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文章及材料,完成练习。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
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化身少女的文物“小玉壶”身着汉服、环佩叮当,刚出场就一再强调自己的全名,这是因为在大英博物馆中,被掠夺的中国文物只拥有一串串冰冷的编号。其实“小玉壶”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她是王昌龄笔下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骆宾王诗中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小玉壶”强调的不仅是自己的全名,更是中华流失文物的身份和价值。
文物名片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材质是青海碧玉,它是精雕而成的茶壶。茶壶直径9厘米,长14.3厘米,高8厘米。器壁最薄处仅0.5毫米,透过灯光看,薄如蝉翼、亮似琉璃。壶上有宝相花、缠枝莲纹路,寓意着吉祥长寿。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侵略者的疯狂掠夺、清末民国时期盗墓贼的销赃以及清皇室的私卖,“小玉壶”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被迫离开祖国,陆续被大英博物馆蛮横占有。它们只是被任意堆放在狭小的空间。火英博物馆甚至还多次发生文物丢失事件。背井离乡180多年的“家人”们在大英博物馆日日夜夜思念着祖国。这次“小玉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回家”,为大英博物馆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带信。
带回的信
壶爹爹:
在没有你的这些日子里,杯孩子们都很想念你。它们天天念着那首“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
壶妈妈
带回的信
龙耳虎足兄长:
我们已经多少年没见了!我想对你说,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弟 朝冠耳炉
(三)
数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1)、以上文段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上自”“下至”表明圆明园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②从“大火连烧三天”中可以感受到这把大火烧的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
③“180多年”说明了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的时间之久,与当地的人们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2)、阅读文段一,完成下列题目。①介绍“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文物名片”中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把“小玉壶”的、、寓意三方面说明白了。
②同样是描写“小玉壶”,对比画横线的句子,“文物名片”中的语言风格更加。
(3)、有人在评论区分享了文段二的内容并留言“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写下你的想法。 -
2、少年们要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读一读,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的心愿就是看到祖国统一,他在临终前写下“ ,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下“ , ”。表达想让更多人才降临世间,振兴国家的愿望。(3)、如今,国家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战的结果,以毛主席所说的“多少事,从来急; , 。 , ”为信念,不懈奋斗。(4)、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 , 。
-
3、下列名言可以作为激励少年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的座右铭是( )。A、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4、有志少年要多读好书,好的读书方法能提高阅读速度。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得快还要想得快,一边读一边想,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B、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可以让阅读速度提高。 C、带着问题读文章,会降低阅读速度。 D、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
5、用文字抒发爱国之情。读语段,完成练习。
【材料一】
yè mù____降临,仰望星空,那多得数不过来的星星中有一颗最亮的星,它悄然划(huà huá)过美丽的夜空,它就是中国空间站。三位航天yīng xióng____坚持驻守在祖国的“天宫”……我们挣脱【兵荒马乱】的黑暗,奔向愈发光明的明天。卫星上天,“北斗”导航;“嫦娥”奔(bén bèn)月,取回月壤;“中国天眼”洞悉天外之声;“奋斗者”号潜水器探访万米深海;“雪龙2”号双向破冰直达南极……无数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fèng xiàn____了bì shēng____的心血,他们是民族的jǐ liáng____!
【材料二】
锦绣山河,皆为美的xiàng zhēng____:大河奔腾 , 浪波zhuīzhú____,那是我们涌动的血液;巍峨群山,bú jì qí shù , 那是我们挺直的jǐ bèi____。辽阔大地,满是爱的shù shuō____。近观江南,yōu rán____随心,到处都充满着shī qíng huà yì____;远望塞北,大漠孤烟,到处都记录着岁月之韵。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3)、下列成语与“兵荒马乱”描述的景象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聊生 B、安居乐业 C、生灵涂炭 D、内忧外患(4)、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①静态 ②动态)描写,让展现在我们眼前。(5)、将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6、用书写记录祖国之美。用楷体规范抄写下面的诗句,要求卷面整洁,字迹端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7、乐乐读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其他小伙伴。请你也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复述给其他人,注意要缩写故事内容,并写出你喜欢这则故事的原因。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
8、乐乐在课余时间津津有味地读着她最喜欢的故事。请你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日月潭的传说
①轰隆隆!轰隆隆!有一天,不知打哪儿传来了两声巨响。天和地突然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了不得了!太阳和月亮都不见了踪影!没有了太阳,没有了月亮,鸟儿不再啼唱,花儿不再盛开,世间万物都变得奄奄一息。人们盼了又盼,太阳和月亮却始终没有出现。
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看到大家日子不好过,就商量着要去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
③听说深水潭里住着两条恶龙,太阳和月亮就是被它们给吞掉的。只有除掉恶龙,才能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收拾好了行囊。
④“除掉恶龙?只怕是去给恶龙送晚餐呢!”大家都劝他们别傻乎乎地去送死。可是,大尖哥和水社姐发誓要除掉恶龙,为人们重新带来光明。
⑤大尖哥和水社姐举着火把,朝东走了七天七夜,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河,爬上一座高高的山,走进一个黑黑的山洞。山洞的尽头,有一间小小的茅屋,里面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知道恶龙的秘密,老婆婆说:“在后山的泉眼附近,埋着一把金斧子和一把金剪刀,找到它们,才能除掉恶龙呢。”
批注:从“七天七夜”“一条又一条”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大尖哥与水社姐____
⑥大尖哥和水社姐走到后山泉眼,挖呀挖,挖呀挖……终于,一缕耀眼的金光闪现出来!那正是老婆婆说的两件法宝!
