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积累拓展。(1)、傍晚时分,走进深林,看见落日的余光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我想到了王维的《鹿柴》中的诗句:“ , 。”(2)、老师常对我们说:“ , 。”所以遇到问题不用怕,多问多学,知识自然就能掌握了。(3)、读了名言:“ , 。”我明白了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所以我们要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观潮》)
-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漫天的繁星闪闪烁烁,仿佛对着我眨眼睛。(2)、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3、下列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农历 修补 B、剧说 滚动 C、满意 风俗 D、顿时 招待
-
4、下面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屹立(yì) 归巢(cháo) B、闪烁(shuò) 田埂(gěng) C、芦苇(wěi) 薄雾(báo) D、麦穗(suì) 霎时(shà)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人人 齐并 山地
风雨 声语 鼎沸
词语:
-
6、比一比,再组词。
镇 抢 淘 滔 堵
填 枪 萄 稻 赌
-
7、读拼音,写词语。
周末,我和爸爸去 jiāng dī 边玩。远处 kuān kuò的江面上,白雾 zhú jiàn散去,太阳给江面披上一层 róu hé的外衣。近处田野里,zhuāng jia chéng shú了,沉甸甸的 shuǐ dào笑弯了腰。果园里,pú tao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我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rì yǐ成熟,chuàng zào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们 nài xīn地进行科学 yán jiū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 yú kuài的互动与交流,激励大家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
8、同学们,你一定去过很多地方玩吧?请你选择一处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写一写。提示: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等。要求: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
-
9、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①大海妈妈有很多孩子,那就是活泼好动的海浪花。
②一天,几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在沙滩上挖呀挖呀,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然后就离开了。一朵海浪花经过那里,他好奇地一探头,就身不由己地留在了那儿。
③海浪花静静地躺在海岸边。起先他很害怕,四周太静寂了,他是多么思念大海妈妈呀。可是,不多久,他开始习惯了。晶亮亮的海浪花,变成了海滩上一面平静的镜子。他照见了蓝天,照见了白云,也照见了过往人们的身影。
④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经过这里。突然,这一片海水吸引了她。女孩儿朝水面上一瞧,这汪海水变成的明镜,映出了一张漂亮、温柔的笑脸。女孩儿惊住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美丽。女孩儿有点害羞地笑了。海浪花知道她为什么笑。
⑤接着,又有一个男孩儿过来了。男孩儿在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⑥最后来到镜子前的,是一只螃蟹。螃蟹一直以为自己很丑陋,很野蛮。可是,他从海浪花变成的镜子里,看见自己虽然有一对粗大、骄横的螯,但同时也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他朝着镜子里那双眼睛看了很久,很久。
⑦又到了涨潮的时候。焦急的海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一伸臂膀,就把这朵海浪花抱走了。如今,海浪花又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了。他一遍遍地向妈妈、向兄弟姐妹,讲述他当镜子的见闻。他在企盼有一天还能留在海滩上,照照天,照照地,照照过往的人们。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海浪花是如何变成一面镜子的。(2)、阅读④至⑦段,完成练习。①海浪花变成的镜子照见了女孩儿的 , 照见了男孩儿的 , 照见了螃蟹的。
②为什么海浪花被男孩儿吓出了一圈圈波纹还很高兴?
(3)、学贵有疑,读文章要勤于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请按要求作答。
①下面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针对文章内容提问
B.针对作者感悟提问
C.从写法的角度提问第③段写海浪花,为什么还提到蓝天、白云和人们的身影?
第④段女孩儿为什么有点害羞地笑了?
