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六年级(1)班举行“爱我中华”读书交流会。
②平时不爱读课外书的小丽首先第一个发言。她略有些紧张:“这学期,阅读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我爱不释手!”
③她讲完,同学们说道:“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小丽进步真大!”
④小明接下来介绍的是《水浒传》:“《水浒传》刻画了108条好汉,每个人物都惟妙惟肖:善于用人的‘及时雨’宋江,有勇有谋的‘豹子头’林冲,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____……”
(1)、用修改符号修改第②自然段。(2)、填空。①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说”显得不够准确、生动,请用恰当的词句代替“说”。
她讲完,同学们道:“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小丽进步真大!”
②第④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惟妙惟肖”还可以用近义词来代替。
③仿照第④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式,再补充一个你喜欢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3)、小丽现在特别爱读课外书,妈妈很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成绩,请你帮小丽劝劝妈妈。注意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条理。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颜筋柳骨”中“柳”指的是柳宗元。 B、《好的故事》《少年闰土》的作者都是鲁迅。 C、五行指金、水、土、天、火。 D、倡议书格式严谨,最后应先写日期,再写署名。
-
3、小明要进行“少年当志存高远”的主题演讲,他搜集的资料中,不能说明他的观点的是( )A、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立志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最终被人誉为“书圣”。 C、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D、小兵张嘎在老钟叔、罗金保等人的引导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
-
4、六年级(1)班即将召开“情系母校,心追梦想”毕业联欢会,需要筛选节目,下列节目中最有可能被筛选下去的是( )A、小品《校园趣事多》 B、诗朗诵《逐梦未来》 C、三句半《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歌曲《最美好的回忆》
-
5、小丽的表姐新开了一家理发店,她请小丽帮忙挑选一副对联,下列最不适合的是( )A、毫末技艺精湛,顶上功夫一流。 B、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 C、烫就乌云追月,吹出春风满面。 D、一人巧做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
-
6、小明的姐姐参加高考,朋友送她一朵漂亮的向日葵,其中的寓意是( )A、心向太阳 B、前途光明 C、一举夺魁 D、永远漂亮
-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花儿昂着头,神采飞扬。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C、时光飞逝,毕业季一眨眼就到了。 D、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都高兴得发了疯!
-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B、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丰富 C、应怜屐齿印苍苔 怜香惜玉 D、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
9、根据“散”在字典中的读音和解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S”。 B、“分散”“零散”中的“散”读音相同。 C、“散心”的“散”的意思是“排遣”。 D、药物的名字含有“散”,一般读“sǎn”。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单调(diào) 参差不齐(cī) B、教诲(huì) 别出心裁(cái) C、防御(yù) 技高一筹(chóu) D、剥削(xiāo) 显露无遗(lù)
-
11、毕业联欢会上,班主任老师发表了以下致辞,请你把内容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
时光匆匆,让人难以觉chá , zhǎ yǎn间你们即将毕业,离开母校。六个春秋,看着你们从一个个zhì气天真的孩子成长为翩翩少年,老师非常欣慰。
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挑战,愿你们都能直面困境,不徘徊、不jīng huáng , 鼓足勇气一路向前,愿所有同学常与书jí为伴,潜心阅读,收获知识,走向向往的lǐng yù , 活出jié然不同的人生!
-
12、习作。
未来已来!尽管你不能百分百预测未来的模样,但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现在的你”身上的哪些特质会影响“未来的你”呢?请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因素提炼成一个关键词,例如“担当”“热爱”“独立”等,并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致敬未来的自己,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可以给未来的自己讲一个故事,写一封信,介绍一个人……请选择合适的内容,考虑好主次详略,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让我们一起畅想未来吧!
