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练习。
行万里路,领略世界美景。在水城威尼斯,小艇 cù yōng____在河面上,直到半夜才会散开,消失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人们在哗(huā huá)笑声中告别,静寂重新lǒng zhào____了这座城市;在荷兰, liáo kuò____的牧场上生活着 fēi chí____的 jùn mǎ____、白色的 mián yáng____、yí tài____duān zhuāng____的牛犊(dú dǔ);在开罗,古埃及人以精湛(shèn zhàn)的工艺建造的金字塔,总会引起我们无边的遐(xiá jiá)想。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2)、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纵”的意思见下图。语段中加粗的“纵”的含义是。为下面词语中加点的“纵”选择合适的含义。(填序号)
纵情歌唱 纵身一跳 纵虎归山①放;②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③放任,不加拘束;④竖,直,南北方向,跟“横”相对 -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1)、习作一:龙的传人
龙的精神代表着勇敢、智慧、正义、进取、勤劳、创新、包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体现在你或你身边的人身上,请以“龙的传人”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习作二:龙在人们心中可以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假如在一次探险过程中,你遇到了龙,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和龙有关的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注意先自拟题目,再完成习作。
-
3、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红山碧玉龙
①龙,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精神的象征。每一个中国人都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神圣而厚重的龙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呢?
②等待了千百年的岁月后,人们终于揭开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它名叫红山碧玉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以北的三星塔拉嘎查村(蒙语意为“美丽的草甸”)。
③红山碧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玉龙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雕等手法。玉龙整体给人以力度感和动感,让人似乎能感受到神话传说中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红山碧玉龙出产距今约5000~6000年,是目前出土的国内年代最早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历史内涵。
④红山碧玉龙名扬天下,四海皆知。没想到,这引发了一场“真假玉龙”之争!
⑤自打红山玉龙成名之后,它的发现地赤峰地区就炸开了锅,各种各样的假玉龙层出不穷。许多“山寨版”的红山碧玉龙的外形、光泽都和真玉龙十分相似,一般人几乎分辨不出真假。许多爱龙心切的收藏者,都上了制假者的当。
⑥想分辨出真正的“中华第一龙”,其实方法很简单!红山碧玉龙的背部有一个细小的穿孔,尺寸拿捏得异常精准。如果把细绳穿过这个小孔,将绳吊起,停止摆动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玉龙头尾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无论制假者怎么模仿,都不能测算得如此精密,无法准确地把握穿孔的尺寸。只要你拿细绳一吊,假玉龙就会失去平衡、原形毕露了。面对古人的智慧,制假者只有望“龙”兴叹,自愧不如。5000多年前,在测算工具极不发达的古代,要想手工雕刻出力学尺度把握如此精准的玉龙,简直比登天还难。那么这条玉龙是怎样诞生的呢?至今科学家还没找到答案。
⑦红山碧玉龙于1971年出土后,曾被送往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展出,获得如潮的好评。人们称誉它为“中华第一龙”。如今,它被正式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1)、回答第①段中提出的问题:神圣而厚重的龙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呢?(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依次从颜色、大小、重量、、、等方面介绍了红山碧玉龙。(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红山碧玉龙”成为国家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B、“红山碧玉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 C、“红山碧玉龙”体现了红山文化中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 D、“红山碧玉龙”的发现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也让人们知道了它诞生的秘密。(4)、文章第⑤⑥段介绍如何辨别真假“红山碧玉龙”的目的是:。(5)、文章以“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为正标题的好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
4、龙年寻“龙”
“正月正,舞龙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龙王”“五月五,赛龙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龙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寻访,到处都能发现龙的影子。
龙之俗
舞龙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项活动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人们通过舞动龙灯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赛龙舟:起源于春秋时期龙图腾祭祀活动,后因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便成了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2021年中国龙舟进入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已经启动了入奥程序。
龙之味
龙须面:一种传统面食,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因面条又细又长,形似龙须而得名。农历二月初二,许多地方有吃龙须面的习俗,寓意这一年顺心如意。
龙眼:又称桂圆。因果肉中部有一颗带硬壳的黑色种子,犹如龙的眼睛而得名。其果肉透明多汁,甘甜美味,补血益气,养心益智。
龙之迹
龙墙:位于上海豫园,园内雕有五条形态各异的龙。点春堂西的“穿云龙”在墙脊上起伏,似游龙穿云;内园的“眠龙”,龙须飘扬,闭目养神;大假山后的“卧龙”,蓄势待发,大有兴云作雨之气势;和煦堂边的“双龙戏珠”,两龙相对,戏玩宝珠,寓意着喜庆与祥和。
龙脊梯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短文从、、三方面介绍了“龙”的足迹。(2)、除了短文中介绍的“龙墙”和“龙脊梯田”,我还知道一些带有“龙”字的古迹或地名,如、。(3)、一位华侨老人回到祖国后,想开启一段寻“龙”之旅,你建议他参加哪些活动?请你照样子,结合短文内容,为他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例:观看舞龙灯 理由:因为舞龙灯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久居国外的老人既能感受到活动的热闹,又能借此祝福祖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5、龙灯做小了,梦想变大了
①每逢新春佳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龙灯舞动的场景令人震撼:只见长龙追着红色“宝珠”,腾挪跳跃,上下翻飞,时而仰头,似飞冲云端;时而俯首,似入海破浪;时而回望,似召唤同伴……千百年来,龙灯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品类繁多的龙灯中,江西城南龙灯就是其中的代表,史克滨正是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关键人物。
②史克滨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爱上了制作龙灯。临近春节的几天是制作龙灯最忙碌的阶段。每天清晨,他都和父亲一起,顶着寒风到竹林里精心挑选、砍伐韧度合适的竹材。传统扎龙灯工艺需要几十道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在父亲的指导下,史克滨先精心选定龙头骨架的比例,用劈好的竹篾(miè)片编扎成骨架,稳定龙头的形状。然后,他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龙头骨架制作完成后,还要在上面添加龙角、龙眼、龙舌、龙须、龙眉和龙牙,最后,用一条彩带将龙头全部裹缠起来……年少的史克滨手上的茧子磨平了又变厚,划破的口子长好了又出现。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小小年纪就立下了一个远大志向:一定要将城南龙灯发扬光大!
