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异乡:另外的,别的 B、曈曈日: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倍思亲:加倍,更加 D、入屠苏:指猪肉,在元日时吃
-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灵魂 记录 满足 借口 B、辩认 经验 阿姨 检查 C、奇异 准确 错误 强状 D、蔡仑 名扬 纵横 发明
-
3、为方便同学们阅读,请你帮文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东汉时期,蔡伦吸收前人积累(lěi lèi)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原料易得,价格便(biàn pián)宜。后来,造纸术传播到了朝鲜(xiǎn xiān)半岛和日本等世界各地。(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双龙图案,两条龙张牙舞爪(zhǎo zhuǎ)、活灵活现。(3)、《清明上河图》上有一处有意思的场景:一人骑马往桥下走,因人太多,差点撞上对面来的一乘(chéng shèng)轿子。那人紧急拽住马笼(lóng lǒng)头,这才脱险。
-
4、在编写介绍语时,文文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写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风俗各异的传统节日、促进shè huì
进步的wěi dà
发明——造纸术、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名扬中外的绘画艺术……这些传统文化历经千年bǎo cún
下来,tǐ xiàn
了中国rén mín
的zhì huì
和cái gàn
, 是我国宝贵的lì shǐ
文化遗产。
-
5、大自然真神奇。探索了这么久,相信你也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所得吧!
上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花授粉的秘密。生活中,你留心观察过哪些事物?做过什么小实验?请以“一次▲ 的小实验”为题,写一篇习作。
习作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成功”“失败”等表示实验结果的词语,也可以填“难忘”“愉快”等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⑵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⑶不少于250字。
-
6、阅读理解
花的授粉
董纯才
①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②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会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雄蕊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这样结成的果实或种子比较强健些。所以多数花为了得到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会找媒人给自己做媒。
③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④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们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们效劳。它们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们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们有花蜜,还用了心计,它们会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迷人的香气,利用颜色、香气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的手段有些相像。
⑤昆虫一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会带上一身花粉,等昆虫吃饱后,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花可以找、、 等帮助它们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
(2)、文章中称昆虫为媒人,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3)、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短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读短文第④段,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①制造香甜的花蜜
②
③
(5)、短文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去掉,带上“大概”显得啰唆。 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猜想,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7、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时钟(节选)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的芍药开始争妍斗丽;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花瓣;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季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它自然就起来了。
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都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1)、短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多选)( )A、花朵 B、小鸟 C、植物 D、动物(2)、结合短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时间轴。(3)、用波浪线画出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这一关键句,可知第3自然段的大意为( )A.植物知道时间。 B.小动物知道时间。
C.小动物们白天晚上都活动。 D.猫头鹰的作息时间。
(4)、什么是“生物钟”?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
8、下面是聪聪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收获,请你帮聪聪补全内容。(1)、《花钟》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一是与、、有关,二是跟有关。(2)、从《蜜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做事严谨、实事求是的人。(3)、对“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只左右”中的“左右”应该去掉,使句子更加准确。 B、“好像”是作者对蜜蜂向四面飞散的原因的猜想。 C、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4)、请回忆《滁州西涧》,完成下面的填空。
《滁州西涧》中“ , ”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
-
9、聪聪做了一个证明蚂蚁是否有嗅觉的实验。但是,他把实验过程的顺序记乱了,请你帮他重新排序。
首先,我找到了一群蚂蚁,并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樟脑丸。
我要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蚂蚁是否有嗅觉”。
我发现刚画上圆圈时,蚂蚁不会越过圆圈。等樟脑丸的气味慢慢淡下来直到消失时,蚂蚁们才敢慢慢地越过“封锁线”。本次实验证明了蚂蚁是有嗅觉功能的。
其次,我用樟脑丸画圈圈住蚂蚁,并观察蚂蚁的爬行情况。
-
10、下面这段话中有3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小乌龟吃食物的时候很有趣。有一次,我在外面捉住了蚯蚓一条。回家后,我把蚯蚓拿给小乌龟吃。不料竟然,这条蚯蚓钻到小乌龟的壳下面去了。小乌龟在鱼缸里急得直转圈,就是吃不到那条蚯蚓。看到这番情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
11、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出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 ,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大雨过后,有的花儿凋落了,有的却开得更茂盛了。 ?
-
12、仿写句子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照样子,用不同的说法表达两种花的开放)
早上七点左右,牡丹花 ;
蝴蝶兰在八点左右。
-
13、下列关于“关键语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关键语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不同位置。 C、关键语句不需要作任何修改就能概括出一段话的意思。 D、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
14、概括下面一段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植物都在春天和夏天开花,可是腊梅却与众不同。它在温暖的季节里只长叶子,偏偏要到寒冷的冬天,才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开放出许多金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A、腊梅与众不同,选择在冬天开花。 B、腊梅在温暖的季节只长叶子。 C、腊梅开金黄色小花,香气浓郁。 D、大多数植物在春天和夏天开花。 -
15、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活泼可爱的动物灯,有栩栩如生的植物灯……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1)、下面哪句话能作为这段话的关键句?( )A、除了这些灯,还有食物灯。 B、元宵节晚上灯的种类真多啊!(2)、这段话的关键句应该位于( )。A、句首 B、句中 C、句尾 -
1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B、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C、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D、小虾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
-
1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小虾不是好看,而是有趣。 B、听说蜜蜂无论飞到哪里,它都可以回到原处。 C、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D、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18、小明在春游时看到了“百花你争我抢,竞相开放,十分艳丽”的景象,这种景象用词语( )形容最合适。A、争奇斗艳 B、五颜六色 C、香气迷人
-
19、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陌生 淡雅 B、大概 超市 C、逆风 适宜 D、逐渐 推侧
-
20、下面的形近字和近义词,聪聪有些分不清。请你帮他选择正确的选项。(1)、A.性急,不冷静 B.干 C.声音杂乱
干燥 烦躁 聒噪
(2)、A.热烈 B.激烈 C.适应 D.适宜①小虾的搏斗很。
②教室里想起了的掌声。
③丛林里有草,有溪水,气候好,很鹿的生长。
④他很快就了新环境,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