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看图补充音节,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
xiǎozài shuǐ lǐ yóu yǒng (2)、
chuān mián ǎo。 (3)、
chí táng lǐ dekāi le。 (4)、
bà ba zài。 (5)、
wǒ men -
2、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口
k 三
ān 车
ē -
3、拼一拼,填一填。
z—ǒu→
j—ǜ→q——án→quán
l—üè→x—ǘn→
g——→guā -
4、我能把下面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
d si j ao yun üe e ch wu er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
5、写作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表达出你的感情。(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写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习作要求:①从上面的内容中二选一完成习作;②把重要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分段叙述;③书写规范、端正、美观。 -
6、钱学森
①1955年10月1 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般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②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④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⑤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⑥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⑦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根据意思,在短文①自然段中选出合适的四字词,写在横线上。①形容非常的思念。
②形容船只冲过波浪前进,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2)、请在第①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现钱学森归国心切的句子。(3)、读第⑤自然段,结合短文回答。①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改成反问句)
②上面这句话是对美国海军一位高级将领的语言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侧面反映出钱学森回国意义的重大。
B.间接表达了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C.这位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非常尊重钱学森。
D.侧面说明了钱学森过人的才华。(4)、总览全文,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记叙了
-
7、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②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③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例: 原原本本(AABB型):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A、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B、外貌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C、动作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D、语言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3)、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A、海力布可以保佑百姓 B、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C、海力布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火神 D、海力布有去恶辟邪的神力 -
8、你读过的民间故事中,最感兴趣的是“”。主要人物是 , 你被他(她)感动的原因是:。
-
9、小明去各地旅游时,发现很多景观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将以下两个景观对应的民间故事的选项,填写在图片下方的括号里。
A.济公与飞来峰 B.孟姜女哭长城 C.八仙过海 D.梁山伯与祝英台

-
10、按要求写句子。(1)、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改为反问句)(2)、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褒义:
贬义:
(3)、我们制定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
1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 hóng wěi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áng的 gōng diàn、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其中,你就能lǐng lüè到艺术的迷人 shén yùn。
-
1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仅……还……
虽然……但是…… 既然……就……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开辟出来种花生吧。(2)、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3)、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4)、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那里的生活。 -
1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是一个青艳艳的像宝玉一样的田螺。(比喻) B、此时正是人间四月天,可爱的樱花在风中舞蹈,花香飘逸。(拟人)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夸张) D、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是紧急事吗?(设问)
-
14、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己亥(gāi) 抖擞(sǒu) 剔透(tì) B、筛查(shāi) 绰约(chuò) 适宜(yí) C、眼睑(liǎn) 强迫(qiáng) 挽回(wǎn) D、侮辱(rǔ) 执拗(niù) 离间(jiān)
-
15、习作
题目:我的
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
-
16、
外婆的竹篮
外婆的竹篮是(褐 渴)色的,边缘磨得发亮,篮身上缠着几圈细细的麻绳。它总挂在厨房的土墙上,装过青菜、番茄、花生,也装过四季的温暖。
春天,外婆提着竹篮去后山挖笋,回来时总会带几朵映山红。我(蹲 遵)在竹篮边,看外婆挑最红的西红柿,酸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竹篮里的瓜香(棍 混)着泥土味,是春天的味道。
夏天,竹篮装满杨梅和甜瓜。外婆把甜瓜切成小块,用井水镇得冰凉,掀开盖在篮口的蓝布,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她摇着蒲扇看我狼吞虎咽,笑着说:“慢点吃,竹篮又不会跑。”
秋天,竹篮变得沉甸甸的。外婆去山上摘野栗子、捡银杏果,野栗子带刺,她先铺一层树叶在篮子里;银杏果黄黄的,她一个个摆得整整齐齐。竹篮缝隙里沾上落叶,带回家一抖,叶子“哗啦”掉下来,像撒了把金碎片。
冬天,竹篮装着烤红薯和瓜子。外婆病了,却仍颤着手从篮底摸出两块桂花糕,塞进我手心:“上学带着,饿了好垫肚子。”如今,竹篮空了许多年,但每当阳光斜照进老屋,我仿佛又看见外婆(跨 挎)着竹篮,站在菜园篱笆边,笑着冲我招手:“丫头,来挑个最大的茄子!”
(1)、短文2-5自然段是按照顺序写的,提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2)、在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打“√”。(3)、短文中划线部分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4)、“秋天,竹篮变得沉甸甸的。”句中的“沉甸甸”的东西指的是。(5)、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外婆对“我”的疼爱?(至少写两处)(6)、短文通过竹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1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小丽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她一点也不骄傲。(2)、蝙蝠的耳朵能接收超声波,它能在夜里避开障碍物。(3)、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1)、李奶奶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舞台上正在表演的小朋友。(缩句)(2)、钱塘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被”字句)(3)、秋天,桂花树上盛开的桂花像是无数的星星。(仿写比喻句)(4)、通过观看禁毒知识视频,使我受到了教育。(修改病句)(5)、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
19、按课文内容填空。(1)、“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作者是。(2)、“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作者是。(3)、根据语境填谚语:“八月里来雁门开,。”(4)、根据提示用诗句填空:小杰总爱贪玩不学习,你可以用诗句“ , ”劝他珍惜时间。(5)、联系生活实际填空:
中秋夜,望着天空中的圆月,我不禁想起诗句“ , ”,思念远方的亲人。
-
20、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1)、鸦无声 耳欲聋 人人 随遇而
呼风雨 锣鼓天 七八 人声沸
(2)、十一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3)、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声音 , 场面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