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习作。
在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在你的家乡,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呢?你参与这些风俗活动时的感受如何?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写,不少于450字。
记录妙招:重点描写风俗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快来一起逛灯会吧!
儿时看灯
①小时候过年,正月里我最喜欢到姑母家拜年,那里不仅有玩伴,更重要的是能看到热闹非凡、妙趣横生的灯会。
②腊月里,结束一年的辛苦劳作后,就要过大年了,人们可以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张罗一年一度的灯会。灯会,当地人叫“戏灯”,就是乡村的“狂欢节”。过年不戏灯,就不叫过年。
③鞭炮声中,大伙将架在祠堂房梁上的“龙头”郑重地“请”下来。扎篾的扎篾,糊纸的糊纸,涂彩的涂彩,忙碌中透着欢乐。师傅的手艺是祖传的,扎的狮子威风神气,舞起来,眼睛、耳朵、嘴巴都能动,活灵活现。【A】花灯制作,集合了竹艺、装裱、剪纸、绘画等传统技艺,扎出来的荷花、蜡梅,鲜艳欲滴,像刚采摘来的。
④天还没有黑下来,戏灯的各色人等早早就准备好了道具,化了装,陆续来到村外稻场上集合待发。班头少不了要再做些分工,强调注意事项,然后点亮灯笼、花灯里的蜡烛,谓之“亮火”。四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早就跃跃欲试了。
⑤戏灯的队伍还没出发,“打报灯”的已先行。打报灯,一般有两三人,多是办事干练的队委或德高望重的长辈,职责就是提前安排好戏灯的细节,通知“灯来了”。他们手提红灯笼,满面喜气地来到主事人的家附近。这厢早有人在门外迎候,抱拳拜年后,请他们进屋喝茶。报灯人连声推辞:“不急,不急。快带我们去场地看看。”【B】于是,一干人象征性地察看了舞狮子的场地、文唱的舞台后,才谦让着进屋叙话。
⑥报灯人别过,锣鼓声响起。锣鼓,是灯会的灵魂。“十番锣鼓”,没有真传是敲打不出来的。锣鼓一响,把整个村子都震动起来,【C】大屋的男女老少倾屋而出,站在大堂轩门前广场迎灯,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和晃动的人头。
⑦在乡亲们眼里,用公鸡鸡冠上的血点过光的狮子,就是神兽。有长者在门前虔诚地摆上香案,端来三牲祭品,点亮蜡烛“接灯”。一时间,大炮小炮开门炮,炮声大作,万鞭齐鸣。狮子一马当先,在众人簇拥下进了大门,首先向上堂轩的香火台“参香火”,行跪拜礼,转过身本想在门前广场表演,哪知早被看热闹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蓄谋已久”的老手准备了鱼子炮、百子鞭,趁隙将其点燃塞到舞狮人的脚下。舞狮人早有防备,将做狮子皮的红布在泥水里浸泡过,这就相当于有了保护层。有经验的舞狮人,边舞边用脚踩灭鞭炮。对舞狮人来说,鞭炮炸得越多越响,反而越是对他们的敬重。这当儿,敲锣打鼓的人借机造势,紧锣密鼓,围观的也大声叫好助阵。鞭炮声、锣鼓声、叫好声混成一片。狮子的动作疾缓是随锣鼓的节奏,锣鼓声紧凑,狮子的动作就急促,持续时间越长,舞狮人就得不到歇息。这无疑是对舞狮人体力与水平的考验。
⑧堂轩场地有限,狮子摇头摆尾,一边作喘息状,一边来到稻场上,后面跟着一大帮爱看热闹的孩子和年轻人。锣鼓喧天,爆竹炸得震天响。表演再掀高潮,双狮戏球、拜四方,形神兼备,虎虎生风。狮子的扑、闪、腾、挪,把兽性与灵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前挤 , 我个头矮看不见,大表兄就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我对狮子打滚时的配合默契,有些不解。大表兄告诉我,那是他们有约定,前面的人用脚在地上跺三下,后面的人会意了便同时滚地,狮子皮就不会绞在一起。
批注:____
⑨该文唱的登场了。戏台早就在村头平坦地面上用厚实的门板搭就,四盏汽灯高挂,把场内外照得如同白昼。演员都不是大腕儿,但带着泥土气息的道白、唱腔,很对父老乡亲的胃口。其间,还穿插挑花篮、扭秧歌,人们笑得前仰后合。【D】“金牛闹春”,很接地气;“桃园三结义”,崇尚义气;“龙凤呈祥”,向往国富民强。鲤鱼灯、莲花灯、宝塔灯、五兽灯,让人目不暇接。
⑩趁着文唱的时候,舞狮人卸下狮子头,脱下服装,擦把脸,休息一会儿,吃些糕点、元宝(茶叶蛋)、挂面,养精蓄锐,再到下一个屋场表演。
⑪夜已经很深了。天上明月一轮,地上火光点点。看了一村又一村,还没尽兴,我们一直追赶着戏灯的队伍。
(1)、灯会一共有几个环节?请简要概括,完成灯会流程图。请龙头→→→→文唱登场
其中,文章详写了 , 略写了。(2)、第⑦自然段通过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3)、请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赏析第⑧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写在文旁的批注框内。(4)、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A句表现了花灯制作人的手艺精湛、技巧高超。 B、B句中的“象征性”一词暗含作者对灯会报灯人尸位素餐的不满与鄙夷。 C、C句通过描写看灯人群的动作和行为,充分展现了村里人对灯会的重视。 D、D句通过列举各种文唱节目,表现了当地的风俗特色,也暗含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作者儿时“追赶着戏灯的队伍”,长大之后他撰文又在追赶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是每年春节的重要内容,备受国人关注,一起来看看它的收看情况吧。(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每年都收看春晚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一半左右。
②不看春晚的人非常少。
③56岁及以上的人是收看春晚的主要群体。
④春晚忠实观众人数最多的是18岁及以下的青少年。
