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B、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设问) D、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反问)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文具盒不见了,他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才找到。 B、这次测试很重要,答题时要全神贯注 , 还要合理分配作答时间才行。 C、分别时,老师和同学们热情相送,这让我十分激动,热泪盈眶。 D、小张学习非常认真,对题目一视同仁 , 每一道题都回答得很好。
-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总是没有办法挽回____的光阴。
⑵冯骥才在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____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____。”
⑶寒夜使他结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晴天又让其____,转为流动的绸子。A、消逝 消亡 消失 消释 B、消逝 消失 消亡 消释 C、消失 消亡 消释 消逝 D、消失 消释 消亡 消逝 -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咔嚓(zhā) 兴奋(xīng) 何曾(céng) B、缥缈(piāo) 不禁(jìn) 蚁穴(xuè) C、赤裸裸(luǒ) 原谅(liàng) 头涔涔(cén) D、惆怅(zhōu) 沉郁(yù) 急遽(jù)
-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黄昏,看着太阳悄悄nuó yí , 老人嘴里niàn dao着什么。突然,他似乎jué chá到什么,动作tíng dùn了一下,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把吉他,轻轻抚摸,接着一边用手bō nòng着弦,一边哼唱起来。
-
6、读书节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却不会停止。即将告别小学,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请以“我多了一分 ”为题,通过回忆成长中的难忘故事,写出自己的收获。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不少于450字。
-
7、心灵折旧费(19分)
①二十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③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汉子,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子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啊。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⑤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大概是在中午12点30分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⑥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糊涂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二十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⑦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二十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⑧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二十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⑨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二十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大哥借车给汉子→→→→大哥还钱不成
(2)、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⑤自然段中,汉子“手足无措”是因为汉子万万没有想到大哥会如此生气。 B、第⑥自然段中,大哥感到“得意”是因为大哥觉得这样一定可以得到老婆的赞许。 C、第⑦自然段中,“甩”字写出了大哥对嫂子的愧疚以及对自己要到钱的自豪。 D、第⑧自然段中,“抢”字写出大哥对要钱行为的自责和着急还钱的心情。(3)、第⑤自然段中,“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短文第⑥自然段中“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糊涂了”,请联系上下文描述那位汉子当时的心理活动。(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
8、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千米,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四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千米处倏忽隐没,再在约6千米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千米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 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阶段,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举例子 D、作比较、举例子(2)、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海快速筑岛技术 B、“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C、“搭积木”的建造方式 D、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和拼装(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自然段中的“无论……都是……”照应了前面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B、“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指由于这座大桥的建立,港珠澳三地的车程缩短了两个小时,为出行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C、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是外海人工建岛和满足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要求。 D、从“远眺、俯瞰”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1)、在“诵经典诗词,品传统文化”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民风民俗的知识,如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迎新;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中秋节吃月饼,寓意。(2)、《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孙悟空的“”、林冲的“”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
10、现在许多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他们认为奋斗太辛苦,没有意义与价值。你可以用“( )”来劝导他们。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1、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小鱼儿在我脚边欢快地吐着泡泡。 B、一堆堆深灰色的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C、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D、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D、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正确但刺耳的批评,我们应虚心地接受,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 B、小明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是多么浅薄,不由感慨“读书须用意 , 一字值千金”。 C、听了老师的分析,我茅塞顿开,真是“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D、俗话说“路遥知马力 , 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本性。
-
14、在阅读的过程中,小文积累了很多成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因为使用激素类药物,体重急遽上升,身材臃肿,满脸横肉。 B、这样富足的生活他依然不满足,奶奶劝他说:“知足才能常乐,你这是焉知非福!” C、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 , 很不适应。 D、两个歹徒践踏生命,最终被判死刑,真是死得其所!
-
15、学校读书长廊的展板上运用了下列词语,其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wēi) 挑剔(tì) 徘徊(huái) 炊烟(chuī) B、挪动(nuó) 无聊(liáo) 腊八(nà) 网络(luò) C、薄雾(báo) 搅和(huo) 燕山(yān) 间断(jiàn) D、坚劲(jìng) 倾覆(qīng) 蚯蚓(yǐn) 一声不吭(kēng)
-
16、老师为本次读书节活动设计了“故事我来讲”和“好书我来荐”两个栏目,你准备推荐《》,理由是:。
-
17、读书节开幕式上,大队长宣读了阅读倡议书,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读书之乐,乐在“绿满窗前草不除”。jì mò的时候,书给我们以kuān wèi;chén yù的时候,书给我们以míng mèi;jīng huáng的时候,书给我们以ān dìng。读书之美,美在“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各类shū jí , 我们能变得làng màn ,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开卷有益,书中有zhēn lǐ的召唤,有líng gǎn的碰撞,有热情的勉励,有真诚的提醒,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
18、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人,他们可以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也可以是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陌路人。这些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或许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请选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叙事有条理;有真实情感。
-
19、文学类文本阅读。
逐 梦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伴随人的一生。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梦既虚无缥缈 , 又真实可见。
②关于梦,从古到今始终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大脑到底如何形成那些无拘无束的梦呢?迄今为止,众说纷纭。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从生理上看,人的睡眠总是处于有规律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梦是快波睡眠的一种表现。人在此阶段,供给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这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这说明此时人虽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梦就发生在这“动乱”之际。从心理上分析,就如古人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梦的内容与白天发生的事情有关系,但梦绝不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内容经过“伪装”后的产物。比如,梦见从山上掉下来,可能预示着害怕失败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但要记住,梦是经过“伪装”的,现实只是梦形成的基础。
③正是因为梦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广大仁人志士更乐于用梦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李白借用“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南朝乐府《西洲曲》吟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唐代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游子的思乡之苦黯然销魂 , 也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甚至毛泽东都感叹:“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④梦,不仅让我们充满希望,更激发我们的斗志与追求。如今一个响亮的词汇——“中国梦”,正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他们以①____的使命与责任,以②____的创新精神,以③____的悲壮与豪迈,以④____的一腔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虚无缥缈:
黯然销魂:
(2)、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梦形成的原因。(3)、为了说明梦的形成,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中国梦”的理解。(5)、根据短文内容,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分别填下列哪句名言诗句更合适?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① ② ③ ④
(6)、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不仅是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也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和情感的追求。 B、梦一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是生活内容经过“伪装”后的产物。 C、人在做梦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 D、短文以“逐梦”为题,言简意赅,主旨鲜明,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热切向往。 -
20、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____。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①之,曰:“汝莫忧,吾教(jiāojiào)汝出。”主人亟②问:“法何?”老人曰:“____,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____,既杀驼,____,如此痴人,为(wéi wèi)世人所笑。
【注释】①语(yù):告诉。②亟(jí):同“急”。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顺序为。
A.以刀斩头
B.而复破瓮
C.首不得出
D.汝当斩头(3)、“之”在文言文中经常指某人、某物或某事,下列句中的“之”指的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A.老人 B.主人
C.骆驼 D.瓮
有一老人来语之 自当出之(4)、骆驼主人“为世人所笑”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5)、下列关于这个故事的寓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做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就会闹出笑话。 B、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C、对待事物要懂得看到它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6)、要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为骆驼的主人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