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幽:A.隐蔽的,不公开的;B.深远,僻静,昏暗;C.囚禁。

    (1)、贝多芬在静的小路上散步。
    (2)、这位京剧演员曾被敌人禁过。
    (3)、他不习惯都市紧张的生活步调,决定远离尘嚣,居山林。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琴决弦   锦囊玉轴   高山流水   排山倒海 B、断断续续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自作自受 C、科班出身   有板有眼   粉墨登场   居高临下 D、汹涌澎湃   大步留星   念念有词   心惊肉跳
  •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同音字。

    [jiàn]

    [yōu]

    [jì]

    [wēi]

  • 4、看拼音,写字词。

    上周六,爸爸带我欣赏了一场特别的钢琴演奏会。舞台上,一位máng人钢琴家chún shú地演奏着乐曲。随着qín jiàn的跳动,动人的琴声缓缓流出。那琴声时而舒缓,宛如lǚ lǚ清风;时而浑厚,宛若wēi é的高山……我完全táo zuì在那用真情pǔ xiě的乐章中。能听到如此动人的钢琴曲,此行足yǐ

  • 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尬(gān)  中(shǔ)  掌(fǔ)  汤乎(shāng) B、矣(miù)  奴(bēi)  人(pǔ)  虚(ní) C、(chéng)  尬(jiān)  底(chè)  玉(zhóu) D、(zhóu)  亮(xiāng)  飞(bēn)  一十寒(pù)
  • 6、阅读《爱的教育》节选片段,完成练习。

    “小石匠“

    ①今天,“小石匠“到我们家里来了。他穿着他父亲穿旧的衣服,满身都沾着石粉与石灰。他如约到我们家里,我很快活,我父亲也欢喜。

    ②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子里,小步缓慢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轻声呼吸着,并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他打量了一会儿周围陈设,看到一幅滑稽画,他忍不住装了一次鬼脸。他那鬼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③我们做积木的游戏。“小石匠“对于筑塔造桥有异样的本领,坚忍不倦地认真去做,样子居然像大人。他一边玩着积木,一边乐滋滋地告诉我他家里的事情:他家只有一间屋阁,父亲夜间进夜校,母亲还替人家洗衣服。我看他父母必定是很爱他的。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了的地方缝补得很妥帖,像领带,如果不经母亲的手,断不能补得那样整齐好看。

    ④到了四点,我们坐在椅子上吃牛油面包。等他离开椅子时,我看见他上衣粘着的白粉沾在椅背上了,就想用手去擦。不知为什么,父亲忽然挡住了我的手。过了一会儿,父亲自己偷偷地拭净了。

    父亲为什么要阻止“我“?

    ⑤我们在游戏中,“小石匠“上衣的纽扣忽然落下了一个,我的母亲帮他缝补,他红了脸在旁看着。

    ⑥我将滑稽画册给他看,他模仿画上搞笑的表情,引得父亲也大笑了。回去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以至于忘记了戴他的帽子。我送他出门,他又扮出一副搞笑的表情当作答礼。他名叫安东尼,年仅八岁。

    (1)、第④自然段后的批注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如果“我“在朋友面前擦拭,会让他觉得“我“责怪他把椅子弄脏了。 B、因为父亲担心“我“擦不干净,所以他要自己擦。 C、父亲教育“我“要学会爱,一是因为他是“我“同学,二是因为他是劳动者的儿子。
    (2)、请你仿照文中方框里的例子,针对短文提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故事中“我““父亲“与“小石匠“三人,你更喜欢谁?结合故事内容说说理由。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爱的教育》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B、《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中渗透了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D、作者在序言中说: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萱萱十四岁了,如果还没读过,就不需要读了。
  • 7、阅读《童年》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坚强。

    材料二:《童年》(节选)

    “你瞧瞧,“小茨冈说着,把袖子卷起来,给我看那直到肘弯都是伤痕的胳膊,“你瞧这肿的!本来还厉害呢,现在好多了!你知道吧,外祖父气疯了,我一看他要打你,我就用这只胳膊挡着你,我指望这样一垫就可以把树条子折断,趁外祖父去拿另一条的工夫,外祖母或者你母亲就把你拖走!哪晓得树条子断不了,它给水泡得软软和和的!可是你总算少挨几下——你瞧我被打的!小弟弟,我是个机灵鬼……“

    他笑了,笑声像绸子一样柔和、温暖,他又看了看肿起的胳膊,笑着说:“我心里是那样可怜你,甚至连喉咙都哽住了,我一看事情不好,他一股劲地抽你……“

    他像马似的吹响了鼻子,摇晃着头。

    然后他悄悄地教导我,时时回头向门口张望:

    “下次再打你,记住,你别抱紧身子缩作一团——你懂吗?你身子一抱紧,就加倍地疼,你可要把身子松松地舒展开来,使它柔柔软软的——像一块凉粉似的躺在那儿!不要憋气,要深呼吸,拼命地叫喊——你记住我的话,这样就好!“

    (1)、下面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童年》中的(   )。

    她语气神秘、轻声地讲着故事的时候,会俯身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睛望着我的双眼,仿佛在将一种使我兴奋的力量注入我的心田。她说话好像在唱歌,说得越久,话语越铿锵悦耳。听她讲故事使我感到难以形容的愉悦。我听着听着,便请求说:“再讲!“