-
13、彩色的鸟
冯至
①在热带地方是不难看见羽毛美丽的鸟的,但是在北方,在我的家乡,最普通的鸟儿只是喜鹊、鸽子、乌鸦、麻雀。你们想,这些鸟儿不是灰色的,就是黑色的,不然就是白色的,它们的羽毛怎么会十分美丽呢?但是我一打开我的图画书,就不同了,里边的鸟儿有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它们真是美丽呀!若在我的笼子里哪怕是只养这么一只,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②可是,笼子里边只有麻雀,屋檐底下只有鸽子窝。一天,还有一个人送我一只乌鸦,长得那样丑,声音那样难听。母亲说,把它放了吧,我还有一些舍不得。天天饲养着这类鸟儿,有多么单调。
③我问父亲:“书上的彩色的鸟儿,我们这里怎么都没有呢?”
④父亲说:“它们在这里不适宜生存。”
⑤“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作不适宜生存呢?”
⑥父亲继续说:“水里的鱼不能在陆地上生存,空中的鸟不能在水里生存。冬天若是把你放在一个冰冷的房子里,你就会冻出病来,这都叫作不适宜生存。南方的彩色的鸟儿都惯于温暖,所以不喜欢飞到我们这个冷的地方来。”
⑦我听着,似懂非懂。我只是更思念彩色的鸟,但是彩色的鸟怎么也飞不到我们的天空。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一天,母亲在染衣服,我就把各样的颜色都偷偷地留起来一点儿。午后,母亲把衣服都染好了,挂在院子里飘扬,十分好看。我就把麻雀从笼子里取出一只染一只,有的染成蓝色,有的染成彩色,一切都随我的心意,染完一只,觉得比图画上画得还好看些,心里很高兴。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这里也有彩色的鸟了。”
⑧第二天一睁眼,就想去看那些彩色的鸟。但是走到笼前一看,已经有三只鸟死了,等到下午,又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一只还活着。这只是没有全身染遍了颜色,我只在它的腿上染了一点红色。看着这些活泼的鸟一只一只地死去,我很懊恼、沮丧,只好把它们埋在房后的空地里。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我才得休息。同时我自己想:无论如何,我有过彩色的鸟了,可惜它们这么快地就死去了。或许这就是父亲所说的道理吧,彩色的鸟不适宜在我们这里生存。
(1)、阅读短文,借助表格,梳理“我”的这次经历。①
家乡的鸟是灰色的,书上的鸟是彩色的
母亲能把衣服染成彩色的
鸟死得只剩一只了
“我”的思考
②
“我”为什么不把麻雀也染成彩色的?
为什么鸟都死了呢?
“我”的行动
请教父亲
③
把它们埋在房后空地里
“我”的结论
似懂非懂
“我们”这里也有彩色的鸟了
⑤
“我”的心情
渴望
④
懊丧
(2)、在学习《表里的生物》后,同学们对“冯至”产生了兴趣,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如下,请结合短文内容及相关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冯至,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48年,冯至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一组(三篇)讲述自己故事的科普短文——《彩色的鸟》《表里的生物》《猫儿眼》,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开辟“一片小草地供儿童们在上边玩耍”,让孩子们有他们的快乐和天真,而不是被成人的生活或世界所淹没。
①本文表达了“我”对彩色鸟的喜欢,凸显了爱鸟主题。
②《彩色的鸟》《表里的生物》都表现了“我”爱观察、善思考、勤实践的探索精神。
③这组短文传递着冯至对童真童趣的呵护,以及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珍视。
(3)、“不适宜生存”在文中多次出现,围绕它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的意思:不同的生命体适宜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彩色的乌喜欢温暖,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若来了可能会无法生存。 B、“我”的理解:“我”养的鸟因为有了鲜艳的颜色后就如父亲说的那样,没办法在“我”的家乡存活下去。 C、一开始,“我”对这句话是“似懂非懂”的,到了结尾的时候,“我”已经真正懂得了它的意思。 D、结尾处“我”特意强调了“彩色的”,是说鸟死的原因跟颜色有关,说明“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14、漫步名著花园
【材料一】
在“读经典·赴美好”活动中,六年级(1)班就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发起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阅读时间
读书计划
书籍类型
每天阅读时间
人数比例
计划情况
人数比例
阅读书籍类型
人数比例
1小时左右
35%
自己有计划
24%
经典名著类
28%
0.5小时左右
57%
家长帮忙制订计划
46%
学习教辅类
40%
基本不阅读
8%
无计划
30%
卡通漫画类
32%
阅读名著的目的
人数比例
领略有趣的故事情节
29%
提高理解和写作能力
31%
应付考试或检查
27%
纯属消遣或其他
13%
【材料二】
同学们发现,本学期的“世界名著”单元所涉及的都是历险类小说。大家讨论出了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①故事充满悬念,具有神秘色彩;②主人公在历险中获得成长和蜕变;③主要角色都有冒险精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④故事情节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⑤歌颂冒险精神,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⑥能启迪读者热爱生命、坚定信念、珍视友情等。
【材料三】
关于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也进行了分享。
滨滨: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困难,但想到能成为经典的书都不会简单,沉下心去读就会越读越有味。
