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材料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1)、上面的材料都选自《少年中国说》一文,作者是。材料二中提到的岳武穆就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作者为“少年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地大物博而自豪的情感。

    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无济于事。

    ③“哀时客”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哀叹。

    (3)、材料一中“履”字的本义是“步行”,后又有“鞋”“踩,走”“履行”“脚步”等意思。下列词语中的“履”字和“地履其黄”中的“履”字的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
    A、郑人买履 B、削足适履 C、步履 D、如履薄冰
    (4)、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体会到(   )。
    A、作者不再因时局而哀伤,而是树立理想,增强斗志,要努力成为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 B、作者不再关心时局,而更关注自我。
    (5)、各行业优秀人才在强国梦的激励下,中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所在行业

    代表人物

    航天事业

    杨利伟

    医疗健康

    钟南山

  • 2、文言文阅读

    曾国藩谈读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1)、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中“尽”的意思是(   )。

    A、所有的 B、 C、全,都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下流”的意思是(   )。
    A、下等,劣等 B、江河的下游 C、卑鄙龌龊
    (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B、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C、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4)、“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三者”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5)、曾国藩认为士人有一点收获就自满如“”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用原文回答)。
    (6)、小满读书时总不能将书中内容读进去,联系本学期积累的读书名言,制作一张书签送给他。
  • 3、文言文阅读

    (一)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字信本,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著名书法家。③布:摊开,铺开。④裘:皮衣,皮草。⑤因:于是。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询行(曾经) B、晋索靖所(写) C、良久而(前往) D、三日去(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及疲,乃布裘坐观”的意思。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用文中语句填空。

    →下马伫观→→宿其旁观

    (4)、文章通过对欧阳询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欧阳询是一个的人。
  • 4、古诗赏析。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未休兵。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边秋:边塞的秋天。⑤一雁:孤雁,比喻兄弟分散。⑥长:一直,老是。⑦况乃:何况,况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杜甫和弟弟音信不通。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B、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秋日的塞上图景。 C、“寄书长不达”中的“书”指书信。 D、诗人写这首诗时战争已经停止了。
    (2)、阅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创作背景,写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至少两方面)
    (3)、读画线句时,应该用(沉重 轻快)的语调。
  •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当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一大批海外留学生心(xì  jì)祖国,决心回国投身科学救国的行列。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曾长期在美国高校任教,并于2000年荣获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 虽然至高荣(yè  yù)在身,但是他在 2004 年毅然回国任教,将浓浓的爱国之情化为jiān ding____的报国之举,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以个人实际行动书写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令人jìng pèi____的科学家精神。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中写出正确的智能错题本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6、下列句子中的“徒”与“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中“徒”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步旅行到了西藏。 B、警察叔叔手制服了歹徒。 C、他们必须将不法之一网打尽。 D、我曾给木匠当过学
  • 7、下列词语中的“顾”和“左顾右盼”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茅庐 B、奋不 C、此失彼 D、一笑
  • 8、“攀”字在词典中的义项有:①抓住东西向上爬;②用手拉,抓住;③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④设法接触,牵扯;⑤姓。词语“攀龙附风”中的“攀”应选择第个义项。(填序号)
  • 9、选字填空。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A. 贴 B. 巴)
    (2)、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A. 贴 B. 靠)
    (3)、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在天和地之间。(A. 撑 B. 立)
    (4)、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着一个月亮!(A. 映  B.抱)
  • 10、根据语境写字词。
    (1)、新情境时代热点 宇宙ào mì的探索从未停歇,中国航天事业 rì yì chéng shú。2023年 10月 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三名宇航员带着祖国和人民的 yīn qiè期望,开启了为期六个多月的空间站在轨入驻。宇航员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世界人民见证中国航天的新征程。2024 年 4月 30 日,在人们的qī dài中,返回舱成功着陆内蒙古。
    (2)、新情境杭州亚运会 2023年杭州亚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kē jì盛宴。开幕式上,数字点火仪式令人 zàn tàn不已;赛场上,运动员wán qiáng拼搏、摘金夺银;看台席上,观众 shǒu wǔ zú dǎo 、呐喊 zhù wēi。本届亚运会,提升了中国人的文化 zì xìn ,  chuàng zào了新的辉煌。
    (3)、wán pí的弟弟看到骆驼,立刻 tuō下 bó zi上的围巾, rào在它身上转来转去。
    (4)、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 zī rùn , 城市中林立的楼房,人们脸上 yáng yì的灿烂笑容……无数美好构成了祖国繁荣的画卷。我们享受这盛世的同时也应该胸怀远大的bào fù , 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 11、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

