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下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上,六(1)班的杨雄在800米比赛中摘得桂冠。 B、弟弟虽然年纪小,但是讲起故事来却有板有眼 , 非常生动。 C、他的文笔很好,笔走龙蛇 , 一篇美文一眨眼就完成了。 D、王老师不愧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 见微知著 C、快走踏清秋 走马观花 D、自愧弗如 弗若之矣
-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和(huò) 面 柴扉(fēi) 瞻(zhān)仰 锲(qì)而不舍 B、宪(xiàn)兵 哗(huā)笑 血泊(pō) 燕(yàn)园胜地 C、屹(yì)立 山涧(jiàn) 脱缰(jiāng) 戛(gá)然而止 D、抽噎(yē) 铭(míng)记 侦(zhēn) 探 万象更(gēng) 新
-
4、读拼音,写汉字。
【yù】 【jié】 【qī】 【shū】
1.领 4.斩钉铁 7.两动物 10.各己见
2.抵 5.声嘶力 8.上瞒下 11.畅
3.闷 6.身手敏 9.惨 12.交通运。 -
5、用楷书誊抄下面的句子,注意书写质量。
遇到一些极难理解的词语,不用反复脉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复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摘自五下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
6、习作
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你的记忆匣子里一定珍藏着无数“那一次”……或许是运动会接力赛掉棒后的逆袭,或许是迷路的蜜蜂撞进教室引起的小骚动,又或是比如午休时用课本挡着偷吃零食……请以《那一次, 》为题,用文字架起“时光放映机”,让那个瞬间在纸上鲜活重映。
提示:①选择适合的内容,突出重点,写出真情实感,并写好开头和结尾。
②书写端正,字数在45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校名及人名。
-
7、文言文阅读
(三)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①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② , 以至融会贯通③ , 都无所疑,方④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⑤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注释】①始:开始。②释:明了。③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领悟。④方:才。⑤教:让。
(1)、文中描述的读书过程是怎样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2)、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题目“读书须有疑”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表达的意思相近,告诉我们不要完全相信书本知识,要在读书的同时进行思考。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与“有疑,却要无疑”的意思是相互矛盾的。 C、我们带着疑问读书,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对书本知识消化的过程,解决了疑问,就真正读懂了书。(3)、文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学贵有疑 -
8、阅读并做题
(二)我与地坛(节选)
①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②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
③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④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 “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⑤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1)、文中作者反复描写“雾罩的清晨”“骄阳高悬的白昼”“处处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等不同时间景象,这样写的目的是( )A、表现地坛景色优美 B、突出时间的漫长与思念的持续 C、展示作者观察细致 D、为后文做铺垫(2)、当作者看到母亲在园中焦急寻找时, “决意不喊她”的主要原因是( )A、想和母亲玩捉迷藏游戏 B、觉得母亲视力差肯定找不到自己 C、青春期男孩的倔强与羞涩心理 D、忙于观察地坛的昆虫和鸟儿(3)、对划线句子“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A、“我”在地坛走过的每个地方,妈妈都悄悄跟着找过。 B、地坛的泥土很软,车和脚印都能留下痕迹。 C、妈妈再也不会来找我了。 D、这句话说明妈妈比“我”更熟悉地坛的路。(4)、读①-④自然段,根据提示,将以下图表补充完整。母亲去世 看见背影 自责 理解 (5)、“步履茫然又急迫”这个细节描写中,“茫然”与“急迫”是否矛盾?为什么? -
9、语段阅读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选段一】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选段二】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 ,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读划波浪线的句子, 在下列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打“×”。①用“?”“!”有助于作者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句子中的“?”指的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指找到真理。
(2)、根据选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3)、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与选段中“见微知著”意思不太相符的词语是( )A、一叶知秋 B、察言观色 C、因小见大 D、窥一斑而知全豹(5)、借助工具了解汉字的意思,下列加点字与“见微知著”的“微”意思相同的是( )微:形声字。“彳”是“行”的半文,有道路、行走之意。《说文》:“微,隐行也。”本义是隐秘地走,后引申为细小等义。①细小;轻微:~风|谨小慎~。②衰落:衰~。③微贱:卑~。④精深奥秘:~妙。⑤稍微:略微:面色~红。