小江: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方便及时了解人物关系。
小语:有些长篇小说情节比较复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一个时间轴,方便更全面地掌握故事的脉络。
文文: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1)、分析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该校九成以上学生有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B、该校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人数不足三分之一。 C、该校大部分学生都有自主制订阅读计划的习惯。 D、该校有近三成同学阅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2)、结合“阅读名著的目的”调查数据,你支持的观点或主张是( )(多选)A、所谓“开卷有益”,不管是名著还是其他材料,只要愿意阅读,都值得提倡。 B、有必要开展一次“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的专题讨论会,让同学加深对经典名著阅读意义的认识。 C、可以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会,让同学分享阅读名著的收获。 D、阅读名著的目的存在多样性,可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帮助同学们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3)、根据材料二,借助下面的思维导图将同学们讨论得出的历险小说的特点进行梳理,把表示特点的序号填到横线上,并提取恰当的文字填入括号内。(4)、最近小安同学要代表学校去参加阅读知识竞赛,但那天又正逢春游,为此她有点纠结。根据阅读经验,你认为( )这本书能帮助小安从好处和坏处两个角度进行比照,从而宽慰自己,解除烦恼。A、《爱丽丝漫游奇境》 B、《鲁滨逊漂流记》 C、《骑鹅旅行记》 D、《汤姆·索亚历险记》(5)、阅读上一题中提到的这本书,有人推荐材料三中小江的方法,有人建议用小语的方法,你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合适呢?请写清楚理由。(6)、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声音:经典名著读起来太费劲,还是当下的流行读物轻松有趣。为此,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针对正方的辩词,结合材料以及自己的阅读经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驳。正方:小学生应该多读流行读物
反方:小学生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流行读物富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激发阅读兴趣;流行读物往往图文结合、语言幽默,可以放松身心,丰富课余生活;此类书籍通俗易懂,更容易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
15、根据语境填空。
小江:愿你有“ , 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持,有“ ,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有“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情操。
安安:“ , 杨柳依依”“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客舍青青柳色新”,古有“折柳”送别,今有“柳诗”赠友。愿我们的友谊长“留”。
吴老师:朱自清曾感叹“过去的日子 ,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愿你惜时如金,勇往直前,相信以后你一定能超越老师,正如《荀子》所言:“。”
高老师:马上要参加毕业考试了,送你一块定胜糕,祝你这次考试;送你一只我包的粽子,祝你以后能。
-
16、阳阳在纪念册里收录了一篇即将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文稿。下面是演讲稿的一个片段:
这六年来,我们在老师们的关爱中成长,逐步从(a)走向成熟。忘不了,犯错时您对我们(b)的教导;忘不了,您告诉我们肩上应负的(c)。您经常用“d____”告诫我们读书要用心思考、细心揣摩。师恩难忘,铭记于心。
(1)、将下列词语填入演讲稿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渺小 平心静气 责任 B、幼稚 平心静气 责任 C、渺小 斩钉截铁 责认 D、幼稚 斩钉截铁 责认(2)、在演讲稿的“d”处补充一句名言警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3)、就这个片段而言,你觉得阳阳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A、我们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 B、我们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C、读书要用心思考和揣摩。 D、我们将铭记老师的恩情。(4)、阳阳在准备本次演讲时发现有几个字词的音和形不太确定,下列选项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资格 万不得以 搅和(hé) B、拨弄 焉知非福 燕山(yàn) C、书籍 司空见惯 间断(jiān) D、严骏 不可思议 徘徊(huái) -
17、阳阳精心制作了一份“成长纪念册”,在扉页上的“成长感言”中,阳阳是这样写的……
虽然我们的个性jié rán____不同,但大家能互相kuān wèi____,互相包容。有时,mǐn gǎn____的我会感到kōng xū____忧伤;有时,心急的我做什么都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反而把事情搞砸……是老师和同学的暖心帮助,让我的心重新míng mèi____起来……成长是跌跌撞撞还依然向前的勇气,是历经磨难却心怀感恩的沉着,____。
