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①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取了金击子,径到后边人参园去。

    ②推开园门一看,呀,只见那正中间有株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fù yù),绿叶阴森。那行者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晃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③行者欢喜不尽,倚着树,嗖的一声,蹿将上去。用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四下里找寻,却无踪影,就捻(niǎn)着诀,拘得那花园土地神前来。

    ④行者道:“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一个果子,你就捞了去?”

    ⑤土地神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大圣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钻下土去了。”行者道:“我错怪你了,你回去吧。”

    ⑥大圣自有主意。他爬上树,一只手使金击子,另一只手将衣襟扯起来做个兜子接住,他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

    ⑦回到厨房里,把沙僧也叫过来,兄弟仨一家一个。那八戒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一下子囫囵着吞下肚,又道:“哥哥,我吃得忙了些,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好人做到底,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⑧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尽着饱吃。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非同小可了。”行者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从窗眼儿里丢进道房里,不再睬八戒。

    ⑨那呆子只管絮(xù)絮叨叨地嘟嚷,没想到那两个道童回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什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

    ⑩清风听见,心疑道: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他两个急急忙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数来数去,只有二十二个。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个。师父开园,分吃了两个,适才打下两个与唐僧吃,如今只剩得二十二个,却不少了四个?定是那伙恶人偷了。”

    ⑪两个出了园门,径上殿来,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huì)语污言,不绝口地乱骂。

    (1)、下表是原著中的部分目录,请根据目录猜一猜,选文中的故事出自《》的第回。
    (2)、文中对孙悟空的别称是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孙悟空一共打了三个人参果,他们兄弟三人一人一个,并不是清风、明月所说的打了四个。

    ②清风、明月得知人参果被偷,便指着唐僧破口大骂。

    (4)、第⑦自然段是对猪八戒的描写,从中可看出他的特点是
    (5)、如果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示书中的精彩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适合演课本剧。 B、参演者选择适合自己身份、性格的角色更能把角色演好。 C、要想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 D、准备合适的道具和服装可以增加表演的效果。
  •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下面是对日照某小学五年级某班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统计表。

    阅读情况

    名  著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读过原著的

    30人

    25人

    20人

    28人

    看过影视的

    51人

    36人

    25人

    39人

    【材料二】

    2022年上半年,日照市图书馆除周一及特殊情况下闭馆外,已累计开放151天,共计2038.5小时,其中夜间开放时间达755小时。半年来,共有8.3万余人次从市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23.4万余册(件),平均每天有550余人次从图书馆借出图书1552册次。借阅图书超过200册的有3人,超过150册的有5人,超过100册的有85人,超过50册的有515人。

    (1)、从材料一可知,五年级同学更喜欢(A.读原著 B.看影视)(填序号),学生观看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是《》。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借阅图书超过(A.200册 B.150册 C.100册 D.50册)(填序号)的市民较多。从阅读材料中可以发现:日照市民
  • 3、我们在阅读中品味经典、传承经典。请根据提示回答四大名著相关问题。
    (1)、下列名著、作者以及文中人物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猪八戒——《西游记》——吴承恩 B、周瑜——《水浒传》——施耐庵 C、刘备——《三国演义》——罗贯中 D、贾宝玉——《红楼梦》——曹雪芹
    (2)、句中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店家满满(筛子)一碗酒来,放在武松面前。 B、休要胡说。没地(莫非,难道)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C、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信封)榜文。 D、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棒(一头尖的棒子)倚了。
    (3)、下图中的人物出自古典名著《》。你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 , 原因是
    (4)、关于阅读四大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可以跳过去。 C、可以借助资料来理解故事情节。 D、电影、电视剧不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 4、悟名人故事。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老家在山东莒县。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家境贫苦。有个叫僧祐(yòu)的和尚见刘勰人虽穷,可手脚勤快,又喜欢读书,就让刘勰到自己的寺庙定林寺来住。寺庙就是一个藏书馆,有《论语》《孟子》等书,还有各朝各代名家的诗集和文集。刘勰见到书,就埋头读起来,决心把这些书都读完。每读一本书,他就认真思考,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遇到不懂的就向僧祐请教。慢慢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后来,他呕心沥血完成了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1)、在艰苦的环境下,刘勰依然坚持读书,最终完成了专著《》。
    (2)、找出语段中描写刘勰读书的句子。从这段描写中我学习到了的读书方法。
  • 5、探莒国古城。古城商业街的剪纸博物馆门口有这样一幅作品(如下图)。你觉得可以表达作品含义的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6、识芸芸众生。下列各组描写人物的两个词语属于同一类的是(    )
    A、膀大腰粗  语重心长 B、眉开眼笑  瞑目蹲身 C、赤手空拳  大吃一惊 D、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
  • 7、赏千年银杏。与其他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银杏树的最佳观赏季节在11月上旬,树叶全部变黄,黄澄澄的犹如黄金一般,煞是好看。 B、这棵树枝叶茂盛,好像一把巨伞,撑起一方阴凉。 C、银杏树的根须狠狠地抓着这块土地,顽强地汲取着地下的水分。
  • 8、傍晚,小镇一派繁忙景象。小贩的叫卖声、游客的喧huá    huā声、铁板海鲜的滋啦声,伴着观众的hē     彩声不绝于耳。夜色渐浓,饱餐一顿后,游客们依依不舍地离去,这里又沉寂下来。只见月亮挂在夜空,古街店铺倒映在水中,寂静笼罩的小镇又沉沉睡去。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镇的描写。

