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在古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之外,还选择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解毒祛邪,防病健身。
端午食俗
食物功效
依据
吃糯米红豆粽
利水除湿、活血排脓、消肿解毒
夏日天气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吃大蒜炒苋菜
清热解毒、除湿止痢等。
大蒜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效。
吃黄鳝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等。
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性味甘温,营养丰富,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
……
……
我国民间在端午节素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该物质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后,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摒弃,取其“黄”字,一般用糯米酿成的黄酒替代。善用于始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饮用少量黄酒,能温经活血,除湿通络……
【材料二】有关端午节的诗
桂五彩线
梅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材料三】
“粽”享艾香国风浓,推陈出新焕动能
新式艾草门挂“火”了。与菜市场几元一把的艾草不同,这些新的艾草门挂加上了菖蒲叶、黄金球等不同花材,价格从几元到四五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
“粽”有一款满足你。曾经逢节必有的“咸甜之争”,在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中更显包容。粽子从单纯的节庆美食,演变为承载多元趣味的社交符号,他们乐于在社交平台分享裹粽过程,将粽叶折成创意造型;或是尝试用咖啡、芝士等跨界食材,创造出“暗黑系”网红口味……就连粽子的形状也突破传统,明趣的“熊猫粽”、复古的“竹筒粽”等乐出不穷。
“新中式”端午游,汉服快速约拍、园林茶馆点茶,汉服主题酒店、国潮主题餐厅……端午“民俗氛围”之下,北京、西安、南京等文化名城,成为假期沉浸式“新中式游”的好去处。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各题,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据说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②在古俗中,农历五月在民间又称“毒月”。人们为了安度暑日,不仅会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等,还选择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
③《桂五彩线》和《端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深切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的情感。
④【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人们创新传统文化,端午节习俗呈新貌,大大促进了消费。
(2)、爷爷患有骨质疏松症,端午节这天,妈妈根据端午食俗加了一道菜( )。A、糯米红豆粽 B、大蒜炒苋菜 C、番茄炒鸡蛋 D、爆炒黄鳝(3)、端午节期间,班级同学就“传统文化重在传承还是创新”展开辩论。请你倾听对方辩手的发言,运用文中的关键信息,有理有据地阐明你的观点。对方辩手: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能随意更改。
我方观点:
对方辩手:每一个习俗的背后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发挥它的魅力。
我方观点:
-
2、小古文阅读。
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 , 辍②耕之垄上,长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大息④曰:“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①佣耕:被雇佣耕地。②辍:停止。③若:休。④太息:长叹。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送孟浩然之广陵 B、尝与人佣耕 吾尝饱食以终日 C、佣者笑而应曰 处士笑而然之 D、若为佣耕 为是其智弗若与(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在《学弈》中,我知道了“鸿鹄”的意思是 , 由此推测文中的“鸿鹄之志”可以用来形容的人。(4)、“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表明陈涉内心的愿望是( )A、他不想改变贫穷的现状,安于目前的生活状态。 B、他渴望改变贫困,并表示成功后愿意与同伴分享富贵。 C、他觉得富贵是很容易得到的。 D、他安慰同伴不要灰心,富贵生活很快就会到来。 -
3、(名著分享墙)阅读书籍,分享体验。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马克·吐温
主人公:汤姆·索亚
主要事件:
①墓地惨案 ②离家出走 ③鬼屋探险
④山洞迷路 ⑤顺利脱险 ⑥找到宝藏
分享区:
我觉得汤姆·索亚是的孩子,因为。
我喜欢这个情节,因为。
-
4、(诗文长廊)阅读诗文,填写诗句。(1)、【诗中有景】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荷
,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菊
荷尽已无擎而盖,。【宋】苏轼《赠刘景文》
冬雪
, 雨雪霏霏。《采薇》(节选)
(2)、【词中有情】不含之情
若到江南赶上春,。【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豁达之情
, 休将白发唱黄鸣。【宋】苏轼《浣溪沙》
喜悦之情
稻花春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文以载道】惜时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 如薄雾,被。【宋】朱自清《匆匆》
专心
使春秋诸二人拜,其一人 , 惟春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弦而射之。《学弈》
-
5、(非遗展馆)阅读语段,填写词语。
2025年,首个“非遗春晚”惊艳亮相,众多节目从中国传统非遗中汲取创作líng gǎn。开场视觉秀与以往jié rán bù tóng , 16组非遗技艺唤起观众对传统年俗的记忆;节目《笔走龙蛇》融合太极和书法,尽显làng màn之美与力量之感;最令人jīng yì的是机器人扭转歌,传统碰撞科技,呈现出独特韵味。春晚非遗shèng yàn , 每一细节都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6、下面这段话是小路同学在辩论会上的发言,但他看了“同时,也需保持一份理性与清醒,切勿被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迷惑,失去应有的判断力。”这句话。这句话最合适的位置是( )
①Deepseek 异军突起,瞬间点燃了这一领域的热门话题。②随之,“AI”的话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彰显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热潮的求知若渴。③在AI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变化,让AI成为激发人类创造力的强大“放大器”。④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在AI时代的大潮中,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呢?