    A、母亲 B、外祖母 C、“小茨冈“ D、格里高利
    (2)、下列方法对于记住人物没有帮助的一项是(   )。
    A、结合故事情节记人物 B、画一画人物关系图 C、只记名字 D、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茨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童年》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和阿廖沙发生了一个个故事。结合下图,根据人物选择对应的情节。(填序号)

    A.因为一块桌布,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B.伸出胳膊保护遭受毒打的阿廖沙。

    C.不仅听阿廖沙讲心事,还教会他欣赏自然美景,教会他思考和分析。

    D.陪伴生病的阿廖沙说话、逗他开心,陪伴阿廖沙入睡。

    (5)、关于《童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B、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 C、外祖母对阿廖沙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外祖父对阿廖沙很慈祥。 D、《童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6)、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童年》写一则推荐词。
  • 8、按要求完成练习。
    (1)、盲姑娘兄妹俩在听到贝多芬弹奏的乐曲后,仿佛置身在大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景象。选择一幅画面简单画一画。

    A.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B.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C.月亮越升越高

    D.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2)、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一下子就可以把你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从上面的文字和画面中,概括出《月光曲》的旋律变化。

  • 9、有四位同学预备用不同的书法字体抄写《伯牙鼓琴》一文。下列关于书法的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小宇预备使用以柳公权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 B、钱子恒预备使用以颜真卿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C、孙莉预备使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潇洒流畅,优美俊逸。 D、李其茹预备使用以怀素为代表的楷书字体书写,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10、下列关于本学期所学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剧表演中,道具可以是虚拟的。 B、留意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C、冯延巳的“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与宗璞《丁香结》一文对“丁香结“的理解不同。 D、《桥》《穷人》等小说都以时代背景为创作基础,刻画了主人公面临困境时闪现的人性光辉。
  • 11、下列关于诗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们好像看到了暴雨来临时雨点儿迅猛疾速的画面。 B、读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体会到作者为农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 C、读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们好像看到了狂风中,黄河蜿蜒曲折,翻滚着巨浪,携带泥沙向下奔涌的画面。 D、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 1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B、《穷人》讲的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女邻居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C、《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这句话来写的。 D、《少年闰土》写了月下看瓜刺查的闰土、初次相识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让我们体会到了闰土的机敏、勇敢、天真活泼、健康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中多处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壮士们的英雄气概。 B、《月光曲》这个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C、《桥》一文出乎意料的结尾震撼人心,烘托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D、《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赞美。
  • 1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B、《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C、《丁香结》是宗璞的散文,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D、《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的人。
  • 15、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本学期,课文里不少“英雄“值得我们学习:《》一课中奋勇杀敌、英勇跳崖的五位壮士;《灯光》中为理想而献身的;《桥》中的老支书;《》中忠于革命的老班长等。
    (2)、本学期,我们与许多人物进行了心灵的对话:的桑娜,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的贝多芬,让我们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中。
    (3)、《丁香结》一文中,作者以视觉、嗅觉的角度,从这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告诉人们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竹节人》一文主要讲了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偷玩的情景。
  • 1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诗词中有美景。“绿树村边合,“是山野之色;“卷地风来忽吹散,“是雨后奇观;“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水乡风貌;“九曲黄河万里沙,“是黄河之势;“等闲识得东风面,“展现的是春天的色彩;“稻花香里说丰年,“遥想的是丰收之景。
    (2)、古诗文中有真情。“更喜岷山千里雪,“抒发了胜利在望的豪迈;“移舟泊烟渚,“暗藏了羁旅的孤寂;“少小离家老大回,“咏叹着物是人非的惆怅;“锺子期死,伯牙 ,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流传的是锺子期与伯牙凄婉而纯真的挚友之情。
    (3)、文字尽显自然美。在天底下, , 而。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 就像只用 , 不用 , 轻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是一幅幅画: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被月光……
    (4)、爱国是什么?是曹植的英勇无畏:;文学家鲁迅曾呼吁大众“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我们也要记得陆游的“位卑“,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7、查字典。
    (1)、“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
    (2)、“废“的意思有:A.不再使用,不再继续;B.荒芜,衰败;C.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D.肢体伤残,使伤残。请给下列加点的“废“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墟上重建了家园。

    ②为了这次比赛,你都努力那么久了,千万不要半途而

    ③医生说:“再不做康复训练,你这只手就要了。“

    ④老汉吼道:“少话,快走!“

    (3)、晶晶在查字典时,发现“豁“的不同读音有不同的意思。请你给下列句子中的“豁“选择对应的读音和义项。

    豁huō❶裂开:~口|~了一个口子。❷舍弃,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出性命|~出几天时间。

    豁huò❶开阔,通达:~达|~然开朗。❷免除:~免。

    ①“中国女排唯有忘却冠军身份,彻底豁出去,方能重新回到胜利的轨道上来。“这句话中的“豁“应读作 , 应选第个义项。

    ②“这个新开发的森林康养基地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让久居都市的人心里顿时变得然开朗。“这句话中的“豁“应读作 , 应选第个义项。

  • 18、下列按拼写规则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路CHANGJIANGLU B、华罗庚Hua luogeng C、南京NANJING D、辛弃疾Xin QiJi
  • 19、我国很多省份的取名很有意思,如山东,缘于“太行山之东“;云南,得于“彩云之南“。下列加点字与句中两个“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杜处士笑而然 B、炎帝少女,名曰女娃 C、少选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 2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大敌(靠近,对着)    风全班(顺风倒下) B、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暴露无(遗忘) C、影自怜(看)    理气壮(直接) D、一丝不(随便、马虎)    世无复为鼓琴者(足够)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