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rén) 子(zhēn) 角(líng) 万象新(gèng) B、月(zhēng) 火(chì) 道(guān) 野马脱(jiāng) C、(nang) 汤(chí) 机(zhù) 衣衫褴(lǚ) D、(lòu) 铁(qiào) 书簿(bó) 系心头(yíng)
  • 2、 习作。

    题目:我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笑、哭、激动、兴奋、难过等;2.写出自己难忘的经历,借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自己当时的内心;3.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 3、 经典古诗词积累,连一连。

    无可奈何花落去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                  不思量,自难忘

    纵然一夜风吹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一山放过一山拦

    正入万山圈子里                  只在芦花浅水边

  •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每个父亲都值得炫耀

    汤园林

    ①他说话从来不会轻声细语,一开口就像敲响破锣;他的衣服一年四季沾满灰尘和臭汗,酸得让人想捂鼻子;他走路像一阵风,吃饭吧唧嘴,睡觉打呼噜……

    ②他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可是,他让我从小到大不曾冻着饿着。

    ③他收玉米时崴了脚,不能下床。可他在床上勉强躺了几天,硬是瘸着脚跳到蹦蹦车驾驶座上。

    ④看着他缠着绷带的脚,我实在放心不下,换了一身旧衣服,和他一起出门。

    ⑤蹦蹦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很久,在一个村口停下,他拿着秤,一瘸一拐地挨家挨户去问:“有玉米卖吗?”

    ⑥不管别人搭不搭理,他总是好脾气地笑脸相迎,我跟在他身后,窘迫得说不出一句话,头上的汗珠如泉水一样往外涌。

    ⑦走了大半天,终于遇到一家有玉米卖。上百斤的袋子,他一袋袋地称,又一袋袋地扛到车上。我扛了两袋,就已累得气喘吁吁,他却瘸着脚,将所有的玉米都搬上车。转了一整天,蹦蹦车终于装满了,此时的我早已双腿酸软,而他的衣服早已满是灰尘,他那黝黑的脸庞更是脏得不行。

    尽管如此,看着满满一车的玉米,他还是神采飞扬地笑道:“呵呵,今天的成绩不错!”

    ⑨卖完玉米,天已经黑了,看着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他咬咬牙,说:“今天咱上馆子吃牛肉面去!”

    ⑩正埋头吃饭,一位同学走过来向我打招呼。看着同学一身名牌,再看看自己的旧衣服,我显得有些尴尬。而他,正呼噜噜地吃面,那吃相实在不雅。见到同学询问的目光,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丢下碗,站起来 niè)道:“这孩子,放暑假不在家待着,非要和我出来体验生活。叔叔到外面车上等你,快点儿过来啊!”

    ⑪看着他一瘸一拐地离开,同学笑道:“你叔叔真有意思。”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忍不住纠正道:“他是我爸爸!”

    ⑫晚上,我打开电脑,进入常逛的论坛,情不自禁地敲下了这样一行字:我的父亲是收玉米的——以此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⑬我把父亲这些年的艰辛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稀松平常的情节,那些平淡无奇的事情,此时却像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着我的心。写着写着,眼泪不自觉地爬满我的脸颊。

    ⑭没想到,这个帖子居然在网上火了,很多人都说自己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把父亲拉到电脑前,把这些文字念给他听。

    ⑮大概父亲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会成为儿子炫耀的资本,一连几天,他的腰都挺得直直的,嗓门变得更大了,走路变得更快了,就连跟人说话都昂首挺胸。

    (1)、短文的第1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父亲的特点:说话声音、衣服、走路、吃饭、睡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描写和描写,反映出父亲收到玉米时的心情。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和描写,反映出父亲怕“我”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心情。
    (3)、写父亲那些平淡无奇的事情,为什么“眼泪不自觉地爬满我的脸颊”?(       )
    A、因为“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孩子。 B、因为这一点一滴都代表着深深的父爱,这份爱是值得珍惜与回忆的。 C、因为编写故事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 D、因为“我”为当时把父亲当作叔叔介绍给同学感到自责。
    (4)、下列对短文的结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尾写出了父亲的变化,这是因为儿子成了他炫耀的资本。 B、开头和结尾中父亲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表现出父亲的高兴心情,使文章中心和感情得到升华。 C、夸张的动作描写,突出父亲没有教养。 D、结居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选择借箭的天气是 , 借箭的时间是
    (2)、从诸葛亮的“笑”可以体会到他的 , 与鲁肃的“”形成了反差。
    (3)、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派兵出站的根本原因是(     )
    A、雾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战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诸葛亮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D、曹操的水军战斗力弱
    (4)、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想象地写出了 , 这也暗示了借箭能够成功。
    (5)、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 6、填空
    (1)、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诗句。“ , 村庄儿女各当家.”让我体会到了农人的繁忙;“孤帆远影碧空尽,。”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有“”之称的唐代诗人。这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诗句是:“。”
    (2)、《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抒发了作者的之情。自古以来描写此情的诗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3)、在这几个单元的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任务。有“军神”之称的的方志敏,的毛主席,的诸葛亮……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7、根据要求写句子。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

