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作道具:剧本中增加了百姓给西门豹送牌匾的情节,牌匾上可写(    )
    A、才高八斗 B、为民除害 C、两袖清风 D、战无不胜
  • 2、准备服装:服装要符合人物身份,例如(    )的服装应该富有正气,显得庄重;(    )的服装则可以包含各种艳丽的色彩,并带有夸张的头饰等。
    A、官绅 B、巫婆 C、百姓 D、西门豹
  • 3、为加深人物理解,更好扮演角色,老师找来了关于西门豹的另一则故事,请你完成练习。

    西门豹罢官

    ①西门豹初任邺县的县令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深受百姓的拥戴。不过,因为他从不去巴结魏文侯的亲信,这伙人对他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对魏文侯说了许多西门豹的坏话。到了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报告自己的工作,政绩突出的他本应该得到嘉奖,却被魏文侯收去官印,要罢了他的官。

    ②西门豹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果干不好,我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的请求,让他继续做官。

    ③西门豹回到任所后,不再用心工作,而是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亲信。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向魏文侯报告工作,虽然工作没有上一年做得好,但是魏文侯对他称赞有加,给了他丰厚的奖赏。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辛勤做事,您却收了我的官印,要罢免我的官职。如今,我因为巴结您的亲信,您就对我大加赞赏。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转身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挽留西门豹,说:“过去是我对你不了解。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选自《中国寓言故事》,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2)、阅读要素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把内容补充完整。

    (3)、西门豹被罢官时为什么不直接向魏文侯说明情况,而是请求再做一年官呢?
    (4)、小文和小语围绕人物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 4、请根据剧本进行彩排,完成练习。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如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请给这段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2)、剧本中,西门豹巧用了三个“借口”,请你完成下图。

    (3)、剧本中并没有对西门豹神情的描写,作为导演,你觉得应该演出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
  • 5、下面是小语为舞台剧起的标题,请你排序并填空。(填序号)

    ①兴修水利;②惩治恶人;③摸清情况

    排序:

    我知道是舞台剧的主要部分,写剧本时要写得详细一些。

  • 6、“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对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态  动作 B、神态  语言 C、动作  语言 D、语言  心理
  •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都是河神娶媳妇给的。 B、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C、这里得很,没法儿看书。 D、我倒要看看你在什么花样。
  • 8、阅读小语写的剧情梗概,完成练习。

    西门(pào bào)被pài(    )去管理邺县,发现这里____、____。经过调查得知,原来是巫婆与官(shēng shēn)勾结,以给河神娶媳(xí xī)妇为由piàn qǔ(    )了老百姓的钱财。西门豹设计将巫婆和官绅头子rēng(     )进漳河,破除了迷信。后来,他带领百姓开(záo cáo)渠道,引水guàn gài(      )庄稼,解决了土地gān hàn(     )的问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字词。
    (3)、请在横线处填写表示邺县荒凉、景象萧条的四字词语。
  • 9、周恩来在民族危亡之际,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而在今天,有些人对读书的意义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请结合右图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

  • 10、老师找来了两则材料,请你参与探究,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选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删改)

    【材料二】

    从舍生忘死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医生,到用生命灭火英勇牺牲的消防战士;从以十一连胜夺取女排世界杯冠军的女排姑娘,到助力中国“奔月”梦想照进现实的年轻“嫦娥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如今,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下水,中国已进入“三航母时代”。如今,中国的科技发展,如同腾飞的巨龙,在世界舞台上大展宏图,势不可当。如今,中国经济和工业实现了“惊人崛起”,中国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可敬的典范。