②读完这篇文章,请你试着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写下来。
(4)、联系全文,海浪花为什么说:“他还想当一次明亮的镜子。” -
10、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朝露记
①夏天早起的人更是有福气的,因为可以看到朝露。
②幼时我常随舅爹晨起,在夏季天色微亮时就会起床去割草。东方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天空呈现出薄薄的灰色,万籁俱寂,风若有若无,植物静默不动。叫了一整夜的鸣虫还在酣睡,水面上升起轻纱一样的雾气,鲫鱼弹离水面,画出银白的波纹。
③这时候走在乡间的小小土路上,要行在中间才好,不至于湿了衣衫鞋裤。可是舅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偏偏贴着路边行。那些草木喝饱了水,表面都有了肥肥的湿润感,显示出春天时抽枝散叶的新生颜色。
④露水还改变了天地万物的气味。行在夏天清晨的田野中,鼻息里全是植物的甜香,混合着泥土特有的味道。
⑤露水最美的样子,还是当地平线衔住一半太阳的时候。此时温度略有升高,人声开始喧哗,露水凝于叶端,成为珠状,长时间欲滴未滴,有着最透明的晶莹质感,也放大了叶片的绿意,翠色欲流。特别是叶片颀长的那些草木,露珠更是漂亮。更多的时候,男孩子们一脚扫过路边草木,露珠尽落,叶底的青蛙、甲虫这些小生物四散而逃。我也曾多次捉弄舅爹,他行于前,我瞅准他旁边的一棵小树,跃起狠踹树干然后疾速跑开,那露珠顿时纷落成一阵小雨,洒落在舅爹的光头上和旱烟袋上,他愣了会儿然后大笑,我也大笑。
⑥牛草很快就割好了,要轻拿轻放,以免甩掉露水。老人都说露水是天赐的,是宝物。夏天是农忙时节,牛的消耗很大,被露水润泽过的草料,据说可以让牛更健壮。也有村邻去收集露水,以此浸散药丸的粉末,若有人眼部不适,会在次日晨起用菖蒲上的露珠来擦拭眼角。
⑦遗憾的是,朝露也只陪伴夏季,一旦秋至,立刻凝露为霜,尾随而来的就是飒飒凉意了。但还是要感谢朝露呀,知道易逝去,才懂得了珍惜。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②形容绿色浓郁得好像要流动起来。
(2)、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夏日清晨的哪些图景?请照样子简要概括。昆虫酣睡图→→
(3)、第③段画线句子写出了草木的特点。(4)、结合全文,朝露有哪些特点?选择正确的选项( )。A、朝露滋养了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B、据说牛吃露水润泽的草料,长得更健壮。 C、用菖蒲上的露水擦拭眼角,能治好人的眼疾。 D、朝露持续的时间短暂,只在夏季出现。(5)、读第⑤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再写下来。 -
11、古诗词默写。(1)、空山不见人,。(王维《鹿柴》)(2)、 , 自用则小。(《尚书》)(3)、博学之,审问之, , 明辨之,笃行之。(《礼记》)(4)、智能之士, , 不问不知。(王充)(5)、 , 孰能无惑?(韩愈)(6)、 , 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7)、 ,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8)、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回乡偶书》)(9)、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10)、天苍苍,野茫茫,。(北朝民歌《敕勒歌》)
-
12、快乐读书吧。(1)、根据故事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人物填空(填序号)。
A.后羿 B.盘古 C.夸父 D.女娲内容
人物
开天辟地,身躯化为世间万物。
射落九日,拯救苍生于酷热之中。
逐日而行,虽死犹毅,展现了不屈的精神。
(2)、从以上人物中选择一个,说说他(她)的神奇之处。 -
13、词句段运用。
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
(1)、走进大自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震耳欲聋 窃窃私语 悄无声息 鸦雀无声 锣鼓喧天,响彻云霄
初入山林,耳畔是的瀑布轰鸣,水珠飞溅间,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行至密林深处,那喧嚣渐渐退去,四周变得 , 唯有微风轻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宛如大自然最温柔的耳语。偶尔,几声鸟鸣或虫鸣在静谧中 , 它们或低吟浅唱,或高歌欢腾,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嚣。
(2)、感受大自然。仿照示例,写下你亲近自然时的独特感悟。
【例子】我时常漫步于郊野小径,难道仅仅是为了放松心情吗?不是。我是去聆听自然,捕捉那些细微而奇妙的变化。(3)、保护大自然。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
14、比一比,再组词。
抄 赔 架 练
钞 培 贺 炼
-
1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沸 水天相 山地裂 风号浪
半明半 低细语 云驾雾 归到底
-
1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ò
kēng
sú
dào
宽
洼
风
水
gōu
shéng
ào
shan
水
子
秘
改
-
17、我们既要俯首“读万卷书”,更要启程“行万里路”。现在就背起行囊,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呼吸接纳“山川湖海”的磅礴与灵秀!
