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诗句的感情基调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D、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D、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3、把下列关于年龄的称谓连一连,并完成练习。(1)、连线。
不惑 一百岁 花甲 四十岁 古稀 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期颐 六十岁 弱冠 七十岁 (2)、爸爸今年已经三十九岁,马上步入之年。爷爷经常慨叹自己已经六十五岁了,已过之年。(3)、弱冠”中的“冠”是指 , 指代成年。我还能写出两个含“冠”字的四字词语,如、;世纪老人也可称其为老人。(4)、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被称为 , 女子年满十五岁为为 , 人到了三十岁就是之年。 -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大名著中的故事动人心弦,本册课文的学习让我们一见端倪。《草船借箭》以“”为线索,按照的顺序,叙述了“借箭”,挫败了用妙计向的暗算的故事;《景阳冈》讲述的是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的打虎英雄的形象;《猴王出世》讲述了石猴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的石猴形象;《红楼春趣》为我们讲述了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当时大观园里的青年男女的快乐。(2)、《手指》中,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的道理。(3)、看图片,写出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人物:
特点:
人物:
特点:
人物:
特点:
(4)、思维的火花穿越时空,引人深思,带给人启示。请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读书卡。《跳水》主要人物:船长
思维点:权衡利弊,用枪逼孩子跳水,进而救下孩子。
我的收获:遇事要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自相矛盾》
主要人物:楚人
思维点:
我的收获:
《田忌赛马》
主要人物:
思维点:
我的收获:
-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文中有真情。《祖父的园子》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 , 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 , 作者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与 , 对童年园子中自由、快乐生活的深切之情;《月是故乡明》以为线索,回忆了“我”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我”之情。(2)、文中有楷模。本册课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为我们塑造了的毛主席、的刘伯承和的方志敏。(3)、文中有美景。《威尼斯的小艇》通过对小艇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白天、夜晚的水上名城威尼斯的独特风光;《牧场之国》则描写了荷兰 , 体现出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金字塔》中,夕照下的金字塔 ,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
-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幽默的语言迸发着机智的火花:杨氏之子“”的回答尽显机智。(2)、君子和小人的义利观是不同的,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 ”。他们的心胸也是不同的,《论语》中曾这样论述:“ , 。”(3)、《鸟鸣涧》中,以动写静、流传千古的诗句是“ , ”。我还学过与之有相同表现手法的诗句是《山居秋暝》中的“ , ”。(4)、逃窜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终于被绳之以法,这正如《左传》中所说的“ , ”。(5)、《朱子语类》中,“ , ”告诉我们做人要知道廉耻,这样才知道什么事是不能做的。(6)、电影《长津湖》中,毛岸英及无数抗美援朝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他们为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的举动令人动容,使得后人世代纪念他们。毛主席写下的“ , ”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
7、结合语境,填写恰当的语句。(1)、儿童是多么天真可爱。读范成大的“ , ”,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树荫下种瓜的样子;读杨万里的“ , ”,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清晨弄冰嬉戏的快乐;读雷震的“ , ”,我们体会到了牧童的那份悠然。关于描写儿童的诗句,我还积累了两句: , 。(2)、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晚上还悄悄到羊肉汤店要羊肉汤给儿子吃。她对儿子无私的爱令我们感动,这如山高的恩情,子女是报答不完的,正如孟郊诗中“ , ”所说的那样。(3)、诗中有情。《从军行》中,“ , ”写出了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豪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 , ”写出了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遗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殷切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 ”则写出了诗人“喜欲狂”的欢欣之情。(4)、《自相矛盾》中,点明“其人弗能应”的原因的句子是“ , ”。(5)、《乡村四月》中,描写农民繁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剑外忽传收蓟北,。(2)、 , 青春作伴好还乡。(3)、三万里河东入海,。(4)、 , 一片孤城万仞山。(5)、孤帆远影碧空尽,。(6)、又誉其矛曰:“ , 。”(7)、绿遍山原白满川,。(8)、恻隐之心,。
-
9、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昼出耘田夜绩麻,。(2)、敲成玉磬穿林响,。(3)、草满池塘水满陂,。(4)、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5)、 , 夜静春山空。(6)、 , 烟花三月下扬州。(7)、青海长云暗雪山,。
-
10、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动态描写的一句是( )A、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B、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C、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D、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
11、用一个字概括下面的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恰当的是( )
在春风中,嫩绿的杨柳,碧绿的草地,青翠的竹子,连那沉静的湖泊,简直也是用翡翠凝成的。
A、绿 B、静 C、美 D、柔 -
1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具体)(2)、屋子里静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3)、冰雪融化,大地回春,山坡上的各种小花都 , 它们一同沐浴在阳光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
13、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什么说埃及金字塔“不可思议”呢?因为到现在为止,人们也没有研究出来它当初是怎样修建的。 B、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C、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
1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 B、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C、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
15、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1)、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2)、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3)、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
16、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1)、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
17、下列对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动作描写) B、那位大个子叔叔始终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神态描写) C、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语言描写) D、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心理描写)
-
18、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请你从下面的情景中任选一个,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来体现其内心活动。
焦急地等人 获得奖牌 遭受委屈
-
19、按要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运用先概述再分说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八月,天多热。
(2)、根据提示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感受。消防员冲进了着火的实验室:五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3)、请你依据提示,写出下面这一场景的静态美。(采用以动衬静的方法)冬季日短,又是雪天,
(4)、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根据提示写一段话。在五官中,耳朵的生活最是一言难尽。
(5)、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再根据情景,照样子写一写。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平日里每次考试晓晓都能镇定自若,可唯独这次
-
20、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根据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这位小歌唱演员的歌声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