个泄水壶和受水壶像阶梯一样从高到低排列,进一步提高了计时精度。
到了宋代,科学家燕肃有了一个更了不起的发明。他制造的莲花漏中使用了平水壶,这个壶上部开有分水孔,当流进来的水过多时,水便会从分水孔流走。这样,只要注入的水比漏走的水略多一点儿,就能让平水壶里的水面一直保持稳定。漏刻用的浮箭,白天一支,晚上一支。因为全年白天黑夜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燕肃便按照二十四节气做了48支长短刻度不同的浮箭,每个节气各用两支。
现在,故宫的交泰殿内保存着一座清代的漏刻壶,称为铜壶滴漏,每天正午根据日影校正一次,一天的误差只有几分钟。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这么精确的计时已经够用了。
【材料三】沙漏是一种让细的沙子从一个容器流进另一个容器里的计时器。沙漏的出现比水漏晚,沙漏被使用了约2000年。和水漏相比,沙子不会结冰,但它没法像水那样均匀地流动,所以沙漏的准确性远不如水漏。现在,沙漏已经成为一种很有意思的装饰品,说不定你家里就有一个,你也可以亲自测试一下它的准确度。
大约在公元1360年,元朝书法家詹希元发明了五轮沙漏。沙子从漏斗形的沙池里流出来,推动轮子旋转,五个像齿轮一样的轮子一个带动一个旋转,最后一个轮子上带有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出时辰。五轮沙漏已经和后来西方机械时钟的结构非常相似了。
(1)、如果要讲述水漏的发展过程,应该关注哪几则材料?( )A、材料一、材料二 B、材料二、材料三 C、材料一、材料三 D、三则材料(2)、宋代科学家燕肃的发明,使用的是哪一种计时法?( )A、淹箭法 B、沉箭法 C、浮箭法 D、无法判断(3)、根据材料,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铜壶滴漏是挈壶氏发明的。 B、最早的漏壶竖放在壶里的是箭杆。 C、西方的机械时钟是受五轮沙漏的启发发明的。 D、因为沙子不会结冰,所以沙漏的准确性优于水漏。(4)、从哪里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至少写出两个例子。(5)、有人说,三则材料用词严谨准确,你同意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
3、主题阅读
幸福的傻瓜
离上课铃响还有三分钟,赵老师早早来到教室等候上课。他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大疙瘩,只见墙上那块写着“做儒雅学生,创魅力课堂”的泡沫文化牌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洞。
“噔噔噔”,赵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走上讲台,指着文化牌说:“这是谁干的?请站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赵老师接着说:“我想给这位同学一个主动认错的机会,只要晚上主动打电话告诉我,我就既往不咎……”
吃过晚饭,赵老师拿了一本书看,可眼睛时不时看向一旁的手机。七点过去了,八点过去了……手机一直没有响。赵老师手拿着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十点过去了,十一点过去了……手机依然没响。赵老师书房里的灯一直亮到天明。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①赵老师满脸笑容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昨天晚上我接到了两个电话,你们想知道这两个电话的内容吗?”说到这儿,赵老师故意停顿下来,“这可不是一般的电话,是两个同学打来的,他俩在电话里承认了由于好玩弄坏文化牌的事……他们敢于承认错误,说明他们有向上的心……同学们,让我们为他们的诚实鼓掌!”说完,赵老师带头鼓起掌来。
看着眼前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②赵老师在心里笑了 , 并在工作日记本上写下:这些傻孩子,其实根本没人给我打电话主动承认错误。
中午,赵老师早早去了办公室。吴明明、赵小梦、李涛……几个学生敲门进来,请求当公物管理员。此后,班里故意毁坏公物的事情再也没发生过。
转眼要毕业了。在举行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几个学生的一番话让赵老师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文化牌事件后,学生们纷纷主动请求当公物管理员,是因为班长王芳到办公室交作业本,无意中看到了赵老师在工作日记本上写下的那句话,知道了赵老师自掏腰包重新买了一块文化牌。
这天,赵老师在日记中写道:“原来,所有人都知道我撒了谎,只有我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我才是真正的傻瓜,不过我愿意当这样的傻瓜,幸福的傻瓜。”
(本文作者:厉剑童)
(1)、班里的文化牌遭损坏之后,赵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同学们有什么反应?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认真阅读短文,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读画线句子,体会赵老师的“笑”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并给它们选择合适的批注。(填序号)A.我得装作很高兴,让同学们相信我的话。
B.我得和蔼可亲,让同学们认真听课。C.同学们真好糊弄,这下我大功告成了。
D.同学们相信了我的话,这下我心里踏实了。
第①句对应的批注应是 , 第②句对应的批注应是。(3)、赵老师说自己是“傻瓜”,因为;他又说自己是“幸福的傻瓜”,因为。(4)、小全在完成第3题时,应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A、1~2 B、6~8 C、6 D、7(5)、读了短文,你认为赵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至少从两个方面列举事例,并简要分析。(6)、班里的文化牌到底是谁损坏的?他(她)最后承认错误了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
4、让我们步入鲁迅先生葬礼的现场,感受那悲痛的画面。读一读,完成练习。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都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悲痛。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作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 ),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 ),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本文作者:巴金)
