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酒脱 排山倒海 B、爆发 技高一酬 C、疙瘩 别出心栽 D、笨拙 全神贯注
-
2、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
这尊佛教diāo
像yì
立在xuán yá
边上,他视xiōng yǒng
的浪花为来bīn
, 那阵阵的海浪声仿佛是彼此间喜yuè
的交谈。
-
3、提示:请选取一个场景,或一个运动会,或一个联欢会,或一次活动,按时间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生动,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字数500字左右。
-
4、课外阅读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从山脚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翠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涧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下”“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两面的峨眉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宽阔增添眺望乐趣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3)、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按从→→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 , 北面的 , 南面的通向。(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横线把它画出来。(6)、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5、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悠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人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选自《》,作者是。(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3)、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无边的绿毯”是指 , “白色的大花”是指。(4)、用波浪线画出选段中的一个拟人句。(5)、选段中表示绿的范围广的词语是 , 表示绿的程度深的词语是。(6)、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新鲜晴朗舒适瑰丽
-
6、积累与运用。(1)、《七律·长征》中“ , ”统领全诗。(2)、《宿建德江》中描写月夜绿色的诗句是“ , 。”(3)、宋代陆游的爱国的名句是“”我还能写出一组课外积累的爱国名句是。(4)、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为了让下一代过上幸福的生活,英勇献身了。我想用曹植的“ , ”来缅怀他。(5)、我会写关于丁香花的古诗词“ , 。”
-
7、 按要求写句子。(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2)、水渐渐浸过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3)、《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修改病句)(4)、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缩句)(5)、会场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6)、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做晚饭。”(改为转述句)
-
8、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金涉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4)、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欲睡。
-
9、查字典填空。
“裁”是 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用部 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裁”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筹划,设计;②消减, 去掉一部分;③决定,判断。给下列词语中的“裁”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别出心裁裁军 裁判
-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里
色欲流
襟飘带
平无味
顾影自
心神往
横七八
嫦娥月
技高一
全神注
斩钉铁
居高下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包(méng) 稍微(shāo) 漆黑(qī) 花蕾(lěi) B、高鹊(què) 绷得紧(bēng) 妩媚(wù) 参差(cén) C、单薄(báo) 衣襟(jīn) 折回来(zhé) 皱眉(zòu) D、歼灭(qiān) 苔藓(tái) 矗立(chù) 着陆(zhuó)
-
12、读拼音写汉字。
gē da
zāo gāo
páo xiào
xuán yá
diǎn zhuì
yī shang
-
13、 附加题(1)、这学期我们阅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我喜欢书里的主人公阿廖沙,他是一个的孩子。他因为 , 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阿廖沙到外祖父家后,最喜欢的事情是听讲故事,而他的外祖父是一个的人。(2)、除《童年》外,你还读过哪本书?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他有什么特点?
书名:《》
最喜欢的人物:
人物特点:
-
14、习作。
⑴题目: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⑵学校或班级最近开展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请把活动中令你难忘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
-
15、阅读理解
江姐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 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 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 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有些同志忙着帮江姐 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