A、② B、③ C、④ D、① -
7、小语写了一幅作品勉励好朋友小路多读书,多实践。这句话是( )A、
B、
C、
D、
-
8、下文是一条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事业赠言。这条赠言的空白处应该是( )
老师,您如灯塔,____;你是园丁,____;您似雕塑家,____。啊!敬爱的老师,在离别之际,让我向您表达真挚的敬意!
①辛勤耕耘,为祖国山川添秀色。
②默默奉献,为孩子照亮前行路。
③言传身教,助少年儿童塑灵魂。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
9、近年来,路桥区政府实施了许多新举措:增设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美丽乡村、新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真是(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10、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A、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垂缘饮清露,流响出流桐。
-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爷爷很喜欢这个小孙子,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他。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D、东北的雪可真厚啊,一脚下去直接没过了腰。
-
1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刚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____,但是仔细推敲,漏洞很多。
②如果你总是____,我会厌烦,有抵触心理的。
③这次演讲,他大胆发言,____,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A、自圆其说 侃侃而谈 喋喋不休 B、侃侃而谈 自圆其说 喋喋不休 C、喋喋不休 自圆其说 侃侃而谈 D、自圆其说 喋喋不休 侃侃而谈 -
13、下列各项加点字“章”与“出口成章”的“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乱无章 B、断章取义 C、领袖徽章 D、终日不成章
-
14、下面每小题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把它选出来。(1)、A、肿胀 B、通霄 C、寂寞 D、司空见惯(2)、A、抵抗 B、书籍 C、觉察 D、暴露无疑
-
15、下面每小题都有一个带点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它选出来。(1)、A、剔除(tī) B、窈窕(yáo) C、憎恶(zēng) D、提纲挈领(qiè)(2)、A、聒噪(guō) B、苔藓(xiǎn) C、间断(jiān) D、潸然泪下(shān)
-
16、六年的小学时光,校园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它们是时光的宝盒,藏着欢笑、泪水和成长的秘密。请你化身成为其中一件物品,用“我”的口吻(第一人称),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字数在450字以上。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燃爆!神舟二十号出征,宇宙征途再放大招
①在国人的热切期盼与全世界的瞩目下,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如一条喷薄着烈焰的巨龙,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划破长空,向着浩瀚宇宙进发。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宣告此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在太空探索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②从技术创新来看,神舟二十号亮点满满。飞船对轨道舱布局进行深度优化,提升了舱内空间利用率,上行载荷装载空间拓展约20%,可以携带更多物资,为空间站的长期稳定运营提供“后勤保障”。神舟二十号入轨约6.5小时后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大幅缩短了对接时间。同时,新一代舱内航天服也有重大突破,航天员出征时,行动自由度大大提升,地面流程时间也得以缩短。
③____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涵盖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多个领域。其中,国内首次进行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有望揭开生物再生机制的神秘面纱,为人类应对太空环境损伤提供新的思路;高温超导材料制备、脑类器官芯片培养等实验,也可能在材料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开辟新的道路,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④55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探索宇宙的大门;55年后的今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升空,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续写辉煌。这是对中国航天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探索的有力宣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二十六载星河筑梦,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跨越。
——选自《中国日报》网页版,有删改
【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
——选自《千年梦圆在今朝》
【材料三】
七律·问天
箭破重霄叩玉衡① , 蟾宫折桂踏云行。
