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演好课本剧,班级举行古典名著阅读会,会上同学们争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助资料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就更有兴趣阅读古典名著。 B、通过观看电视剧,加深对“真假美猴王”的理解,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C、阅读《红楼梦》时会遇到很多不知道是什么的物品,不需要反复琢磨,可以跳读。 D、因为对武松喝酒时的表情、动作存在不同意见,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
2、饰演孙悟空的小明查找了《西游记》的相关资料。下列回目中不是出自《西游记》的一项是( )A、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B、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C、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D、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3、选演员时大家参照了原著的外貌描写片段,下列人物和外貌描写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B、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C、周瑜: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D、孙悟空: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
4、下面是同学们为人物设计的表演方案,其中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A、孙悟空端坐在水帘洞中,表现出孙悟空敢作敢为、心怀群猴的特点。 B、贾宝玉没有办法放起风筝,急得抓耳挠腮,体现出他任性、率真的特点。 C、武松打完老虎,累得手脚疏软,活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武松。 D、鲁肃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借船的事,说到做到,表现出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的特点。
-
5、第2小组想表演“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但他们对情节的先后顺序不是很熟悉,请问“鲁智深拦住大伙,徒手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这句话应放在( )
①鲁智深被派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②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被鲁智深给收拾了。③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吃得正高兴时,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④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
6、讨论课本剧的背景时,黄亮指出只有一个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桃园三结义”“入木三分”“智取生辰纲”等故事都出自《水浒传》。 C、《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几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D、《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展现了官场的各种丑态。
-
7、读下列课本剧中的句子,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诗篇。(诗人、作家等文雅的人) B、那个货郎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叫卖。(江湖郎中) C、虽然天色已晚,但他并不打算投宿客舍。(旅馆)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
-
8、黄亮同学研读课本剧时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在( )A、都督 委托 粗鲁 景阳冈 B、插满 碗碟 兼顾 拖动 C、熟悉 坠落 半截 申时 D、山寨 遮住 匆入 权杖
-
9、为丰富古典名著阅读形式,五年级(2)班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情节:
(1)心怀①dù jì____的都督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2)鲁肃②bù zhì船只等待诸葛亮③diào dù____。不知情的周瑜④yí huò____不解。
(3)梁山泊的武松肚中⑤jī kě____豪放吃食,酒足饭饱后袒露⑥xiōng táng____。
(1)、在课本剧表演前,演员们四处搜集台词,颇下了一番功夫。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忌讳(huì) 石窍(qiào) 袭击(xí) 擒拿(qín) B、霹雳(bì) 嫣然(yān) 晦气(huì) 迸裂(bèng) C、倚靠(yī) 挈带(xié) 瞑目(míng) 镌刻(juān) D、肋骨(lèi) 劣质(liè) 幔子(wàn) 碣石(jié)(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3)、大家搜集到的台词里有不少多音字,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喇叭 豁喇喇 哈喇子 B、呵呀 笑呵呵 呵护 C、血泊 湖泊 梁山泊 D、绰号 人影绰绰 绰起 -
10、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吗?如果你有一次去火星探险的机会,你会和谁去?打算带哪些装备?在那里你会有哪些神奇的经历?你会遇到哪些困境与危险?又是怎样解决的?插上想象的翅膀,创编一个神奇的火星探险的故事吧!要求: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
-
11、捞铁牛
①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②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 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③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④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⑤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⑥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1)、“议论纷纷”是指 , 人们可能在议论。。(2)、短文第③自然段用了“先、、、又”这些连接词写了“捞铁牛”准备工作的步骤。(3)、怀丙是怎样将铁牛捞上来的?抓住关键词,完成流程图。摸清位置→→并船搭架→→→岸边拖牛
(4)、怀丙是怎样想出巧妙的办法来的呢?他应该经历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因为 , 想捞出来非人力所能,所以要想其他办法;既然是在水里,那么可以利用水的将铁牛捞上来;要找大船才行,船越大,装的沙越 , 船就越 , 离铁牛也就越;铲去泥沙,船就会带着浮上来;最后将铁牛顺水拖回来就可以了。(5)、短文在结尾处介绍怀丙,这样写的好处是( )(填序号)A、强调怀丙的姓名。 B、写出怀丙的身份。 C、突出怀丙的形象。 -
12、对比阅读
【文段一】
跳水(节选)
①正在这时候 , 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②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文段二】
鲨鱼(节选)
①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②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而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③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转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④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们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⑤水面上的烟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⑥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文段一第①自然段中的“这时候”是指( )的时候。A、千钧一发 B、激动万分 C、兴高采烈 D、不由自主(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读文段二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此时老炮手可能在想:。(3)、老炮手为什么开炮救孩子?思考后填写思维导图。(4)、你赞成老炮手的做法吗?为什么?请说出至少两点理由。(5)、船长和老炮手都在紧急关头救下了孩子,能精准概括两个人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是( )A、机智果断 临危不乱 B、手足无措 神机妙算 C、机智勇敢 舍己为人 -
13、活见鬼
有赴饮①夜归者,值大雨,持盖②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③ , 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④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①赴饮:去参加宴会。②盖:古时把伞叫盖。③偶不相值:正巧没有碰着。④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1)、读下面的句子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A、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B、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C、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D、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2)、这篇文言文中的“鬼”指的是( )(多选)A、赴饮夜归者 B、伞下同行者 C、晨起炊糕者(3)、结尾处两人“不觉大笑”,这“笑”中包含两人什么样的情感?(4)、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
14、课文综合回顾。
那位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夸赞自己的盾时称:“ , 。”夸赞自己的矛时称:“ , 。”他的话真是。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最终赢了齐威王,所用的方法是第一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二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第三场用自己的对齐威王的 , 三局两胜。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知己知彼、避敌锋芒,才能出奇制胜。《跳水》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 , 结果是。
-
15、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年龄称谓。
小光一家计划加入读书俱乐部,需要进入不同年龄段的聊天群。根据年龄,十五岁的姐姐需申请加入“年华”聊天群,二十岁的堂哥需申请加入“岁月”聊天群,三十岁的小姨需申请加入“之家”聊天群,六十岁的爷爷需申请加入“一族”聊天群。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2)、几十年 , 几百年 , 几千年 ,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写写自己类似的体验)(3)、修改下面的语段。(4处错误)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以有大概差不多200年的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鱼汤面虽然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
1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胸有 ②摩擦
③兴致 ④风浪
⑤出划 ⑥欲试
⑦哭笑 ⑧心胆
(2)、画波浪线的词语是“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3)、⑦形容的是(尴尬的笑 不严肃的笑),我还能根据提示写出含有“笑”的四字词语。勉强的笑: 高兴的笑:
(4)、选词填空。(填序号)①“天宫课堂”开课了,同学们都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
②“天宫课堂”的球形火焰实验、动量守恒实验……点亮了青少年的航天梦想,让不少孩子 , 渴望到太空去探索奥秘。
③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对他们来说执行此次任务早已。
-
18、下列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理解正确的是( )A、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B、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C、或者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D、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办?”
-
19、下列句子与例句用到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武大樱花烂漫,像绯红的轻云。 C、我仿佛能看到玉龙山的雪峰,听到黄河的涛声,闻到江南的花香。 D、蚌壳小心翼翼地将石子含住,慢慢孕育,使它们变成美丽的珍珠。 -
2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