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 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A.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 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 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 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看了一 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布包落 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眼泪,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 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B.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 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讲究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把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培上的破 镜……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像猛地醒过来似的,红肿若眼睛,从签子门缝中望着她 离去的背影。
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 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写了临刑前江姐做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四个字概括。(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①A句是对江姐的描写,不仅说明了江姐爱干净、爱美、爱生活,也反映出她的精神,客观、立体地塑造出一位革命者的形象。
②B句是对江姐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革命者的品格。
(3)、“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这句话中“平静”一词写出了江姐的神态。(4)、短文的结尾处塑造了江姐怎样的光辉形象?(5)、你还知道哪些像江姐一样的革命英雄?至少写出两位。 -
16、阅读理解
四瓶矿泉水
没有人能想象这是一次怎样的急行军。
左边是峭壁,右边是岷江。峭壁上的巨石摇摇欲坠,岷江水在脚下呜咽而过。地震使道路塌陷、开裂,半座山滑坡阻断了通往映秀的路,年轻的消防战士艰难地在不是路的路上找到插脚的空隙,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着。他们手挽着手小心翼翼地前行;橘红色的救接服在悬崖边连成了长长的曲线。
强烈的余震让战士们无法站立,滚落的山石从头上呼啸而过。班长指着面前的山鼓励新兵,瞧,石头在跳舞!新兵沉默不语,似乎在担心班长的说话声会引起泥石流。
为了能多带些救援器材,快一点儿挺进映秀,早一点儿去营救生命,所有的战士都扔掉了帐篷、被褥,甚至大部分食品。35千克的负重,让百余千米的急行军变得异常漫长,可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人掉队。21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抵达映秀。
美丽的映秀镇已经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让年轻的心隐隐作痛。他们顾不上喘一口气,就开始了紧张的救援。
一天、两天,战士们一直没合眼。第三天清晨,雨后的映秀变得格外闷热,老天爷似乎也在仇视这场灾难,发泄着自己的愤怒。可它并不知道,正在这里拯救生命的战士们已经弹尽粮绝,它更不知道,300名战士只剩下4瓶矿泉水。
“报告首长,又一个兄弟晕倒了!”班长带着哭腔向指挥员报告。
“抓紧给他喝水!”指挥员抹了把脸,可脸上满是细小的盐粒,汗早已经被蒸干了。
“我、我不喝,留给伤员……”刚刚苏醒过来的战士无力地推开嘴边的矿泉水瓶子,他要把这仅剩的饮用水留给废墟里的伤员。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口水,就能延长伤员的生命,为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指挥员默默地抬起头,心里诅咒着这闷热的天气。他咒骂这不长眼的天,他心疼他手下的这群年轻战士。
“你给我放下!你要敢拿一点东西,我跟你没完!”净吵声让指挥员皱紧了眉头,循着声音望去,只见班长正搓着拳头训斥新兵。“咱们已经没有喝的了,再说这只是两瓶……”新兵瓮声瓮气地回答,手里捉着从倒塌的商店里找到的饮料。
“不行!首长说了,灾民的东西谁也不能动!”班长咬了咬干裂的嘴唇,斩钉截铁地说。
“首长……”新兵求助的目光望着指挥员,四目相对,新兵默默地放下了手里的饮料。
“班长,快来呀!兄弟们,快来呀!”新兵声音沙哑地朝战友们喊。班长第一个跑了过去,他和新兵贪婪地舔着树叶上残留的雨水。
指挥员心头一颤,回过头去,狠狠地抹了一把泪。
(1)、短文开头画线的句子属于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不行!首长说了,灾民的东西谁也不能动!”班长咬了咬干裂的嘴唇,斩钉截铁地说。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
17、诗歌鉴赏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 , 题目是。(2)、用横线画出词的上阕,用波浪线画出词的下阕。(3)、这首词写的是 , 赞美了“她”的精神。 -
18、按原文填空。(1)、祖宗疆土, , 。(2)、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 , 乌蒙。(3)、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
19、按要求完成题目。(1)、“悬”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挂,吊在空中;②距离远,差别大;③危险,不牢靠;④公开揭示。“悬”在“悬梁刺股”中的意思是 , 在“悬赏”中的意思是 , 在“这事悬了”中的意思是 , 在“悬殊”中的意思是。(填序号)(2)、“说”根据意思有很多种表达。跟他人解释某种事物叫“”表扬别人叫“”,委婉地拒绝别人的好意叫“”,私下里小声交谈叫。(3)、“全神贯注”和“”意思相近;“斩钉截铁”和“意思相反。(4)、《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使我想起曹植的诗句“ , ”;陆游一生困顿,却总是心系国家,他用诗句“”表明了心志。(5)、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6)、《七律·长征》展现了红军面对的大无畏精神;《开国大典》写了(填时间)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心情。(7)、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开国大典》)①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既是比喻句,又是夸张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场面的。
②如果将文段中加点的“直奔”改为“前往”,可以吗?为什么?
-
20、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全神贯注
昂首挺胸
居高临下
千钧一发
注:
昂:
临: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