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句子练习。
    (1)、(蓝蓝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仿写句子)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2)、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仿写句子)

    到底呢?

    (3)、巨石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仿写句子)

    (4)、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改为“被”字句)
  • 2、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儿童游戏”主题邮票中的几张邮票,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下列各题。

    (1)、给邮票中的游戏起名字。选一选,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滚    ②荡    ③捏    ④搭    ⑤丢    ⑥摇

    秋千    铁环    沙包    积木

    (2)、邮票描绘了四个季节,请你将下面描写四季的词语补充完整。

    春季:花红    夏季:雷鸣

    秋季:凉风    冬季:冰天

    (3)、照样子,发挥想象,写写邮票中的美景。

    图2:广阔的天空中飞着一群可爱的蜻蜓。

    图4:的松树上落满了的白雪。

    图2:天空中飞着的蜻蜓真像    一架架小飞机 

    图1:在风中摇摆的柳条真像

    (4)、读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邮票中的知识可多啦□邮票中有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历史人物等等□你愿意和我一起收集邮票吗□

  • 3、看拼音,写词语。

    秋天到了,tiān kōng白云朵朵,jīn  guì飘香,一只只ài kě的蜜蜂在zhī  tóu飞舞。小péng you们来到gōng yuán里玩耍。他们有的chàng gē , 有的跳舞,还有的在放风筝,大家玩得可kāi  xīn啦!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jiāo)    欢(yíng) B、篷(zhàn)    布(pù) C、(chéng) 环(lào) D、客(hǎo)    水(fèn)
  • 5、读句子,回答问题。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1)、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找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重复的只写一次)
  • 6、“风娃娃用力一吹,把他送到了山的那边。”这句话应该放在下面这段话的(    )。(填序号)

    ①云弟弟来到了田野上空。②他想去山的那边,可是怎么过去呢?③这时,风娃娃来帮忙了。④他连忙向风娃娃道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 7、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2024年5月1日8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下面是小雨和露露的对话,请在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雨:露露你看到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的新闻了吗
    露露:我看了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小雨: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了不起了
  •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用加点词写句子)
    (2)、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改为“被”字句)
    (3)、有    周围    许多    日月潭    名胜古迹(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4)、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 9、请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填序号)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粉红的花瓣上面还有水珠呢!

    秋天,菊花开了,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红的似火。

    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春天,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真惹人喜爱。

    冬天,梅花在风雪中怒放。

  • 10、照样子,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例: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那棵松树真像

    (2)、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海不过那么宽,

    (3)、例: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

    小猪在猪圈里热得

    (4)、例:细长的葫芦藤上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的云。

  • 11、照样子,看图写句子。

    例:

    小朋友们在种树。

    (1)、
    (2)、
  • 12、我要的是葫芦(节选)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在选文中摘出来。
    (2)、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葫芦和的密切关系,生长要靠叶子制造养料,被虫吃光了,葫芦也会落光。
    (3)、课文中,最后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4)、如果你发现绿绿的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 13、田家四季歌(节选)

    夏季里,农事忙,

    采桑养蚕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chǎng cháng),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采桑养蚕又插秧”这句话中,“”字写出农民十分忙碌。
    (3)、儿歌中哪句话可以用“早出晚归”来概括?找出来。
    (4)、为什么“心里喜洋洋”呢?(    )(填序号)
    A、因为丰收了 B、因为谷子香 C、因为辛苦
    (5)、下面不属于秋季代表性作物的是(    )。(填序号)
    A、麦苗儿 B、 C、
    (6)、判断下列对“谷像黄金粒粒香”的理解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稻谷黄澄澄的,看上去像黄金似的,每一粒都非常香。  

    ②将金灿灿的黄金比作了稻谷。  

    ③这句话写出了稻谷的颜色和味道。  

  • 14、朱德的扁担(节选)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不料”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朱德同志很辛苦?在文中找出来。
    (3)、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是朱德同志(    )。(填序号)
    A、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B、挑粮多
    (4)、选文表现了朱德同志的哪些美好品质?(    )(多选,填序号)
    A、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B、艰苦朴素 C、为了革命不辞辛劳
    (5)、大家为什么不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了呢?(    )(填序号)
    A、因为大家藏了朱德同志的扁担,他很生气。 B、因为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他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 15、要求:家人与我们朝夕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你一定很 了解自己的家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家中的几个人来写。 注意把家人的特点写清楚,内容具体,表达流畅,题目自拟。
  • 16、课外阅读

    文竹

    我家书桌的一角摆着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惹人,而是以它那绿色的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文竹四季常绿。

    初春,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毛茸茸的绿叶。暮春时节,文 竹的新芽上又伸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就悄悄地随风起舞,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 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绿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可文竹还是那样绿茸茸的,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形 成了一块绿荫。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寒冬,许多花草都凋谢了,而文竹还像苍松,翠柏那样挺立着。它那每片苍郁伸展的绿 叶上,似乎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的时候都要看看这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1)、写近义词。

    绚丽——偶尔——茂密——

    (2)、从文中找出描写文竹四季叶子特点的词语,抄下来(每个季节抄一个)。

    春: 夏: 秋: 冬:

    (3)、文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4)、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 17、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lài nài)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huàn huòng)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文段选自《》。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3)、写近义词:大概愿望
    (4)、写反义词:依赖黑暗
    (5)、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在现在的生活中分别指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那时”是指(    )。
    A、近代社会 B、农耕社会
  • 18、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只缘身在此山中。
    (2)、 , 自用则小。
    (3)、 , 孰能无惑?
    (4)、一场秋雨一场寒,
  • 19、我会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他在讨论会上首先第一个发言。
    (2)、经过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不断改善。
    (3)、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 20、 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把字句:

    (2)、青青的麦苗在一个清凉的早晨悄悄地抽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

    缩句:

    (3)、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吗?

    改为陈述句:

    (4)、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扩句: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