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判断下列关于读后感的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
    (2)、写读后感只需要重点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3)、选择一两处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
    (4)、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5)、写读后感的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把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 2、
    (1)、关于研究报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要有一个标题。 B、要写清楚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C、要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D、研究报告的形式只有一种,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都是不可缺少的。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写作材料的一项是(    )
    A、一本故事书,我只要读一遍,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B、今天晚上,妈妈给我缝扣子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有了浅浅的皱纹。 C、上周,我第一次在班里演讲,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D、看着妈妈用皲裂的双手捧着那双球鞋走到我跟前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E、我不小心弄翻了同桌的文具盒,我以为他一定会责怪我,没想到他并不生气。我从这件事中明白了对人要宽容。
  • 3、五年级(3)班班主任在班里开展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下面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认一认,选一选它们的名称。(填序号)

    A.扇面    B.匾额    C.印章    D.剪纸

    (2)、班主任请同学们介绍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同学们搜集资料时的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漫无目的地大量查找、阅读资料。 B、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 C、借助表格、图片等进行介绍。 D、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出来。
    (3)、阳阳发现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逐渐失传或消失,为此他想呼吁同学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帮他写出两条建议吧!
  • 4、为了进一步了解汉字,学校开展了“我爱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
    (1)、你认识下面的字吗?写一写。

    (2)、历史上很多人妙用同音词,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故事,试着写出同音词,并写出二人话中的意思。

    一次,乾隆的权臣和珅(官居尚书)和编修纪晓岚(官居侍郎)在花园饮酒。一条狗从他们身旁经过,和珅指着狗问道:“是狼是狗?”纪晓岚从容不迫地回答:“尾垂为狼,上竖为狗。”

    同音词:    

    和珅的意思是

    纪晓岚的意思是

  • 5、在一次班会上,五年级(1)班的班主任公布了本班50名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请说说你从这个统计表中有什么发现,并提出建议。

    书名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读过原著的人数

    20人

    15人

    15人

    8人

    看过影视作品的人数

    50人

    30人

    27人

    10人

  • 6、将《田忌赛马》一文中比赛开始前的部分改编成剧本,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台词和表示表情、动作的词语,填写完后再演一演。

    旁白: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孙膑:(①地说)②

    田忌:(疑惑不解地问)③

    孙膑:(摇摇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④地问)⑤

    孙膑:(⑥地对田忌耳语)⑦

    旁白: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他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 7、下面是玲玲针对“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这个主题采访其家人时的做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认真地听着爷爷说的话,并且一边听一边作记录。 B、爸爸说:“我小时候爱和朋友们玩单脚撞膝的游戏……”玲玲感到很好奇,爸爸的话未说完,她就连忙追问:“那是什么样的游戏?” C、玲玲听到奶奶说自己小时候虽然要干很多农活,但一点儿都没耽误自己的学业,并且称自己坚持写作,还获了奖呢!玲玲不由得赞叹:“您真厉害!” D、玲玲发现爷爷讲到自己去参军时人也变得神采奕奕了,就在爷爷讲完相关问题后,又问了他关于参军后的趣事。
  • 8、童年是一支笔,一支色彩斑斓的笔;童年是一首歌,一首积极向上的歌;童年是一股泉,一股清澈透亮的泉。每个人都有童年。请你走进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童年,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把你想问的问题先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再请他们帮你解答。

    访问的人

    问题清单

    答案清单

    你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是什么样的?

    你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 9、下列填入语段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名师上公开课,刚一上讲台就摔了一跤。听课的老师、同学都看到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名师转瞬就想到了化解尴尬的方法。他说了句:“____”现场立马掌声雷动。

    A、同学们,你们的热情吓到我了。 B、看来我的人气还挺高,连地面都想跟我近距离接触。 C、同学们,由此可见,学习之路不易走。要学会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D、看来我的咖位和吨位还是不够大。
  •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不同的提问对象列问题清单时,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B、我们在主持讨论的时候,要引导每个同学发表意见,同时在进行总结发言时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C、红红在介绍长城时,发现大家对长城的建筑结构不感兴趣,就及时删减了相关内容。 D、刚刚在为大家讲笑话时,因为感觉笑话太有趣,自己还没讲多少就哈哈大笑起来。
  • 11、《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一人物形象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请你根据提示,列举最能体现关羽形象特点的事件。
  • 12、看图片,猜名著中的人物并完成练习。

    (1)、上面图片中的人物均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这三个人物依次是
    (2)、在这个团队中还有一个人物是 , 这个人物曾因“”事件被师父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又因“”事件再次被师父赶走。
    (3)、这部书中的人物各有特点,人们对图一中的人物褒贬不一,请说说你对图一中的人物的看法。
  • 13、“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描写的人物是(    )
    A、张飞 B、赵云 C、武松 D、鲁智深
  • 14、读“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目,我们可猜测主要情节是(    )
    A、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B、史湘云醉卧芍药裀 C、林黛玉初进贾府 D、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 15、下列故事与作品、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施耐庵 B、史湘云醉卧芍药裀——《红楼梦》——曹雪芹 C、宋江三打祝家庄——《水浒传》——罗贯中 D、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西游记》——吴敬梓
  •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军神》中,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是由冷漠再到关心、钦佩、敬仰,从侧面突出了刘伯承的品质特点。 B、《牧场之国》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这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出对荷兰牧场上安宁、和谐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C、《杨氏之子》中,杨氏子反击孔君平的方法是针锋相对,语言特点是咄咄逼人。 D、《跳水》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果断机智。
  •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合影视作品,我知道古典名著中的“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B、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C、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D、颜真卿的草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 18、下列情境中,加点部分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爷爷七十大寿时,伯父因为在边防线上执勤未能回来。爷爷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伯父为国家作贡献,是值得自豪的! 自古忠孝难两全,他理解伯父并为伯父感到骄傲。 B、奶奶是个善良的人,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奶奶告诉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让我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告诉我们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因此我们要亲君子,远小人。 D、他一举挺进《中国诗词大会》决赛,这回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声在外”了。
  • 19、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歇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奶奶是位老中医,她的医术可谓____,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找奶奶问诊。

    A、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B、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C、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D、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20、传说,在乾隆皇帝千叟宴中,一位老翁的一副对联这样写道: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多一度春秋。根据这副对联我们可以推测出老翁的年龄是(    )
    A、141岁 B、100岁 C、130岁 D、142岁
上一页 861 862 863 864 8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