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A、夜晚,昙花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B、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C、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下来。
  •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船在海面上颠簸着,摇晃得很厉害”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头晕得厉害 , 实在坚持不住了。 B、两位年轻人互不相让,争吵得非常厉害 C、他很快就把一篇长课文背了下来,真厉害
  • 3、下列图画表现了传统节日习俗,与图画相对应的节日名称是(    )

    A、端午节   春节     元宵节 B、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C、中秋节   元宵节    春节
  • 4、下列词语中与“葡萄灰、梨黄”词语特点相似的一组是(    )
    A、茄子紫 金灿灿 B、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C、玫瑰红 宝石蓝
  • 5、读句子,选择。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 xīn shǎng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 , 我的角多么____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xīn shǎng”一词书写正确的是(   )
    A、新赏 B、心赏 C、欣赏
    (2)、句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是(    )
    A、chèng B、chèn C、chēng
    (3)、句中横线里填写正确的词语是(    )
    A、精美 B、精良 C、精彩
  • 6、请将词语写在田字格里,笔画较多的字,注意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玲珑娇软

    争奇斗艳

  • 7、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任务一:尾巴可能会拥有一只猫,铅笔也有了自己的梦想,粽子可能会在地上走,小鲤鱼也许会在天上飞…………选择一个角色,大胆从某样事物失去特征或变得与原来相反进行想象,努力把夸张、奇特的故事情节写清楚。题目自拟。 不少于350字。

    任务二:成长的路上,你一定遇到过很多有特点的人,比如“活雷锋”小明、“小书虫”弟弟、“飞毛腿”小刚………请你选择一个有特点的人物,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和典型事例等把他(她)的特点写清楚,注意要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哟。 不少于350字。

  • 8、课外阅读。

    红鲤斗水

    连日的春水把池塘溢满了。 水面上,那些嫩绿的浮萍连同春水漫到小路上来了。老远,我就瞧见,柳树下边那些埋在路中的毛竹管涵洞冒着水。池塘里的水穿过竹管流入小沟,它要到远方去旅行前,乐得往四处抛洒银色的水珠。

    在柳树边,我发现小沟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 它冲第一次,被流水带回沟里。 它冲第二次,也没有冲进竹管。 于是,它又第三次从小沟往上冲。 由于冲得太猛,跃出水面掉在小路上了。我想捉住它,可是它蹦回小沟里去了,只留下几片浅橙色的鳞片漂在路心的泥水里。

    这条红鲤真可说是具有坚强的意志。 它又在水沟里斗着竹管的流水猛冲,这第四次的冲锋竟是那么巧,一冲就钻进了竹管。 当我转身往池塘里看时,只见水里一条红鲤,嘴巴一张一闭地吞食着水上的浮萍。 四根红须轻轻地前后拨动,悠然地摆着尾巴,游向池塘中央,沉到水底。

    回到家里,听妈妈说,溪里的红鲤斗水进池塘是去生小红鲤的,将来池塘里会有很多红鲤。祖母说,我看见了鲤鱼跃龙门。

    (1)、读了这篇文章,小鹿观察到红鲤有四次斗水尝试的结果,请你帮他一起补充完整。

    (2)、小鹿不理解作者祖母说的“鲤鱼跃龙门”的意思,在本文中,最合适的意思是(    )
    A、古代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 B、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总有一天可以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迈向成功。 C、红鲤为了产下小红鲤,让它们能够生活在广阔安宁的池塘里,勇敢挑战自我。
    (3)、小鹿觉得红鲤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他学习,请你选一选(            )(两项)
    A、坚强不屈 B、锲而不舍 C、知难而退 D、正直无私
    (4)、“红鲤斗水”的故事给了小鹿很大的启发。 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吗。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包粽子

    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船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

    节选自苏童《祖母的季节》

    插艾草

    样子:叶片呈锯齿形,像鸡爪子绿色叶子,背部有绒毛

    气味:浓郁的独特香气。

    作用:驱虫辟邪,可入药,嫩芽可食用。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的一项重要活动,最初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避免水灾、早灾,后发展为纪念屈原。

    吃“五黄

    端午当天人们会吃“五黄”:新鲜的黄瓜、肥美的黄鳝、美味的黄鱼、流油的咸鸭蛋、醇香的黄酒这些都是端午的时令菜肴,体现了古人“因时而食”的养生之道。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

    2009年,端午节“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粽”情端午,是家的味道;龙舟竞渡,是团结的力量。 “申遗”成功意味着端午丰富的民俗活动得以延续,是文化的传承;也意味着以屈原为代表的深深爱国情、以曹娥为代表的浓浓孝顺心得以弘扬,是精神的传承。