    (1)、阅读材料一,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完成图示。
    中国女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
    受洋人欺辱没处说理
    (2)、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将自己的理解写在批注框内。
    (3)、阅读材料二,下列事例中不能称为“堪当大任”的是(    )
    A、青年医生舍生忘死,奋战在一线。 B、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 C、女排姑娘以十一连胜,夺取女排世界杯冠军。 D、贫困学生为出人头地,发奋学习考上重点大学。
    (4)、老师打算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组合在一起,设立新栏目刊登在班级周报上,下面是同学们想出的栏目主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忆昔日不振,叹今日崛起 B、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C、哀祖国苦难,赞伟人胸怀 D、放松心态,忆苦思甜
    (5)、读了材料一,少年周恩来远大的志向令同学们敬佩,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写清楚理由。

  • 11、同学们根据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画了思维导图,感悟伟人形象。

  • 12、对句子“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围观的中国人看到现状只能忍气吞声。 B、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敢怒不敢言。 C、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表现得理直气壮。 D、看到中国人被欺负,大家也没有办法。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放假了,清河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B、“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周恩来疑惑不解 C、他和朋友们在湖滨公园里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若有所思 D、伯父沉郁的表情让周恩来难以忘怀
  • 14、下列词语中“顾”字与“左顾右盼”中的“顾”字意思相同的是(    )
    A、照顾 B、环顾四周 C、顾全大局 D、奋不顾身
  • 15、小语在班会上分享了他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后的感受。

    步入周恩来纪念馆,馆内庄重yán sù(           )的陈列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耳畔仿佛还传来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jüé jué)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周总理的远大____和广阔xiōng huái(        ),令人zàn tàn(       )不已。我们要以他为典(fàn fán),为bào xiào(      )祖国而读书。

    (1)、小语有几个字不会读,请你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请你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词语,帮小语完善发言稿。
    (3)、请你结合下面的解释,帮小语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词语。
    抱负【bào fù】远大的志向:有~|~不凡。
    报复【bào fù】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打击~|受到~|~情绪。
  • 16、小文积累了一些边塞诗,请你帮她把下面的诗句分分类。(填序号)

    ①描写边塞风光          
    ②描写战争的残酷

    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④抒发思乡之情

    (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4)、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17、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完成练习。
    凉州词(其二)
    【唐】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
    教人意气忆长安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秦中花鸟已应阑:这里指关内此时应该已是花落鸟声疏的暮春时节。②胡笳(jiā):管乐器名,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使用,传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入。③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④意气:情意。⑤长安:这里代指故乡。⑥折柳:《折杨柳》,乐府曲辞。⑦金鼓: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⑧宵:夜,晚上。⑨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1)、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中花/鸟已应阑 B、教人/意气忆/长安 C、笛中/闻折柳 D、直/为/斩楼兰
    (2)、对比阅读比较两首古诗,完成表格。
    诗歌家乡的季节描绘的事物表达的情感
    《凉州词》(其二)花、鸟、风沙、胡笳表达了边关将士的之情
    《塞下曲》(其一)春季天山、、笛、、剑表达了边关将士的之情
    (3)、阅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⑴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①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②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我选择(填序号):

    ⑵从选择的诗句中,我体会到了

  • 18、阅读课内古诗,品悟爱国情。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 州 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两首诗有很多共同之处,请至少写出两点。
    相同点一:
    相同点二:
    (2)、品读画横线的诗句,完成对话。

    小语:“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未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 二是
    小文:这句诗与《凉州词》中的“”意思相近,都写出了

    (3)、关于以上两首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作者在边关看到了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 B、《凉州词》描写将士出征前宴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寄托了诗人对朝廷的期望:任用像李广那样的良将。 D、“醉卧沙场君莫笑”是指将士们上战场前还饮酒作乐,甚至醉倒在战场上,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军队的讽刺。
  • 19、同学们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读一读,填入恰当的诗句。
    (1)、小语:《出塞》中,“”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小文:《凉州词》中,“”表达出将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豪迈精神。
    (3)、小华:《夏日绝句》中,“”体现出诗人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 20、下列对三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词”是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一带。 B、“秦时明月汉时关”暗示了战事的频繁。 C、“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描绘出宫廷宴饮时盛大豪华的场面,富有西域特色。 D、《夏日绝句》的后两句,诗人借“思项羽”批判了宋代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