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等闲识得东风面,。(朱熹《春日》)
    (3)、《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首联“”总领全诗。
    (4)、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诗句“”描写了夏雨骤降时的西湖;《宿建德江》“”两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又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 2、看拼音,写词语。

    比赛结束,操场上突然变得sù  jìng。有人jǔ  sàng地低头,有人却sǎ  tuō一笑。我huǎng rán想起老师的鼓励,不再cāi  cè他人想法,决定去tàn wàng生病的朋友。病房里,他因发烧shēn yín但醒来时脸上竟露出xǐ yuè活动虽已wán bì这份温暖的经历却让我不再觉得生活píng dàn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从课文内容联想,但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 B、我们可以通过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而环境描写不能突显人物形象。 C、读书前可以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 4、下面描写场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点面结合”方法的一项是(    )
    A、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B、几个小时如流水般飞快地过去了。义卖结束了,操场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C、乐曲结束了,男乐手在灯光的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
  • 5、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____,“多好啊!”

    ②“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____了伙伴的邀请。

    ③毛泽东主席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④“我一定要把这次教训牢记于心。”他____道。

    A、赞叹        谢绝       宣布  自     言自语 B、赞扬        拒绝       公布        窃窃私语 C、谈论     谢绝     宣布              交头接耳
  • 6、下列演讲稿的题目与“革命岁月”的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红色精神引领我成长 B、我敬爱的祖国 C、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而且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B、郝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C、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六一”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王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能够提出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意,已经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B、见到前面交通堵塞,交警大步流星地赶了过去。 C、在大伙细心地观察分析后,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暴露无遗
  • 1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襟飘带舞    技高一筹    自做自受    呆头呆恼 B、居高凌下    斩钉截铁    悬涯绝壁    跌跌撞撞 C、全神贯注    粉身碎骨    排山倒海    威风凛凛
  •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báo)    衣(jīn)    提(gong)    热血腾(fèi) B、发(bào)    立(yì)    哮(páo)    别出心(cái) C、服(zhì)    见(kuī)    灯(zǎn)    暴无遗(lòu)
  • 12、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短短的几十年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发射,以及各种盛大的体育盛事的举办,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未来的祖国在我们的努力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并完成习作。

    写作要求:题目自拟,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想象合理;不少于400字。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人类怎样传递信息?远古时代,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人们多采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古人创造了文字后,就有了书信的传递。古时候没有邮政设施,传递书信非常困难。在战乱时期,一封书信甚至要辗转数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

    近现代,电话的出现,则使信息变成电磁波发送出去,几乎在发送的同时,人们就可以通过电话了解到信息的内容。

    现在,随着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电子邮件、社交软件等方式已经逐渐代替了其他方式。如坐在家中的计算机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外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接收到你的信息。

    【材料二】    关于不同年龄层喜欢的信息传递方式的调查表

    信息传递方式

    50岁以上

    30~50岁

    30岁以下

    选择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

    书信

    27人

    6人

    0人

    书信有传统书香的韵味,感觉亲切

    电话

    3人

    21人

    9人

    直接对话,方便沟通

    电子邮件、社交软件

    0人

    3人

    21人

    信息可以同时传递给多人

    【材料三】    英雄的书信

    战争年代,书信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英雄战士们曾写下饱含深情的家书,留下过句句滚烫的诀别信,更喊出过视死如归的誓言……

    ①邱少云在最开始奔赴战场时,就在一封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到战场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②在打扫长津湖战役的战场时,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的文字,令人红了眼眶:“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读【材料一】,我们了解了不同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列举的信息传递方式中,30~50岁的人最喜欢的方式是 , 原因是
    (3)、【材料三】中,两位英雄的书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之情,他们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赞扬。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越来越便捷了。 B、由【材料二】可知,年龄越小,选择书信交流的人越少。 C、电话的发明,标志着书信已经被完全代替。 D、战乱时期,书信虽然传递不方便,但仍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5)、有人说,时代在进步,像书信这样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被淘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感悟,说说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 14、课外阅读理解。

    挥泪炸桥

    ①自古以来,每逢中秋时节,都会有大量游客前往钱塘江观潮。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座桥就坐落于水流湍急的钱塘江之上,它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大型桥梁,而搭建这座宏伟桥梁的人正是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的巨匠,他就是茅以升。

    ②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从小便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在他少年时的一次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的龙船比赛,结果却因为观看者太多而导致拱桥坍塌,死了不少人。当时震惊又悲愤的茅以升就下了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建造最结实的桥!