⑦“走!除龙去!”大尖哥把斧子别在身后,水社姐把剪刀揣进怀里。他俩朝着恶龙居住的水潭走去。远远的,就看见水潭四周忽明忽暗,两条恶龙玩得正欢,它们把太阳和月亮吞进去,吐出来;又吞进去,吐出来……
⑧“恶龙,还我太阳!还我月亮!”大尖哥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拔出金斧子,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他抡起金斧子就是一劈!一股鲜血从一条恶龙头上喷涌而出……
⑨呼——另一条恶龙从水潭里腾空而起,恶狠狠地朝着大尖哥和水社姐扑过来!“大尖哥,要小心啊!”水社姐大喊。大尖哥急忙一闪身,可还是迟了一步。恶龙的尾巴像铁棍一样,将他横扫在地。“大尖哥!”水社姐急了,拿起金剪刀冲过去,朝着恶龙的身上一通猛扎。恶龙张开血盆大口,朝着水社姐深深吸了一口气。不好了!水社姐的身子已经飞了起来,眼看就要被恶龙吸进肚子里了!“水社姐!”大尖哥挣扎着爬起来,抓起斧子,使劲一掷——金光一闪!斧子将恶龙拦腰斩断。
⑩终于消灭了恶龙!火尖哥和水社姐喜极而泣。不过,恶龙虽然不在了,太阳和月亮却依旧在潭水里。该怎么把它们送到天上去呢?这时,山洞尽头的老婆婆走来:“吃掉龙的眼珠,就能把太阳和月亮送回天上。只是,你俩会变成两座山,再也没法变回来。”“那就吃掉龙的眼珠!”大尖哥弯腰捧起了太阳,水社姐俯身捧起了月亮。他们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把太阳和月亮使劲地往空中一抛……啊,太阳和月亮重新回到天上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却化作了两座高山。
⑪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作日月潭。
(1)、如果要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可以先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根据上面情节的梳理,我发现这个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复述这个故事时,“得知秘密”这个情节(A.是 B.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A.详细 B.简单)一些;像“”这个情节(A.是 B.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A.详细 B.简单)一些。(3)、请在文中的批注框内完成批注。(4)、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给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添加细节,使之更加生动,有吸引力。请你为第②自然段中大尖哥和水社姐商量的过程添加细节,并进行复述。(5)、下面不适合用来概括故事中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品质的词语是( )。A、乐于助人 B、英勇无畏 C、铁面无私 D、视死如归 -
9、【浙江湖州】乐乐发现,她不仅可以阅读纸质书,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碎片化阅读。请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事名称
主人公
经历的磨难
结 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阻挠,夫妻被银河分离在两边
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白蛇传》
许仙、白娘子
法海阻挠,白娘子被压雷峰塔下
小青救援,全家团圆
《孟姜女哭长城》
范喜良、孟姜女
丈夫被抓,为修建长城劳累而死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夫妻“相见”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祝英台
祝英台被迫嫁人,梁山伯因思病逝
变成蝴蝶,双宿双飞
【材料二】
光明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喜好调查表
类 别
文史类
科技、科幻类
故事类
卡通画类
学术知识类
比 例
2.7%
13.8%
45.8%
32.3%
5.4%
【材料三】
①近年来,新的阅读模式逐渐流行。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②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很有好处的。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时事新闻,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③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会让人们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④碎片化阅读的好处和坏处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我们要学会在众多的书籍中进行选择。想知道如何选择一本书,应该重点读材料二。
②材料一中这四个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故事,结局大多是美好的。
③结合材料,我发现光明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面很窄。
(2)、阅读材料三,梳理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具体指什么,填写下表。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①
获取快
②
碎片化阅读的坏处
③
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得出的结论
④
(3)、班级里开展了关于阅读的辩论。你支持哪方的观点呢?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正方:我认为广泛阅读能汲取多方“营养”,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
反方:我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书来读,读深、读透,收获更大。
我支持的观点,理由:。
-
10、乐乐给妈妈复述了一节她很喜欢的民间故事选段。
法海把许仙关在寺院里。①当白娘子得知许仙被法海抓走后,跑到金山寺请求法海放了许仙,可法海哪里肯听。②白娘子实在没有办法,③掀起滔滔大浪,浪潮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连忙脱下袈裟(jiā shā),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④任凭波浪再大,也浸不过去……