(1)、请把词语“战士”“导师”“朋友”分别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括号中。(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的逝世是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3)、作者把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比作 ,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的人的心情。(4)、作者满怀深情地悼念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请结合本单元课文,用简练的文字把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介绍给大家吧! -
5、根据臧克家怀念鲁迅的诗句,完成练习。(1)、结合句意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A.躯壳活着 B.精神永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横线上。(填序号)A.臭名昭著
B.恨之入骨
C.流芳百世
D.肃然起敬
E.无私奉献①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想到了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其早已;“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是想。
②“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对他;“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对他。
-
6、读漫画,完成练习。
(1)、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是。(2)、自2023年起,每年的8月15日被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请针对漫画中的现象,设计一条“全国生态日”宣传标语: -
7、读一读,完成练习。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2)、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 , 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通过加点的部分,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者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想强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句中的“本来”一词能否删去?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A、能,“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删去后句子意思没有改变 B、不能,它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以及因“随意毁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C、不能,它再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人类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 D、不能,这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4)、阅读《地球的一天》(节选)中的信息,完成练习。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死亡。
每天,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地球的臭氧层。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净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每天,地球上有160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以上信息验证了选文中的哪句话?找出来。
-
8、结合《只有一个地球》文中关键句,梳理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完成导图。
-
9、地球有多渺小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
(1)、第一句话写出了地球的渺小;第二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半径。(2)、我也能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
10、地球知识知多少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在遨(āo áo)游天际的宇航员眼里,地球是一个jīng yíng____的、zhuàng guān( )的球体,她是璀(cuī cuǐ)璨(chàn càn)宇宙中的一分子,她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摇篮,她慷慨wú sī____地把zī yuán____ gòng xiàn____给我们,让我们幸福地生活。面对和ǎi____的地球母亲,她的zǐ sūn____们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再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面词语中的“和”与语段中“和ǎi”的“和”意思相同的是( )。A、和盘托出 B、弟兄不和 C、和棋 D、和颜悦色(3)、根据“慷慨”的解释,可知语段中“慷慨”的意思是(填序号),请你用“慷慨”的另一个意思写一个四字词语:。
【慷慨】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大方;不吝惜。(4)、小艺想给语段补充下面的内容,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都是____的,它不是谁的____,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____才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不能让这些资源____。