    pú tao

    jiǎ shǐ

    téng yún jià wù

    pí láo

    yǎn hù

    bēi cǎn

    jīng pí lì jié

  • 1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并把选项填在横线里。
    (1)、
    A、尖利 B、农厉 C、慎重 D、站立
    (2)、
    A、顽皮 B、边塞 C、优良 D、犹其
  • 1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色苍茫 B、横七坚八 C、报效祖国 D、得心应手
  • 1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抗战的紧要关头,小英雄(níng nìng)死也不投(jiàng xiáng)。
    (2)、面对老人提出的(yāo yào)求,记者最终(hái  huán)是把这张重(yāo  yào)的(xiāng xiàng)片(hái huán)给了他。
  • 15、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视频讲难题一项,并把选项填在横线里。
    (1)、
    A、鞋带(xì) B、儿(qiǎo) C、(xiáng) D、(nàn)
    (2)、
    A、雾(bó) B、(zàng) C、(jiāng) D、(chì)
  • 16、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比如父母、老师、小伙伴……请你选择一个人,把你在本学期的一件有收获、喜悦、难忘……的事情,以书信的形式,分享给他们。

    要求:⑴写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自己的心情与感受。⑵注意采用正确的书信格式。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 400 字。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17、阅读理解。

    燕子

    叶圣陶

    ①燕子,如果拿在手里看,不是很漂亮的鸟。它飞行的时候却漂亮极了,那一对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

    ②它有那样活泼的翅膀和尾巴,又有一对非常敏锐的眼睛;它的项颈短到几乎没有了,一张极大的嘴老是张开着,只等食物自己投进去。它就是这样飞着吃,飞着喝,飞着洗浴,飞着喂它的儿女。

    ③虽不像鹰那样能从空中直扑下来,燕子飞行却更为自由。它能旋转,旋转,旋转不知多少个圈子,路线不停地变化。谁要想捉住它,被它这样旋转又旋转,早就弄糊涂了;最后筋疲力尽了,只好放弃了它。然而它好像还没有一点疲倦。靠着这种无比的技术和能力,它很容易猎取那些老是飞着的东西,像苍蝇、蚊子、甲虫和其他的昆虫。

    ④燕子的脚极细小。如果停在什么地方,就得用细小的脚去抓住,把肚皮贴着那个地方。这是费力的事,而且不自由;这时候它还不如一只笨重的鸭子。所以它难得停下来。它和其他动物相反:其他动物休息时停止了活动,唯有它,不停地飞行才是它的休息。

    ⑤燕子把它的窠做在高处,也为着飞起来方便。高处的窠是最适当的出发点。它从那里像箭一般射出来,在广大的空中要怎样就怎样,何等自由,何等舒适。如果把窠做在低处,就没有这样方便了。因为要跳起来飞,在它是很难的。

    (1)、认真阅读全文,补全关于燕子的资料卡。

    身体部位

    特点

    身体部位

    特点

    ①翅膀

    ④项颈

    短到几乎没有

    ②尾巴

    ⑤眼睛

    ③嘴

    极大

    ⑥脚

    (2)、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下列关于燕子飞行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子的身体构造有利于飞行。 B、燕子的休息就是不停地飞行。 C、为便于飞行,燕子把窠做在低处。 D、燕子靠不停地旋转来猎取飞虫。
    (3)、南南读文章时,做了下列批注,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B、作者观察时不仅用到了眼睛看,还用到了耳朵听、鼻子闻。 C、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D、原来对燕子来说,停止飞行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不停地飞行才是它的休息。
    (4)、有人说:“明明是写燕子的飞行,短文就不需要提到‘鹰’‘鸭子’等其他动物了。”你同意吗?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5)、短文中,燕子的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 18、南南同学在读下面的选段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完成任务。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他是从哪些角度提问的?请你连一连。

    选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为什么用“躲”这个动词来形容它们?

    生活中,你接触过哪些变态茎?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从选段的写法提问

    从选段内容提问

  •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爸爸说:“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这与《尚书》中所说的“”的意思相同。
    (2)、看到我定要和同学比个高下,老师慢条斯理地吟诵了《雪梅》中的:“。”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3)、科研人员在计算卫星发射的角度时需要绝对精确,不能相差一丝一毫,否则就会造成“”的后果,导致发射的失败。
    (4)、《礼记》中“”这句话把做学问分成了五个递进的阶段。
  • 20、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反问  ②设问 ③拟人 ④排比

    (1)、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可谁又敢怎么样呢?
    (3)、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因为他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李必苦。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