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习作实践(选做一题)(1)、“真的,谢谢你!”是一句使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请你拿起笔,让笔尖流出的故事,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用环境描写推进情节发展,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2)、唱歌、跳舞、练书法:读书、旅行、学电脑…多彩的活动让生活更加美好,请选择一项你喜欢的活动,围绕这个中心话题,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
2、综合活动(1)、课外活动。把书籍与相应阅读内容用线连起来。
《童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爱的教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 个人成长的记录,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国演义》 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 (2)、走进经典,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① , 怜子如何不丈夫。
②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3)、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需要协商解决。请围绕“为了扩宽道路,是否应该砍掉道路两旁的大树”说说你的看法。 -
3、鲜香四溢的这碗面
①中国的面食种类众多,而我尤爱襄阳牛杂面。襄阳牛杂面汤色红亮、麻辣鲜香、祛寒除湿、回味悠长,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地方美食,深受襄阳人喜爱。
②襄阳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有牛杂面馆,而每家的滋味皆不同,关健在于汤料的配方各不相同,各有秘方妙招。其中一桥头的几家牛杂面馆,每天早上都有不少人排队,若逢节假日,排队个把小时也不稀奇。
③襄阳牛杂面据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桥头曾是会馆码头林立之地,聚集了大量码头工人、经商小贩,也因此布满了各种面馆。有聪明的面馆老板,把牛杂买回来,洗净切块,掉水炖烂后浇到面条上,因为物美价廉,很快被抢购一空。这种面通过不断改良,吸收外地做法,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独具特色的襄阳牛杂面。
④每家面馆,也都兼容并蓄地经营着牛杂面、牛肉面、豆腐面、海带面、猪血面、炸酱面、酸辣面等十几个品种,价格高低有别,口味也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因为面条过开水时装在竹漏勺里,本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窝子面”。早餐时吃上一碗窝子面,成为许多襄阳人的心头好。
⑤每天清晨,大街小巷中,随处都可以听到“老板,来二两窝子面”的吆喝声。因为牛杂面油厚、麻辣,为了化解油腻,往往需要配一大碗本地产的应时黄酒,有的人还要吃几瓣大蒜。一碗牛杂面、一碗黄酒、几瓣大蒜下肚后,顿时胃暖肠饱,浑身发热,倦意全消。
⑥牛杂面诞生于市井之间,注定了这是一道大众美食,很受欢迎。早餐吃牛杂面,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21年9月,三度邀游太空的襄阳人聂海胜,在《开学第一课》上说,回来后最想吃的是家乡的牛杂面,让襄阳牛杂面更是声名远播。襄阳牛杂面变成了一种思乡的符号,成为率引游子回家的长绳。一碗面,已不再是一婉面,而成为乡愁中冒着热气、味道最浓郁的一部分。
(1)、结合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皆知。
(2)、读第①自然段,说说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请围绕“面还是原来的味道吗”,写一写游子忐忑不安或欣喜若狂时的心理活动。(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襄阳牛杂西变成了一种思乡的符号,成为牵引游子回家的长绳。
(5)、家乡美食是家乡的一种符号,一张名片。请给你熟悉的一种家乡美食写一段话,介绍美食的特点或做法。 -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三星堆与《山海经》
【新闻】
财报网(2024年12月11日):2024年12月2日,《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宣介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盛大开慕。展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四川广汉三星推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文奇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将观众带入神秘的古蜀文明世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
【文物介绍】
商青铜大立人像
·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钢像重约180公斤。
·“世界铜像之王”。
·头戴高冠,衣服纹饰繁复精丽,双手环握中空,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
商青铜神树
·共八棵。目前修复完整的一号神树高达396厘米。
·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金杖
·直径2.3厘米,长143厘米,重约463克。
·金杖的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三组雕刻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的巫师头像;另两组图案相同,均为两背相对的鸟和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下还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青铜神坛
·高53.3厘米。
·青铜神坛由兽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盝顶建筑、立鸟等构成,大致可分三层,底层是一对头尾相向的神兽,中层为四立人及头顶的山峰,上层有建筑及人物、飞鸟造型等,建筑额间有人首鸟身神像。
黄金面具、金鸟形饰
·黄金面具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最重黄金面具,约280克,含金量约85%,因为面具太厚,不需要支撑就可以立起来。
·金鸟形饰非常薄,仅有0.12毫米,像展翅欲飞的金凤凰、金孔雀。
青铜大面具
·宽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65.5公斤,是目前全世界范圆内出土的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大型青铜面具。
·面具的眉部、眼睛、嘴唇线条流畅、棱角分明,面具呈“U”形,粗长眉毛作扬起状,庄严肃穆的表情传递着威仪感。
【山海经】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它通过对山川、草木、乌兽、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描述,以及对神话传说、奇人怪物的描绘,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上古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充满了神秋和奇幻色彩,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宣介会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盛大开幕。
②三星堆的商青铜神树共八棵,其中一号神树高达396厘米,神鸟立在果枝上。
③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
④《山海经》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仿照《竹节人》写同学斗竹节人入迷的样子,写写小亮阅读《山海经》入迷的情景。(3)、大胆想象,说说三星堆青铜太阳形器的特点以及用途。(4)、学校开展“三显堆与《山海经》”主题班会,请你写一段开幕词。 -
