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旁李   B、吾盾之   C、弗能也  回 D、孔君平其父  造
    (3)、根据文言文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这样想

    这样说

    孔君平

    杨梅的第一个字是 , 杨氏子姓 , 我可以这样逗逗他。

    杨氏子

    夫子在上做文章,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感受到杨氏子是一个的孩子。

  • 2、五(1)班开展了“走进长辈的童年岁月”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将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调查和了解长辈的童年。
    (1)、在倾听长辈讲话时,下列行为得体的一项是(    )
    A、随时打断,发表意见 B、认真倾听,做好记录 C、拆包零食,边听边吃 D、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2)、写一写你了解到的长辈们的童年趣事。
  • 3、根据积累填空。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体验了古代儿童的快乐:“牧童归去横牛背,”是牧童吹笛的无忧无虑,“ , 彩丝穿取当银钲”是孩子们玩冰时的快乐画面;我们感受到古代农人的繁忙:“ , 村庄儿女各当家”和“乡村四月闲人少,”都描绘了农人劳作时的忙碌;我们在“临行密密缝,”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在“ ,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感受到朋友之间的不舍;“遗民泪尽胡尘里,”中,陆游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令人泪目,“黄沙百战穿金甲,”中,将士们誓死抗战的坚定信念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令人钦佩!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教育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而自相矛盾;“人有耻,”告诫我们要约束自己,主动拒绝做违背道德或原则的事情。
  • 4、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说:“我明天带你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改为转述句)
    (2)、第二天,外面下起了大雨。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写一写“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的情景。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3)、期待了一晚上的博物馆之旅泡汤了,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写“期待落空”。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4)、博物馆没去成,爸妈带你去吃火锅。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吃火锅时的“辣”。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 5、五(1)班同学要表演课本剧,下面四个小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红楼组:体育委员黑黑胖胖的,扮演贾宝玉最合适不过 B、水浒组:校园里的几只野猫凶得很,抓来给武松当老虎 C、三国组:给扮演诸葛亮的同学准备了汉服,还借来了一把羽扇 D、西游组:扮演石猴的同学走走过场就行,不必抓耳挠腮、上蹿下跳
  • 6、下面的“航天”主题书法作品中,字体是小篆的是(    )
    A、 B、 C、 D、
  • 7、小铭听说豆包可以帮助学习,就向豆包询问了词语“郎中”,豆包会给出的正确解答是(    )
    A、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 B、古代对买卖商人的称呼 C、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二名 D、古代民间对行医者的称呼
  • 8、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小记者们来到龙舟比赛现场,十几艘龙舟已经停(    )在湖面上,正值弱冠之年的选手们个个____,蓄势待发。哨声响了,湖面上顿时热闹起来:伴随着 gǔ diǎn 的节奏,选手们 tuán jié 一心,一齐发力 cāo zòng 着船桨,所有的龙舟都像离(    )的箭一般向着终点 bēn fù 而去。在围观群众的 nà hǎn 声中,一艘艘龙舟 fēi chí 而过,越过终点线。比赛结束后,选手和观众离场,湖面渐渐平静下来。

    (1)、根据拼音,按顺序正确、工整地书写词语。
    (2)、在语段中的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3)、在横线上填一个四字词语,表现出选手们摩拳擦掌,精神振奋的样子。
    (4)、根据语段可知,选手们的年龄都在岁左右。
    (5)、运用恰当的景物描写方式,写一写“平静后的湖面”。
  • 9、在文学作品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三国演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坚持不打麻药忍着剧痛完成手术的军神刘伯承,也有小小年纪却机智善辩又不失礼仪的杨氏之子……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灵魂的深处,还有谁令你印象深刻呢?

    要求:请自拟标题,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真情实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

  • 10、课外阅读。

    快手刘

    “快手刘”是一个变戏法的人,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他的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图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呢,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声音自然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留下的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到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又伸手把左边的茶碗打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赞叹之声。

    “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也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

    (1)、在第3自然段中□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快手刘”的戏法叫“”,他变戏法的道具是。他变戏法是为了
    (3)、分析“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为什么题目用“快手刘”,而不用“刘快手”呢?
  • 11、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在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段出自课文《》,威尼斯是(国家)东北部的一座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词。
    (3)、选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②;③
    (4)、选段再现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情景,表现出威尼斯的(静  动)态美。
    (5)、画横线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 12、口语交际。

    暑假即将到来,某市博物馆准备推出“一字千年  遨游汉字王国”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果你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大家介绍汉字文化?(不少于两点)

  • 13、课文内容回顾。
    (1)、在古诗中徜徉,我欣赏到了“绿遍山原白满川,”的初夏景致,以及“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阔风光;我体会到了诗人“ ,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之情;我感受到了“临行密密缝,”的慈母深情。
    (2)、君子坦荡荡,。(《论语》)
    (3)、 , 仁之端也。(《孟子》)
    (4)、爸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暑假在家学习。”我嘀咕着:“这不是外甥打灯笼——?”
  • 14、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2)、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4)、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体会人物内心,仿照例句写“我们班在长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个情景:

  • 1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禁    一    心

        手    养

  • 16、下列关于年龄与称呼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B、花甲——人五十岁 C、古稀——人七十岁 D、期颐——人一百岁
  • 17、下列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外貌描写) B、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心理描写) C、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神态描写) D、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语言描写)
  • 18、用恰当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特点,词语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人物:严监生    刷子李    小嘎子    鲁肃

    A、吝啬小气    技艺高超    忠厚老实    机灵勇敢 B、吝啬小气    技艺高超    机灵勇敢    忠厚老实 C、忠厚老实    吝啬小气    机灵勇敢    技艺高超 D、忠厚老实    机灵勇敢    技艺高超    吝啬小气
  •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ín)    告(dào)    爱(zèng) B、(chí)    电铃(qīng)    泥(yū) C、蓝(zhàn)    琴(xián)    迫(jiǒng) D、胎(pī)    旎(yǐ)    痒(sāo)
  • 20、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年轻人shěn  shì着眼前这个令人zūn jīng的老人,老人脸上露出cí xiáng的神情,两个人yóu zhōng地笑了。
    (2)、大家站在高处tiào wàng , 只见一匹白色的jùn mǎ从远处bēn chí而来,脖子上挂着的líng dang的响声也越来越清晰。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