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描写人物心情的一项是( )A、悲痛欲绝 B、焦躁不安 C、欣喜若狂 D、视死如归
-
2、下列词语中,全部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品质的一项是( )A、临危不惧 锲而不舍 B、忐忑不安 彬彬有礼 C、镇定自若 兴高采烈 D、舍己为人 空空如也
-
3、下列词语中,含贬义的一项是( )A、千里马 B、百灵鸟 C、应声虫 D、小蜜蜂
-
4、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冬至 除夕 劳动节 建军节 B、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静谧 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 C、四川省的风景名胜:万里长城 九寨沟 峨眉山 泰山 D、表示颜色多的词语:五彩缤纷 金碧辉煌 五彩斑斓
-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探险者们在密林里____出一条路来。
②我们学校____了各种有趣的活动。③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为____。
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
A、开辟 开展 壮观 奇观 B、开展 开辟 壮美 奇观 C、开创 开展 壮观 奇观 D、开辟 开创 壮观 奇观 -
6、选词填空。(1)、推测 探测 目测
①我了一下,教室到阅览室的距离大概是100米。
②科学家们通过那块琥珀出几千万年前发生的事。
③我国科研人员开发的生物雷达,可让救灾人员到废墟下微弱的生命迹象。
(2)、纹丝不动 巍然屹立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
②站岗的战士手握钢枪,顶风冒雪,。
-
7、用“慌”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不能重复)(1)、那些被打败的侵略者,犹如惊弓之鸟,听见鞭炮声就吓得逃窜。(2)、他神色 , 看起来好像遇见了什么大事。(3)、面对我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 纷纷缴械投降。
-
8、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改善生活 改进缺点 改正方法 B、发扬精神 发挥作用 发展生产 C、磨炼意志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D、爱惜粮食 珍惜时间 拍打翅膀
-
9、读句子,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1)、这些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2)、夏天阵雨来了,原本的木板窗被关闭。(3)、瞧,不再胆怯的小白菊地抬起了它们的头。
-
10、“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替换?( )A、精益求精 B、小心翼翼 C、一丝不苟
-
11、结合语境,选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1)、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A、预备 B、警戒 C、防备 D、防护(2)、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志愿者为维持现场秩序而忙碌的身影,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A、保卫 B、维系 C、保护 D、保持
-
12、看拼音,写词语。(1)、在这jì jìng的夜里,méng lóng的月光洒在téng luó花上,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2)、
wèi jiè
chí dùn
měi cān
yì sī bù gǒu
-
13、小古文
画地学书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dí)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④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与芦苇相似的植物。④闾里士人家:乡里的读书人家。
(1)、【理解字义】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
(2)、【内容梳理】欧阳修小时候读书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和母亲是怎样解决困难的?用文中原句填一填。困难
方法
(3)、【理解句义】小古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 B、他从小写的诗歌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精彩。 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歌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4)、【评价人物】你认为欧阳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4、童话故事
先长成大树
一棵小树苗刚从土里钻出来不久,它喜欢那蓝蓝的天,飘浮的云,更喜欢那空中飞过的鸟。
一天 一只翠鸟落在小树的身边 小树欢喜极了 说 小鸟小鸟 快来跟我玩儿吧 翠鸟蹦了几下 瞅了它一眼 还没等回答 就不知为什么啾的一声飞走了
小树很遗憾,想:大概是它不喜欢我。
又过了几天,小树看见一大群五颜六色的鸟落在几棵高耸入云的大树上开音乐会,鸟儿们或独唱,或合唱,声音啁啁啾啾,真是动听极了!小树多么盼望鸟儿们也落到自己的身上来唱啊,可是鸟儿们似乎连看都没看它一眼。
小树就这样盼啊想啊,可是鸟儿们始终不来。
一天,小树实在太闷倦了,就问离自己不太远的老树爷爷:“爷爷,怎么能让鸟儿们也来我这儿唱歌呢?”
老树爷爷摸了摸胡子笑了笑说:“孩子,你还太小,太矮,鸟儿们是不会来的。”
“为什么小、矮,鸟儿们就不来呢?”