    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写校园课间十分钟的热闹景象:

  • 9、东夷小镇的演出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出儿童剧。夕阳西下,一个孩子坐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着笛子。这让你想起了下面哪两句诗?(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0、请选出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跟你说了多少遍,假期要少玩手机游戏,可你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B、咱们可是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 , 谁违反规则谁就得受处罚。 C、这两天气温降得很低,像是四月的冰河——开动 D、连外省的人也辗转奔波来日照找他治病,他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 11、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条街上的美食既有具有日照特色的海沙子面、烤鲅鱼等,还有糖油粑粑、桂花糕等外地小吃,让人摩拳擦掌 B、剪纸艺人的技艺非常精湛,剪出的人物惟妙惟肖 C、东夷民俗文化博物馆古朴典雅 , 一进入大门,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D、小镇内的民宿各具特色,内里环境优美舒适 , 站在阳台东望,能看见绵延的阳光海岸。
  • 12、请选出用字规范的广告牌(    )
    A、食全食美 B、虾扯蛋 C、随心所浴 D、小镇粥铺
  • 13、下面是天台山元旦迎日祈福大典的场景。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2024年1月1日6时45分,精致的热场演出之后,人们已久盼望的迎日祈福大典正式开启开始。伴随着优美庄重的音乐,金乌缓缓张开翅膀,为美好祈福。融合了太阳文化元素、神话传说的各种演出精彩上演,太阳文化主题节目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了太阳文化之美。(    )舒缓,(    )急促的表演,吸引来了众多市民游客。大家纷纷拍照记录,共同期待2024年第一缕阳光的出现。

    (1)、请根据语境在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不但……而且……    一边……一边……    时而……时而……

    (2)、画横线的句子有3处错误,请使用修改符号修改。

    2024年1月1日6时45分,精致的热场演出之后,人们已久盼望的迎日祈福大典正式开启开始。

    (3)、小港想将自己在迎日祈福大典上拍摄到的日出照片发到朋友圈,请你帮他配上一段文字:

  • 14、天台山景区步步皆景,处处含情。作为文旅推介官,面对不同的群体,介绍时应有所侧重。如果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的少女,我会为她讲述天台山美丽的传说;如果他已经步入(指人四十岁)之年,我会与他一起探索石刻文字的奥秘;如果已是(指人六十岁)之年的老人,我会陪他开启天台山养生之旅。(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 15、下图是天台山石刻文字的一部分,你认为图中画线字是下面的哪个字?(    )
    A、 B、 C、 D、
  • 16、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这五种字体最为典型。请根据汉字发展演变过程,完成填空。

    →金文→小篆→隶书→

  • 17、看拼音写词语。

    【日照初印象】

    清晨,海面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不时有海鸥飞过,引得正在海边绿道上duàn liàn身体的人们驻足远眺。我xìng zhì bó bó地欣赏着美丽的风景,qíng bú zì jīn地感叹道:“大海真美啊!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

  • 18、无论是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还是刷子李、泥人张,特色鲜明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是善良让你难忘,还是勤劳让你点赞?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在你心中挥之不去?