5、按要求做题。(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①居临 ②排倒
③身骨 ④望际
A.无数革命先烈宁愿 , 也要挥卫祖国领土完整。
B.同学们 , 俯瞰山下秀丽的景色。(2)、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用一段话写下来。严厉的目光 温暖的目光 黯淡的目光 柔和的目光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小女孩刻苦学习的努力励志故事感动了全校。
(4)、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两人是知音。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使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魏乎若太山。”
-
6、《竹节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儿时玩具带来的快乐,下列情节与课文顺序一致的一项是( )A、迷上竹节人——做竹节人——斗竹节人——没收竹节人 B、斗竹节人——没收竹节人——做竹节人——迷上竹节人 C、做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没收竹节人 D、没收竹节人——做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竹节人
-
7、对《好的故事》一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B、“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一个美丽、甜美、神秘的梦境。 C、课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给读者强烈的冲击。 D、文中“昏沉的夜”表面指夜晚时分,实际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
8、下面词语中,与音乐艺术无关的一项是( )A、天籁之音 B、余音绕梁 C、惟妙惟肖 D、黄钟大吕
-
9、“别出心裁”的“裁”在字典中的意思是( )A、用刀、剪等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 B、控制;抑止 C、衡量;判断 D、安排取舍
-
10、下面对生字的归类整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拙、政、盏、制、蔗、掷”这些字的声母都是“h”。 B、“坦、篮、案、毡、滥、斑”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n”。 C、“帘、素、蒜、贡、巍、萍”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 D、“屉、唇、厨、圈、毯、迈”这些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
11、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ǒng
shùn jiān
gē da
kāng kǎi
chún shú
tái xiǎn
-
1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南朝四百八十寺,。(2)、 , 听取蛙声一片。
-
13、笔下生花。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1)、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身边时时处处有风景。例如,太阳初升时,霞光万道,我们走在上学路上,经常能看见周围的景物因朝霞而变美了的情景。请你回想一下,写下你印象最深的那处风景。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动态和静态的变化,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当下之美,是目之所及;未来之美,是心之所向。请你以“二十年后的 ”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大胆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③注意分段写。★用上恰当的名言警句可加2分,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
14、口语交际。
班级将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将自己喜欢的的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交流之前,把下面的人物推荐卡补充完整。
温馨提示:交流时要利用好表格里整理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说清楚自己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个故事,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相信你能行的。
人物:
出自故事:
喜欢的理由:
-
15、父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但是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看到别人的父亲关怀女儿,便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父亲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高,这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花掉。母亲望着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别让妮子上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哪能 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读书 听到这话的我,第一次被父亲感动了。
③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桃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又一次被感动了。我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我找到小树荫劝父亲休息一会儿。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他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家里,你一定要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接着他自个儿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兴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跟我说话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很高兴。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报到完去找他,他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得走二十里地啊」
④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盆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冬天天短,父亲每次米都得起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爷儿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咸莱,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是中午,我把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一大缸子。
⑤他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这个朴素的农民父亲把他深沉的“爱”都隐藏在他脚下的路程里。