(2)、有人认为“传统节日已经过时了”,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材料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4、赛龙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作者在观看了金山寺的龙舟比赛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文。
金山竟渡
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江南有竞渡之俗。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秦淮有灯船无龙船,而看龙船无金山寺比。金山竞渡,惊湍①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② , 则百?捷捽③ , 蟠委④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蝶⑤齐开,两岸杳杳然⑥而沸。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释】①湍(tuān):急流的水。②洄涡:水中漩涡。③百?捷捽(zuó):?,蛤蟆。捷摔,疾取,救援。④蟠委:盘旋回绕。⑤艓(dié):小舟。⑥沓(tà)沓然:笑声众多,嘈杂的样子。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以看竞渡之人胜:
而看龙船无金山寺比:
(2)、本文写“金山竞渡”,开篇却先提及西湖、秦淮等地竞渡的意图是。(3)、结合文中描写龙舟竟渡的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向同学们介绍金山寺龙舟竞渡的场面。(4)、龙舟竞渡的场面展现了怎样的龙舟精神?( )(多选)A、坚持不懈 B、奋勇争先 C、团结协作 D、友谊第一 -
5、春节即将来临,趁着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全家总动员,扫尘除垢,家里焕然一新。扫尘结束后,妈妈换上了新衣服,还去烫了个时髦的卷发,真是。调皮的弟弟看见了,手舞足蹈地唱起了点赞歌,他的创意表演让人。真希望在这的日子里,家人都平安顺意!(请在横线上填上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
6、爷爷今年用“行楷”来写春联,从中我发现了( )A、爷爷写的春联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爷爷写的春联字体蚕头燕尾,中正平和。 C、爷爷写的春联笔画变形,自然相连,书写较快。 D、爷爷写的春联笔画匀称,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
7、过年时,爸爸又在倒贴“福”字了,爸爸说倒贴“福”字的寓意是( )A、福气、福运已到。 B、新旧交替,招财进宝。 C、团圆、甜蜜美满。 D、长寿安宁,岁岁平安。
-
8、七夕节,我总会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眼前总会出现织女泪流满面织布的场景,“终日不成章,”;中秋节,我又总会想起王建对友人的思念,“ , ”;想偷懒时更会想起《长歌行》中的“ , ”,就更加发愤学习。
-
9、下列关于民俗的诗句与其对应的传统习俗不搭配的一项是( )A、对酒莫辞今夕醉,明朝又是岁华新。(守岁)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赏花灯)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祭月)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赐新火)
-
1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下列描写民俗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夕节古已有之,宋人过七夕最隆重的仪式是乞巧。 B、蛇年将至,催热了不少“蛇”元素文创产品,各色“圣虫”纷纷亮相。 C、承载着家国情怀、融入了真情实感的“粽子”,味道也越发丰富起来了。 D、古人祭灶祈求阖家平安的景象,呈现了一幅富有深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
1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不曾忘记除夕夜全家人通霄守岁、不间断燃放鞭炮的情景,当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那份激动更是至今难忘。正月初一到外公家拜年时,弟弟那滑稽的表演,招来了外公的哄堂大笑。眨眼之间元宵节来临,奶奶包的汤圆美味至极,让我们垂涎欲滴。吃完汤圆叫上亲戚去逛灯会,整条街处处悬灯结彩,火炽而美丽,热闹非凡。我还去猜灯谜了,知道了“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写的是寒食节。街边摆摊儿的敦厚的小贩娴熟地吆喝着,引得人们驻足围观、购买,杂拌儿生意可谓是分外红火。看到这些干果杂拌儿,我想到把小米、红豆、杏仁等材料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就是一道节日美食,让人直咽唾沫,回味无穷。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火炽(chì) 杏仁(rén) B、正月(zhèng) 分外(fèn) C、娴熟(xián) 鞭炮(biān) D、敦厚(dūn) 唾沫(tuò)(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燃放 间断 B、通霄 杂拌儿 C、亲戚 眨眼 D、小贩 摆摊儿(3)、下列词语中的“御”字与语段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御”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抵御 B、御寒 C、御用 D、防御(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奶奶包的汤圆美味至极,让我们垂涎欲滴。 B、正月初一到外公家拜年时,弟弟那滑稽的表演,招来了外公的哄堂大笑。 C、我想到把小米、红豆、杏仁等材料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就是一道节日美食,让人直咽唾沫,回味无穷。 D、吃完汤圆叫上亲戚去逛灯会,整条街处处悬灯结彩,火炽而美丽,热闹非凡。 -