    温馨提示:①试着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②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 19、一起去旅游

    【材料一】

    2023年文旅热点

    类 型

    特点

    典型代表

    美食文化特色型

    独特的当地饮食文化,能让美食爱好者“为了品尝美食,而赴一座城”。

    2023 年淄博烧烤成了“撸串”代名词,“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路线。

    历史底蕴悠久型

    历史底蕴包括了当地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具有独特而无法复制的价值。

    “盛唐密盒”是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的互动演艺节目。它选择历史典故,做有趣的科普,散发出历史底蕴的魅力。

    自然资源独厚型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山水风光、生物景观等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原因。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材料二】

    黄山旅游门票分类

    优惠方式

    价 格

    适用条件

    全价票

    190元

    18周岁(不含)至60周岁(不含)不享受免票和半票政策的人群

    半价票

    95元

    ①6周岁(不含)至18 周岁(含)的未成年人;

    ②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持有本人学生证);

    ③60周岁(含)至65周岁(不含)的老年人;

    ④现役军人家属

    免票

    0元

    ①有监护人陪同的6周岁(含)或1.2米(含)以下儿童;

    ②6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

    ③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残疾人、记者、导游

    (摘自黄山旅游官方平台,有删改)

    (1)、2023年的文旅热点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资源独厚型。各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分别是淄博烧烤、
    (2)、本周末,阳阳一家准备去登黄山。阅读材料二,看看他们一行6人,购票金额分别是多少元。

    爷爷奶奶(68岁)购票金额共元,爸爸妈妈(现役军人)购票金额共元,阳阳(15岁)和妹妹(10岁)购票金额共元。

    (3)、如果假期你要出去游玩,你最想去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 20、贺龙钓鱼

    ①太阳还没有落山,夕阳的金光,透过天边飘散着的朵朵云彩,投射下来,把川西草地染成一片火红。

    ②部队进入草地以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了。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十分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眼看大家饿着肚子行军,政委任弼时和关向应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兄弟部队送来一批粮食和牦牛肉。他们当即决定:把这些食品尽快分到连队去。考虑到总指挥贺龙的身体日渐消瘦,任政委便吩咐警卫员给他送去一些牦牛肉。

    ③警卫员匆匆来到侦察连,高兴地把牦牛肉捧到贺龙面前。

    ④贺龙以怀疑的语气问道:“这……哪儿弄来的?”

    ⑤警卫员解释道:“兄弟部队支援的。是政委叫我给您送来的。”

    ⑥“哦,你把它送到随军医院去,让伙房给伤病员打个牙祭。然后回去对政委说,我吃了。”

    ⑦看到警卫员有些犹豫,贺龙小声地说:“这事,我负责给你保密,一定! 快去吧!”

    ⑧警卫员仍然有点犹豫。

    ⑨“叫你去就去嘛,吃的,我自有办法。”贺龙显出生气的样子。

    ⑩警卫员噘着嘴,很不情愿地提着牦牛肉走了。∥

    ⑪贺龙来到他那匹心爱的大红马面前,“老伙计……”他用大手掌抚摸着它长长的红鬃(zōng),红鬃马会意似的轻摇着头。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们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拴,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

    ⑫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rán)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他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⑬长征中环境非常艰苦,贺龙就是这样利用战斗间歇去钓鱼的。钓来的鲜鱼,他往往自己不吃,而是分给同志们。有时,政委派人给他送来干粮、肉,他总是挥一挥手里的鱼竿,对来人说:“拿回去吧,我有它呢!”这简陋的鱼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⑭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临。荒凉的草地一下子变得很冷。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鱼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

    (有删改)

    (1)、如果把这个故事改成剧本,请根据文中“∥”划分的段落,给两幕剧拟小标题。

    第一幕

    第二幕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⑫自然段中的“竿无虚发”的意思。
    (3)、某同学担任警卫员的角色,为了演好角色,他需要揣摩人物心理。第⑦⑧自然段中写了警卫员两次犹豫。

    他第一次犹豫时心里可能在想:

    第二次犹豫时可能在想:

    (4)、任弼时政委得知总指挥贺龙并未收下牦牛肉时又会发生什么?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补充上人物的神情、动作,创编第三幕“笑谈钓鱼”剧本。

    时间:某日傍晚

    地点:总部

    人物: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

    道具:鱼竿、鲜鱼

    【贺龙把牦牛肉转送到随军医院后,带上自己钓的一大串活鲜鲜的鱼来到了任弼时政委所在的总部。】

    任弼时:(    )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贺龙:哪里的话,你看!(    )可别小瞧了我的钓鱼技术。

    任弼时:(    )你呀你,大家不但佩服你的钓鱼技术,更敬佩你呀!

    (5)、历史上有许多像贺龙一样具有革命精神的英雄人物,结合事例,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位你敬佩的英雄人物。
上一页 859 860 861 862 8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