    ③杭州有句歇后语叫:“钱塘江造桥——办不到。”这说明自古以来,在钱塘江建桥就被当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首先,钱塘江以其壮观的潮汐而闻名,这一自然现象使得桥梁施工变得异常困难。在涨潮时,汹涌的潮水会对桥墩造成巨大的冲击,而在退潮时,泥沙的沉积又会影响桥墩的稳定性。其次,钱塘江的地质条件同样复杂,江底厚达40米的泥沙层增加了打桩的难度。这些自然条件使得钱塘江大桥的建造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再次,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

    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能够投入的资金也相对有限。相比之下,建造这样一座大桥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④“再有困难,大桥也得建成。在建桥上面,我决不后退半步!”1934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奉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他不仅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对大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极苛刻。茅以升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试验,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设计,最终采用了“气压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桥梁施工技术之一,但在中国却是首次应用。在建桥期间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新技术,成功解决了基础施工难题。1937年9月26日清晨,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隆隆驶过,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终于建成。在国家危难的关头,大桥提前建成,为支援上海抗日保卫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恶化,为了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接到了“炸毁钱塘江大桥”的命令。1937年12月23日,在已经隐约看到敌人身影的最后时刻,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了大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这座全长1453米、仅仅存在了89天的大桥从六处截断。“炸毁大桥像是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茅以升彻夜未眠,当晚在书桌上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

    ⑥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受命主持修复被炸掉的钱塘江大桥。1948年3月,经过艰苦的奋斗,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浴火重生,又重新横跨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之上。

    ⑦“知而不行,无济于事;只有坚持,才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生动诠释了茅以升一生致力于中国桥梁事业的奉献。

    ⑧纵观茅以升的一生,他就是那座永远矗立不倒的“大桥”。

    (选文有删改)

    (1)、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不包括(    )
    A、潮水的冲击和泥沙的沉积。 B、天气寒冷,河水温度极低。 C、缺乏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 D、缺乏巨额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2)、茅以升在书桌上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时的心情是(    )。
    A、愤怒至极 B、非常平静 C、无比喜悦 D、悲痛万分
    (3)、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立志造桥→→炸毁大桥→

    (4)、文章结尾说茅以升“就是那座永远矗立不倒的‘大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题目是“挥泪炸桥”,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建造大桥?
    (6)、文中的茅以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5、文言文阅读。

    折竹

    父欲令诸子合群。乃拣取小竹多枝,如其子之数,坚束而令折之。诸子悉力莫折。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父曰:“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 , 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有删改)

    【注释】①诸:众,许多。②合群:结成团体,互助合作。③如:依照。④坚束:紧紧捆在一起。⑤悉力:全部的力量。⑥授:给。⑦若:如果。⑧离心:跟集体不是一条心。⑨耳:而已,罢了。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令诸子合群(想要) B、拣取小竹多枝(你的,你们的) C、诸子悉力折(不能) D、试之折(全部,都)
    (2)、文中的父亲“欲令诸子合群”,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请根据文言文内容给下面的图片排序:

    (4)、下列句子蕴含的道理与本文主旨相符的一项是(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人心齐,泰山移。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6、品悟诗文大观园,邂逅古人明事理。
    (1)、小明不喜欢学习,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老师劝他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爷爷也对他说:“莫等闲, , 空悲切。”于是小明下定决心,想像葛洪那样“ , 不弃功于寸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2)、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殷切期盼;在龚自珍的诗中,爱国是“ , 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建议和期盼;在梁启超眼中,爱国是“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的感慨。
    (3)、蝉因为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而不是依靠秋风的力量。正如虞世南《蝉》中的“”。
  • 17、选择下面的一个成语,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把成语的意思表达出来。

    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津津有味     应接不暇    欣喜若狂    垂头丧气

  • 1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C、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D、山峰、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白茫茫的厚雪。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华得意扬扬地把成绩单交给父母,想得到他们的夸奖。 B、我们是班干部,理所当然要以身作则。 C、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 把事情讲清楚。 D、呕心沥血 , 要尽手段,最终还是海底捞月,一无所获。
  • 20、对下列加点字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生气(因不和心意而恼怒) B、万马齐(沉默) C、干将发硎(古代的铸剑师) D、酬谢(感谢)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