12、根据情境中的拼音,在横线上规范地写出字词,感受节日气氛。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桌前,拿着kuài zi , 夹起jiǎozi蘸着蒜泥和cù吃,一点儿也不yóu nì , 美味极了。弟弟还太小,奶奶特意áo了一碗nóng chóu的xiǎo mǐ zhōu来喂他,脸上yíng满慈爱。
-
13、我会看图写话。
提示:画面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回到家和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怎么说的?把画面内容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
14、我会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hú有个楚国贵族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赏给门客们一壶酒。人多酒少,这几个门客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几个人分一壶酒喝,太少了点。不如一个人喝个痛快。”另一个门客提议: “咱们来场画蛇比赛,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①( )(慢慢 纷纷)在地上画起来。有一个门客最先画完,他②( )地拿过酒壶刚要喝,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心想:____。
于是他左手抱着酒壶,右手开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门客已经把蛇画完了。那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一口气喝了那壶酒。
(1)、“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 “这个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2)、“几个人分一壶酒喝,太少了点,不如一个人喝个痛快。”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几个人分一壶酒喝,每个人喝到的就太少了,不够痛快。 B、一个人喝这壶酒比几个人分这壶酒痛快。 C、几个人分这壶酒比一个人喝这壶酒痛快。(3)、在文中括号①选择合适的词语,在文中括号②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4)、合理想象,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下面词语和文章题目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 B、多此一举 C、节外生枝 -
15、我会日积月累。(1)、看到下面的画面,你会联想到哪句诗?填一填。
窗含 ,
门泊。接天 ,
映日。(2)、从下面的九宫格中找出一句五言或七言古诗,写下来。四
东
不
与
风
忙
光
同
时
万
径
收
人
踪
风
字
秋
颗
6.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3)、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照样子,改写句子)弟弟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4)、例:一条彩虹挂在天空。(用加点字造句) -
16、我会读一读, 连一连。
冠必正 有定位 哨所 了解历史、文物的地方 袜与履 俱紧切 博物馆 打球运动的地方 置冠服 纽必结 体育馆 边防战士站岗的地方 -
17、我会按要求填空。(1)、照样子,组词语。
例:抢——(抢先) (抢救) (抢夺)
课—— 。
新—— 。
(2)、根据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破涕为笑 ②微笑 ③眉开眼笑 ④捧腹大笑(1)听了一个笑话,我乐得捂着肚子笑,这是。
(2)同学碰面,应该给予对方一种礼貌的笑,这是。
(3)小明刚刚在哭,由于某种原因又笑了,这是。
(4)一个人高兴时,好像眉毛眼睛都在笑,这是。
-
18、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小龙累得jīn pí lì jìn
, lǎo shī
和tóng xué
都quàn gào
他放弃比赛,他却选择坚持。回到jiào shì
zuò wèi
上,他shén qíng
rèn zhēn
地说:“向前的jiǎo bù
yǒng yuan
不停!”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银行(xíng háng)门前有一条人行(xíng háng)道。
街坊(fáng fang)都知道他家开了一个磨行(fáng fāng)。
哥哥练习倒(dào dǎo)立时,突然摔倒(dào dǎo)了。 -
19、我会认真听录音朗读短文两遍,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填序号)(1)、有只蜗牛志气大,从小要当( )。A、运动员 B、歌唱家 C、旅行家(2)、蜗牛出门碰见竹篱笆,它爬上爬下,感觉这个世界( ).A、坑坑洼洼 B、圆滚滚 C、方方正正(3)、告别南瓜,蜗牛开始过( ),感觉这个世界软又湿。A、大海 B、大江 C、小河(4)、蜗牛回到家,找张( )挂在墙上。A、地图 B、照片 C、风景画(5)、最后,这只蜗牛当上了( )。A、世界旅行家 B、地图旅行家 C、探险旅行家
-
20、习作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非常奇妙。大胆展开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请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来编想象故事,也可以自拟题目,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太阳请了一天假 我变成了云朵 风偷走了作业本 周末的时钟罢工了
要求:自选或自拟题目;书写要工整,句子要通顺,内容要完整;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