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可以阅读《竹节人》中有关制作方法的内容 B、《宇宙生命之谜》一文表明地球之外的太空中,还有生命存在,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一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能。如果需要直观地了解故宫的布局,可以阅读材料四 D、《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很强
-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A.浏览 B.寻找中心句 C.提取关键信息 D.查找资料(1)、莉莉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了疑惑,她适合用的方法解决问题。(2)、明明想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适合用的方法阅读。(3)、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适合用的方法。(4)、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适合用的方法。 -
3、对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作比较) C、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列数字) D、与其他建筑相比,御花园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作比较)
-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锯毛笔杆时,能否让其不崩裂,是制作好竹节人的关键。 B、我国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左右。 C、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小全和小北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了冠军。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他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忘乎所以 , 到处张扬,一点儿也不谦虚。 B、我已经用尽全力,可是对方技高一筹 , 我只能甘拜下风。 C、抱着心爱的玩具,弟弟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D、这次辩论比赛,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别出心裁 , 拿下了冠军。
-
6、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豁开 狙丧 俨然(yǎn) 叉腿(chǎ) B、跺脚 抽屉 分析(xī) 鏖战(ào) C、谜语 轮廓 矗立(chù) 土壤(rǎng) D、班点 肃穆 陨石(yǔn) 迥然(jiǒng)
-
7、新课标整合题读语段,完成练习。
河中闪烁的灯光 , diāo kè____着花纹的画舫 , shàng wèi____停泊的小船,夹杂着那吱吱的胡琴声,让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河在我们面前bào lùwú yí____。周围少了些树木的遮挡,我们猜想这里的夜色会来得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我们一天的pí juàn____顿消,导游念念有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横线上写出词语。(2)、和“念念有词”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侃侃而谈 B、自言自语 C、滔滔不绝 D、口若悬河(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对偶 D、拟人 -
8、非连续性文本
颐和园十七孔桥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孔,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呈纺锤形,十分美丽。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北京石狮子较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趣味。
【材料二】
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余晖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十七孔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设计者的神来之笔。摄影爱好者携“长枪短炮”,不惧严寒,早早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把十七孔桥周边围得水泄不通。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颐和园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00-19: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大门:6:30-18:00
30元/张(旺季)
20元/张(淡季)
(1)、选择题,填序号。①如果去颐和园观赏“金光穿洞”的奇景,( )入园比较合适。
A.6月22日18点
B.12月22日18点C.12月22日16点
D.12月22日7点②去观赏“金光穿洞”奇景,颐和园当时的门票价格是每张( )。
A.20元
B.30元
C.50元(2)、通过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下面图( )是十七孔桥。A、B、
C、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北京石狮子较多的卢沟桥 , 还多上59只。
(4)、展开想象,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是一种怎样的壮丽景观?写一写。 -
9、主题阅读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株泡桐开花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穿起的铃铛。白色中还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泡桐花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
批注:____
②【甲】漫步唐诗、宋词文苑,有吟咏牡丹、樱花的,有礼赞菊花、海棠的,有赋诗蜡梅、君子兰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而泡桐花几乎无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质,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格,也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浮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也不摇曳多姿,她如池塘边的一块普通石头,丝毫不惹人注意。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④【乙】一场春雨过后,对面花园的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逐级而下,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中的泡桐树前,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在金钟般的花骨朵儿上,紫色就更加分明了,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儿。我排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根羽毛撩拔心扉,内心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⑤【丙】花园里的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欣赏,她一直都在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就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
