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词语理解与运用。
“瞻仰”是指地看,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张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了一遍,听组长汇报作业的情况后,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了一遍课文,接着让我们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并完成练习。
jiǎn yuè( )即将开始, zhèng fǔ( )工作人员、各界代表以及邀请的wài bīn( )已经 jiù wèi ( ),广场上 huì jí( )着从各地来的群众……下午三点,会场上(爆发 暴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1)、看拼音写词语。(2)、与“排山倒海”使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山人海 B、一步登天 C、如获至宝 D、惊天动地(3)、选择语段中括号内和下面句子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画“√”。
国货品牌借“双11”强势出圈,销量呈(爆发 暴发)式增长态势。(4)、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病句。 -
3、缅怀烈士,完成练习。
清明节,我来到烈士陵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花圈,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遗照,诵读着纪念碑上的碑文。此时,我想对他们表示我由衷的敬意。
(1)、我会用两个成语来赞美烈士:、。(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战斗结束后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时,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
4、走进纪念馆,一个个英烈的名字和照片映入眼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每位参观者。请你为下面三位英烈选择合适的题词。
毛岸英 邱少云 黄继光
A.严守纪律,烈火烧身若等闲;顾全大局,浩然正气冲九霄。
B.领袖之子,青山有幸埋忠骨;普通一兵,何须马革裹尸还。
C.张臂猛扑,英雄豪气震敌胆;胸挡枪口,烈士威名传千古。 -
5、现代文阅读理解。
上甘岭战役中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
①那一天,19岁的胡修道击退敌人进攻40余次。
②随着战斗不断深入,志愿军与敌军都不断增加兵力,对阵地的争夺不断升级。志愿军将山上重要的无名高地分别编号,以便使用炮火和作战指挥。胡修道和两名战友负责坚守3号阵地。
③拂晓,敌军在飞机、火炮的掩护下向阵地发起进攻。胡修道生前接受采访时曾回忆,由于那时是“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自己特别紧张。眼看敌人越来越近,随着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就拼命地往敌群中扔手雷。
④“直到班长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敌人被打退了。”胡修道说,“当时弹药供给困难,这么多年,我一直懊悔自己浪费了太多弹药。”
⑤还没等胡修道喘口气,敌人又发起猛攻。胡修道和战友英勇还击,他们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由于攻势太猛,10号阵地已经没了战斗力,胡修道和战友立即突破几道火墙,前往支援。
⑥这时,排长郭三旦也匍匐过来支援。可没想到,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排长在胡修道眼前壮烈牺牲。“死也要守住阵地”是排长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⑦排长牺牲了,负伤的战友又被调走,阵地上只剩胡修道一人。
⑧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敌人把坦克开了过来,几百门火炮齐射,头顶上的飞机开始狂轰滥炸。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胡修道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拼了命地战斗。他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弹药,在两个阵地间来来回回地打,如狂风飞旋,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
⑨黄昏时,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胡修道扔完最后一颗手雷后,抓起身边的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
⑩伴随着这声怒吼,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喊杀声。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敌人再次溃逃,战斗胜利了。后据前线观察哨统计,在炮兵的支援下,胡修道和战友共打退敌人进攻40余次。
⑪作家杨朔曾在文章《金星英雄》结尾处写道:“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①撼天震地:
②千钧一发:
(2)、下列关于胡修道故事描述中,不能体现文章题目中“惊心动魄”的一项是( )。A、胡修道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非常紧张,用了很多弹药才击退敌人。 B、敌人持续发动猛攻,排长郭三旦在胡修道眼前牺牲。 C、只剩胡修道一人在两个阵地间用所剩不多的弹药应对敌人的进攻。 D、志愿军的大部队中、上甘岭上的每条战线上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3)、请你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完善下面的“人物阅读卡片”。人物阅读卡片人物: (限填一人)
人物形象:(填词语,至少1个)
相关情节: (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和第2题中的选项。)(4)、文章第⑧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分析该段中的写法体现。(5)、《灯光》中的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牺牲,本文中的胡修道在战斗后幸存,二人结局不同,却闪烁着相似的精神之光。你认为二人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灯光(节选)
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魃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②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③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千钧一发”的意思是 , 在本文是指后续部队的危急时刻。(2)、选文中“微弱的火光”来自于。第②段中加点字“举得高高的”表现了。(3)、画横线句子中“年轻”一词突出了郝副营长的年龄,表达对他牺牲的之情,“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而英勇献身。(4)、结合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第②段运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 B、郝副营长为了给部队引路故意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C、从“黑魆魆的围墙”和“微弱的火光”,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郝副营长不但勇敢,还非常机智。 D、选文由“火光”写到“灯光”,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灯光》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和听到的“”回忆起一段关于 , 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 , 不惜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2)、文中“多好啊!”这句话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第二次是 , 他当时可能想到图上孩子在灯光下看书。第三次是。他当时可能会想到等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都能。
-
8、按要求完成练习。(1)、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缩句和改为设问句)
