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理解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不但非常慢,而且容易抄错。所以当时的书很贵,穷人买不起。

    大约在唐代,人们从印章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一页一页地印刷。雕版印刷虽然比抄书快,但也有不便之处:第一,刻版费时费料;第二,大量书版存放不便;第三,错字不容易改正;第四,印刷版重复利用率低。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印刷技术。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这些字模还可以拆下来,重新组合,印制别的内容。这种方法既可以取代传统的抄写,又可以解决印刷版重复利用率低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

    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我国的印刷技术越来越成熟。后来,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又传到西亚和欧洲,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认真读短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2)、雕版印刷有什么不便之处?请你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请你写出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进步的地方。(至少写出两点)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充满智慧。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和课外资料,照样子写一写你所了解到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就。(请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例] 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 2、下面是游园会宣传栏上张贴的有关传统建筑和艺术的文章,请你认真阅读后作答。

    万里长城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城绵延万余里,所以称“万里长城”。但今天我们见到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10000千米的长城,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是沿着这条长城走的,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外族的袭扰,从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千米的边墙。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1)、长城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原因是:
    (2)、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如今的作用是(     )。(多选)

    A.旅游观光       
     B.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

    C.抵御外族袭扰    
    D.保护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

    (3)、用横线画出第5自然段的关键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始皇的残暴。 B、“奇迹”是反语,目的是讽刺秦始皇大张旗鼓地修建长城的行为。 C、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很赞赏万里长城创造的奇迹,但很反对秦始皇的做法。 D、从中能体会到修筑长城的人口规模之巨大,万里长城的建造很不容易。
    (5)、如果你向外国朋友介绍长城,会从哪些方面介绍?结合短文写出两点。
  • 3、参加完挑战赛,文文同学正好看到三(3)中队在上体育课。操场上真热闹,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操场上的场景。

    操场上真热闹。

  • 4、文化知识挑战。
    (1)、文房四宝:
    (2)、雅人四好:
    (3)、中医四诊:
    (4)、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积累,完成下面关于传统节日的表格。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穿新衣、②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踏青、插柳、③

    端午节

    吃粽子、⑤、挂艾蒿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祭月

  • 5、诗词理解运用。
    (1)、清明时节,杜牧在《清明》中用“。”写出了路上行人孤身行路,满怀悲思愁绪的景象。
    (2)、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用“。”写出了重阳佳节的习俗,表达了自己思亲难归的愁绪。
  • 6、下面是小语同学对其他指南工具“指南鱼”制作流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将薄铁片剪裁成鱼形,放在炭火中烧制,待烧制通红后取出,接着佼鱼尾指向正北方位,最后把鱼尾浸泡在水中。这样,一个“指南鱼”就制成了。

    A、剪裁→放在→取出→指向→浸泡 B、剪裁→放在→指向→取出→浸泡 C、剪裁→烧制→取出→指向→浸泡 D、剪裁→烧制→指向→取出→浸泡
  •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画的是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D、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 B、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C、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的石匠李春建造的。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9、下列选项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赵州桥____坚固,____美观。

    A、因为……所以…… B、不是……而是……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
  • 1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是指(   )
    A、王维 B、王维的哥哥 C、王维的弟弟 D、王维的哥哥和弟弟
  • 11、下列都是传统节日的一组是(   )
    A、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劳动节 B、儿童节 元宵节 重阳节 乞巧节 C、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除夕 D、元宵节 重阳节 国庆节 腊八节
  • 12、下列古诗中没有讲述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清明》 B、《惠崇春江晚景》 C、《元日》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3、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乡:另外的,别的 B、曈曈日: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思亲:加倍,更加 D、屠苏:指猪肉,在元日时吃
  • 14、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  记录   满足   借口 B、辩认   经验    阿姨   检查 C、奇异  准确   错误   强状 D、蔡仑   名扬    纵横   发明
  • 15、为方便同学们阅读,请你帮文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东汉时期,蔡伦吸收前人积(lěi  lèi)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原料易得,价格便(biàn  pián)宜。后来,造纸术传播到了朝(xiǎn  xiān)半岛和日本等世界各地。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双龙图案,两条龙张牙舞(zhǎo  zhuǎ)、活灵活现。
    (3)、《清明上河图》上有一处有意思的场景:一人骑马往桥下走,因人太多,差点撞上对面来的一(chéng  shèng)轿子。那人紧急拽住马(lóng  lǒng)头,这才脱险。
  • 16、在编写介绍语时,文文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帮他写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风俗各异的传统节日、促进shè huì进步的wěi dà 发明——造纸术、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名扬中外的绘画艺术……这些传统文化历经千年bǎo cún下来,tǐ xiàn了中国rén mín的zhì huì和cái gàn , 是我国宝贵的lì shǐ文化遗产。

  • 17、大自然真神奇。探索了这么久,相信你也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所得吧!

    上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花授粉的秘密。生活中,你留心观察过哪些事物?做过什么小实验?请以“一次 的小实验”为题,写一篇习作。

    习作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成功”“失败”等表示实验结果的词语,也可以填“难忘”“愉快”等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⑵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⑶不少于250字。

  • 18、阅读理解

    花的授粉

    董纯才

    ①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②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会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雄蕊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这样结成的果实或种子比较强健些。所以多数花为了得到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会找媒人给自己做媒。

    ③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④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们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们效劳。它们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们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们有花蜜,还用了心计,它们会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迷人的香气,利用颜色、香气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的手段有些相像。

    ⑤昆虫一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会带上一身花粉,等昆虫吃饱后,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可以找 等帮助它们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

    (2)、文章中称昆虫为媒人,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短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读短文第④段,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①制造香甜的花蜜

    (5)、短文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去掉,带上“大概”显得啰唆。 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猜想,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19、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时钟(节选)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的芍药开始争妍斗丽;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花瓣;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季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它自然就起来了。

    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都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1)、短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多选)(     )
    A、花朵 B、小鸟 C、植物 D、动物
    (2)、结合短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时间轴。

    (3)、用波浪线画出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这一关键句,可知第3自然段的大意为(   )

    A.植物知道时间。            B.小动物知道时间。

    C.小动物们白天晚上都活动。        D.猫头鹰的作息时间。        

    (4)、什么是“生物钟”?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 20、下面是聪聪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收获,请你帮聪聪补全内容。
    (1)、《花钟》列举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一是与有关,二是跟有关。
    (2)、从《蜜蜂》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做事严谨、实事求是的人。
    (3)、对“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只左右”中的“左右”应该去掉,使句子更加准确。 B、“好像”是作者对蜜蜂向四面飞散的原因的猜想。 C、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4)、请回忆《滁州西涧》,完成下面的填空。

    《滁州西涧》中“”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