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理解

    海葵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有大有小。小的高约0.05厘米,直径约0.2厘米;大的高有30多厘米,口盘直径达60多厘米,如我们常见的绿侧花海葵。

    ②海葵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绿的、白的、橘黄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它们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赖以生存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为海葵提供了营养。

    ③海葵的运动方式很特别。有的在缓缓滑行,有的靠触手做翻转运动,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离的游泳,还有极个别的会倒挂在水层中浮游。

    ④海葵的触手在水中不停地摇摆,像风中摇曳的花瓣。许多缺乏经验的小鱼、小虾常常好奇地游过来,却突然被海葵快速收缩的触手擒获,成了它们的口中美味。在受到强烈刺激时,海葵的触手也会收缩起来保护自己。

    ⑤海葵的触手虽然厉害,却能够表现出少有的宽宏大度。它们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双锯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海葵保护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生物学家把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除双锯鱼外,与海葵共生的鱼还有十几种。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没有大小和颜色的分别。 B、海葵的多样颜色全部来自本身组织中的色素。 C、共生藻不仅为海葵增色,还能为其提供营养。 D、倒挂在水层中浮游是大多数海葵的运动方式。
    (2)、对文中“共生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双锯鱼保护海葵,海葵为双锯鱼引来食物。 B、双锯鱼栖身于海葵触手之间,为海葵增色。 C、海葵保护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 D、海葵不许双锯鱼自由出入,栖身其触手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自然段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 B、第③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说明海葵的运动方式非常特别。 C、第④自然段将海葵摆动的触手比喻成风中摇曳的花瓣很生动。 D、第⑤自然段中的数字“6-10”说明了双锯鱼游动的速度很快。
    (4)、短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海葵的大小④⑤海葵的触手
    (5)、读书贵有疑,请你细读文本,尝试从不同角度各提出一个问题。

    角度来提,问题是:

    角度来提,问题是:

  • 2、在这次“美景宣讲员”选拔中,有一个阅读分享的环节,请你阅读两篇文章,为本次分享做好准备,相信你和文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海生煮海治龙王

    ①传说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东海龙王知道后,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树倒屋塌,被海水淹没。

    ②金藏岛东边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了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她救下了幸存的村民,然后教大家织网,织出了一张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渔网织成了,可大家发愁了,派谁下海去斗龙王呢?这时,一个小孩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坚定地说:“我去!”乡亲们一看是海生。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下海斗龙王呢?

    ③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给自告奋勇斗龙王的海生穿上,他便变成了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纺花仙女还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王的秘诀。

    ④海生拿起金线渔网,潜入海底,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东海龙宫的百宝殿里拿到了煮海锅。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倒到锅里,然后便点起了干柴,“噼里啪啦”煮起来。就这样,煮哇,煮哇,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里有热气冒了出来;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泛起了白泡泡;等到三炷香烧过之后,东海龙王被烧得直喊饶命,卜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⑤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丝不动。

    ⑥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龙王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想独吞金藏岛。 B、纺花仙女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 C、金线渔网织成后太重,村民便指定海生去斗龙王。 D、海生穿上金线衣,变成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
    (2)、对第③自然段中“自告奋勇”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生告诉自己要英勇,遇到困难就回来。 B、海生想变成巨人,才被迫去和龙王打斗。 C、海生为得到村民的认可,主动下海斗龙王。 D、海生不畏困难,主动承担斗龙王的任务。
    (3)、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起因经过结果
    东海龙王想独吞金藏岛,用海水将岛淹没海生在仙女的帮助下,
    (4)、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写出一处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写出神奇在哪里?
    (5)、读了短文,你认为海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3、根据语境,填入恰当的诗文佳句。

    “细细的溪水,流着 , 流着月光”那是乡村溪边的宁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是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那是白居易赏景所得;“ , 以堙于东海”那是精卫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是苏轼望庐山所悟。

  • 4、下列诗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道理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5、诵读诗词,是宣讲员必备的技能,让我们一起感悟经典的魅力!下列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C、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D、若言琴上有琴声,何不于君指上听?
  • 6、读下面的观察日记,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晴

