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快乐阅读。
童年趣事
①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个精致的小木盒,里面装满了一件件有趣的往事……
②记得那天天气很晴朗,我和表弟决定去捉蚂蚱。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草木茂盛的小花园,我们想,蚂蚱肯定会在这里出没的。
③不一会儿,我们的第一只“猎物”就出现了。不过这小东西机灵得很,我左扑右扑,就是扑不到。我累得汗流浃背。这小东西惹得我恼羞成怒,我左拍右拍,眼看着它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把我耍得团团转,我越拍越烦。这时候,表弟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要冷静。我沉下心想一想,感觉到要生擒这只狡猾的小蚂蚱,单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得和表弟一起使用“终极决胜奥秘——两人合攻”才成。于是,我们重新围住这小东西,我先扣住了它,可它故技重演,又从我的手指缝中一跃而出。不过这次它没那么幸运了,我表弟早已埋伏在旁边,也是一跃而起,在空中一扣,总算把它扣住了。我们把这小东西放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中。
④如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在我的记忆中它还是那样清晰。每当我和表弟相聚,总会提起这件事,说到兴奋处还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1)、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填写词语。①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②形容大量出汁或极度紧张的状态。
③曾经使用过的方法再次使用。
(2)、文中“我”一开始捉不到小蚂蚱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填序号)A、小蚂蚱非常灵活 B、“我”不够冷静,情绪急躁 C、小蚂蚱体积太小(3)、最终“我”和表弟是如何成功捉到小蚂蚱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文中“我左扑右扑,就是扑不到”,“我左拍右拍,眼看着它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了“我”捉蚂蚱的过程。请你也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自己尝试完成某件事(如跳绳、折纸、系鞋带等)的片段。 -
2、阅读材料。
某校四年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调查项目
①外出时跟父母打招呼
②主动做家务
③不顶撞父母
④主动与父母谈心
⑤吃饭时先给父母盛饭
做到
60人
10人
30人.
5人
15人
未做到
40人
90人
70人
95人
85人
(1)、读了材料,我们会发现该校四年级学生在“”这一方面做得好些;做得较差的两项是“”“”。填序号)(2)、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至少写两点) -
3、根据积累填空。(1)、读完“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 , 以堙于”,我们认识了的精卫。(2)、“智能之士, , ”的意思是:有智慧和才能的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成才;如果不提问,就不会知道更多。(3)、《雪梅》中的“梅须逊雪 , 雪却输梅”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才能有所长进。
-
4、照样子,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写想到的画面。
例:人声鼎沸——瑞雪初降,许多游客争相涌到西湖断桥赏雪,桥上非常喧闹。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鸦雀无声
——
-
5、下列哪一项描写的是作者想象的画面?( )。A、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B、我望着星空,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C、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6、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惜。 B、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C、骚人阁笔费评章:同“搁”,放下。
-
7、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据说 霎时 B、苍蝇 雷达 C、重叠 叶柄 D、敬佩 箸名
-
8、选字填空。(填序号)
①塘 ②窝 ③巢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个鸟 , 树下有一个狗 , 远处还有一方鱼。
-
9、“缘”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缘故;②因为;③缘分:④沿着,顺着。请帮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缘”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张师傅和李师傅偶遇后结缘 , 产生了深厚的感情。(3)、这件事的缘由还没弄清。
-
10、组词,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谁 违)抗 (即 既)使 (豌 碗)豆 气(奋 愤)
(顺 须)利 (欢 滋)润 (联 连)系 手(抢 枪)
鹅(卵 卯) 苍(绳 蝇)
-
11、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这个少(shào shǎo)年读了多少(shào shào)本书?(2)、他们在一条弯曲(qū qǔ)的小路上唱曲(qū qǔ)子。(3)、敌人将飞机降(xiáng jiàng)落在地面上,举起白旗投降(xiáng jiàng)。
-
1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在成长的guò chéng中,过于shū shì的环境往往弊大于yì , 它会让我们chén nì其中,zhú jiàn失去向前bēn pao的动力。我们得跳出这样的环境,凭借自身力量不断前行,不要pà shū , 以jiān dìng信念,勇敢面对各类挑战,这样你会不断chāo yuè自我,最终 huò 得成功。
-
13、请认真抄写下面这句话,注意写得正确规范。
神话,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
14、任选一题,完成习作。(1)、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特别”:一位特别的老师、一位特别的同学、一份特别的礼物……请以“特别”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选择典型事例来写,写出真情实感。(2)、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祖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你的想象中,二十年后的学校会是怎样的呢?比如:校园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室又会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以《二十年后的学校》为题,大胆想象,完成习作。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带;书写正确、规范。不少于350字。
-
15、文字中汲取的精神力量
读书再读书(李晓玲)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爱看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文发愁;高考语文得了高分;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 功德)。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爱读书也就不会有今天,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我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这份懊悔来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领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 宽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置身事外 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选文有删减)
(1)、阅读选文,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2)、选文中“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是( )。A、小时候不爱读书,基础太差 B、工作中需要知识时,后悔过去读得不够多 C、现在没有时间再读书学习 D、觉得自己读的书都没有用处(3)、带着问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请你运用这种方法根据提示,补充思维导图。
(4)、画横线的句子中“偷”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在充满书香的读书节里,阅读的美好被更多人感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从阅读中获益,请你提出两条与阅读有关的具体可行的建议。 -
16、舌尖与心底的故园记忆
桂花摇落以后,____去小枝小叶,____上几天太阳,____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____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选自琦君《桂花雨》)
【资料链接】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1949年迁至台湾,而后50多年没有回过温州。她曾写道:“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真挚热烈的情感。
(1)、把动词“做、晒、挑、收”分别填在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2)、阅读选段,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写出2条)(3)、选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浸”的意思是。这个字用在这里,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母亲内心惦记着家乡,在她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所以她对家乡的桂花感情更深。 C、“我”带回来的桂花落下来的时间长了,家乡的桂花更新鲜,香气更浓。 D、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赏的。(5)、有人说,看琦君的故事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相片中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令她念念不忘的桂花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呢?结合选段和【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
17、铭记历史的屈辱与呐喊
【材料一】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 , 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选自王英琦《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雷特大尉的信》)
(1)、朗读文段时,我们应该带着( )的感情。A、感伤、无奈 B、悲壮、痛惜 C、仇恨、无奈 D、可怜、可惜(2)、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凡是”“统统”“掠走”“任意”“毁掉”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材料二】中“更彻底,更漂亮”加引号,你认为作者用这两个词语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两则材料表达的共同的核心内容是( )。A、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B、英法联军劫掠烧毁圆明园的罪行 C、雨果对帕特农神庙的看法 D、圆明园毁灭后的修复情况 -
18、结合课文补全下表中两处空缺的部分。
故事名称
困境(阻拦者)
不可思议的情节
结局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
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猎人海力布》
说出秘密会变石头
海力布能听懂动物语言
-
19、五(2)班同学在读书节期间,发现有些同学在阅读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李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制定一份班级阅读公约。请你参考图中的情景拟定几条公约吧。

-
20、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国的科学家们____,终于制造出了量子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盼星星盼月亮 , 终于盼来了这台意义非凡的设备。全国人民也为量子计算机的成功制造而____。
(1)、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的横线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处心积虑 臭名远扬 B、呕心沥血 得意忘形 C、呕心沥血 兴高采烈 D、诡计多端 举世闻名(2)、语段中加点的“盼星星盼月亮”是口语,我们可以用成语“”来代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