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____

    ①每年端午节,家婆便大忙特忙。

    ②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③准备就绪,家婆开始包粽子啦。挑取两三片粽叶,拿起叶尾向叶头折叠,将宽大的叶根盘成漏斗状;放上适量糯米,填满盘成的漏斗;将粽叶顺势盖住漏斗面,粽叶尖端向一处折叠裹紧;再用棉线缠绕几圈捆扎紧,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包好啦!

    ④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⑤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⑥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⑦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孩儿们吃。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⑧别人问她秘诀,家婆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糯米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1)、给短文添加一个适合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转述给他人听。
    (3)、阅读第③自然段,下列对包粽子过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粽叶叠成漏斗状→裹紧粽叶→放入食材→用棉线缠绕扎紧。 B、将粽叶叠成漏斗状→放入食材→裹紧粽叶→用棉线缠绕扎紧。
    (4)、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是。我知道的传统节日还有 , 我还会写一写关于这个节日的诗句:“。”
    (5)、短文结尾说“别人学她,总学不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别人为什么学不成。
  •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①故:原因。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融/独择/小者 B、融独/择小/者 C、融独择/小者 D、融独择小/者
    (2)、孔融为什么要“让梨”?请在文中找出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一个的孩子。
  • 3、先把故事序号填到对应图片下面的横线上,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A.杯弓蛇影     B.朝三暮四

    C.对牛弹琴     D.滥竽充数

    (1)、把故事序号填到对应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2)、为了游客的安全,保安人员在此解释了很长时间,但那位游客还是我行我素,真是
    (3)、在报名参加兴趣活动小组时,小明一会儿想报唱歌,一会儿想报朗诵,一会儿又想报街舞,真是
    (4)、她因为害怕而 , 结果发现都是自己的想象。
  • 4、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练习。

    跑操时,乔乔同学的五元钱丢了,他十分着急,于是写了一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上午大课间跑操时,我口袋里的五元钱掉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非常感谢,请与我联系!

    6月6日

    三年级(5)班王乔乔

    (1)、寻物启事中有两个地方出错了,请你用修改符号帮助乔乔调整过来。
    (2)、乔乔同学不仅丢三落四,连写的寻物启事也有错误。他非常难过,可以用《左传》中“ , 善莫大焉”这句话安慰他。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燕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着,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 , 形成了的春天。”在你眼中,春天还应该是的,理由是
    (2)、《花钟》:“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下午三点,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请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3)、大美中国,风景宜人。看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一样平静。看天空,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 6、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名称、习俗、诗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重阳节—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端午节—赛龙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D、清明节—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7、将下列成语填到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围环境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古人说的“____”就是这个道理。

    A、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8、下列短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段匀称     荒凉的废墟 B、视觉灵活    旷亮无比的天空 C、惊恐地大喊    锋利的刀剑 D、笑盈盈地看着    无穷无尽的奥秘
  • 9、下列朗读停顿和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田中/有。(棵) B、/释其耒/而守株。(于是) C、迟日江山/丽。(春天来迟了) D、小溪泛/却山行。(尽管)
  •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冀尖  懦弱 B、姿势  欧州 C、扑腾  没精打采 D、蘑茹  相提并论
  • 11、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字词或释义。
    (1)、微风轻轻吹(fú fó)着柳枝,梅花鹿踏着(轻快 轻易)的步伐来到溪边,不知是谁(仍  扔)了块石头,扑(tōng dōng)一声,吓得梅花鹿(拔 拨)腿就跑。
    (2)、方乐(拎  伶)着一篮(A.成熟,果实长成。B.常见,知道清楚。)透了的杏子,来李小青家拜访,李小青拉着方乐的手,笑着说:“都是多少年的老(A.成熟,果实长成。B.常见,知道清楚。)人了,还这么客气。”
  • 12、根据语境和拼音,正确、美观地书写字词。

    连云港是江苏省lì   shǐ文化名城,也是一座chéng风破浪、xùn  sù发展的城市。花果山景色秀丽,zī态万千;东海水晶圆rùn玲珑,奇huàn多彩;连岛水天一色,相互映chèn更是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到处都chéng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13、狐狸和猫

    ①一天,猫在森林里悠闲地散步,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②热情的猫主动打招呼:“尊敬的狐狸先生,您好!”狐狸一向很自大,在他看来,猫没有什么本事。狐狸不耐烦地说:“原来是小猫啊,喜欢摸胡子、吃老鼠的小东西。你有几种本事呀?”

    ③猫谦虚地说:“我只有一种本事,就是狗追我的时候,我会爬到树上。”狐狸傲慢地说:“原来你如此无能啊!你看我,我有一百多种本事,还有十袋妙计。以后你跟着我吧,我教你怎样战胜狗。”

    ④狐狸话音刚落,一条猎狗闯进森林。猎狗发现了狐狸和猫,就迅速朝他们跑过来。生死关头,猫敏捷地爬上了树,自恃本领高强的狐狸却被猎狗咬住了。猫在树上大喊:“狐狸,快打开袋子,拿妙计来脱身!”狐狸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猎狗咬死了。

    ⑤猫叹息着说:“狐狸有一百多种本事,十袋妙计,但都不能帮他逃命。看来本事不在于多,重要的是要有用啊!”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试着复述故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狐狸被猎狗咬住是因为他没有用他的十袋妙计。 B、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猫认为本事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有用。 C、故事中,猫的态度十分谦虚,而狐狸的态度则十分傲慢。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14、爱说大话的老爷

    一位老爷雇了一驾马车,想要出远门。

    他们走啊走啊,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从他们眼前飞跑过去。

    “好大一只兔子啊!”车夫赞叹地说。

    “这兔子也算大吗?我的见识看来是要比你多多了。我见过一只兔子,有牛那么大。”老爷说。

    车夫听着觉得怪有意思。不过,他压根儿就不相信一只兔子能有牛那么大。

    “那么大,太稀罕了。你真的是亲眼见的?”