(1)、乐乐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时,在标明序号的①②③④处增添了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白娘子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许仙。 B、②法海安慰白娘子:“许仙正在寺院闭关修炼,待出关便与你团聚。” C、③只好从头上拔下金钗,往空中使劲一挥, D、④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2)、下列复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换一种人称来讲,这样更有新鲜感。 B、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C、可以把几个民间故事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进行随意混编。 D、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
11、读了几则故事后,妈妈提出要考考乐乐。观察下列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1)、给故事排序,填在图片下面的括号里。(2)、图三的内容让我联想到了《乞巧》中的诗句:“ , 。”
-
12、下面是妈妈和乐乐的对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内的词语意思不同的是( )。A、A B、B C、C D、D
-
13、乐乐想向妈妈要一些零花钱买故事书,她正在和妈妈“谈判”,请你根据情境,完成习题。
妈妈,我想申请一点零花钱来买民间故事书。民间故事是文学作品中的zhēn bǎo____,让我能在故事世界里穿梭、畅游。我可以跟随海力布,看他不顾小白蛇的dīngzhǔ____,执意在大山bēng tā____前拯救村民,最终牺牲;我还可以进入niúláng____织女的世界,看他们 jié hūn____,勤恳劳作,相互依偎、相互fú chí____……所以,请给我一点零花钱来买民间故事书吧!
(1)、根据拼音在上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2)、开场白中的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梭(chuān suō) B、牺牲(xī shēng) C、勤恳(qín kěn) D、依偎(yī wèi)(3)、“畅游”在词典中有以下两种意思,开场白中的“畅游”应该选第( )种意思。A、畅快地游泳 B、尽情地游览 -
14、根据歌词内容填空。
歌曲《万疆》自发行以来就广受好评,根据上面的歌谱片段,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句改编自课文《》(节选)。原句是:“ , 。”像这篇课文一样的爱国文章还有很多。有关爱国,林升如此质问:“ , ?”陆游如此嘱托:“ , 。”龚自珍如此期待:“ , 。”梁启超更是让我们明白了“故今日之责任, , ”。
-
15、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魏征的名言“ , ”,告诉我们尽管处在和平年代,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应该避免奢侈,注意节俭。《尚书》中的“ , ”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2)、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我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 , ”两句词来。(3)、古人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山居秋暝》中“ , ”道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怀;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 , ”抒发了思乡之情;《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暗含着诗人的愁思。(4)、关于读书,《论语》强调“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5)、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谓、、”。(6)、《白鹭》中描写白鹭瞭望的场景:“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 , 看来像是 , 而它却。”
-
16、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唐朝虞世南的古诗《蝉》中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 。”(2)、表弟整天打游戏,你想用岳飞的话劝他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到年老时徒自悲伤,你会说:“ , , 。”(3)、葛洪用“ , ”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听,陶渊明长叹:“及时当勉励,。”毛主席感慨道:“多少事,;天地转,。一万年太久,。”(5)、《乞巧》中“ , ”表达了少女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6)、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就要到了,学校悬挂了这样一幅标语“ , , ;”,提醒我们要常思农事的艰难,做到勤俭节约。(7)、弟弟花钱大手大脚,我想用司马光的“ , ”来告诫他。
-
1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2)、七月初七这天,牛郎和织女终于见面了。(发挥想象,把情节写具体)(3)、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照样子,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图中松树的特征)(4)、银杏叶落在地面上。(把画面写具体)(5)、读下面的句子,思考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在横线上。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地方。(6)、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例: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
18、结合课文,下面对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A、让人感受到天气很热。 B、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很恶劣。 C、让人感受到房子里灯泡很多。 D、让人感受到房子里人很多。 -
19、下列四篇课文的结尾中,与其他三篇结尾特点不同的是哪一项?( )A、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忆读书》) B、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 C、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 D、……醒来,枕边一片湿。(《父爱之舟》)
-
20、新橙同学准备在元旦联欢会海报上写一句宣传语,下列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欢乐今朝,畅想新年。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辞旧迎新,绽放活力。 D、欢乐迎新年,合力绘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