银河为砚摹星轨,赤焰作毫书太平。
廿载磨针穿瀚海,九霄织网护苍生。
嫦娥暗羡人间力,笑指东风又一程。
【蟾宫折桂】:化用“嫦娥奔月”传说典故,文中指“嫦娥探月工程”成功。
【磨针】:____
①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一亮星。②廿载:二十年。
(1)、材料一题目中的“燃爆”本来指可燃物燃烧后引发的爆炸现象。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在文中的意思是。(2)、材料一中划横线句子起到的作用。在第③段的前面也写上这样的句子。(3)、结合材料一,完成下列题目。从年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开始,26年前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也被送上太空,到今年的神舟二十号出征。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跨越。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结合三则材料,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理解的航天精神:、。
(4)、联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向浩瀚宇宙进发,宣告此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目前,我国进行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能破解生物再生机制的秘密。
③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动态描写,生动展现了火箭发射的震撼景象。
④材料二中“一百一十多个”“十余年”两个数字说明参加单位众多,参与人员工作时间很长。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句“旧典新用”具有多重含义,比如“蟾宫折桂”。请你写出“磨针”背后的典故,及诗中的含义。 -
18、现代文阅读。
时间怎样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②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音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可以镶嵌着时间,让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____,____。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⑤A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B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怎样发现时间痕迹的,请在下面图示①-④处填上合适的内容。②每个年龄阶段,作者对时间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在A-C中写出“我”的感悟。
(2)、阅读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情感表达的方式最主要的一项是( )A、以内心独白抒发情感 B、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 C、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D、以对比与衬托抒发情感(3)、阅读第④段,仿照前面的两个分句,用上加点词在横线上接着写一句。(4)、阅读第⑤段划波浪线的句子,选择其中一处,联系文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长大后的作者对时间的体会,与下列选项完全不同的是(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D、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朱自清《匆匆》(6)、题目是文眼,请说说作者以“时间怎样行走”为题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写3条。 -
19、读书沙龙活动。(1)、班级开展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沙龙活动:
①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尤其是他的“荒岛生存法则”成了班级热门话题。请你参与讨论,写下你的启发:
启发1:付诸行动远比怨天尤人更重要。
表现:面对生存困境,鲁滨逊没有一直悲伤抱怨,而是想尽办法从沉船上搜集物资。
启发2:
表现:
②有话题必定就有观点的碰撞:有人说鲁滨逊天天砍树、修桌椅凳、整货架、做围栏等等,却很少研究造船的事,觉得鲁滨逊不想逃离荒岛。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2)、班级同学阅读了中外名著后,要举行一个“在困境中突破自己”的论坛。除了聊到鲁滨逊,还聊到了《童年》中的阿廖沙、《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等多部作品中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记录他(她)的困境与突破。人物
困境
突破
鲁滨逊
航海遇险,流落荒岛,面临生存危机与极端孤独。
开垦种植,驯养动物,凭意志和智慧实现荒岛生存28年。
-
20、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个人成长】老师,您还记得吗:小时候,您说我们像“ , 朝露待日晞”,告诉我们“读书须用意,”。那时候我们不懂,直到我发现“ ,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才明白“ , 更有早行人。”今后的学习要倍加努力。(2)、【民族大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信义、尚风骨的民族。战则“黄沙百战穿金甲,”;和则“开轩面场圃,”;谤则“ , 要留清白在人间”;诚则“洛阳亲友如相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他们的存在,铸就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