    “当然,从那兔子里熬出来的油,就有十六公斤!”

    车夫听着听着,忽然对马说:

    “驾!亲爱的,快过桥了,就是那座只要胡乱瞎吹的家伙上去,就会断掉的桥。”

    老爷听了车夫的话,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安全来,就改口说:“车夫,我刚才是把兔油说多了些。十几斤倒是真能熬出来的。”

    “谁不知道,兔子就是兔子。”

    又往前走了一阵,老爷感到有些坐不住了。

    “车夫,你说的那座桥快到了吗?”

    “是啊,快了,老爷。”

    “你知道的,车夫,那只大兔子十几斤油倒是熬不出。不过,三四斤是能的。”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三四斤就三四斤呗。”

    又往前赶了一段路。

    “车夫,那座桥快到了吧?”

    “是的,快了,老爷。一下坡就到。”

    “你停停,好车夫,这只兔子真见鬼!皮包骨头,肉都不长一块,什么油呀,什么油也……也没有!”

    下完了坡,老爷诧异了——咋还不见桥呢?他不由得问车夫:“桥呢?你说的桥在哪儿?”

    “它呀,老爷,化啰,像你的兔油一样,化掉啰。”

    (1)、爱说大话的老爷说他见过一只兔子,从那兔子里熬出来的油在他的口中是这样变化的:

    十六公斤→

    (2)、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老爷的见识很广,他曾经亲眼见到过一只有牛那么大的兔子。

    ②车夫压根儿不相信老爷的话。

    ③遇到一座桥时,老爷不再说大话了。

    ④老爷担心自己的安全,不断地改说兔油的重量。

    (3)、“它呀,老爷,化啰,像你的兔油一样,化掉啰。”这句话中的“它”指。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车夫是个

    A.爱说大话的人。

    B.狡猾精明的人。

    C.幽默聪明的人。

    (4)、当老爷听到车夫对马说的一番话后,心情或表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从文中找一找,写下来。

  •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黔(qián)之驴

    ①黔地的人向来不养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在外面买了一头,用船载了回去,可又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在山下,让它自己去寻食。

    ②一只老虎一看驴子比自己还要高大,就以为一定是个怪物,便不敢暴露自己,只躲在密密的树丛里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打量这头驴子,驴子忽然大叫了一声,老虎以为是咬它来了,吓得赶紧跑。可是再走近看看驴子,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那种奇特的叫声里,也似乎并没有含着什么企图。于是老虎就再走近些,从正面看看驴子,从后面看看驴子,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但还不敢马上扑过去咬它。于是老虎又走近一些,走到驴子身边去,看驴子既不追来,也不逃走,便挨近驴身,靠它一下,挤它一下,用前脚扑它一下。驴子终于发火了,拿出它的看家本领,用后腿一踢。这时候,老虎可把驴给看透了。它想:“原来驴子就只有这一手!”于是老虎猛然一扑,把驴子扑倒,咬断它的喉管,吃了它的肉。

    (1)、《黔之驴》中“驴子就只有这一手”中的“这一手”指的是
    (2)、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黔驴(    )。
    A、寻食 B、技穷 C、发火 D、相争
    (3)、《黔之驴》告诉我们:从老虎的角度,;从驴的角度,
    A.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B.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有深入调查,才会发现它的本质
    (4)、这个故事摘编自《》。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故事,如:《》《》《》。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目录
    揠苗助长/03
    一叶障目/05
    买椟还珠/06
    楚王赛马/09
    邯郸学步/10
    冯妇搏虎/12
    高价买邻/14
    割席断交/15
    (1)、结合目录中的内容,我知道这本书是(    )
    A、《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B、《伊索寓言》 C、《克雷洛夫寓言》 D、《格林童话》
    (2)、看图猜一猜。图片中的内容可能与目录中哪个故事有关?写出相应的故事名称。
    (3)、我知道目录中《》这个故事的寓意,寓意:
  •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鸦和狐狸》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面对别人的奉承,要时刻保持清醒。 B、《干涸车沟里的鱼》中除了监河侯,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列子。 C、《五十步笑百步》讽刺了那些自己和别人有相同的缺点,只不过程度轻些,却没有自知之明而嘲笑别人的人。 D、《伊索寓言》中包含有大量古希腊的民间故事。
  • 18、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有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寓言故事是(    )
    A、《守株待兔》 B、《农夫和蛇》 C、《狐狸和葡萄》
  • 19、下列寓言揭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的道理的是(    )
    A、《南辕北辙》 B、《叶公好龙》 C、《揠苗助长》
  • 20、《狼与鹤》出自《克雷洛夫寓言》,在这个故事中是(    )帮狼解决了困难。
    A、 B、 C、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