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拓展阅读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地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有删减)
(1)、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②③
(2)、请你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①联系日常所学,赏析上面的句子。
这句话运用 , 表现了 描写,写出了。
②你觉得小女孩用“蝴蝶形发卡”来引导真蝴蝶,这个办法妙在哪里?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和小女孩关怀这只蝴蝶的原因,并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思考? -
2、文言文阅读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
【乙】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弈:擅长下棋。 B、非然也 非然:就是那样。 C、友便辟 便辟:因熟悉而偏袒。 D、友便佞 便佞:圆滑善辩(2)、根据句意、文意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句间停顿(限两处)。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古往今来,关于学习的论述很多。 【甲】文以两个学习下棋的人因学习态度不同, 导致学习效果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①的道理; 【乙】文A句认为学习应该② , 否则就会③;B句则认为我们应该选择④的人做朋友。
-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25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四川·自贡自流井站)全国城市联动接力赛 竞赛规程:
(一) 报名资格
身体健康、具备有效身份证件、路跑爱好者或团体。
(二) 年龄要求
6-65周岁(6-12周岁须有家长陪同,13-18周岁参赛者需由监护人书面同意。)
(三) 身体状况要求
远距离徒步或跑步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要求,参赛者应身体健康,有长期 参加徒步或跑步锻炼基础,可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能力,选择一项适合自身的项目 参加。
材料二
5月17日上午,“自在走跑·爱流尖山”2025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四川·自 贡自流井站)全国城市联动接力赛,在自流井区尖山风景区激情上演。来自全国10 余个城市的近3000名参赛选手,在山水环绕间感受自贡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自然与 人文共辉映的蓬勃生机。
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第3页(共6页),据了解,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是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全民顶 级赛事,自2019年举办以来,吸引超62万人参与,在体育领域拥有独特的影响力。
材料三
自贡,素有“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的美誉,厚 重的历史沉淀,多元的文化交融,铸就了自贡独特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自 贡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战略,井盐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山铺 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自贡灯会作为代表性项目助力春 节成功申遗,自贡获评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文旅融合持续擦亮着自贡的城市 名片。
(1)、 阅读完上面的材料,我知道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从年开始举办,2025年在 自贡市举办,以“”为主题,有近名选手参赛。(2)、 全民健身走跑大赛这场国家级赛事在自贡开赛,佳佳全家人都想去体验。爷爷今 年70岁,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读初中的姐姐想独自参赛,家里针对“爷爷和姐姐 能不能参加比赛”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表达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 完赛后,不少跑友选择留下来进一步感受自贡的美食、美景,请你选择最能代表 自贡本地特色的事物,向跑友们推介我们美丽的家乡。我向跑友们推介 , 因为 。
-
4、 习作修改。
①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 正在全国形成,创作与发送红色微信已蔚然成风。②井冈山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 红色微信的源流,而激励国人创作就是激发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通过开展发送红 色微信,我们可以在④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 , 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自信。
(1)、 第①处词语语意重复,应删去。(2)、 第②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3)、 第③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4)、 第④处句子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5、 创意表达。(1)、 句式转换
青蛙在稻田里呱呱叫。(改为拟人句)
(2)、 结合句式,将画横线处补充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错落有致;如果 枝干也不漂亮,也许;如果花、枝干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体态会绰约生姿。
-
6、 日积月累。
春回大地,情暖人间。 “昔我往矣,①。”(《采薇》)是春的丝丝柔 美;“山下兰芽短浸溪,②。”(《浣溪沙》苏轼)是春的万物萌生,“③ ,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是春的温和可亲,“④ , 明月何时照 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是春的万千感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 斜。”(《寒食》韩翃)更是描绘了一幅⑤的春日盛景图。
-
7、 判断正误。(1)、 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评价,也可以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 从中看出他们的性格。(2)、 写文章可以抒发他人的真情实感,我们要把别人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物中,也可以直接写出来。(3)、 写作品梗概时,应该先筛选概括,合并成段,再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最后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4)、 制作成长纪念册需要对成长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和分类,再分为封面、扉页 和正文等几部分编排。
-
8、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沈从文,文章细腻地表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B、《马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李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C、《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同志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激励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D、《十六年前的回忆》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李大钊同志在危难时刻为了 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
-
9、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惯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冤家不聚头”,隔壁的张婶和来自东北的李大爷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B、本来就是个小问题,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也谈不拢。 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D、李兵对宝刚说: “比起他来,你的问题更多,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10、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连贯通顺(填序号)。
① 义愤填膺
②别具一格
③变化多端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 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 , 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 二十多个“之”字,个个。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 , 写下了《祭侄文稿》,其 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