A、贵重 恩惠 变形 枯萎 B、珍贵 恩赐 变化 枯竭 C、珍贵 恩惠 变化 枯萎 D、贵重 恩赐 变形 枯竭 -
11、丁丁想制作一个小拨浪鼓,在表演舞台剧时使用。下面是制作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小拨浪鼓制作说明书
材料:一个扁圆形金属盒、两个木质圆珠、一段粗尼龙绳。
做法:①将尼龙绳剪成与金属盒直径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穿上木质圆珠,并在绳子的一头打结。
②在金属盒侧面分别锥出上下左右四个小孔,左右孔直径以能穿过尼龙绳为宜。上下孔直径比竹筷直径略小。
③将带木质圆珠的尼龙绳从小孔穿进,调整金属盒外面绳子的长度,以能使木质圆珠在水平方向上碰到金属盒中部为宜。然后将金属盒内的绳头打结,盖上盒盖。
④将竹筷从下方孔用力插入金属盒,使竹筷的上端正好卡在金属盒上方孔处。
修改意见:
-
12、书法是我们的国粹。小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后准备使用下面的词语进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钟大吕 B、行云流水 C、巧夺天工 D、画龙点睛 -
13、阅读小全的习作片段,加点的与艺术有关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世界是无限美好的。书法家的毛笔字栩栩如生 , 歌唱家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 , 画家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 , 作家的文章妙笔生花。
A、栩栩如生 B、天籁之音 C、惟妙惟肖 D、妙笔生花 -
14、小全对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进行了研究,请和他一起完成练习。(1)、下列词语全部与戏曲有关的一项是( )。A、戛然而止 张冠李戴 行云流水 B、曲终人散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C、炉火纯青 囫囵吞枣 轻歌曼舞 D、画龙点睛 胸有成竹 科班出身(2)、请阅读语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填序号)
A.有板有眼 B.科班出身 C.对台戏 D.花架子 E.跑龙套 F.字正腔圆
每周三下午的戏曲社团课上,刘老师都带着我们学习戏曲表演。她经常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从不搞。虽然刘老师不是 , 但每一句都 , 非常动听。我们也学得 , 演唱水平不断提高。
-
15、音乐能够让人产生联想。回忆你最喜欢的乐曲,体会乐曲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吧!
我最喜欢的曲子是《》,这首曲子旋律的特点是(①激昂 ②舒缓 ③欢快 ④其他)。当这首乐曲在我耳边响起时,我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
16、读片段,完成练习,在字里行间领略音乐的韵律美。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③月亮正从____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④穿过____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火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照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词语。(2)、片段没有直接描写《月光曲》的美妙,主要是通过表达出来的。(3)、片段中,第句写的是现实景象,第句写的是兄妹俩联想到的景象,这里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的好处是。(4)、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三幅奇丽的画面。请将与图画内容对应的句子的序号写在横线上,再依次选择合适的旋律填空。


图一 图二 图三 我仿佛听见《月光曲》时而 , 时而 , 时而。(填序号)
A.明朗轻快
B.高昂激越
C.悠扬舒缓(5)、下面诗句和片段描述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新月似钩涛声动 D、唯见江心秋月白 -
17、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真实地记录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B、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源于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C、盲姑娘可以说是贝多芬的“知音” D、课文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感情
-
18、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填空。
A.充满遗憾、内疚
B.期待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4)、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19、琴声中,月光映照的画面意境优美。读一读,完成练习。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这句话描写的意境与“( )”相似。A、月出惊山鸟 B、疑是地上霜 C、月是故乡明 D、苍茫云海间(2)、当月光洒在庭院里时,会是怎样的景象?请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写。 -
20、小全在音乐节上被美妙的音乐深深打动了。读一读,完成练习。
我们拿着入场券(juàn quàn)进入举办音乐节的大礼堂,去听钢琴演奏。琴键(jiàn jàn)摁下,美妙的琴声响起,我好像看到一个恬静的小姑娘面朝微波粼(lín líng)粼的大海在写生,我好像还看到……不得不说这琴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梦境,让人táo zuì____。跳动的音符拨动了我的心弦,普写了美丽的诗篇。我不得不叹服,这琴声简直是____。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根据拼音写词语。(2)、找出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在语段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B、巧夺天工 C、天籁之音 D、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