    天渐渐暗了,鸟儿归了,月亮升起来了,洒下皎洁的月光。阵阵秋风送来凉爽,真的是“____”。

    A、洞;立了秋,把扇丢。 B、窝;二八月,乱穿衣。 C、巢;立了秋,把扇丢。 D、穴;二八月,乱穿衣。
  •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飞机靠什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是雷达。 C、是谁盗取了火种?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 D、故乡的四季,难道不是生命中最美的画卷吗?
  • 8、下列选项中人物或故事与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哪吒 (三头六臂) B、葫芦娃(未卜先知) C、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D、诸葛亮 (神机妙算)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摇摇欲(落) B、而不返(溺水,淹没) C、地裂 (倒塌) D、梅雪争春未肯(下降)
  • 10、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请写出两条。

  • 1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忙的脚步和沉重的压力。

    改为: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繁忙的脚步,没有沉重的压力。

    妹妹开心、紧张和生气的时候都哭。

    改为:

  • 12、文文在准备宣讲词时,遇到一些麻烦,请你按照要求帮她解决。

    ①清晨,我走在铺满鹅luǎn石的小道上,忽然看见一粒wān豆在长满青(tāi tái)的石缝里顽强生长着,令人____。继续前行穿过mào 密的树林,阳光从树叶的空xì洒下来,照在我娇(nèn lèn)的脸上,____。

    ②农田里, 田(gěng gěn) 坑坑洼洼, 稻子有抬头的, 有弯(qū qǔ )的,随着和风____,好像金色fān滚的海浪。我沉浸其中,幻想着自己正驾 shǐ飞船探索宇宙的ào 秘呢!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繁忙的脚步,没有沉重的压力,只有清新的空气和心灵的自由。对面果园里的葡萄长势喜人,绿叶在架上铺得那么jūn匀,没有一片重叠。微风拂过,满架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③乡村的景色真是一幅宁静的画卷!

    (1)、文文遇到8个生字不会写,用拼音标出,请你帮她写出正确的生字。

    鹅luǎn

    wān 豆

    mào 

    空xì

    fān

    驾 shǐ

    ào  秘

    jūn 匀

    (2)、文文有4个字音拿不准,请帮她选择正确读音。


    (tāi tái) 


    (nèn lèn)


    (gěng gěn)

      弯
    (qū qǔ)

    (3)、第②自然段“漾起波纹”中“漾”的意思是(   )。
    A、方言,小的湖泊 B、水面微微动荡 C、液体溢出来 D、水名,漾濞
    (4)、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赞叹不已  心生一计 此起彼伏 B、心生一计  此起彼伏   赞叹不已 C、赞叹不已  舒服至极   此起彼伏 D、舒服至极  心生一计   赞叹不已
  • 13、小文描写了不同时间月亮的形状,把月亮比作小船、银盘……小语发现作者在描写昆虫被猪笼草吃掉的过程时,把蝴蝶当做人来写,用上了“不慌不忙”“杀身之祸”等词语,他们观察细致,描写准确生动,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让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次自己的观察记录,如:蒜苗生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树叶变黄、果实成熟、小猫贪玩、小狗啃骨头……内容不少于100字,你可以试着选用以下词语哦!

    植物

    动物

    嫩绿 翠绿 鹅黄 桃红 金黄

    圆鼓鼓 巴掌形 柳叶形 椭圆形

    破土而出 郁郁葱葱 形态各异

    摇晃 追逐 打滚 叫唤 灵活

    毛茸茸 圆溜溜 慢吞吞 急匆匆

    上蹿下跳 东张西望 摇头摆尾

    描写心情的词语:翘首以盼、喜出望外、不可思议、爱不释手、心满意足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近小语和小文读了一篇关于猪笼草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____的猪笼草

    ①奶奶家的阳台上养了很多花草,我最喜欢的是那盆会捉虫的猪笼草。

    ②猪笼草长得很奇特。笔直的主干上没有分枝,两侧伸出很长很长的叶柄,叶柄上端是又宽又平的假叶。假叶尖伸出一根又细又长的卷须,卷须上还有一个会捉虫的“花罐”。“花讙"口上长着一片桃形的叶子。"花罐"内壁光溜溜的,底部积了一些"水",听奶奶说,这些"水"还会吃虫子呢!