③由于传统龙灯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城南村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了。眼看这门传统手艺就要失传,史克滨心想:等父亲老了,我还会去做吗?我不做龙灯,谁还会做呢?坚定了继续做龙灯的决心后,他又想: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空间。于是,他开始思考城南龙灯制作工艺的改良。那段时间,他时常盯着龙灯,陷入沉思:如果按照传统的技艺扎下去,城南龙灯就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无数次尝试后,他将传统的原材料竹篾换成了轻便安全的材料,扎制龙灯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④为了让龙灯更明亮,他将龙角、龙眼等部位的蜡烛替换为亮晶晶的五彩LED小灯。从此,龙灯更加靓丽璀璨了。为了让龙灯走进千家万户,他还设计了“迷你”彩带龙。这种彩带龙只有一米多长,舞起来轻巧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适合单人舞动。这样,原先需要十多人才能舞动的“巨龙”,如今“迷你”到一个孩童就能轻松地高举赏玩。当史克滨看到彩带龙飞舞在大街小巷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⑤一路风雨兼程,史克滨在非遗传承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目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城南龙灯不仅出现在街头巷尾,还出口到美国、英国、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更代表中国亮相韩国冬奥会。城南龙灯已经“舞”出国门,“飞”向世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改良:
油然而生:
(2)、阅读短文第①段,找出描写“龙灯舞动”场景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阅读短文,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相应段落的意思。第①段:龙灯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史克滨是传承江西城南龙灯技艺的关键人物。
第②段:
第③④段:
第⑤段:史克滨坚守初心,城南龙灯“舞”出国门,“飞”向世界。
(4)、为短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作批注。(至少写出两点)(5)、如果给史克滨录制宣传片,你会选择哪个题目?结合短文中的事例写出理由。①龙灯变新,匠心如故 ②龙灯传承,成就梦想
我选择为题目(写序号),因为
-
6、品味语言,争做“龙”的传人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就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第三小组以“天下国家”为主题举办歌唱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歌唱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2)、优优等同学献唱的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写一写他们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3)、请你仔细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一写少年练习时的情形。
小链接:2023年10月25日,安徽亳州一小学内,一名小学生刻苦练习升旗正步,每一步都如此坚定,虽是一人但势如千军! -
7、在布展过程中,小龙发现名著中很多人物的称谓带有“龙”字,他梳理的人物分别出自哪一部名著呢?请将人物前面的字母写在名著下面的横线上。
A.卧龙先生诸葛亮 B.三太子小白龙 C.常山赵子龙
D.九纹龙史进 E.入云龙公孙胜 F.东海龙王敖广名著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
8、把以下带有“龙”字的书法作品依据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布展,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
9、展览中有一条人物长廊,下列人物介绍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军神刘伯承二十四岁,未到而立之年,钢铁意志令人敬佩。 B、中国共产党党员方志敏三十四岁,已过而立之年,甘于清贫,坚守节操。 C、萧红的祖父七十余岁,已过期颐之年,为孙女创造自由的乐园。 D、梁国的杨氏之子九岁,未及弱冠之年,已机敏善对、聪慧过人。
-
10、展品中有一幅水墨画展现了古代将士镇守边关、英勇无畏的豪情壮志。如果为这幅画选配本学期学的古诗,你认为最合适的诗句是: , 。
-
11、完善前言,开启寻“龙”之旅
自古以来,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shén shèng)而又威严。中华儿女对龙有着(tè shū)的情感。红山玉龙,代表着中华先民对自然由衷的崇敬与向往。民间流传的舞龙灯、赛龙舟,舞出了喜庆祥和,赛出了团结奋进。“威龙”上天,“蛟龙”入海,“雪龙”破冰……都体现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人情不自禁地(zàn xǔ):“龙的传人”已经挺起(xiōng táng)!龙文化在(liáo kuò)的神州大地上纵横绵延,熠熠生辉。踌躇满志的东方巨龙正以(zhǎn xīn)的面貌【A.奔波 B.奔赴 C.奔腾】时代新征程。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读一读,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衷(zhōng) B、纵横(zòng) C、熠熠生辉(yì) D、踌躇(zhú)(3)、从短文“【 】”里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 )(4)、下列词语中的“禁”与“情不自禁”的“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弱不禁风 B、忍俊不禁 C、百无禁忌 D、禁止通行 -
1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可以说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例如:“神机妙算”是诸葛亮的名片,“聪明机智”是王戎的名片,“神通广大”是孙悟空的名片……请你想想:身边的人,谁也有自己的专属名片呢?请将“ 是 的一张名片”补充完整(横线所填的内容可以是性格、品质、特长等),并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来完成习作。
要求:①不少于450字;②不能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
-
13、阅读《弹弓杨》,回答问题。
