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①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里撒下一排牵牛花种子。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②艳艳问:“爸爸,拉绳干吗?”爸爸说:“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艳艳不信。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艳艳乐了,忙喊:“预备——爬!”

    这是一个      句,把一条条绳上的      比作一排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牵牛花藤儿爬在绳子上的画面。

    ③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④第二天早晨。啊!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中间那根最胖的藤儿爬得最快,比旁边的藤儿高出了好长一段。爸爸没骗人。艳艳乐得大声叫:“爸爸,快来看!它们真的在比赛爬绳!”接着,便拍着小手喊:“加油!加油!”

    ⑤但绿藤儿还是一动也不动。谁也没见它们往上爬。

    ⑥中午,艳艳放学回家,又见藤儿往上爬了一段。艳艳想:牵牛花藤儿真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⑦不久,牵牛花藤儿爬上阳台顶了,就像给阳台挂了床绿纱帐;又不久,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就像绿纱帐上挂满了密密的红喇叭。

    ⑧艳艳家的阳台好看极了。

    ⑨艳艳明白了,牵牛花是一群悄悄做好事的娃娃!

    (选自《一分钟床头小故事》,有删改)

    (1)、阅读要素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时间春天第二天早晨不久
    牵牛花的生长状态种子冒出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藤儿又往上爬了一段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
    (2)、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作者主要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3)、批注阅读读画横线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并完成批注。
    (4)、读完第⑦自然段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2、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练习。

    (一)爬山虎的脚(节选)

    叶圣陶

    ①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②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阅读要素爬山虎的叶子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完成填空。
    颜色变化嫩红
    时间变化长大了的
    结合思维导图,我知道作者是通过(填“细致观察”或“连续观察”),把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变化写清楚的。
    (2)、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
    (3)、燃学科知识下图中爬山虎的脚画得对吗?若不对,请你结合课文中的介绍画一画。

    我觉得画得(填“对”或“不对”)。

  • 3、依次填入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爬山虎的茎叶密集,(    )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    )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A、即使……也…… B、如果……就…… C、不仅……还…… D、虽然……但是……
  • 4、小语进入公园后有感而发,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我们唱着欢快的歌(qū qǔ),走在弯(qū qǔ)的小路上。路旁的柳树长出了嫩芽;小草从kū wěi(    )的草丛中探出了小脑袋,qiáo(   )着外面的世界;榆叶梅的花朵密密地chóng dié(     )在一起,jūn yún(       )地开满了枝条,没有一点儿kòng xì(    )。看,还有一只刚刚睡醒的小(wō wǒ)牛正趴在花(bǐn bǐng)上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2)、“嫩”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初生而柔弱,娇嫩;②经火力烧制的时间短;③淡,浅。语段中“嫩”的意思是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中“嫩”的意思是 , “肉片炒得很嫩”中“嫩”的意思是。(填序号)
  • 5、《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请你选一选。

    在作者笔下,是昆虫界的小明星,身着斑斓的铠甲,提着灯笼在夜色中舞蹈;有种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只好缩小器官来安置乐器;身穿点缀着黑色斑点的红外套,就像撑着小伞散步的娴雅淑女。

    A.瓢虫B.萤火虫C.蝉D.螳螂
     
  • 6、课内外对比阅读。

    动物之家

    [材料一]

    蟋蟀的住宅(节选)

    [法国]法布尔/著王大文/译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材料二]

    如何搭建一座“昆虫旅馆”

    昆虫能够帮助植物授粉、抑制病虫害,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频繁,难免会毁坏昆虫的栖息地,让它们流离失所。搭建“昆虫旅馆”,是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可以保护、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之一。如果养了花花草草,“昆虫旅馆”里的客人还可以悄无声息地除去“小花园”里的害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甚至居民个体,通过搭建“昆虫旅馆”,吸引这些小生命“入住”。

    “昆虫旅馆”搭建的步骤如下: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昆虫习性。二、

    收集自然废弃物,为搭建做准备。三、根据情况准备工具,如剪刀、胶水。四、制作各种小木箱或小纸箱,填充不同材料。五、加铁丝固定“旅馆”,还可以涂上环保防水涂料。六、将“昆虫旅馆”放置在无风无雨又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

    (1)、结合材料一,下面四幅蟋蟀住宅工程平面图中,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
    A、 B、 C、 D、
    (2)、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丛草比作 , 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从“半掩着”“微斜”等词语中,我发现作者
    (3)、对比阅读联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 B、材料二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搭建“昆虫旅馆”。 C、两则材料中的“最多”“之一”等词,表达不清晰、不准确。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的小生命的喜爱。
  • 7、蟋蟀想参加动物界举办的建筑大赛,请你依据课文把下面的报名表填写完整。

    姓名

    蟋蟀

    参赛组别

    昆虫组

    参赛作品

    蟋蟀的住宅

    建造工具

    住宅特色

    外部特点

    内部特点

  • 8、对比品读不同风格的语句,完成练习。

    ①蟋蟀的左右两翅相互摩擦、振动就可以发出声响。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小语:这两句都写蟋蟀在 , 但我觉得第句更生动,因为这句话
    (2)、小文:我也能仿照第②句的写法,写一写观察过的某种动物:
  • 9、学校昆虫社的老师带领社员一行人来到天目山,他们有什么发现呢?读一读,完成练习。