    ③猪笼草不会走动,怎么能捉到虫子呢?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偷偷地躲在阳台上观察猪笼草如何捉虫。一会儿,一只蝴蝶不慌不忙地落在“花罐”口上,尽情地吮吸着什么。吸着吸着,突然蝴蝶掉进了“花罐”里,“花罐”口上那片叶子马上将它盖住。我赶紧跑过去,掀开“盖子”一看,只见蝴蝶正在“花鑵”底部的“水”面上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我好奇地在“花鑵”口摸了摸,又把手指头放进嘴里吮了吮。哦,我明白了,原来猪笼草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来招引昆虫。昆虫只要嘴一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即使是飞翔本领很高的昆虫也无法逃脱。

    ④自那以后,我常常去看那盆有趣的猪笼草。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小文想给文章加个恰当的标题,你建议她采用的标题为:的猪笼草。
    (2)、小语想知道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猪宠草的,请你帮他一起梳理。
    猪笼草 
     
    (3)、阅读了第②自然段,小文想做一个关于猪笼草外形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
    主干→→叶子
    (4)、小语说:“我刚读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猜想下文会不会写 , 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5)、针对这篇文章,小语和小文还有些疑问,你认为他们是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的,请把小序号填在括号内:①针对文章内容提问;②针对文章写法提问;③得到启示,联系生活提问。

    小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呢?” 

    小语:“大自然中还有没有别的植物也能捉虫子呢?” 

    小文:“猪笼草的花罐能装下一只蝴蝶,到底有多大?”

  • 15、走进神话世界;
    (1)、四(1)班要开展“讲神话故事”的活动,同学们先聊起了神话的起源。

    小文说:“远古时代没有电灯、电话、汽车、飞机。所以人们通过神话来寄托自己的愿望。”

    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请你仿照例句对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修改。

    例:通过科学探测,人们发现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风,更没有生命。

    (2)、小语要讲一则“坚持不懈”精神的神话故事,你会给他推荐(   )
    A、《女娲造人》 B、《嫦娘奔》 C、《愚公移山》 D、《共工怒触不周山》
    (3)、小文要选一篇为民造福的神话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则是(   )
    A、《后羿射日》 B、《八仙过海》 C、《大禹治水》 D、《女娲补人》
  • 16、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并回答问题。

    ①蟋蟀盖房子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②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法布尔《蟋蟀的住宅》

    你认为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家____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由此____了冷光灯。科学____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一步步____我们的生活质量。

    A、发明   发现   改变    改善 B、发现   发明   改变  改善 C、发现  发明   改善   改变 D、发明  发现   改善   改变
  • 18、寻找可爱生灵;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可爱的生灵,下面描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徐志摩眼中的花牛,或坐或走或卧,真是悠闲自在啊! B、蟋蟀喜欢随遇而安,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成为自己的住宅。 C、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的眼睛,而是嘴和耳朵的配合。 D、一下雨,家雀儿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
  • 19、感悟自然之美;小文同学对月亮的变化很感兴趣,下面是她的观察记录。请你读一读,再完成下面任务。

    2024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初三)

    夜幕jiàng lín,鸟雀归巢。月亮升起来了,今晚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像香蕉,像弯弓……让我不禁想到了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①此时,我多么想 jià shǐ 着这艘小船,去探索宇宙的ào mì。

    2024 年10 月13日(农历九月十一)

    今晚的月亮是接近椭圆形的,像一个羞涩的女孩,遮住了自己的一部分。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我也想和妈妈去走月亮。去看看田里的zhuāng jià成熟了吗,去听听小河 bēn líu 的声音,去闻闻瓜果的香甜。

    2024 年10 月19 日(农历九月十七)

    昨天下了雨,没有看到月亮。今天天气晴朗,但气温明显低了,真是应了那句谚语:“____②,十场秋雨要穿棉。”今晚的月亮宛如一个大银盘,神秘清冷,我不禁背起了刚学的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③,妈妈也讲起了和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jiàng  lín

    jiù   shǐ

    ào   mì

    zhuāng jià

    bēn  liú

    (2)、请把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鸟雀归巢”指的是鸟儿回家,下列动物与它的“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鼠洞     羊圈 B、马厩     鱼塘 C、虎潭     牛棚 D、狗窝     蚁穴
    (4)、小文找了几组和月亮有关的词语,请你为她指出不合适的一组是(   )
    A、众星捧月 B、花好月圆 C、月朗星稀 D、长年累月
    (5)、小文要讲和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请你帮她筛选出不合适的一项(   )
    A、天狗吞月 B、女娲补天 C、嫦娥奔月 D、吴刚伐桂
  • 20、积累精彩语句;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