    (1)、材料一介绍了哪几种端午节习俗?请你帮小鹿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信息进行判断。

    ①包粽子时要按这个顺序:放上糯米——塞紧包好—扎上花线——窝成形状。

    ②人们最初赛龙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避免水灾、旱灾。 

    ③端午节人们吃的“五黄”分别是黄瓜、黄豆、咸鸭蛋、黄鱼和黄鳝。 

    (3)、小鹿参加社区组织的“‘粽’情端午”活动,请你帮他写一条活动感言贴在活动板上。 
    (4)、有同学认为过端午节没有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你的想法。 (至少说两点)
  • 10、听着小语的分享,小鹿的脑海中又浮现出班级春游时他俩一起在大自然中漫步的场景。

    小路上,小鹿和小语笑着、走着。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小鹿不禁吟诵:“。”(杜甫《绝句》)耳边传来黄鹂的叫声,小语吟道:“。”(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鹿:多么明媚清丽的春日风光,多么婉转动听的黄鹂叫声。

    小语:你看,燕子也来凑热闹了:“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燕子》)

    小鹿:这样的表达真有趣,我也想学着说一说小兔子。

    小语:这学期,我们还学过一则跟小兔子有关的寓言故事《》。像这样蕴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我还读过《》。

    小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小寓言中蕴含着大道理,名言名句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与人交往时要知道“ , 近墨者黑”。

  • 11、分享“成长趣事”,小鹿发现小语的分享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成长故事

    我和小鹿跑到村边小溪里,捉了小虾一些,带回家养在缸里。

    其中有一只小虾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不停地,像生气了似的。

  • 12、明天(6月27日)上午十点,三(1)班全体同学将在学校报告厅参加成长趣事分享活动,请你帮助张老师发布一则通知。

  • 13、小鹿和三(1)班其他同学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并进行分享,请你参与。

    成长寄语

    从huó pō____可爱的孩童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从胆小nuò ruò____到勇敢坚强,从平凡pǔ tōng____到绽放光芒,一路xíng jìn____,一路成长。成长路上sui rán____充满zǔ lì____,但我们依旧 jì xù____前行。这样,便能与更好的自己xiāng yù____,成就骄傲的人生。

    (1)、请根据拼音,把小鹿的“成长寄语”补充完整。
    (2)、写“成长寄语”时,小鹿想给“便”字注音,他会注上哪个读音?(     )
    A、biàn B、piàn C、pián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小鹿“成长寄语”中“骄傲”含义相同的是(     )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铁罐骄傲自大,大家都不喜欢它。 C、羽毛球世界冠军黄雅琼是衢州人的骄傲
    (4)、小鹿在写“爱好特长”一栏时,有一个字写错了,请你帮他找出含有错字的选项。(   )
    A、辩认昆虫 B、设计手抄报 C、做实验
    (5)、请你规范、端正、整洁地帮小鹿把“成长宣言”中的这句话抄写在格子里。

    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14、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一:我的朋友

    同学们,你身边的朋友,可能是个故事大王,也可能是运动健将,或者是一位爱帮助人的“热心肠”……请你选择最有特点的一位朋友,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写清楚人物特点,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题目二:神奇变形记

    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你变成了会说话的橡皮,小鸡变成了高飞的雄鹰,蚂蚁变得比大象还大……请选择一种事物,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要求:想象大胆,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呆头鹅

    ①我的故乡有一句土话———“呆头鹅”,意思就是笨鹅。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鹅似乎并不笨。

    ②每到深秋时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我就会把鹅群赶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 到了太阳落山时,鹅都能准时回家。 晴天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奇怪的是,阴天时它们也能准时回家。 长大后,我才知道鹅具有很强的条件反射能力,这是形成的“生物钟”起了作用。

    ③到了鹅孵蛋的季节,为了观察每只母鹅的情况,大人们会在每只鹅的头上写上号码,每个窝也编上相应的号数。 有趣的是,并排三大间孵房,总共一百二十多个窝,大多数母鹅都找得到自己的窝,能自动对号入座。

    ④鹅还能看家护院。 它能够准确地区分主人和陌生人。 主人回来了,就在身后大摇大摆地跟着;要是来了陌生人,它先是伸展开翅膀,再发出嘎嘎的叫声。 如果来人还不知趣,它可是会飞扑过去啄人的。 古人说“宁让狗咬,不让鹅拧”,鹅的战斗力非同一般。

    ⑤看来鹅并不笨。也许是它们单足静立、侧耳倾听的习惯性动作,让人们觉得鹅总是呆头呆脑的吧。

    (选自陈天昌《牧鹅散记》,有删改)