    天目山环境yōu liáng(       ),是昆虫的乐园。大多数昆虫suí yù ér ān(          ),在lín shí(       )蔽住所藏身,蟋蟀则____地xuǎn zé(    )住 , 在____的位挖掘住 , 不断往洞穴外出泥土,丝不觉得pí láo(      ),打造出清洁、wèi shēng(      )、干燥的卧室。斜的隧道使得____有雨,这里____立刻会变干。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蔽(yǐn)    住(zhǐ) B、(zì)    住(zhái) C、出(bāo)     丝(háo) D、斜(qīn)    雨(zhòu)
    (2)、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3)、在上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稳重          隐蔽          即使          也 B、稳重          隐藏          虽然          但是 C、慎重          隐蔽          虽然          但是 D、慎重          隐蔽          即使          也
  • 10、神话想象丰富,有关的歇后语也趣味无穷。结合语境,选一选。

    A.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B.哪吒闹海———惊天动地

    C.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D.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1)、夏天的天气就像“”,刚才还骄阳似火,突然就大雨滂沱。
    (2)、伯父性格直爽,说话向来是“”,不喜欢拐弯抹角。
  •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二郎担山赶太阳

    ①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当时,在东南方盱眙县的山上,有一位法力无边的大师,他有个高徒姓杨名戬,外号叫二郎神。这个二郎神决心捉拿太阳,为民除害。

    ②那十二个太阳,都不是二郎神的对手,吓得四处逃命,二郎神随后紧追不放。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着条“哮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超到了太阳的前面,这样反而捉不到太阳。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作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样他的行走速度既不会落后太阳,也不会超过太阳,正好可以捉到。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一直赶到东海边,十二个太阳已被他摔死了十个,第十一个太阳吓得脸色苍白,一头钻进大海里。二郎神又回头捉住了最后一个太阳,正当他把太阳举起,要向山石上摔去时,猛听得空中一声断喝道:“弟子,不可造次,你意在救天下生灵,而你要是把太阳全部摔死,人间岂不是漆黑一团吗?”二郎神停下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父,他想想师父的话很有道理,便将最后一个太阳放了。

    ③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地照耀着世界。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当初它被二郎神吓得面色苍白,直到如今还没有变过来,所以月亮跟太阳不一样,一直发着白光。

    (选自《中国各民族神话》,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
    天空中有十二个太阳,人们留下的一个太阳 , 钻进大海中的另一个太阳变成了
    (2)、二郎神没有把最后一个太阳摔死的原因是什么?
    (3)、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无论是“担山”还是“追赶太阳”,都是神奇的想象。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出神奇想象的一项是(    )
    A、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着条“哮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超到了太阳的前面。 B、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作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 C、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一直赶到东海边,十二个太阳已被他摔死了十个。 D、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地照耀着世界。
    (4)、从这篇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二郎神的形象。
  • 12、按要求完成练习。

    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1)、天地发生大变动后,人们遭遇了 、的灾难。
    (2)、展开想象,面对这样的灾难,人们是怎样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
  • 13、下列短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作恶的黑龙    恢复平静 B、幸福的生活    发明变动 C、黑黝黝的深沟    残害人类 D、艰难的工作   陷入混乱
  • 14、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女娲修补好了有坍(tā tà)危险的天,拯救了惊慌失(cuò chuò)的人们。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sòng shòng)着她的伟大功(jì jí)。

  • 15、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填一填,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 16、找到妈妈了!小蝌蚪总结了自己和妈妈的特点。先连一连,再选词填空。
    (1)、
    大大的身子披着大大的眼睛
    长长的脑袋露着碧绿的衣裳
    黑灰色的尾巴鼓着雪白的肚皮
    (2)、我是牛儿,我(    )粗粗的尾巴。(填序号)
    A、露着 B、甩着
  • 17、快来拼一拼、写一写,补全小蝌蚪找妈妈的线索吧!

    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hái子。青蛙妈妈有liǎng只大眼睛,kuān嘴巴,四tiáo腿。小蝌蚪会chéng长为妈妈的样子。

  • 18、读一读,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和小蝌蚪一起找妈妈。

    池塘里,乌(guī gīu)正在游泳,鲤鱼妈妈在(jiāo jiào)小鲤鱼捕食。大(nǎo lǎo)袋的小(kē kè)(dòu dǒu)(shuài shuǎi)着尾巴,(yín yíng)上去请(jiāo jiào)

    小蝌蚪:鲤鱼阿姨,我的妈妈在(哪  那)里?

    鲤鱼阿姨:你去(哪  那)边找一找吧!

  • 19、【“我”是谁】下面是“我”做过的事情,你知道“我”是什么了吗?
    (1)、将恰当的动词填入下图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发动    ②冲毁    ③淹没    ④灌溉
    (2)、课文中的“我”是 , “我”还会做的好事有
  • 20、【“我”的性格】“我”的性格多变。请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