①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个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②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
③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而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一手见神功。众人惊叹不已。
④说时迟,那时快,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⑥“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⑦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⑧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儿一扯。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的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⑨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⑩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⑪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⑫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⑬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有删改)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1) 后丸击碎前丸 (2) 众人惊叹不已 (3) (4) (2)、文章第①段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弹弓杨”之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 ②生活习惯奇 ③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描写,写出了“弹弓杨”。(4)、“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②为下文洋人军官被杀的情节作铺垫。
③这句话也是对“一身皂”的一种警告,警告他不可欺人太甚。
④这是说给在场百姓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小说的主人公是“弹弓杨”,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一身皂”?(6)、结尾写道“洋人军官被杀惨状”和“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4、课内外对比阅读。
A.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B.刷子李(节选)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 悠然摆去 , 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C.____
林奶奶,当了四十来年的龙湾区寺前街居委会干部,虽已年过花甲,仍不失江南女子的清秀与典雅。她说话爽朗,给人的感觉是畅快、利索。她曾言:“我虽然没有文化,但‘口谈’好,说话有水平,说服力强。别人这么看得起我,我也不推托。”她曾经有过进供销社的机会,但是居委会领导说:“群众这么信任你,居委会的治保、调解工作被你做得有条有理,你怎么放得下手呀?”她沉默不语,随即眉头舒展,也就同意了。就是这份沉重的信任,让林奶奶放弃了好机会,一直默默地在居委会里干了四十多年。那可是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呀!在清贫与忙碌中,林奶奶走过了花样年华,给老街的居民们留下一段鲜花般芳香的话题。
(1)、语段 A 中的“他”指的是老舍笔下的。(2)、仿照语段A、B的小标题为语段C拟合适的标题,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3)、阅读文段,参与讨论。我发现语段A运用了人物的描写,写出了主人公的特点。
我发现语段B的加点部分写出了刷子李的特点。
读语段C画线部分,我推测林奶奶在想:。
(4)、市井的兴旺离不开像车夫、刷子李、林奶奶这样恪尽职守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请为街区“敬业榜”助力,推荐你支持的人物,说说推荐理由。推荐
我推荐:(人物或职业)
推荐理由:
-
15、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请照样子填写表格。
家人
爷爷
特点
勤劳
事例
①退休后,爷爷开垦了一块菜地
②感冒刚好,爷爷就急着下地干活(神态)
③天刚亮,爷爷就忙着打扫院子(动作、环境)
-
16、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来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请你将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
他的歌声时而低缓,时而高亢……台下的观众们。他表情也很丰富,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深情款款,时而悲伤含泪。观众们。当他结束表演,在舞台站定,面朝观众,深深地鞠躬时,观众们。
-
17、分析句子并完成练习。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1)、这个句子通过对小胖墩儿、的描写,写出了他的特点。(2)、用上句中的描写方法,仿写一个句子。 -
18、先根据本单元知识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 眼快 ②大腰 ③仰天
④天无 ⑤半信 ⑥派头
(2)、词语①的意思是:。(3)、词语②是形容人物外貌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4)、赛场上队员们配合得 , 最终取得了好成绩。(选词填空)(填序号) -
1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⑤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⑤ D、③①④⑤② -
20、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次,小弟正在去上学的路上,当然,他手上也拿了一本书在读。这一路要坐很长一段时间的电车,在车上哪还有比看书更有意思的事情呢?车一路摇摇晃晃,一会儿往上,一会儿往下,却根本没有离开原地。严格说来,他乘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电车,而是我们大楼的电梯。小弟压根儿忘了走出电梯。他愁眉苦脸地说:“这次老师肯定又不会相信我的解释,可每次迟到的确不能怪我啊。”
A、电车不给力。 B、老师太不近人情。 C、小弟爱书如命。 D、小弟记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