“你想想,孩子。”老树爷爷认真地说,“鸟儿们是比较脆弱的,因此也是很机警的。它们喜欢唱歌,但更需要的是安全。你这么小,这么矮,地上的敌害又那么多,假如鸟儿们在你这儿唱歌,能有一时一刻的安全吗?而高树就相对安全多了,因为许多敌害是不会上树的……”
听到这些,小树似乎有些明白了,它确实看到过爬行的蛇、钻洞的鼠、大尾巴的狐狸、凶恶的狼,都曾从身边走过。而真要是鸟儿在自己身边唱歌,它是没有能力保护它们的。
“孩子,快长成一棵大树,鸟儿就会朝你飞来。”老树语重心长地对它说。
“对,先长成一棵大树。”小树似乎一下明白了不少,它挺了挺胸……
(有改动)
(1)、【标点符号】给短文第2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整体感知】短文中,小树盼望鸟儿来时,都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有什么变化?请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发生的事 翠鸟落在身边 鸟儿们始终不来 开导小树 小树的心情 遗憾 明白了不少 (3)、【分析理解】根据老树爷爷说的话,下列对鸟儿们不来小树这儿唱歌的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爬行的蛇、钻洞的鼠、大尾巴的狐狸、凶恶的狼,都曾从小树身边走过。 B、小树还没有能力保护鸟儿们,它们没有安全感。 C、小树太小、太矮,鸟儿们更喜欢高耸入云的大树。 D、鸟儿们是比较脆弱的,因此也是很机警的,所以不愿意理小树。(4)、【感悟道理】小树最后“明白了不少”,它明白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文章说一说。 -
15、游记
游漓江(节选)
生平头一回到桂林,却碰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只好冒雨去寻觅游船。好在躲进船舱后,就可以悠闲自得地(观赏 观看)神往已久的漓江了。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在乌云翻滚的天空底下,这(明净 干净)的江面上,(依次 依旧)反射出浓丽的亮光。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
这一座座矮小的山峰,遍布在漓江两岸,使我感到有说不出的惊讶。它不像我曾经见到过的许多山峰,总是沿着斜坡,蜿蜒曲折地向上升起,却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 , 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这些拔地而起的小山,真是千姿百态。早就听说过象鼻山,这回才亲眼看到了它神奇的姿态。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是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正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游船穿过两岸密密的翠竹和垂柳,溯(sù)江而上,不久就抵达了闻名遐迩(ěr)的阳朔,听说从这儿继续航行,风景更为迷人。
我看到了漓江,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确非虚传。至于“阳朔山水甲桂林”,就让它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悬念吧。
(1)、【词语搭配】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②漓江两岸的山峰,总是沿着斜坡,蜿蜒曲折地向上升起。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反问的手法突显山的形态。
(3)、【品析短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加点的部分突出了漓江两岸小山秀美的特点。 B、加点的部分形象地说明了盆景硕大、美丽的特点。 C、加点的部分生动地写出了漓江两岸小山的千姿百态。 D、加点的部分写出了漓江两岸小山奇特的特点。(4)、【仿写句子】读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5)、【体会情感】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之情。 -
16、科普文
纸的故事(节选)
高士其
我们的名字叫作“纤维”,我们生长在植物身上。地球上所有的木材、竹片、棉、麻、稻草、麦秆和芦苇都是我们的家。
我们有很多的用处,其中最大的一个用处,就是造纸。
这个秘密 , 在近2000年以前,就被中国的古人知道了。这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在这以前,人们记载文字,有的是刻在石头上,有的是刻在竹筒上,有的是刻在木片上,有的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有的是铸造在钟鼎彝(yí)器上。
东汉时期,有一位聪明的人,名叫蔡伦,他总结了那时候劳动人民丰富的经验,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纸来记载文字就方便多了。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这些原料里面都有我们存在。他把这些原料放在石臼(jiù)里舂(chōng)烂,再和上水就变成了浆。他又用丝线织成网,用竹竿做成筐,做成造纸的模型。他把浆倒在模型里,不断地摇动,使那些原料变成了一张席,等水都从网里逃光了,就变成了一张纸,再小心地把它拉下,铺在板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或者把它焙(bèi)干,就变成了干的纸张。这就是中国手工造纸的老方法。
纸在中国被发明以后,过了1000多年,才由阿拉伯人把它带到欧洲各国。它到过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差不多游遍了全世界。造纸的原料沿路都有改变。
普通造纸的方法,都是用木材或破布等作原料。在这些原料里面,都少不了我们,我们是造纸的主要分子。拿一根折断的火柴,再从破布里抽出一根纱,放在放大镜下面看一看,你就可以看出火柴和纱都是我们组织成的。纸就是由我们制成的。你只要撕一片纸,在光亮处细看那毛边,就很容易看出我们的形状。
(有改动)
(1)、【理解词语】文章中加点的“秘密”指的是( )。A、纤维生长在植物身上 B、纤维的家是什么 C、纤维可以用来造纸 D、纤维可以用来记载文字(2)、【分析判断】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纸被发明之前,人们没有记载文字的方法。
②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
③阿拉伯人将造纸术带到了欧洲各国。
④火柴和纱线都是由纤维组织成的。
(3)、【探究问题】状状阅读文章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文章标题明明是“纸的故事”,却用了很多笔墨来介绍纤维?
我能结合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我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4)、【创意表达】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手工造纸的老方法。 -
17、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表达他的思念之情;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用“ , ”表达了他对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苏轼在《浣溪沙》中用“!”表达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18、根据下面的情境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俗语。(1)、“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每次听到这首《常回家看看》,我都会不由得想起“ , ”。是啊!我们应该及时孝敬、陪伴父母。(2)、进入中学后,我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多读书,多积累知识,以免将来悔恨。我常用“ , ”来劝勉自己。(3)、老师读了我的习作,露出欣慰的神色:“正所谓‘’,你的文笔真好,老师该向你学习啊!”
-
19、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一填。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1)、随风潜入夜,。——杜甫《春夜喜雨》(2)、 ,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3)、终日不成章,。——《迢迢牵牛星》(4)、 ,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20、下面一段话中有1个错别字,1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3处语病。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
班会课上,同学们就《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说,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大家的素质;有的同学说,很多人因为知道闯红灯危险,所以总觉得危险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才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大家越辨越热烈。通过这次班会课,使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