A、微感不适 B、人微言轻 C、微言大义 D、微风习习(6)、以上选段让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观点。下列事例中,不适合用来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
10、“破风逐光·纸鸢少年”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其中人物勇敢追梦、突破自我的精神,为毕业季增添书香氛围。(1)、以下书籍的评论不匹配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10分 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是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型的经典作品之一
B.《汤姆·索亚历险记》 10分 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想象着和哈克一起去城堡寻找快乐。城堡里充满了童年的欢乐……
C.《骑鹅旅行记》 10分 这本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讲述了尼尔斯变成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人儿,他骑上鹅背,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2)、请你选择一本书,来写一段书评。我选择《》,书评:。
-
11、下列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A、一只翠鸟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林飞去了。 B、溪水哗啦哗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 C、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D、直到傍晚妈妈都没能带我出去玩儿,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了。
-
1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看着夜空中炸开的烟花,人如潮水,整个城市的人都涌上了街头 , 热闹非凡。 B、2025 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在中国西安奥体中心举行,观看比赛时,我紧张得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C、4月 26 日,一听到首届公路自行车赛向全国各地骑行爱好者发出邀请函,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骑手”妈妈。 D、“破风逐光·纸鸢少年”创意大赛在学校礼堂举行,当看到自己设计的纸鸢模型荣获一等奖时,我激动得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了。
-
13、学校开展“破风逐光·纸鸢少年”主题征文活动,若以“少年成长与追逐梦想”为观点,下列哪组事例最恰当? ( )A、鲁滨逊在岛上的勇敢生活,最终回到英国;李白小时候看到老妇人磨铁杵,从此刻苦学习。 B、史铁生想要妈妈带他出去玩的那份盼望心情;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投身护理事业。 C、苏轼多次被贬,却依然乐观豁达,创作出众多优秀诗词;藏戏的多种面具的呈现及特点。 D、莱特兄弟从小梦想飞行,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发明飞机;屠呦呦多年潜心研究,发现青蒿素。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款名为 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刚学会泡茶,无独有偶 , 中国的“远征A1”机器人也秀出了煎鸡蛋技能,科技竞争越来越有趣啦! B、看到 AI 大模型 DeepSeek 能通过一张草图生成3D动画,科学家们见微知著:未来电影制作可能完全交给人工智能! C、华为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探索,未来或通过量子叠加特性优化气象模拟算法,为复杂的天气系统的预测带来不可思议的加速效果。 D、小明用DeepSeek写作业得了满分,老师表扬他善于创新,这真是焉知非福!
-
1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处士笑而然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B、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素不相识 C、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上 D、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岂因祸福避趋之
-
16、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自做自受 万象更新 心平气合 B、心旷神怡 养尊处优 焕然一新 成群接队 C、淡泊名利 掩面叹息 地广人稀 精兵简政 D、长途跋涉 不可思意 荒芜人烟 别出心栽
-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稀粥(zhōu) 领域(yù) 祭品(jì) 千锤万凿(záo) B、颓然(tuí) 立即(jí) 搅和(he) 重于泰山(tài) C、剥削(xiāo) 执行(zhí) 汤匙(chí) 一言九鼎(dǐng) D、毡靴(xuē) 苦闷(mèn) 挪移(nuó) 戛然而止(gā)
-
18、我会根据具体语境来填空。
在“破风逐光·纸鸢少年”的毕业纪念册里,夹着这样一幅记忆画页:毕业典礼后,少年们在梧桐树下的pì jìng小巷xī xì。忽然,一阵qīng cuì的风铃声传来,原来是纸鸢线轴上系着的铃铛在欢唱。有位细心的女孩jué chá到,墙角那只落单的纸鸢显得格外jì mò。它歪歪斜斜地yī wēi着墙壁,仿佛在求助。经过màn cháng的等待后,纸鸢终于在少年们的齐心协力托举下再次乘风而起,如同他们即将启航的未来,满载希望与温暖。
-
19、请用楷书将以下内容抄在横线上,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你今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最终都会替你铺就脚下的路。
-
20、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蚂蚁 天空 树叶 蜜蜂 小河 月亮 草丛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③不少于300字,书写工整。