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这幅图展现的是哪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写一写。

  • 2、理解古诗词,判断正误。
    (1)、《忆江南》是直接描写诗人初次到江南欣赏到的美景。 
    (2)、《大林寺桃花》描写了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山下的桃花已经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三衢道中》中,“添得黄鹂四五声”描绘了深山十分热闹,鸟叫声不断的景象。
  • 3、趣味飞花令。本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名句中有许多含有“春”字或“花”字,请各写出两句。

  • 4、补充诗词句,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1)、 , 不知转入此中来。
    (2)、独怜幽草涧边生,
    (3)、 , 路上行人欲断魂。
    (4)、江南好,
  •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溪泛尽山行(再,又) B、触株(步行) C、每逢佳节思亲(加倍,更加) D、迟日江山丽(春日)
  • 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春风送暖入屠苏(指一种酒) B、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乎寻常的地方) C、千门万户曈曈日(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D、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 7、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爆竹声中一岁____
    A、消除 B、过去
    (2)、路上行人断魂____
    A、将要 B、贪欲
  • 8、优优根据古诗画了几幅画,请你先补充诗句,然后将诗句前的序号填入对应图片的横线里。
    (1)、①借问酒家何处有?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

    ,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

    (2)、

  • 9、和优优一起在语境中运用诗句。
    (1)、重阳节这天,远在外地出差的李叔叔非常想念老家的亲人,便用短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
    (2)、过年啦!过年啦! 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真是“” 。
  • 10、先补充古诗《三衢道中》,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____,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

    (1)、先补充古诗
    (2)、根据古诗,填诗人的旅行单。

    旅行单

    诗人姓名

    出游时间

    出游天气

    旅行路线

    (填诗句)

    (3)、如果你和诗人同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 11、优优在练字时发现多宫格里藏着诗句,请帮她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 12、 同学们,你们一定做过不少实验吧!请你选择其中最有趣的一次,按照一定的步骤,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记得还要写写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题目自拟,不少于 350字。
  • 13、 课外阅读。

    萤火虫

    ①“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 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油来点灯,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盏点燃的油灯呢! 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大学问家。

    ③萤火虫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yǒng)。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④萤火虫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tān)痪(huàn)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它呼吸时使“萤光素”氧化而形成的。人们还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矿灯。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给第④段的方框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第③段中,萤火虫的成长过程是(      )
    A、卵→蛹→幼虫→萤火虫 B、蛹→卵→幼虫→萤火虫 C、卵→幼虫→蛹→萤火虫 D、蛹→幼虫→卵→萤火虫
    (3)、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
    (4)、根据文章内容,借助第③④段的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5)、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照样子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对其他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例:“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 14、 课内阅读。

    花 钟(节选)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先用“横线”画出选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的段意为:
    (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昙花开花的时间与(        )有关。 (多选)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昆虫活动的时间
    (3)、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 。 
    (4)、读选段中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15、    读下面的一段话,试着将实验的流程图补全。

    我先准备一把尺子和一张废纸,把废纸撕成玉米粒大小的碎纸屑。我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尺子使劲摩擦头发,然后将尺子轻轻地放在碎纸屑上。呀!碎纸屑动起来了,跑来跟尺子互动呢!它们有的直接贴到尺子上来,有的在课桌上轻轻移动,有的连成一条线。

  • 1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午三点,万寿菊;五点,紫茉莉;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2)、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是:将蜜蜂装进纸袋→叫小女儿→自己带着蜜蜂走到四公里外→ , 放飞蜜蜂→统计飞回蜜蜂的数量。
    (3)、小优拍摄了溪边的风景,请你根据照片上的文字,为这张照片搭配合适的诗句。

    涧边生长着幽草,黄鹂在树荫深处啼鸣。

    (《滁州西涧》)

  • 17、    三(1)班要开启一场“发现·体会美”的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我们第一站走进武汉动物园。请你根据通知完成练习。

    通  知

    明天上午十一点左右,将会到武汉动物园进行研学我们班,为了让更有意义本次研学活动,请大家提前对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多方面了解。

    三(1)班班委会

    4 月 10 日

    (1)、通知中出现了两处错误,请你尝试用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改正。
    (2)、优优建议把通知中的“左右”两字去掉,你同意吗? 写出理由。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仿写拟人句)

    桃花

    (2)、蜜蜂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改为陈述句)
    (3)、看图,仿照示例,写一写你的发现和思考。 

    图1:为什么树朝南的一面枝叶   图 2:

    稠密,朝北的一面枝叶稀疏?

  • 19、根据关键语句,对下面这段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汇集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A、昆虫触角形形色色。 B、昆虫触角作用很大。 C、昆虫触角很不起眼。 D、昆虫触角非常美丽。
  • 20、下面同学们的发言中,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白天阳光强,昙花如果在白天开花,有被灼伤的危险。 B、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能发现很多现象。 C、昙花不是在白天开花,而是在晚上开花。 D、无论飞到哪里,蜜蜂总是能找到自己的家。
上一页 667 668 669 670 6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