⑥【丁】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线,壮时任人栽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比如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疾病的侵袭时,他们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本文作者杨剑龙,选入时有改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迫不及待:
无人问津:
(2)、阅读第①②自然段可知,泡桐花具有和的特点。(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为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作批注。(4)、下面这句话出自原文,你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阐述你的理由。在百花丛中,泡桐的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我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填序号),理由是。
(5)、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想到了什么人?请举一例,仿照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写一写。(7)、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一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感到寂寞 B、文章第②自然段列举了许多花草,目的是突出它们的美,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C、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 D、文章结尾由对泡桐花的赞美,引出对社会中无私奉献者的歌颂,升华了主题 -
10、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1)、片段与《花之歌》都选自《泪与笑·组歌》,由此我推测选文的题目是《》。(2)、找出“我”的各种形象,感受作者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再由此想开去,“我”还能是什么?仿照选文写一写。(3)、选文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文运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B、选文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句式,语言富有节奏感,很有特色 C、选文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矛盾的想法 D、选文运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从雨的视角进行描绘,想象奇特(4)、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由“我”联想到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启示我们:。 -
11、仿照例句,以“花”为写作对象,补全句子。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大自然的宠儿:雨为我 , , ,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北京大观园的荷花从不顾影自怜 , 总是开得肆意而灿烂。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C、洛阳的牡丹国色天香,实乃花中一绝,令我心驰神往。 D、磨山梅园的梅花开得硕大无朋 , 吸引了众多游客。
-
13、读小轩写的对花的理解,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花在原野上摇曳(zhuài yè) , 孕(yòng yùn)育,在风中婆娑(shā suō)起舞,聆听小鸟的鸣啭(zhuǎn zhuàn) , 花也向往苍穹(qóng qióng) , 希望用馥(fú fù)郁的香气熏陶天地。
-
14、读下面故事中感人的情节,完成练习。
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1)、片段选自《号魂》。结合片段,我知道“魂”在这里指。(2)、画线语句从(点 面)的角度描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场景。词语“猛扑”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扑向敌人时的和对敌人的。从“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中我感受到战士们的精神。(3)、片段描写冲锋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5、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场景描写补充完整。
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
16、读句子,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微弱的油灯下,指导员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收到的电报。 B、听到前沿阵地上传来的消息,营长和指导员高兴地鼓起掌来,那掌声震天动地。 C、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营长冲到机枪边上,拿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战士们得到了撤退的时机。 D、战斗结束了,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写战后总结呢?怎么写呢?”
-
17、小全在练习讲故事时遇到了一些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豫皖苏(wǎn) 围歼(qiān) B、郝副营长(hǎo) 璀璨(càn) C、黑魆魆(yuè) 电钮(niǔ) D、千钧一发(jūn) 憧憬(cōng)
-
18、从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中任选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春意盎然的校园
人物:“小霸王”小柔
“受气包”小强
人称“魔王”的胡老师环境:拥挤的公交车站
人物:“低头族”陈笠
热心机灵的孙禾协
要求:确定主要人物,合理想象故事情节,注意从多角度描写人物(如语言、心理、动作等),主题积极向上,450字左右。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
19、学校要开展以“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小江的班级决定排练一出课本剧,以下为课本剧素材,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小英雄雨来(节选)
旷野被寒冷的夜雾笼罩,四周一片漆黑。群星在深远的高空里,一明一灭地闪动着它们宝石一般的亮光。旷野很静。只有偶然间,风吹着地里的干柴叶子,唰啦唰啦响。可以听得见自己鞋底擦着地,唰唰的响声。
雨来又害怕又心急,加快了脚步,差不多奔跑起来。跑着跑着,听咔啦一声枪拴响。有人喝道:“站住!干什么的?”
雨来这么迟疑的时候,又听那人喝了一声:“再不来就开枪啦!”
批注:____
雨来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蹲下身子,用非常迅速的动作把信埋在地里。墙里那人喊叫说:“猫腰干什么?啊?”
雨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鞋掉啦!捉上鞋!”
“快,拍着手走过来!”
雨来一面很响地拍着巴掌,一面用脚踢了点儿土,把信埋起来。然后,这么拍着巴掌走过去。到墙根底下的时候,那人把枪筒子和脑袋一齐从墙头上探出来,问雨来:“干什么的?”
这声音好熟啊!雨来仰着脸,在星光下辨认这个人,竟欢喜地跳了起来:“啊哈!你不是咱村的王二哥吗?”
王二哥先是一怔,立刻认出了雨来:“啊?是你呀?雨来呀?那你深更半夜干什么来呢?”
“送封信。”
“给我们的吧?拿来我看看。”
可是,怎么拿来呢?信在路上土里埋着,黑灯瞎火哪里去找?雨来的一股子高兴劲儿立刻变成了一团怨气。他觉得刚才的一场虚惊和把信丢掉,都是因为这个王二哥。
雨来用手指着前面笼罩在夜雾里的道路,没好气地告诉王二哥说:“就在这一块地方!都是你连喊带叫地吓唬人嘛!还稀里哗啦拉枪栓,你看怎么办?”
王二哥是感到有点儿“抱歉”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竟是一声不响地猫着腰往回找。在黑暗里,鼻子几乎贴到地上了,用手在地上抓摸。雨来也一边嘴里嘟哝着,两手在地上乱摸。怎么摸不见了呢?