材料一:
古代山河雅称
岱宗 潇湘 昆仑 蓬莱
赤县 沧溟 九派 扶桑
材料二:
山河的乐趣
观潮(节选)
(宋代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①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② , 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③ , 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吴儿④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⑤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②海门:杭州湾喇叭口,古称“海门”。③玉城雪岭:比喻潮头似白玉砌成的城墙、雪峰。④吴儿:吴地少年,今江浙一带。⑤鲸波万仞:万仞巨浪,极言潮高水猛。
材料三:
山河的赞歌
2020年5月,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重测“世界高度”。央视解说员现场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出自诗圣杜甫的《望岳》,意谓:终有登上顶峰之时,俯瞰群山皆在脚下。用在这里,表达了中华儿女攀登世界之巅的豪迈气概——你看,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敢把8848.86米踩在脚下!
材料四:
山河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代)苏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到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歌德
(1)、结合材料一,给下列现代地理事物或意境选择较贴切的古代雅称。
A.岱宗 B.潇湘 C.昆仑 D.蓬莱
E.赤县 F.沧溟 G.九派 H.扶桑东海之外,日出之处
黄河万里,众川汇流
五岳之首,五岳独尊
(2)、结合材料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3)、仿照材料三,请用一两句古诗赞颂你最向往的一处山川(或湖海),并说说理由。(4)、读完四则材料,我们对“山川湖海”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以“致敬山河精神”为题,谈谈你的感悟和收获。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谈,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50字。 -
18、同学们,你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吧!难忘的升旗仪式、趣味运动会、课间15分钟……这些活动中会有许多难忘的场面,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写一篇习作。在写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活动过程时要把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
19、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A】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B】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C】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D】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提取出来的,应该放回( )处。【句子】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
A、【A】处 B、【B】处 C、【C】处 D、【D】处(3)、第②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4)、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碳排放。 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5)、文章指出灰氢占全球氢气产量95%,但生产过程污染严重。若你所在社区计划推广氢能,如何说服居民接受从灰氢向绿氢过渡?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
20、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
①风停雪住,高地上静悄悄的,一支美军队伍正往黄草岭1081高地行进。
②刚爬上山头,美国士兵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志愿军战士僵硬的身体。这些志愿军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结成了寒霜。
③美军指挥官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这就是与他们奋战了二十多天的中国军队,这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但面对这样的中国军队,美军士兵们不由得敬了一个军礼!
④美军继续前进,阳光洒在雪原上露出一片静谧的银白。这次,他们又遇到了“冰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冰人”竟然会动。只听冲锋号一响,无数“冰人”从雪下面冒了出来,许多战士的腿已冻得坏死了,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没腿的就往前爬。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
⑤志愿军指导员吴铁锤一路紧赶,夕阳西下时终于赶到了黄草岭1081高地。他没有想到这个高地是他这支部队最后的归宿,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来跟自己的老搭档欧阳云逸告别。
⑥百十号冻僵的志愿军战士,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保持着持枪射击的姿势,那是美军队伍必定经过的地方。当把这些冻僵的战士全部从战壕里抬到平缓的坡地上时,他们的身体弯曲着,扳也扳不直。枪支抱在他们的怀中,冻结在他们的手上,在夕阳昏黄余晖的照射下,晶莹夺目。
⑦吴铁锤看到了欧阳云逸,他好像完全睡着了,闭着眼睛,肩膀上背着他的帆布挎包。他的眼镜片冻裂了,吴铁锤解开他的挎包,用毛巾将冻裂的镜片擦了又擦。
⑧吴铁锤看着面前睡熟的欧阳云逸,他还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看过他。这么多年了,他跟这个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他们一起参加了新四军的抗日支队,一起打鬼子;打走了日本鬼子,他们打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许许多多的大仗;然后过长江,最后跨过鸭绿江来到这个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打美国鬼子。他从没有想过会同这个人分开,可是现在,这个他非常熟悉和非常敬重的人却在极度的严寒之中彻底睡了过去,没有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吴铁锤知道这个人再也不会醒来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以下三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个作为短文的题目,说说你的理由。
A.吴铁锤
B.冰雕连
C.志愿军(3)、第⑥段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群像,第⑦段描写了战士欧阳云逸牺牲时的样子。这是什么写法,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读第⑧段画线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5)、读完短文,引发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