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焦急地问,“你不要紧吧。” B、你怎么能打别人呢?李老师看着小杰问。 C、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D、老师关切地问:“你没伤着哪儿吧?”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赤道  智惠  造旨  勾当 B、平衡  粗壮  典雅  岸提 C、广播  家噙  喧闹  掐花 D、规矩  眸子  高粱  协调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duò)  罚(chěng)  热(zhì) B、(lüè)  龟裂(guī)  处理(chù) C、弃(xián)  管(jǐn)  梁(jǐ) D、(wàn)  投(bēn)  集(zhāo)
  • 4、读拼音,写词语。
    bǎo chí
    gāo bǐng
    píng héng
    chán rào
    fēn fù
     
  • 5、题目:一件让我      的事提示: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打动我们,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自豪,有的让我们委屈,有的让我们感动……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3.不少于250字。
  • 6、课外阅读

    小蜗牛的坚持

    雨后,一只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往树上爬。一只小鸟飞过来,笑着说:“小蜗牛,你爬得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到树顶呀?别白费力气了!”小蜗牛抬起头,喘了口气说:“我只要一直爬,就一定能到顶的。”太阳慢慢升高了,小蜗牛渴了就喝些树叶上的露水,累了就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继续往上爬。三天后,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小蜗牛终于爬到了树顶。它看着远处美丽的风景,开心地笑了。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小蜗牛的故事。
    (2)、小蜗牛是怎样爬到树顶的?它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7、课内阅读

    片段一(《不懂就要问》)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片段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从孙中山的话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2)、你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怎么做?
    (3)、小蜘蛛请求老屋帮忙的原因是(    )
    A、它没有地方躲雨 B、它找不到织网抓虫的地方 C、它想和老屋聊天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各民族的小学生在里读书、游戏,体现了民族团结。
    (2)、《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 , 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先后帮助了、老母鸡和小蜘蛛,表现了老屋的品质。
  • 9、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3)、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4)、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 1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改为“被”字句)
    (3)、老屋帮小猫挡雨。老屋帮老母鸡孵蛋。(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 11、补充诗句
    (1)、 ,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萧萧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
    (3)、 , 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4)、远上寒山石径斜,。(《山行》)
  • 12、选词填空

    果然    竟然    突然    依然

    (1)、老屋站在那里,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2)、天气预报说有雪,今天飘起了雪花。
    (3)、一向胆小的他,敢独自走夜路了。
    (4)、一声雷响,吓得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 13、用“chí”字组词填空
    (1)、他在跑道上奋力奔 , 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妈妈买了一个漂亮的鱼 , 里面养着几条小金鱼。
    (3)、上课时,我们要保安静,认真听讲。
    (4)、老师说做事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14、看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xiān yàn
    shuǐ ní
    yán liào
    fēng shōu
    lǎo wū
    yóu piào
    yáo huàng
    yōu xián
    yóu yù
  • 15、选出下列句子中所给生字的正确发音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常常要(bēi  bèi)课文。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让人心旷神(yí  yì)。
    (3)、大青树下的小学里,有许多穿着鲜(yàn  yànɡ)服装的学生。
    (4)、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zòu  còu)。
    (5)、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的痕(jì  jī)。
    (6)、早晨,从山坡上,从坪(bà  bèi)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7)、他犹(yù  yǜ)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把真相告诉老师。
    (8)、树枝在秋风中轻轻摇(huǎnɡ  huànɡ),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9)、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了那只胸(pú  pǔ)深红的灰雀。
    (10)、秋天的田野里,到处都洋溢着丰(shōu  sōu)的喜悦。
  • 16、表达

    你也许会经常说,要是我能变成一只蜜蜂,就为人类酿造甜蜜;要是我能变成一只雄鹰,就飞上蓝天搏击苍穹.....本次习作就来满足你的愿望。你最想变成什么呢?变化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想象,写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要把重点部分写详细,450字左右。

  • 17、交流

    琳琳参加了主题为“革命精神”的演讲比赛,请你帮她出谋划策。

    (1)、她搜集到以下六个故事,其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①军民团结一心反“围剿”        
    ②红军过草地

    ③瞿秋白宁死不屈      
    ④詹天佑修筑铁路

    ⑤江姐英勇就义      
    ⑥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为了丰富演讲内容,琳琳打算选用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作为素材,请你为她选择一个故事,简单概括一下。
  • 18、课外阅读。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子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藏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的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她换上旗袍并在旗袍外面套了一件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牢房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有删改)

    (1)、当同牢房的同志听说江姐要转移时,她们的做法是 , 而江姐则
    (2)、文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点”是对的描写。“面”是对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以批注的形式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感受。
    (4)、读完短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江姐?
  • 19、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请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
    (2)、从选段中加点的“抢前一步”“夺过”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从加点的“猛地举起”“砸”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
    (3)、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4)、选段既关注了五位壮士整体歼敌的情况,同时又突出了马宝玉的形象。下列对这样安排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 B、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马宝玉的英勇顽强,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C、可以把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全面,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容易造成内容上的跳跃,不利于表现五位壮士的整体形象。
  • 20、研学途中,同学们追逐诗人的脚步,跟着课文去旅行。请你补充内容。
    (1)、《七律·长征》的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的一句“位卑”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也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爱国之情:“捐躯赴国难,。”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
    (3)、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过故人庄》中,因为友人的热情招待,所以他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