王二哥的两手,冻得冰凉冰凉的,不住地放在嘴上吹热气。雨来着急得连冻得手疼都顾不上了,嘟嘟哝哝地带着哭味儿说:“这怎么办?你看,信没有了!一封插着鸡毛和火柴的信哪!都是你嘛,连喊带叫地还拉枪栓!”
王二哥一边找信,一边安慰雨来:“别着急,没不了!”
雨来简直急得要流出泪来了:“还说没不了呢,都找不见啦!”
一封插鸡毛带火柴的信,十万火急的信丢了,找不见了。雨来带着失望的哭泣一般的声音,说:“这算找不见啦!”
忽然听得王二哥的手里哗啦响了一声,又听王二哥得意的声音:“你看看,这是什么?”
雨来急忙到王二哥跟前,伸着小脖儿,睁大眼睛一看,同时又伸过手去一摸,可不就是这封信。就好像害怕它再丢失了似的,雨来一把手抓过来,黑暗里挤掉两颗泪珠,咧嘴笑了。
在排练课本剧前,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讨论。
(1)、导演组:我们将它分成六幕进行排练,请将下列场景补充完整。①跑得飞快
②被拦截
③
④认出王二哥
⑤
⑥找到鸡毛信
(2)、导演组:我们还给这出课本剧拟了几个题目,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鸡毛信”:以故事中的主要事物为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B、“雨来送信”:以故事中的主要事件为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C、“雨来和王二哥”:以有意思的短语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连夜送信”:以故事中的时间和事件为题,提示主要内容(3)、演员组:通过认真阅读以上故事片段,我们对“雨来”这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①故事中的雨来是个(请结合故事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聊聊,不少于两个角度)
②好的演员,还要能揣摩角色心理。
“雨来这么迟疑的时候,又听那人喝了一声……”雨来内心迟疑片刻,当时他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4)、道具组:我们想要给这出课本剧准备一幅舞台背景图,背景图中需要体现以下这些元素:漆黑的旷野、、地里的干柴叶等。这些元素缺一不可,因为(至少说出两条理由)。(5)、观众组:除了《小英雄雨来》,这学期我们读到了不少以“成长”为主题的书,我想选择其中一本书中的主人公做我的“成长偶像”。我的成长偶像:雨来 成长格言:成长,就是在斗争中获取坚定的信念。
成长足迹:雨来本是一个在还乡河戏水、被妈妈追着打的小男孩,后来他站岗放哨,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带敌军进埋伏圈,掩护八路军撤离……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小战士。
我的成长偶像: 成长格言:
成长足迹:
-
20、阅读精彩小说,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绳子那头
①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我再三央求父亲带着我去干活儿。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儿。
③到了雇主家里,父亲拿出一根粗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
④父亲从窗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爬出窗户。我慢慢地放绳子,父亲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额头上的汗滴一个劲儿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很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这么热还要戴手套?”“天热易出汗,他怕手滑,工具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难以置信,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⑦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⑧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万分。
⑩“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⑪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往回拉。
⑫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qū)黑,长年累月,恶毒的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斑白了 , 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我的眼里满是哀伤。
⑬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⑭“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儿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支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⑮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⑯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本文作者:李少龙)
(1)、第⑩自然段中说:“我却要哭了。”“我”要哭的主要原因是( )。A、“我”为父亲替人着想而感动 B、“我”为父亲工作艰辛而心疼 C、“我”看到旁边的母亲焦急万分 D、“我”听到父亲夸“我”力气大而激动(2)、第⑭自然段中说“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父亲的关爱呵护而感到无比美味 B、因一家人的共同努力而感到无比美味 C、因天气太热能吃到雪糕而感到无比美味 D、因“我”内心踏实、幸福而感到无比美味(3)、下列不能突出“父亲呵护儿子”这一主题的细节是( )。A、父亲专门为“我”涂抹防晒油 B、父亲把雪糕擦干净,递给“我” C、父亲坚持让“我”吃雪糕 D、父亲把绳子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4)、下列对小说开头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B、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父亲工作的辛苦 C、只是交代了事情发生时的天气 D、把大地比作被烘烤着的红薯,写出天气炎热(5)、根据小说情节,补充内容要点。
与父亲出去干活儿→→(6)、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哪方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7)、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评价。(不少于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