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文言文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识:见识。③下流:下等,劣等。

    (1)、“断”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断开 B、判断 C、绝对  一定
    (2)、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而短文中,曾国藩认为的“读书三要”分别是 (用原文回答。)
    (3)、刘明阅读了《上下五千年》之后,觉得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历史知识,常常在同学们面前自夸。下面内容用来劝告刘明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B、有识则知学间无尽。 C、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 2、
    (1)、读名著,辩观点。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刚说:“汤姆·索亚调皮捣蛋,还经常逃学,算不上英雄。”小美说:  “汤姆虽然调皮,但他勇敢、善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个小英雄。”你同意谁的观点?或者你有不同看法?请结合书中具体情节,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带有“三”的故事很多,例如《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有“刘备三请”,《西游记》中有“”。四大名著讲述了太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值得我们一读。
  • 3、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惜时劝学】我们从《长歌行》“少壮不努力,”中懂得惜时;从“ , 一字值千金”中明白读书要用心;从《匆匆》中“过去的日子如轻风,被微风吹散了”感受时光易逝。
    (2)、【家国情怀】李贺用“大漠沙如雪,”描绘边塞风光;于谦以“ ,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高洁志向;苏轼在《浣溪沙》中以“?门前流水尚能西”展现豁达胸襟。
    (3)、【四季之美】春有“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生机;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热烈;秋有“中庭地白树栖鸦,”的静谧;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奇幻。
  •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缩句)
    (2)、刘老师对壮壮说:“下午我有事,你组织同学继续完成作业。”  (改为转述句)
    (3)、仿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害羞地低着头,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勤勤恳恳地采蜜,那是要教我们勤奋;
  • 5、
    (1)、《北京的春节》按照空间顺序,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几天最能表现出北京独有的春节习俗。
    (2)、鲜花、堤岸”的音节是’’xiān huā、dī àn.        
    (3)、“大家都说他学习好”和“没有人不说他学习不好”意思一样。
    (4)、“凹” “凸”都是5画,“鼎”是12画,其中“凸”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   
    (5)、毕业之际,我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 6、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把词语写下来。

    又是一年玉兰花开,忘不了刚入学时的腼腆xiū sè , 忘不了学习时的quán shén guàn zhù , 忘不了戴上红领巾那一刻的自豪喜悦,忘不了失败时的温暖kuān wèi ,  忘不了yǐn rén rù shèng的课堂……往事桩桩件件,lì lì zài mù。时间轻轻悄悄地挪移着,我们也在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7、把下列诗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计划在 2030年前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 B、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主题,旨在向世界展示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为目的。 C、十一月,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红枫叶迎来最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登山赏叶。 D、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学生能否形成尊重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的关键。
  •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汤:赴蹈火        汤汤乎若流水 B、盈:盈盈一水间    笑脸盈盈 C、然:  不以为    笑而 D、走:马观花     访亲友
  • 10、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临危不惧 , 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疏散,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B、春天的花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花朵让人目不暇接 , 流连忘返。 C、他整天游手好闲 , 无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乐,这样的生活态度实在令人不齿。 D、老师的一番话如雷贯耳,让他顿时恍然大悟 , 对自己以前的错误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
  • 11、下列关于古代年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描述年龄从小到大依次为:襁褓、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期颐。 B、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刚成年。 C、豆蔻,指十一二岁少女;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十五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D、“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表述的年龄为141岁。
  • 1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竣工  司空见贯  世外桃源  万象更新 B、寒暄  再接再厉  漫不经心  见微知著 C、云霄  滥竽充数  走头无路  不可思议 D、辐射  金榜提名  锲而不舍  通宵达旦
  • 1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huái)   浑身(xiè)数        (bèng)溅        (méng)古包 B、(quán)缩        (qián)移默化        菜(qí)        追(dào) C、(zǎi)        (yān)一息        (chà)那        (běng)着脸 D、(jūn)裂        惟妙惟(xiào)        (jí)梁        入场(quàn)
  • 14、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有的已被时间的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有的却在时间的长河里经久弥新,历久不忘。每当我们回首走过的道路,审视留下的足迹,有的使我们感到温馨、自豪、成功、喜悦,有的却使我们感到悲戚、自责、失败、痛苦。

    请敞开你的心扉,选取你觉得最值得写的事,以“足迹”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适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描写人物会更好。500字左右。

  • 15、现代文阅读

    (二)消逝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燃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行。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逝,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晴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儿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在人们对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本文第2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
    A、开篇点题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总结全文。
    (2)、“乍暖还寒”的“还”读音为 ,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3)、“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逝,最让我遗憾。”中“两种年声”在文中是
    (4)、老北京的大年夜“踩岁”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
    A、把“岁”字写在纸上踩在脚下,一年都会有好运。 B、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 C、踩碎干秫秸或芝麻秆,越碎越好。 D、只是为了玩,让院子响起过年的前奏。
    (5)、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对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 B、既要有高楼大厦,又要有城周边的农田。 C、既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 D、要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6)、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逝的年声”什么样的情感。
  • 16、文言文阅读

    (一)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在今新疆。②汲:打水。③佐领:官名,掌管户口、兵役、诉讼等。④苟:如果。

    (1)、下列句子中“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低头思故乡 C、依然如故 D、故草木不生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聪明智慧,带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D、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 17、《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 , 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记叙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和刻板的课堂,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周围的环境。书中的汤姆·索亚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能够反映他这一性格特点的某一个情节。
  • 18、你在学校的艺术节比赛中获奖了,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你会怎么说?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 19、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如写寒食节的“ ,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七夕节的“终日不成章,”;描写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就义前写下了“。”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英雄气节。
    (3)、妈妈常常用古语教育我“”,不要乱花钱,过富有的日子时要想到以后还可能过贫穷的日子。还嘱咐我“ ,”要多听别人的劝告。
    (4)、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写的:“洗手的时候,  日子;吃饭的时候,  日子;默默时,;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
    (5)、人总是要死的,。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或 。”
    (6)、你的同学李明在网课期间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请你用《长歌行》中的“”来劝他。
  • 20、 根据语境及拼音写词语
    (1)、当我们tōng xiāo达旦地沉迷于电子游戏时,当我们在混日子时,当我们 jì mò独坐时,当我们聚在一起热闹地 liáo tiān时,时光已经如薄雾一般,被微风一吹,zhǎ yǎn就无影无踪了。
    (2)、面对如mó guǐ般凶恶的军阀,面对kù xíng的折磨,李大钊同志依然坚定沉着,彰显了一名革命者的英雄本色,他那种háo búwèi jù ,  不怕xī shēng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