    这小辣椒可真辣。  示例:                  

    (2)、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转述句)
    (3)、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改为反问句)
    (4)、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 8、 下列句子中所写人物分别是(    )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锯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②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入刷漆。

    ③身高八尺,面如冠宇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A、孙悟空  武松  贾宝玉  诸葛亮 B、孙悟空  武松  诸葛亮  贾宝玉 C、武松   孙悟空  贾宝玉  诸葛亮 D、武松  孙悟空  诸葛亮  贾宝玉
  • 9、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目击者向警察提(gōng  gòng)证据后,他停止了狡辩,对自己的罪行(gōng  gòng)认不讳。
    (2)、湖(bó  pō)边停(bó  pō)着一艘小船。
  •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yín)    旎 (yǐ)      徘(huí)   山(yān) B、(qǐng)   瓜(wō)        乱(liāo)    泪(dì) C、(hè)    弓手(nǔ)   躇(chóu)   哮(páo) D、污 (diàn) 呛(liáng)   裂(bèng)    刻(juàn)
  • 1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chéng rèn

    juàn liàn

    xiáng

    bá cǎo

    duàn liàn

    xiōng táng

    zhǎn xīn

    nà hǎn

    tè shū

  • 12、 习作。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感动的、激动的、愤怒的、沮丧的、欣喜若狂的、追悔莫及的……

    请以“那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 13、课外阅读。

    ____

    ①我永远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②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③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甚至在内心发誓,自己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记耳光付出十倍、百倍、乃至更多的代价。

    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他靠在床边,沉默了许久。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

    ⑤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领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行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家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啊!”

    ⑥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一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西装上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父亲话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⑦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根据词语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或者解释词语意思。

    ①比喻动作或者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

    ②问心无愧:

    (2)、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我”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3)、文章第四段中“我”的心事是指: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描写,从中我们体会到文中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的人。
    (5)、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的理解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 14、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①燕子去了,____;杨柳枯了,____;桃花谢了,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把第一自然段补充完整。
    (2)、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
    A、通过描写桃花等事物间接抒情。 B、运用连续的问句,直接抒发情感。 C、借用美好的事物抒发内心感受。 D、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直接抒发情感。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
    (4)、 选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 15、句子训练。
    (1)、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根据句子的特点,描写“拥挤”的场面)
    (2)、按照总分的形式,把句子写具体。

    家乡的早晨真美。

    (3)、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分别写出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

    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②走在雨中 ③放风筝

    好:

    不好: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
    (5)、春天来了,桃花欣然怒放 , 杏花 , 樱花 , 迎春花。(填写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不能重复)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小说情节惊险曲折,悬念不断,引人入胜 B、同学们的欢笑声在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C、她那娓娓动听的朗诵,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 D、我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会向老师请教,老师常常表扬我这种不耻下问的好习惯。
  • 17、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是个人的困难和烦恼,有的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难题。有些我们已经找到解决办法,有些我们仍在努力探寻中······

    同学们,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围绕“成长”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3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认真审题;②书写认真,卷面干净;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8、阅读理解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莱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评 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对其做圈点评注,写在下面。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竞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要求:①为A句中“海底捞月”一词,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

    ②品评赏析B句,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分析。

    (4)、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盂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 20、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对联。
    (1)、同学游览济南“历下亭”时看到一副对联,可是有部分内容他记不清了,请你根据学过的对联知识,在横线上填选恰当的选项,帮他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春光大不同,看 ,抱荷无与青山老

    下联: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①雨雪霏霏 ②把盏犹吟名士多 ③杨柳依依 ④掩卷常思绿水绕

    (2)、下列对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数仅限四言或六言 B、必须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C、上下联内容相连,讲究对仗。 D、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