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____”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____。”

    ②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③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1)、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语句。(填序号)
    A.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B.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2)、想象画面,写出选文最后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3)、哪家帽子店的生意好?为什么?
    (4)、结合两家帽子店的结局来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做生意,要把广告做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B、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 2、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2)、这家帽子店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 3、读课文《方帽子店》,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 4、辨字组词。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 从来没有做过 , 帽子戴着又 , 小孩子们不喜欢 , 他们喜欢 , 戴着又。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的帽子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那些不舒服的 , 慢慢地成为

  • 6、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2)、形容又多又密。 
    (3)、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 7、照样子写词语。
    (1)、人山人海(ABAC式):

      

    (2)、密密麻麻(AABB式):

      

  • 8、《方帽子》这篇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帽子店的人思想顽固、守旧,不思创新,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成为古董。 B、只有顺应时势,敢于改变创新,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适应这个世界。 C、方帽子虽然有很多不舒服,但是大家还是很喜欢的。 D、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他们喜欢做各种舒适的帽子。
  • 9、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头大(hán)        大吃一(jīng)        各各样(shì) B、奇古怪(xī)            舒服亮(piāo)    人人海(shān) C、大声嚷(rāng)        玻璃窗(chú) 古(dǒng)
  • 10、“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这句话所描述的情形用(   )这个词语来形容最为恰当。
    A、方方正正 B、密密麻麻 C、千篇一律 D、大同小异
  • 11、方帽子店没做过别的帽子是因为(   )
    A、方帽子戴着舒服。 B、他们认为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 C、他们只会做方帽子。
  • 12、根据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完成练习。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成下面的“年龄轴”。
    (2)、选择合适的年龄特定称谓填到横线上。

    过年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刚过了七十岁生日的姥爷虽已年逾 , 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刚满十三岁的姐姐正值 , 浑身上下散发着朝气。姥爷对表哥说:“你马上就满二十岁了,也到了之年,要珍惜时光,发愤图强啊!”

  • 13、请你运用学到的评改作文的方法,评改下面这段文字。至少评点1处,修改3处,使句子更准确、具体、生动。

    当他们哆哆嗦嗦站起来后,李老师狠狠地瞪着他们,那眼神像是要吃了他们。我们正等着“火山爆发”时,李老师却深吸一口气说:今天我们学习《新型玻璃》一课,当我们吃惊地抬头看时,李老师脸上却不知何时已堆满笑容,如同桃花绽放。

  • 14、小语为准备学校100米短跑项目,从2月1日起坚持锻炼,最终获得冠军。请仿照例句,写出他训练以来时间过得快的体验。

    小语100米短跑训练记录

    2月1日

    训练半小时,平均用时14秒

    2月2日

    训练半小时,平均用时14秒

    2月3日

    训练半小时,平均用时13秒

     

    4月26日

    训练半小时,平均用时10.8秒

    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仿写:

  • 15、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其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足跌没水中(淹没) B、道旁李(道路) C、胤恭勤不倦(疲倦) D、冀复得兔(复杂)
  • 16、马陵之战

    佚 名

    ①战国时,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②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兵前往救援。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率兵阻击齐军。

    ③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说:“魏军素以凶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可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

    ④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遣下的灶足够给十万人做饭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赶。

    ⑤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⑥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地势险要,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株,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并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⑦夜暮降临,庞涓已率领部队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树木阻塞,他们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株剥了皮的大树上写着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⑧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广为流传。      

    (根据《史记》内容改写)

    (1)、小语在班级“历史故事传讲会”上重点介绍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所使用的计谋以及庞涓的心理变化,请你帮忙完善思维导图。
    (2)、故事精彩之处在思维,小语想用精练的词语复盘孙膑使用计谋的思维过程,请你帮忙一起完成。
    (3)、下列对孙膑减灶计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减少灶的数量让魏军误以为齐军士兵越来越少。 B、减少灶的数量让魏军误以为齐军战斗力越来越弱。 C、利用魏军轻敌的思想,诱其追赶,伺机伏击魏军。 D、齐军面对凶悍无比的魏军,十分胆战心惊。
    (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齐军在马陵之战获得胜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魏军兵力雄厚。 B、马陵道地势险要。 C、战术得当,以减灶之计引诱敌人追赶。 D、庞涓骄傲轻敌。
    (5)、《田忌赛马》和本文讲的都是孙膑的故事,请你写出这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
  • 17、智断羊皮支案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释】①薪:木柴。②释:放下。③藉:垫着。④讼:诉讼,打官司。⑤群下:众僚属。⑥拷:拷打。⑦咸:都。

    (1)、用组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于树阴      久未       群下咸无
    (2)、下列对“群下咸无应者”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害怕李惠,不敢作声。 B、大家都知道羊皮的主人是谁,不想告诉李惠。 C、李惠说话声音太小,大家没有听到。 D、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断此案,无法回答。
    (3)、根据提示,分析李惠的思维过程。
    遇到难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人为一块羊皮争论不休,难以判断羊皮的主人。二人都说羊皮是用来(1)的,他们一人背着(2) , 一人背着(3) , 那羊皮上肯定会沾上其中一人所背的东西,可以通过(4)羊皮,看看上面沾了什么东西的办法来找出羊皮的主人。羊皮的主人是
    (5) , (6)认罪。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7)的人。

  • 18、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达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以下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黄巾起义 D、巨鹿之战
  • 19、课内外对比阅读。

    选文一:田忌赛马(节选)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③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④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⑤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选文二:鸟

    佚 名

    ①齐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烛邹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几天后,那只鸟却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请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他,也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②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国家,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③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干咳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根据古代名人故事改编)

    (1)、联系选文一和选文二,我知道孙膑使用了的招数;晏子使用了的招数。

    A.走为上策(指陷入困境,别无妙计,只好采取躲避的策略,一走了之)

    B.欲擒故纵(指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先放松一步)

    C.旁敲侧击(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

    D.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2)、读选文二,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内容填写完整。

    烛邹让鸟飞走了,齐景公要杀他→

    (3)、课堂上,孙膑和晏子两个人物的特点及其独到的思维引起大家的兴趣,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
    小语:读到“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我觉得他真是“善观察”。此时,孙膑会想:(2)
    小文:孙膑不仅知马力,还识人心。他知道(3) , 还知道齐威王不会换马的出场顺序。
    小语:晏子也识人心。从他的神态、语言,我们可以推测他的想法:(4)
  • 20、根据课文《田忌赛马》的内容,将赛马的过程、最终结果和启示补充完整。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