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鲮鲤”。因其善打洞,每小时挖洞速度可达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鳞甲,全身有一千余块覆瓦状的角质厚甲片,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长相有点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可伸出口外约20厘米。

    ③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食虫卫林。它的胃颇像鸟类略有砂囊的胃,能吞下小石块,石块在胃里起研磨害虫的作用,因而它的食虫量很大。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④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装死,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蚂蚁闻腥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然后迅速合拢,到江河湖溪中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蚂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⑤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恶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间,穿山甲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100万只。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1)、穿山甲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是
    (2)、短文用5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关于穿山甲五个方面的内容,请你照样子填一填。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点词语“至少”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材料,再和第②自然段进行比较,想一想,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穿山甲长得笨乎乎的,身上披着如同勇士的铠甲一般的鳞甲,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它有一双黑豆似的小眼睛,小而有神。它还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小嘴,像医生的大针头一样。

  • 2、母鸡

    母鸡孵卵 , 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注释】①卵:蛋。②随:跟着。③未:没有。④必:一定。

    (1)、“母鸡孵卵,数周成雏”中“雏”的意思是
    (2)、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若遇猫、犬,尽力护。(    )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3)、“小鸡随母鸡外出活动,从来没有离开过母鸡”是文中“”这句话的意思。
    (4)、这篇小古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母鸡对小鸡的爱,一是 , 二是
  • 3、综合性学习。

    2024年7月26日,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共展出优秀出版物和文创产品70多万种。每个观众都能在展出的图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从学生时代人手一本的《新华字典》,到推动时代进程的《共产党宣言》;从影响一代人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到放满整个展示柜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1)、你的同桌乐乐很喜欢看书,请你把这则新闻概括后转述给他。
    (2)、阳阳和小光就这则新闻展开了讨论,请根据提示将对话补充完整。

    阳阳:“我很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因为。”

    小光:“我也喜欢这本书,我还看过许多同类型的书,像《》《》等,这些书都很有意思,有时间你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作家笔下的小动物各有特色。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的动物,表现在它的中;《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 , 母鸡则 , 猫性格
    (2)、诗歌给我们启迪:“”赞美了蜜蜂勤劳无私的品质;“ , 中儿正织鸡笼。”描绘了兄弟三人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 可见纳米有多么小。(注意加点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 , 披了一身雪花。(仿写描写颜色的句子)
    (3)、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性格很倔强:认定的事情就必须去做,谁劝也没用,就是打他也照样去做。

    她性格可温柔了:

    (4)、①读例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例: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滨景观。

    我选:(填序号):
  • 6、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D、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快乐的歌。
  • 7、观看奥运会的比赛后,同学们纷纷发言。下列发言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一定练习过无数次,所以才能在比赛的时候大模大样 B、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他们一点都没有局促不安 , 真厉害! C、花样游泳运动员能在水中从容不迫地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D、赛场上那些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运动员是多么引人注目啊!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 那么请做自己的伯乐。 B、他的吝啬程度都快赶上葛朗台了,简直就是铁公鸡 , 一毛不拔。 C、你看他那巴结样儿,真像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D、他是个百灵鸟 , 因为老板说的话他都会附和。
  • 9、下列选项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可恶的母鸡,总是欺负鸭子,对其他母鸡下毒手。 B、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 C、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D、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窗口”与“电脑桌面上有两个并排显示的窗口”中的“窗口”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车站售票窗口前站满了人。 B、王府井是北京商业的窗口 C、互联网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D、这个文档窗口被缩小了。
  • 1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追黄蝶(走路) B、欣喜狂(如,像) C、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D、花落(断)
  •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chú)    素(pǔ)    应(hè)    鸡花(guàn) B、(bó)    出(shèn)    繁(yǎn)    实(jiàn) C、(pā)    放(zhàn)    徜(yáng)    着光(pù) D、瘩(gē)    磨(cèng)    叫(xiāo)    伺(kuī)
  • 1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夏夜,满天fán xīng像一颗颗宝石zhuāng shì着夜空,美极了。tān wán的孩子们在院中挂满téng luó的围墙边mǐn jié地跑来跑去,坐在wū yán下的老人们摇着蒲扇,máo róng róng的小猫趴在主人脚边睡大觉……这一切gòu chéng了一幅温馨、hé xié的图画。

  • 14、朱自清的《春》中有一段优美的文字,请认真把句子抄写下来,体会自然之美。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15、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充满诗意。请选择一处美丽的风景或一次精彩的活动,把它写成一首诗。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简练,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16、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诗中的“露”具有的特点是(    )(多选)
    A、默默无闻 B、心灵纯洁 C、积极向上 D、无私无畏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露珠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B、露珠不仰慕星星和明珠,而只是珍视生活,珍视自己的本色。 C、画线诗句表现出“露”羡慕星星和明珠的耀眼。 D、即使很少有人注意露珠,它也没有丝毫的抱怨。
    (3)、读了这首诗,你收获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照诗中画横线的部分,写几句小诗。
  • 17、【文本一】

    绿(节选)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文本二】

    西湖漫笔(节选)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1)、从文本一中“刮的风是绿的”,我们可以联想到诗句“春风”;从“流的水是绿的”,我们可以联想到词句“春来”。所有事物都是绿的,描绘出一派(填成语)的景象。
    (2)、文本二的中心句是什么?找出来。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飞来峰上树木、
    (3)、对比阅读这两个文本,可以发现,它们都写“绿”,但有所不同。

    ①它们的体裁不同,文本一是 , 文本二是

    ②描写的内容也不一样,文本一是写 , 文本二是写

  • 18、积累与运用。
    (1)、我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如,《绿》中描写了绿的丰富,绿色充满整个空间,绿色在风中;《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之美;《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的景色,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2)、诗歌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如,《短诗三首》表达了诗人对的深情赞颂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美;《绿》表达了诗人对的赞美;《白桦》体现了诗人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表现了诗人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
    (3)、诗歌是富于节奏感的创作,就像美学大家朱光潜说的“”;诗歌是启迪人们勇于追梦的创作,正如诗人艾青所认为的“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歌是饱含真情实感的创作,正如英国作家华兹华斯所认为的“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 /藤萝的叶下 , /母亲的膝上。(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些事——/是

    (2)、刮的风绿的,/下的雨绿的,/流的水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用加点的字词写句子)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具体描写事物的颜色)
    (4)、诗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下面是一首为汽水写的诗。请读一读,再从生活中选择一种事物,为它写一首诗。
  • 20、下列诗歌、作者和诗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B、《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 C、《暮江吟》——杜甫——半江瑟瑟半江红 D、《春晓》——孟浩然——花落知多少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