11、 仔细观察,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示例:
比喻
夸张
排比
反复
(它们都是 修辞手法);
①
高兴
懊悔
(它们都与有关);
②
寒食节
重阳节
(它们都是名称)。
-
12、 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并填空。(1)、
昔
条
八粥
珍
(2)、乔
梁
傲
车
生惯养
(3)、具
临危不
面面到
一应全
-
13、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阳光míng mèi 的日子里,来自wǔ hú sì hǎi 的朋友们,欢聚一堂。他们在cǎo cóng 里找覆盆子,在山坡上放 fēng zhēng , fèn wài高兴。
-
14、 将下面的话用楷书正确、工整、美观地抄写进条形格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
15、 习作。
冰心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 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正如在《瓶盖上的童年》里,作者童年时期虽 然贫穷,但生活却充满快乐。在你的童年记忆中,一定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 或欢喜,或悲伤,或后悔……请选择其中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把经过写清楚,将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表达 真情实感。
-
16、阅读理解
瓶盖上的童年
① 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 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不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 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
③ 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回家小住,带回来一副中国象棋。永然的 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 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他 那副可爱的象棋。
④ 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 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 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 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 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麦芽汁发酵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 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 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永然从他当老师的 父亲那里找来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我们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 “马” “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 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 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 由于人多,大家都想玩,我们就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 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在____、在____…… 肆无忌惮、____地玩着我们的象棋。痛痛快快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 么时候起,大家不再慌着下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 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 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不圆满的,快乐要靠 自己去找。
(1)、按照提示将短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① 永然的叔叔带回象棋→②→③永然的叔 叔回城带走象棋→④→⑤和小伙伴们下象棋
(2)、从⑤⑥自然段中找到“我们”自制象棋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从 “我们”自制象棋的行为中,我感受到文中的“我们”(3)、拥有了自己做的象棋,“我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下棋了。联系上下 文,结合提示,发挥想象,将第⑦自然段“”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作者为什么以“瓶盖上的童年”为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因为这一题目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因为“瓶盖”做成的象棋是作者童年的玩具,题目体现了瓶盖的重要性。 C、“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D、透露了本文的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童年时期虽然贫穷,但生活充满快 乐的情感。(5)、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往事,发出了“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是 不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的感慨,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7、阅读·感悟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③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④?” 徐曰: “不然⑤。譬(pì)如人眼中有瞳⑥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②尝:曾经。③若令:如果让。④邪: 通“耶”,句末疑问词。⑤然:这样。⑥瞳子:瞳孔。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①甚聪惠
A.很,非常
B.甚至②孔君平诣其父
A. 旨意
B. 拜访③孔指以示儿曰
A.示意
B. 给……看④尝月下戏
A.戏弄
B. 玩耍⑤譬如
A. 比如
B.不如(2)、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A、人语之曰 B、杨氏之子 C、诸儿竞走取之 D、誉之曰(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诣/其父 B、儿/应声答/曰 C、此/是君/家果 D、无/此必不/明(4)、杨氏之子和徐孺子都非常聪明。他们的聪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说明。杨氏之子:
徐孺子:
-
18、 语文与生活。
阅读经典,能在生活中试着运用。班级要推选班长,你觉得《西游记》中, 按照师徒四人的性格、品质,谁比较适合当班长?请写下你的选择,并结合书 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
19、 根据情境填空。(1)、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紧张繁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劳动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古埃及的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精神铸就伟大。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战士们 誓死为国的坚定决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是流落 在外游子的悲喜交加;“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代伟 人博大的家国情怀。(3)、思考启迪智慧。 《自相矛盾》中说“ , 不可 同世而立”启迪我们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 ”告诉我们如果经常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最终必然 会自取灭亡的道理。
-
20、按要求答题。(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 地吸着烟。
欢呼雀跃 坚定地前行 垂头丧气(2)、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请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 一写。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②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坐在车上看风景 旭日东升 乡村的夜晚(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读了“军魂”这篇课文,使我深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