    (1)、鹅在阴天能准时回家的原因是(      )
    A、田里的庄稼收完了 B、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时间 C、用一只眼睛瞧太阳 D、形成的“生物钟”起了作用
    (2)、读了第④段中的“宁让狗咬,不让鹅拧”这句话,小优和小方交流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优

    上文说鹅“会飞扑过去啄人”,下文又说“鹅的战斗力非同一般”,所以我理解这句话是说鹅很勇猛。


    小方

    是的,有时候,鹅比狗还厉害。我姥姥家就养鹅,如果有陌生人来,鹅真的会叫着去追人的。

    我发现,小优使用的理解方法是 , 小方使用的理解方法是

    A.联系上下文      B.想象和联想     
    C.向别人请教     D.结合生活经验

    (3)、下面图片中,体现第④段内容最恰当的一幅是 , 你的依据是

    A.     B.     C.     D. 

    (4)、因为鹅看上去呆头呆脑的,所以作者故乡的人们称它为“呆头鹅”,读了短文,你会称呼鹅为“鹅”,理由是
  • 16、在学校“百家小讲堂”上,小优想给大家讲讲鞭炮的发展历史。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她一起完成任务。 

    鞭  炮

    ①有一种说法,鞭炮的起源可以追溯(sù)到2000 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庭燎(liáo)之光”的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当时主要是为了驱赶传说中伤人的野兽———“年”。人们通过燃烧竹竿,使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竿爆裂,发出噼啪的声音,就能把“年”吓走。

    ②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唐朝初年,出现了爆竹的雏(chú)形。据说当时发生了瘟疫。有一个姓李的人,把硝石装在了竹筒里,点燃后,不仅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还冒出了浓烈的烟雾,驱散了致病的气体,阻止了瘟疫流行。此后燃放爆竹在唐朝时期更加普遍。

    ③南宋时,有人把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这就是鞭炮的原型。

    ④后来又有人把这种包着火药的纸卷用绳子捆扎起来,再用导火线串在一起,形状像鞭子,燃放时连响不绝 , 这就是“鞭炮”。 

    ⑤鞭炮出现不久,烟花也应运而生。烟花燃放时,不仅能发出响声,而且呈现出夺目的光彩和五彩缤纷的“光花”。

    ⑥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数字烟花、电子鞭炮等新型的烟花爆竹,它们既安全又环保,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新选择。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请你和小优合作,结合第①~④段鞭炮发展的过程,照样子补充图表。 

    (2)、把握正确的信息也很重要。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鞭炮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驱赶传说中的野兽“年”。

    ②南宋时,鞭炮就已经成型,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③安全、环保的数字烟花和电子鞭炮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选择。

    ④后来人们制作鞭炮的主要材料有绳子、导火线和鞭子。

    (3)、为了介绍得更具体,小优关注到下面两个词语,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

    连响不绝:

    呈现:

    (4)、小优还查阅了相关资料,联系短文,下面的资料放在第段合适。 

    资料:

    各种名目繁多的烟花品种层出不穷,从元朝的“月光”“日光”等,一直到清朝的“千丈梅”“小叶梨”等。

  • 17、这学期的“快乐读书吧”推荐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请你参考下面的目录,或选择一则课外读到的寓言故事,填写“寓言阅读记录卡”。 

    井底之蛙……………………………………………………………015

    惊弓之鸟……………………………………………………………016

    杞人忧天……………………………………………………………017

    纪昌学射……………………………………………………………018

    朝三暮四……………………………………………………………019

    狼和小羊……………………………………………………………001

    龟兔赛跑……………………………………………………………003

    农夫和蛇……………………………………………………………005

    狮子和蚊子…………………………………………………………007

    狐狸和葡萄…………………………………………………………009

    寓言阅读记录卡

    题目:

    主人公:

    哲理:

  • 18、这学期,我们读了许多寓言故事,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根据以下情境,选择适合的选项填写在横线上。

    A.《陶罐和铁罐》                      B.《守株待兔》

    C.《鹿角和鹿腿》                      D.《池子与河流》

    (1)、当你发现有的同学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及别人的长处,你会用这则寓言劝说他。
    (2)、当你看到朋友只凭外表就判断事物的好坏,你会用这则寓言提醒他。
  • 19、学校要开展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请你梳理思路,填写下面的图表,为完成任务作好准备。 

  • 20、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

    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现在有一些会“思考”的智能玩具,它们受欢迎越来越。这些玩具可以与你自由对话,甚至能根据你的指令完成许多任务。

    (1)、这段话的第二句中有一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
    (2)、了解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得如此迅速,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心情:
上一页 669 670 671 672 6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