(1)、根据拼音和具体语境写词语,帮阳阳将“成长感言”填写完整。(2)、想一想“成长感言”中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请你也尝试着写一句,表达对小学六年时光匆匆而逝的感叹。(3)、“成长”还会是什么呢?请按照“成长感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将语句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阳阳想以“素 jiān淡墨”作为纪念册的名字,因为“素 jiān”指白色纸张,“淡墨”指不浓的墨汁,都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阳阳查字典看到以下四个字及其释义,你认为应该选( )A、缄:封,闭。 B、蓑:没长穗的芦苇。 C、笺:①注释;②小幅的纸;③书信。 D、槭:木楔子。(5)、阳阳想从楷书大家赵孟颊的作品中去找“素jiān淡墨”这几个字作为纪念册封面字体,因为赵体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笔意,下列作品( )是阳阳应该重点查阅的。A、B、
C、
D、
-
18、习作。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或欣慰、盼望、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或沮丧、愧疚……你有过这些感受吗?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补充题目;②把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
-
19、每当玉兰花开,萦绕在我们身边的不只有花香,还有真挚的感情。一起走进下面的文章,闻花香,悟真情。
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发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大概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就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嘱我,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我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了哟。”我才恍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我就显得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是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吹拂。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作者将这些美好的情感融入、、的事例,情感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2)、文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留花的过程,表现出父亲( )的性格。A、做事认真 B、豪爽耿直 C、喜爱花木 D、慷慨热情(3)、小小的玉兰花“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4)、短文第7自然段中写道:“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句中“美丽”的含义是( )A、耳边插着玉兰花的母亲是美丽的。 B、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情景是美丽的。 C、绽放的玉兰花是美丽的。 D、站在玉兰花树下的父母是美丽的。(5)、“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6)、作者通过父亲的行为,学会了什么? -
20、《那个星期天》一文中,“我”蹲在院子里的地上,用树枝拨弄蚁穴。现在,一起走进下面的文章,探索小小蚂蚁的世界吧。
蚂蚁的文明
①据统计,全世界有10000多种蚂蚁 , 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③刚出生的幼蚁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予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④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⑤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口,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⑥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⑦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啃食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1)、本文是一篇(平实 生动)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2)、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好处是。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好处是。(3)、“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的,把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四处中的处最合适。(4)、据统计,全世界有10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这句话中“远远”“所有”能不能删去?为什么?(5)、查阅资料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说“有些蚂蚁是森林的保护者”?【资料】有些蚂蚁是森林的保护者。特别是针叶林里住满蚂蚁,可以防止许多种森林害虫大量繁殖,压制它们的有害活动。捕食性的森林蚂蚁从早春到晚秋一直捕食害虫,它们不仅消灭地上的害虫,还消灭枝干上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