缩句:
设问句:
(2)、郝副营长只有 22 岁。 郝副营长已经打过不少仗了。(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3)、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4)、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句话是对郝副营长激战前的描写。他眼中“对未来的憧憬”是。
-
9、课文以“灯光”为题的原因是( )。(多选)A、天安门前的灯光璀璨美丽。 B、“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C、作者用“灯光”为题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
1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点燃无穷希望 ②照亮漆黑道路 ③安慰孤寂心灵 ④指引船舶航行
灯是前进的方向,____;灯是光明的使者,____;灯是黑暗的克星,____; 灯是温暖的代表,____。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赶:①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②追;③去,到(某处);④等到(某个时候);⑤驱逐。
(1)、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大家你追我赶 , 共同进步。(2)、他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3)、眼看快下雨了,他骑着车飞快地往家里赶。(4)、奶奶正在赶苍蝇。(5)、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去赶集。 -
1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璀璨 (cuī cuǐ) 皖南 (wǎn wán)围歼(jiān qiān)
郝营长 (hè hǎo)憧憬(tóng chōng)黑魆魆(yuè xū)
-
13、小练笔。
采用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描写大自然的一种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
-
14、生活实践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踏青赏花、亲近自然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够解压舒心、催人奋进。我市推出的“踏青赏花主题线路”包括春季踏青、赏花、乡村游等内容。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到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踏青,感受负氧离子带来的舒爽;到镜泊湖、沙兰镇探寻熔岩台地社鹃花、杏花绽放的奥秘;到渤海国遗址公园踏寻千年的足迹……
材料二: 赏花信息卡
种类
花色
花姿
文化内涵
相关诗句
桃花
白、粉红、红等。
花瓣多形,
花朵丰腴。
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天》)
(1)、学校要组织学生踏青赏花,你是小导游之一,请你根据赏花信息卡,参照示例,发挥想象,写出你的导游词。示例:梅花有5片花瓣,它的颜色复杂多样,有白、红、粉红色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以其高洁坚韧的品格,给人以激励,成为人们最爱的花之一。
导游词:
(2)、涵涵的妈妈认为外出游玩会耽误学习,不同意你去踏青赏花,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劝说妈妈。 -
15、现代文阅读理解。
雨之歌(节选)
纪伯伦
①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②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③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④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⑤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呜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⑥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⑦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⑧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雨?请和同学们交流。小涵:我从“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看出文中的“我”是雨。
小畅:我从“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看出文中的“我”是雨。
我从“”和“”看出文中的“我”是雨。
(2)、文中用、、、、、这几种形象来描绘雨,可见作者想象之奇特。(3)、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画横线的句子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水循环的部分过程,请将“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填入下图。(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丝闪亮的特点。 B、“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露的珍贵。 C、本文写雨滋润万物,同时也喜欢借助世间万物炫耀自己的美丽。 D、本文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极具特色。(5)、读一读选文第①②自然段,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仿写句子。 -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花之歌(节选)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以上句子不能体现出“我”是花的是( )。(2)、第①、第③句话将花比作“”和“”,共同暗示了。A.花的纯洁与神圣。
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的自然现象。
(3)、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读到第②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4)、第④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其中“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 , “硕大无朋的独眼”指。 -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绘了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 , 与万物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
18、读句子,结合实际生活,联想理解花的各种形象,完成批注。
句子
批注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花开花落,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以“”喻花,突出了花的。
我是诸元素之女……
“诸元素”指 , 写出了花。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写出了花对人类的。
边读边想开去:读到“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时,我想到;读到“”时, 我想到。
-
19、按要求完成练习。(1)、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 , 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加点的“这些哲理”指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在 , 使。(由花的形象想开去,仿写句子)(3)、仿照例句,以“花”为仿写对象,补全句子。例: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自然的宠儿:雨为我 , , , 。
-
2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大无朋 心神往 孤芳自 顾影自
妈妈说:“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 , 得意时不 , 既要有让自己的梦想,又要看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