(1)、“特别”的“特”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与众不同,不普通;②格外;③特地;④尤其。在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特别”一词应选第种解释。(填序号)(2)、改为反问句:这个朴素的农民父亲把他深沉的“爱”都隐藏在他脚下的路程里。(3)、在第②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4)、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可以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默读2一4自然段,按要求完成下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让“我”难忘的场景,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场景一:“父母议我读书”→场景二:→场景三:
从以上这些场景中,我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②默读第④自然段,在这个场景中,作者通过对父亲、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
1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大海中有藻类植物,首先,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地区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包括: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马尾藻;红藻门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门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这一种藻类近年的年产量就比早先野生状态下的年产量提高了60000多倍,可见藻类的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④除了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有人计算过,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⑤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⑥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从语言风格来看,这是一篇(平实 活泼)的说明性文章。(2)、短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3)、第①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4)、短文已被划分为四个部分,请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列出本文提纲。(5)、借助资料进行阅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请阅读下面这则资料,体会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资料】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上的粮食一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从短文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作者非常担忧的情感;再阅读上面这则资料,我体会到了:。
(6)、结合本文内容,拟一则呼吁大家保护资源的宣传语。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快递垃圾不容忽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如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等,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他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的重量甚至远远是过商品本身的重量。
材料二:随着快递规模的高速增长,对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日益突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快递业因包装材料每年产生超过900万吨纸类废弃物和约180万吨塑料废弃物。而传统的纸盒等包装材料所需要的填充物、胶带等,回收概率几乎为零。
材料三:
(1)、抓住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材料一,我可以抓住关键句;阅读材料二,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这样能快速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面对网购,人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 , 忧的是。(3)、下面对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度包装造成的快递垃圾,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B、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认为快递垃圾污染水土的人数最多,认为无危害的人数最少。 C、根据调查数据可知,100个消费者中有98人都对快递垃圾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因此不需要继续进行相关的宣传。(4)、从材料三可知,快递垃圾对环境和健康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但仍有2人认为快递垃圾无危害,这说明。(5)、处理快递垃圾,给快递包装“瘦身”和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对快递相关行业或喜欢网购的人提哪些建议?写一写。(至少写出2条) -
18、通过网络可以看遍世界、通晓古今、明志达理,根据提示选择填空。(填序号)
A.敏而好学 B.及时当勉励 C.而全在我少年 D.犹恐失之
E.为有源头活水来 F.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G.明月松间照 H.但愿人长久 I.家祭无忘告乃翁
(1)、梁启超说:“故今日之贵任,不在他人,。”我们少年在生活上应该:;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学习上应该“ , 不耻下问”,做到“学如不及,”。(2)、《观书有感》(其一)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3)、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陶渊明劝告我们:“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4)、古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写进了诗里。爱国,是陆游笔下的字字血泪:王师北定中原日,。(5)、傍晚时,当你看到皎洁的月光,听到淙淙的清泉,不由得吟诵闷《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 清泉石上流。”(6)、“ , 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
19、写具体就是要把细节写出来,按下面的要求将情景写具体。(1)、把词语写具体:把下面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得意忘形:
(2)、把句子写具体,注意写出动态和静态: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圆明园化为灰烬。(3)、把段落写具体:将牛郎织女七月初七见面后的情境写具体。 -
20、先把词语朴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A.负请罪 B.世闻名 C.完归赵 D.已为人 E.百读不 F.失魂落 书就像朋友和家人,常读常新,。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因为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书让我们认识了的蔺相如、的廉颇和的海力布。书还用一把火惊醒世人:的圆明园不复存在,激发了我们振兴中华的强烈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